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博鰲幹細胞產業大會盛大開幕

2025年4月24-27日,“2025博鰲幹細胞產業大會暨2025臨床級幹細胞資源庫建設和管理培訓會”在海南博鰲隆重召開。
大會在同濟大學、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中華慈善總會的指導下,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上海乾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院主辦,海南省幹細胞工程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海南醫院、四川大學華西樂城醫院、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幹細胞研究與應用分會承辦,以“創新轉化•百姓可及”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政府相關部門、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單位、企業及媒體的近千名代表參會。
2025博鰲幹細胞產業大會
開幕式
2025博鰲幹細胞產業大會開幕式在海南博鰲盛大啟幕。開幕式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黨委書記李明主持。
李明書記首先向蒞臨盛會的兩院院士、政府相關部門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特邀嘉賓及所有參會的代表致以隆重歡迎。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黨委書記 
李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陳義漢,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賈寧,海南省瓊海市市委常委、副市長黃益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全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陳香美,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會長張斌,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兼工會主席蘆紅焰,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勁松,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同濟大學校長裴鋼分別致辭。
陳義漢院士作為主辦方代表致辭。他指出,幹細胞技術作為攻克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全球醫學難題的關鍵突破口,正面臨基礎研究、臨床轉化與產業生態三大核心挑戰。他強調,海南自貿港製度創新不斷突破,樂城先行區為高階醫療技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應用場景,當前正身處一個基礎科學、技術成熟、政策紅利、市場需求“四重利好”疊加的戰略的視窗期。此外,他還引用"路雖遠,行則將至"的古訓,提出透過原創性突破、真實世界資料驗證和國際一流生態圈建設,推動幹細胞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最終實現"重建生命、普惠民生"的產業願景。致辭最後,陳院士以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樂城先行區考察時“要大力發展健康事業,為廣大老百姓健康服務”的囑託為指引,期待與會專家共繪幹細胞產業創新轉化與民生普惠的協同發展藍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 
陳義漢
賈寧局長在致辭中表示,樂城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核心園區與重大功能平臺,正以持續擴大的開放格局培育發展新優勢、新動能與新增量。他指出,今年,樂城先行區在幹細胞臨床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國九條”政策基本全面落地,相關監管工作正穩步推進,樂城也將持續完善支援體系,為幹細胞等創新醫療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致辭最後,賈局長還特別指出,“本次大會專家層次高、專業水平強”。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賈寧
黃益民副市長在致辭中指出,海南博鰲樂城先行區依託政策優勢,為幹細胞技術轉化應用提供了制度保障。瓊海市委、市政府將持續深化“政產學研”協同,構建全鏈條服務平臺,加速科研成果向臨床和市場轉化,並推動多個幹細胞轉化專案落地,助力海南自貿港打造全國幹細胞產業創新高地。
海南省瓊海市市委常委、副市長 
黃益民
陳香美院士在致辭中強調,幹細胞技術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革命性突破,正從“疾病治療”邁向“生命修復”的新階段。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化科學創新,突破細胞分化與功能穩定性瓶頸;二是強化倫理監管,構建患者中心的安全體系;三是加速產學研融合,打通基礎研究、臨床轉化與產業落地的閉環。
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全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
 陳香美
張斌會長在致辭中表示,幹細胞結合其他材料的創新應用,已在面部年輕化、皮膚再生及膝關節修復中成效顯著。國家衛生健康委正推動體重管理非手術方案,幹細胞技術展現出應用潛力。當前,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幹細胞研究與應用分會牽頭制定的技術規範已成為行業標杆,他呼籲分會加快與國家監管部門共同出臺醫美幹細胞臨床應用管理規範,以科技力量助力國民健康美麗,共築民族復興之基。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會長 
張斌
蘆紅焰秘書長表示,中華慈善總會立足公益引領定位,正推動慈善事業向生命科學前沿領域延伸,她十分期待幹細胞產業能在慈善沃土中生根、開花、結果。她的這一構想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慈善事業是全民事業”的重要論述的執行。此外,她還宣佈,為加速幹細胞技術普惠應用,中華慈善總會將設立“疑難罕見病幹細胞治療專項基金”,標誌著我國慈善力量正式與幹細胞臨床轉化關鍵領域接軌,為攻克疑難罕見病難題開闢公益新路徑。
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 
蘆紅焰
李校堃院士在致辭中提到,面向全球幹細胞市場突破千億美元規模的新階段,幹細胞產業將有三大變革趨勢:治療領域從血液疾病向代謝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跨界”;基因編輯、3D生物列印、AI等技術融合催生精準調控工具;產業鏈從單一治療向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延伸。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將協同行業力量,助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幹細胞創新生態體系。此外,他還強調樂城先行區政策優勢或將成為模式創新試驗田,書寫幹細胞產業的“中國答卷”。
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 
李校堃
李勁松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幹細胞產業化面臨技術標準化、安全性及成本等挑戰,但樂城先行區幹細胞轉化應用專案的落地,標誌著我國幹細胞產業正邁入規範化發展階段。他呼籲學界與產業界以此為契機,深化協同創新,推動科研成果高效轉化,讓幹細胞技術真正惠及臨床需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 
李勁松
裴鋼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幹細胞產業可借鑑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經驗,以“政府支援”與“民營打頭”為雙輪驅動,依託樂城先行區乃至其他地區政策優勢加速臨床應用。他強調,幹細胞產業要提高標準,也要嚴守倫理規範。中國幹細胞產業及生物醫藥產業要在全球佔據一席之地,不妨“以小見大”,以幹細胞治療為突破口,透過技術突破與市場機制結合推動產業自主化,最終實現科技惠民與產業升級的雙重目標。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 
裴鋼
主論壇
主論壇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名譽院長/上海乾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院院長/海南省幹細胞工程中心主任劉中民,同濟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章小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長壽發展分會主任委員王小寧,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主任康九紅,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吳朝暉主持。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名譽院長/上海乾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院院長/海南省幹細胞工程中心主任
劉中民
同濟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
章小清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長壽發展分會主任委員
王小寧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主任
康九紅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
吳朝暉
9位中國頂尖院士及科學家在高階學術論壇上系統展示了我國在細胞治療領域的顛覆性創新。論壇透過9場專題報告,不僅展示了在幹細胞基礎研究領域實現關鍵理論突破,更在產業化應用層面形成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技術體系。這場匯聚前沿智慧的學術盛會,也為人類突破重大疾病治療瓶頸提供了中國方案。
藥代動力學技術體系突破:解碼活細胞藥物體內命運機制
藥物代謝動力學是貫穿藥物發現、開發和臨床應用全過程的重要學科,應用廣泛,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王廣基院士在《細胞和基因藥物的藥代/藥效及成藥性研究》中介紹到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排洩過程是決定化合物是否成藥的關鍵,建立高水平的臨床前藥代動力學技術平臺對於新藥創制研發是必不可少,並且展示了國際先進的臨床前藥代動力學技術體系,針對幹細胞等細胞藥物快速發展及成藥轉化的重大需求,揭示活細胞藥物體內命運與藥效的關係,為創新藥物研發、成果轉化應用、助推藥物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路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
王廣基
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轉化突破:從機制研究到全球多病種應用
間充質幹細胞(MSC)憑藉其免疫調節與組織修復功能,已成為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部醫學部主任王福生院士在《間充質幹細胞轉化應用現狀》中展示到MSC臨床轉化中已取得重要突破:針對肝硬化及新冠肺炎等重大疾病,透過長期臨床驗證,證實MSC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並延長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目前,MSC已在多種疾病領域(如免疫性疾病、器官損傷修復等)開展廣泛探索,全球數千項臨床試驗持續推動其臨床應用。其核心機制涉及調控免疫反應、抑制炎症及促進損傷組織再生,為傳統難治性疾病提供了創新治療策略。
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部醫學部主任
王福生
體內幹細胞發生器:生物活性材料開啟功能細胞“體內智造”
幹細胞與人工智慧的結合為再生醫學和疾病治療帶來新的希望。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院士在《體內幹細胞發生器》中提到“體內幹細胞發生器”創新理念:將人體重新定義為天然“生物反應器”,透過植入精準設計的生物活性材料,實現功能細胞的體內定製化生產。透過材料原位授權激活幹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重塑炎性生態位、精確調控體內幹細胞發生器,同步實現幹細胞獲取與功能增強。為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提供突破性策略,開創“體內生產”功能細胞全新正規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
劉昌勝
多能幹細胞技術革新:定向分化突破與精準醫療新正規化
聚焦多能幹細胞(iPSC)的核心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再生醫學中的轉化潛力,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高紹榮院士在《多能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系統闡述iPSC定向分化、體內微環境調控等關鍵技術突破,揭示其在器官修復、疾病建模及精準治療中的應用前景。其團隊透過構建高效誘導分化體系與基因編輯平臺,攻克幹細胞規模化製備與致瘤性難題,推動帕金森病、角膜盲等疾病治療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結合人工智慧與類器官技術,提出“幹細胞+精準醫療”新正規化,為攻克退行性疾病與組織再生提供科學路徑。報告強調跨學科協同創新與國際標準制定,助力我國在幹細胞治療領域實現全球引領。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高紹榮
破局與領航:幹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戰略與臨床轉化藍圖
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北京漢氏聯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教授,在主論壇發表了題為《幹細胞治療產品研發與應用方略》的專題報告,引發全場高度關注。韓忠朝院士從全球幹細胞產業格局切入,系統闡述了中國在幹細胞藥物研發、標準化生產及臨床轉化中的突破性進展。隨著我國“十四五”生物經濟戰略的深化,幹細胞治療已在心腦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及退行性病變等重大疾病領域取得標誌性成果。他以漢氏聯合研發的全球首款胎盤幹細胞治療藥物為例,解析了從基礎研究到規模化生產的全鏈條創新模式,強調“質量標準化”與“臨床證據鏈”是產品獲批的核心競爭力。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細胞溯源全程可追蹤,呼籲建立跨區域資源協作網路,以應對老齡化社會對再生醫學的迫切需求。其前瞻性觀點為行業提供了重要戰略參考。
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北京漢氏聯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韓忠朝
免疫動態調控:解碼組織再生的“核心密碼”
歐洲科學院院士/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時玉舫在主論壇發表了題為《組織再生與修復中的免疫動態調控機制》的學術報告。時院士從免疫微環境與幹細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切入,系統闡述了免疫細胞在組織修復中的動態調控網路及其臨床應用潛力。免疫系統不僅是防禦屏障,更是組織再生的“指揮中樞”。透過精準干預免疫動態平衡,有望突破現有再生醫學技術的瓶頸,為器官損傷修復、退行性疾病治療提供全新策略。報告還分享了其團隊在間充質幹細胞免疫調節特性最佳化及臨床轉化中的最新成果,引發與會者熱烈討論。
歐洲科學院院士/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
時玉舫
解碼細胞命運調控:突破臨床轉化中的技術壁壘與治療新策略
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裴端卿在主論壇發表了題為《細胞命運調控和細胞治療的技術性挑戰》的專題報告。裴端卿教授從細胞重程式設計、表觀遺傳調控等基礎研究切入,系統闡述了幹細胞治療技術從實驗室到臨床轉化的關鍵瓶頸。細胞命運的可控性調控是再生醫學的基石,但如何在規模化生產中確保細胞產品的穩定性、安全性,仍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其團隊近期在高效誘導iPSC分化技術上的突破,為個性化細胞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建立標準化的臨床級幹細胞資源庫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支撐,需同步推進技術創新與倫理法規建設。
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
裴端卿
異體CAR-T療法:破解自身免疫病治療困局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長征醫院)徐滬濟教授在報告《異體CAR-T治療自身免疫病》中指出,傳統自身免疫病治療手段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存在療效侷限、副作用顯著等問題,而近年來CAR-T細胞療法在血液腫瘤領域的成功為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全新思路。然而,自體CAR-T療法因個體化製備成本高、週期長,難以滿足廣泛臨床需求。徐教授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技術最佳化異體CAR-T細胞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結合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的創新設計,在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疾病的臨床試驗中展現出顯著療效,且未出現嚴重移植物抗宿主病或細胞因子風暴等不良反應。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
徐滬濟
科學-臨床-產業協同創新:幹細胞臨床轉化的三維突破路徑
劉中民教授在報告中系統梳理了全球幹細胞技術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的10年演進脈絡,結合其團隊在心肌修復、神經再生等領域的多項突破性臨床試驗案例,提出“科學-臨床-產業”三位一體的轉化模式。國內依託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政策優勢,已構建起幹細胞技術“先行先試”的創新生態,未來需進一步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標準化生產的全鏈條協作機制。同時針對全球幹細胞產業化面臨的共性問題,劉教授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議與策略。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名譽院長/上海乾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院院長/海南省幹細胞工程中心主任
劉中民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健康中國建設的交匯點,中國幹細胞研究正從“跟跑”邁向“領跑”的關鍵階段。從王廣基院士構建的藥代動力學技術體系,到劉昌勝院士提出的“體內生物反應器”理念;從高紹榮團隊攻克的多能幹細胞定向分化難題,到時玉舫院士揭示的免疫調控密碼——這些突破性進展不僅標誌著我國在再生醫學基礎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前沿水平,更透過漢氏聯合等企業的產業化實踐,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惠及億萬患者的治療希望。展望未來,隨著數智技術深度賦能生物製造、政策體系持續完善、跨學科協同生態加速成型,中國有望在全球幹細胞產業變局中掌握戰略主動權。
本次大會主論壇由科學突破、臨床驗證、產業轉化共同奏響的創新交響曲,正在為人類戰勝重大疾病、延長健康壽命書寫新的歷史篇章,也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注入強勁動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