憂鬱的熱帶,冷峻的聲浪|別的聚會特輯04【附陣容變更通知】

今天是演出前最後一篇長文推送。一個壞訊息,一個好訊息:
壞訊息是,原定於10月27日15:45登臺的越南樂隊,Rắn Cạp Đuôi,因在辦理簽證的過程中遇到無法預見且不可克服的情況,不能如約參加今年的聚會;
好訊息是,鴨打鵝樂隊的主唱,電子音樂人韓涵,將攜手鼓手高可超,以“Gooooose + 高可超”的名義頂替 RCD,用電子音效和有機節拍,為“亞洲聲音”注入複合紋理。
Gooooose 是“鴨打鵝”主創韓涵的個人音樂計劃,它像一片實驗場域,任由韓涵的音樂想象遊走其間,在人與機器、軟體與硬體的微妙聯絡中鬼魅突變。
這位現居上海的音樂人、作曲家、視覺藝術家和程式開發者,足跡遍佈世界,包括柏林 CTM 和 HKW、巴黎 Cite De La Musique ,烏干達 Nyege Nyege、悉尼Soft Centre、波蘭 Unsound、葡萄牙 Serralves 和舊金山 Recombinant。
此外,韓涵還以 Gooooose 的名義參與跨界合作,為藝術家、設計師和電影配樂。作為音樂的延伸,他在 2024 年初創作了一個名為《體素 – 一個關於二十一世紀生物的研究 (Voxels – A Research of the 21st Century Species) 》的聲音視覺演出,並於 2024年6月受邀在倫敦、布里斯托、巴塞羅那、波爾圖和羅馬進行表演。
2023年 Gooooose 在 SVBKVLT 發表了第四張個人專輯《Rudiments 基本樂句》,並由此受到多家國際音樂媒體的好評。 
此次別的聚會上,和韓涵組成“Gooooose + 高可超”實驗聲音單元的高可超(Kevin),是中國新一代鼓手、製作人,近年來憑藉自己過硬的科班爵士樂背景和廣博的現代音樂視野,備受矚目。
高可超畢業於伯克利音樂學院,是伯克利全球爵士音樂學院(Global Jazz Institute)的第一位中國本科畢業生。在美期間,他曾隨眾多當代爵士音樂家,在波士頓、紐約、洛杉磯等爵士樂演出場所表演,並收穫大量舞臺經驗。
2020年移居北京後,高可超精湛的鼓技令他聲名鵲起。2021年,他組建的樂隊“Outlawed 五重奏”參加“上海 JZ 爵士高手樂壇爭霸”,拿下個人與樂隊組雙冠。
在舞臺上,高可超揮灑自如,不僅能用沉浸感十足的演奏牽引每一位聽眾的神經,也能用細膩的情感激發隊友及合作音樂人的靈感——對搖滾、爵士、電子樂以及各細分⻛格的理解與喜愛,讓他受到高太行、文智湧、健怡、秦四⻛韓涵陸希文肖駿、劉曉光牛天宇徐之晗白天亞蒙、張雄關、Fishdoll、喜辰晨等眾多不同領域音樂人的青睞,屢屢展開合作。
在聚會的現場——一個山湖與靈感呼應,創造力自由碰撞、流轉的場合,很高興能聽到、看到兩位音樂人結成的有機的聲音織體。感謝韓涵(Gooooose)高可超對我們的幫助;同時,向每一位觀眾、演職人員對未知的好奇心和勇敢致敬!

以下是關於兩組東南亞實驗音樂人

Senyawa

The Observatory

的介紹。

東南亞音樂的互聯性,源於其共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王國時期。當時的室利佛逝和滿者伯夷王朝覆蓋瞭如今的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傳播了鑼、金屬琴等樂器和宮廷音樂風格。從公元1到10世紀,東南亞透過與印度和中國的貿易,不僅交換物品,還傳播了思想、藝術和音樂。13世紀,伊斯蘭教透過貿易和宗教傳播進入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將蘇菲音樂和古蘭經誦讀融入當地音樂,豐富了東南亞的音樂遺產。
無論是傳統樂器的迷人音色,還是蓬勃發展的地下音樂百景;東南亞的聲音,如同當地美食,豐富繁盛,總給人驚喜。本期介紹的兩支樂隊不約而同地紮根於當地歷史,演繹著各自的實驗樂章。

遠望何嘗不是反抗

成立於2001年的 The Observatory 有著“悠久”的樂隊歷史,並在這段時間裡極大延展著音樂藝術的意義:從民謠、電子到前衛搖滾,再到後來的電影配樂和多媒體展覽,他們的觸角一次又一次探到了更為廣闊的領域。在前主唱離隊後,現在的純器樂陣容更是把他們從傳統樂隊僵化的結構中解放出來,留出了和不同音樂人即興的空間;近兩年的 The Observatory 合作物件更是擴充套件到了灰野敬二和 Acid Mothers Temple 這樣的日本地下傳奇音樂人。進化,讓藝術的形式與藝術的意義相匹配,是 The Observatory 的課題。
音樂像宇宙一樣,遵循著神秘的執行規律。而 The Observatory,猶如站在天文臺上的觀測者,透過音樂這支望遠鏡,探索著世界的深層法則。儘管他們的音樂形式早已超越傳統搖滾的框架,步入了實驗音樂的深海;但在本質上,用不羈和反叛來表達對自由的追求,這一點又與搖滾樂有著某種內在聯絡。
作曲家大友良英也曾加入過 The Observatory 主辦的The Black Axis Sessions 系列演出
The Observatory 音樂中的反叛精神可以從東南亞更廣泛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中得到理解。東南亞,包括新加坡在內,有著深厚的殖民主義、政治鬥爭和文化交流的歷史。這些鬥爭不僅存在於政治層面,也體現在文化方面。透過融合傳統音樂與外來音樂,音樂成為對抗殖民文化影響的混合形式。
The Observatory 在 BlackKaji at Projector X 演出專案的現場
同樣,The Observatory 透過他們的音樂表達了這種歷史性的抵抗精神。他們不僅批判了帶有殖民主義遺產的社會和政治體系,也質疑了這些剝削性的權力結構。對於新加坡這樣的社會來說,藝術自由的有限空間促使了反抗精神的湧現。在他們的音樂體系中,結合了前衛、電子和噪音搖滾的聲音既打破了當下主流的期望,也暗含了對東南亞音樂充滿反叛傳統的繼承。

未來即是去中心化

同樣來自於東南亞,卻不僅僅侷限於地區舞臺的,還有來自於印度尼西亞的二人樂隊組合 Senyawa。他們曾與The Observatory 合作過的灰野敬二聯手創作,還與Melt Banana、Damo Suzuki 等傳奇藝術家有過深度連結,是全球音樂場景範圍中令人無法忽視的超強音。
主唱 Rully 的神秘吟唱,演奏者 Wukir 自制的竹製器樂,讓他們的的聲音格外具有辨識度:他們的作品將原始的部落氣息與金屬樂的沉重氛圍結合,創造出一種既充滿力量又帶有冥想靈性的聲音體驗,引導聽眾循循遁入未知。   
Senyawa 在雅加達 Ruang Rupa 藝術節的現場演出
這種引領聽眾進入未知的音樂體驗,實際上與人類早期的敘事傳統緊密相關。人類自古以來便傾向於透過敘事來理解周圍的世界,而音樂作為一種時間性的藝術形式,便是以其抽象的方式講述故事。從早期的民謠和史詩,到如今像 Senyawa 這樣的“前衛”音樂作品,音樂始終充當著傳遞資訊和情感的重要媒介。
Senyawa 的音樂深深紮根於印度尼西亞爪哇的傳統文化。當地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歷史給予他們靈感,而個人化的經歷和想象力讓他們風格化明顯。透過巧妙地編織個人和地區“重疊”的故事,Senyawa 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好的音樂故事傳頌者之一。
Senyawa,Vajranala (2024)
在最新專輯 Vajranala 中,Senyawa 延續了他們在2021年專輯 Alkisah 中對權力起源的探索,探討了自然世界是如何在幾個世紀中塑造了社會和知識體系。基於對權力本質的深刻洞見,Senyawa 提出了“去中心化應成為未來”的口號。在這一理念下,他們採用了共享版權的方式,邀請全球的獨立廠牌共同參與專輯的發行,以實際行動闡述了權力分散的可能性,以及全球協作的未來願景。

來“別的聚會2024”
透過想象力遠望,連線傳統與未來

東南亞的音樂根基深厚,其影響隨著全球互動形式的變化而不斷擴充套件。從殖民時代到現代的文化交流,東南亞吸收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音樂元素,並將其轉化為獨具特色的本土音樂形式;如今,東南亞音樂以異色的新形態,既為全球音樂潮流增添了深度,也為自己開闢出一條獨領風騷的路徑。
“別的聚會2024”,本週末期待與你相見!
 別的聚會2024——亞洲聲音 
時間:10月26日-10月27日
地點:

中旅阿那亞九龍湖山頂大草坪(原慶典廣場)

廣州市 花都區花東鎮 山前旅遊大道3號

如有需要加入“別的聚會”樂迷專屬微信群,詢問相關事宜,或找新朋友結伴出行的朋友,請掃描下方二維碼,註明“別的聚會2024”,新增我們的工作號。我們將會人工拉大家入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