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美國失去最後一個AAA評級

週五(5月16日)美股收盤後,穆迪評級公司(Moody’s Ratings)宣佈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最高級別的Aaa下調至Aa1
穆迪的這一決定這意味著美國已被三大評級機構全部降級。而此舉也使外界對美國作為全球最優質主權借款國的地位產生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標普全球和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時,美股無一例外都是大跌了一波。此次穆迪宣佈降級之後,市場也立即作出反應,美股主要指數期貨下跌,國債收益率攀升。
此外,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之際,正值共和黨推動特朗普“美麗大法案”關鍵時刻。市場人士點評稱,“眾所周知,華盛頓沒有巧合這回事。”
美國失去最後一個AAA評級
2025年5月16日,穆迪宣佈下調美國信用評級至Aa1。這是繼2011年標普和2023年惠譽之後,最後一家主要評級下調對美國債務失去信心的表現。
穆迪指出,此次下調反映出美國政府債務與利息支付比例在過去十多年中持續攀升,現已遠高於同等級別的其他主權國家。
該機構表示,預計未來十年,由於福利類支出不斷增長而政府收入維持平穩,美國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擴大,政府債務和利息負擔也將不斷上升。
相比美國過去的財政狀況以及與其他高評級國家的比較,美國的財政表現將持續惡化。
媒體報道稱,此次美國信用評級下調為一級,並非突然之舉。早在一年多前,穆迪就已將美國信用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此次評級下調後,穆迪將展望調整為“穩定”。
這意味著在Aa1評級下,正負風險大致平衡。不過穆迪指出,美國依然擁有諸多“非凡的信用優勢”,包括經濟規模龐大、具有韌性和活力,以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降級時機很微妙

此次穆迪降級的時機格外敏感,因為在當天早前時候,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內部因強硬派共和黨人的阻撓,導致特朗普的大規模稅改方案未能獲得透過。正如市場人士評論的那樣:

時機非常特殊,因為共和黨試圖讓特朗普的“美麗大法案”在委員會中獲得透過……眾所周知,華盛頓沒有巧合這回事。
華爾街見聞早前提及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以21票反對、16票贊成的投票結果否決了共和黨的大規模稅收和支出議案。本次投票中,四名共和黨的強硬派代表——眾議員Chip Roy、Ralph Norman、Josh Brecheen 和 Andrew Clyde加入民主黨陣營,投票反對共和黨提出的議案。
這些強硬派議員威脅,除非同屬共和黨的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同意進一步削減針對低收入美國國民的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並全面廢除民主黨實施的綠色能源減稅政策,否則他們就拒絕支援上述議案。
這一法案旨在延長2017年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減稅政策,被稱為"美麗大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但國會兩黨聯合稅收委員會估計該法案將在十年內增加3.72萬億美元赤字。
值得注意的是,穆迪在降級宣告中警告,若特朗普稅改法案延續,未來十年將為美國增加約4萬億美元的結構性赤字。宣告還特別提到:
"多屆美國政府和國會始終未能就削減年度財政赤字和利息支出的措施達成一致,不認為當前正在討論的財政方案能夠在未來多年實現實質性削減強制性支出和赤字。"
穆迪還在宣告中指出,美國政府債務與利息支付比例在過去十多年中持續攀升,現已遠高於同等級別的其他主權國家。預測到2035年,聯邦利息支出將佔財政收入的約30%,大幅高於2024年的18%與2021年的9%。
有意思的是,2012年特朗普曾發推預測美國將要被再次下調信用評級作為對時任總統奧巴馬的批評,但最終評級機構其實並未“動手”,可如今當他擔任總統時評級卻真的被下調,算是被“狠狠打臉”了。

對市場影響有多大?

回溯2011年8月,當標普首次將美國從AAA下調至AA+時,市場經歷了恐慌性時刻,尤其是美債市場一度遭遇大幅拋售。此次美債市場是否會迎來2011年的暴動時刻?
有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在關稅政策衝擊美國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之後,穆迪此舉加劇市場面臨的複雜風險,認為市場反應可能類似2011年標普下調美國評級時的情況:
當時美國債市遭遇拋售,美債收益率大幅攀升。隨後出現了避險性買入,最終反彈上漲。
不過,華爾街老將Jim Bianco認為,本次評級下調或將成為一場“無事發生”的表演,對市場的實際影響可能“無足輕重”。
他認為,現在已經大不同。2011年,很多機構是被迫拋售美債,引發了美債市場的恐慌時刻。但是現在已經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因為制度已完全調整,評級變動不會再觸發強制的措施或拋售的行為。
另外,此前標普全球和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時,美股無一例外都是大跌了一波。對於此次降級對股市的影響,華爾街的策略師普遍認為,此次降級並不令人意外,但將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可能引發股市回撥。
雖然標普500指數已經從上個月的低谷中反彈,並已收復年內失地,但關稅對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的影響可能在未來幾個月的經濟資料中顯現。而穆迪此舉進一步加劇了美國市場面臨的複雜風險。
摩根大通前首席策略師、全球研究聯席主管Marko Kolanovic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
在 2011 年 8 月美國債務評級下調期間,標普500指數ETF下跌約10%, 20年期美債ETF上漲約10%(8 月前 2 周),當然也發生了其他事情,但對於那些 2011 年 8 月沒有進入市場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總體方向。
Steward Partners財富管理執行董事Eric Beiley表示:
"這是一個警告訊號。美國股市在受到歡迎的反彈後即將觸及天花板。穆迪的信用評級下調可能會在過去一個月股市大幅上漲後促使資金管理者獲利了結。"
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 Solutions副首席投資官Max Gokhman警告:
"面對無情的無資金支援的財政大手筆支出,國債評級下調並不令人意外,而且這種支出只會隨著目前國會的計劃而加速
此外,隨著大型投資者(包括主權和機構投資者)開始逐漸將美國國債換成其他避險資產,債務償還成本將繼續攀升。
不幸的是,這可能會加劇美債的壓力,對美元造成進一步的下行壓力,並降低美國股票的吸引力。"
Tigress Financial Partners首席投資官Ivan Feinseth則強調了潛在的全球影響:
"美國國債被視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資。當美國的信用評級被下調時,震盪可能對其他國家的主權債務產生更負面的影響。
尚待觀察這將如何影響未來幾周的股票市場,但在股市最近強勁上漲後可能會出現謹慎情緒。"
JonesTrading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O'Rourke認為市場反應可能類似2011年標普下調美國評級時的情況:
"我預計股市將經歷一輪獲利回吐,此前出現了強勁反彈。2011年標普下調美國評級時,美國國債最初下跌,但隨後出現了避險性買入,最終反彈上漲。"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