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很久沒這樣聽個盡興……2025新加坡CANJAM耳機展漫談

CHH ID:歲月神偷

先用我很喜歡的百勝樓吐司工坊來做個開頭


連續兩次造訪新加坡都是為了影音相關的展覽,一次是去年的新加坡亞洲極致音響展(順便也去了類似廣州海印音響城的The Adelphi Mall ),另一次則是今年4月清明假期舉行的2025新加坡CANJAM耳機展,恰好兩個展都是在近鄰F1濱海灣賽道的泛太平洋酒店(地鐵站出來走商場就能輕鬆抵達),不得不說,對於愛玩影音裝置的燒友來說,逛兩個展之餘去附近景點逛街,價效比指數很高!CANJAM耳機展發源地是北美,新加坡則是當年主辦方過來亞洲首選的,我想他們既考慮到東南亞地區的玩家往來新加坡相對方便(展會上有很多菲律賓、越南和泰國玩家特意過來),又打算把這裡作為跳板,觀察一下展會較為內卷的中國市場吧?不過他們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了,2025年已經安排了香港和上海兩個城市各做一場展會,香港那場我沒去,但玩家們的反響大多是覺得太遠了(跑到海洋公園真的有點距離啊)。

距離開展前的1小時,無論是廠方還是展方都在密鑼緊鼓地準備著新加坡CANJAM耳機展不算很大,一個大廳加幾個房間,大廳都是品牌自己的展位,新加坡本土、海外和中國的品牌……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二樓的房間則是以新加坡代理為核心,例如DITA Audio的母公司Project Perfection也是當地的代理商,STAX、Final、KOTORI等品牌就是由他們代理的。所以像海貝、凱音等國產品牌這次能夠展出它們的新品,也是靠當地代理商協助的。撇開拍影片的時間,在Day2我是幾乎把大部分品牌帶來的新品都聽得差不多,但老實說還是有點麻木——是的,麻木!尤其是來自北美市場、或者是針對北美及黑人耳機玩家(刻板印象警告),有些品牌所帶來的產品真就低頻轟隆隆,以至於很難用文字來形容這些產品之間的差異,但我也會盡力還原一部分主觀聽感,希望對大家有點參考?

比較有趣的地方有兩個,一是無論KOL還是玩家,依然會用紙筆即時記錄自己的聽感,離遠看了一下好像都是以關鍵詞來記錄;二是在Day1的時候就已經有玩家直接把測試器材擺在門口來交流,國內的展會會發展成這個趨勢嗎?(沒記錯的話去年耳機大家壇的展會也有這樣的服務)

甚至還有一個攤位在擺球衣?下面是品牌列表,我會跟著這個順序來講解(入場後從左邊開始走的動線方向),遇到你想看到也可以跳過去直接看——鐵三角Campfire AudioNoble AudioAstell&KernqdcUMChord ElectronicsDan Clark AudioSoranikNostalgia AudioHercules AudioESSENCE EARSArtpical帕拉維斯Vision Ears / VECrinEarElysian Acoustic LabsFATfreqTechnics曠世之聲Forte EarsRainstoneCanPurAMEDITA AudioKotori AudioMassKoboVOLK AUDIOFIR AudioSubtonicNightjar AcousticsSymphonium AudioCraft EarsCayin鐵三角作為本次展會的其中一個贊助品牌,大廳進來首先就能看到它們較大面積的展位。產品方面雖然看不到鳴神套裝展示,但也有黑柿到場,不過大家的焦點一定是擺瞭解剖細節的ATH-R70xa 開放式監聽耳機。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R70x為首的幾款鐵三角開放式監聽耳機,把這個小眾型別讓廣大耳機玩家、乃至混音師所認識。雖說我自己的話會推薦奧世聲HI-X65,但這次ATH-R70xa確實值得一試,佩戴更好一點,更加耐用,中高頻沒了那麼刺激,低頻量感也要比一代好不少(現場用鐵三角自家耳放驅動)。音色雖說是監聽走向,但不會走過分平淡、乾癟的感覺,有一點鮮活感,聆賞人聲/純音樂都適合,感覺對前端不會太敏感,上音效卡也都OK,不過記得看清楚阻抗適配,畢竟R70xa還是470ΩCampfire AudioDay1還能見到主理人Ken Ball,第二天好像不在展位出去溜了?又或者提前休息準備自家本土的AXPONA展吧?矚目的新品有Clara、Axion和Alien Brain,但聽下來較為滿意的是平板+動圈+動鐵的Alien Brain,透明的外殼和紋理,與其說像電影或者電玩遊戲裡面外星人的腦袋,不如說更像令和第一騎士Brain?

音色有點像近似第一、第二代太陽神之間的質感,低頻不多,中高頻很通透悅耳且不會刺激,整體很通透,很能夠駕馭流行人聲以外大部分主流的音樂型別,ACG就更不在話下。可以說是四色定製之後,我很滿意的單品。Noble Audio兩天展會里面,大廳這邊有幾個攤位是人氣很頂的,但要區分起來很容易,像Effect Audio就是玩家聚集地,而Noble Audio則是集齊了品牌主理人+代理商+玩家,以至於……錯過了找John做採訪的機會。(也有我準備不足)新品方面,之前的耳邊事廣州活動上,本土代理帝捷其實已經把其中的Shogun幕府將軍、K10 Prestige以及Knight展示出來,那這次新加坡展就一定是AGIS II 。

動鐵+骨傳導搭配的AGIS II,低頻下潛很快、量感也很足,以至於讓人有種“其實裡面塞了動圈”的錯覺。動態不俗、細節還原、解析力什麼的都很到位,加之去到高階級別,Noble都很注重低頻質感與耐聽度,而且能逐漸找到高階至旗艦的調音方向。尤其是在對比Shogun和AGIS II之後,就能隱約找到有點相似的地方。有趣的是,相比起上文提到轟隆隆,無論是Shogun還是AGIS II,就算用小尾巴來驅動也能聽到很好的中高頻細節,對於目標是找高階耳機但又想偷懶不帶播放器,而且又想享受低頻適量的感覺,現在Noble Audio該列入你們的考慮範圍咯~Astell&Kern善於蒐集情報的耳機玩家,大概已經知道AK這款新機是什麼構造,用了什麼晶片之類的,但礙於仍未正式釋出,我就不太想多說什麼細節,但這個圓圓的底座,讓我想起很久以前AK釋出的桌面解碼耳放、ACRO L1000,希望5月份能夠看到這款新品正式對外官宣吧?

qdc最早在日本官宣的新品,qdc單動圈DEBUT-CL(藍色、Live版),DEBUT-CS(黑色、Studio版)這次在展上可以聽到,簡單總結來說,CL確實很適合做舞臺、樂手(特別是貝斯和鼓手)和戶外拍攝的Vlogger,因為整體質感很厚實、但不會像以前的威士頓那麼糊,不過應該在調音臺那邊要開大聲一點?(猜的,尤其是用舒爾無線耳返的樂手有空試試吧?)CS版怎麼說,也是很標準的幹活用,稍微乾癟的音色應該很容易在混音的時候調出想要的內容,在沒煲機的情況下低頻不算多。兩款要推薦耳機玩家的話,我更推薦CL版本,但如果能接受非定製,那我還是推薦qdc和fitear聯名的那款。

值得一提,現場還擺了這款代號“king”的北美版emperor皇帝,據說未來有機會引入到中國市場,很期待~UMMest Jet Black·黑玉和Stardust星塵首次出展,撰文期間UM和凱音正在做試聽巡迴,星塵可以拿回家搭配N6III來試聽喔!

至於黑玉,MEST系列最新作,有骨傳導技術,動圈+動鐵+靜電,很頂的配置,由於造型比較工業風,很難評價個細節,音質是很好的……期待大家在後續的展會多試聽感受Chord Electronics和絃新品之一就一定是Alto,桌面純耳放,還能勝任專業監聽用途,現場搭配Focal很好聽!不追求解碼耳放一體機、自身又有解碼器,並且對桌面空間有要求的話,Alto已經能滿足市面上大部分的動圈/平板耳機。尤其是Focal大烏一、二代,下次去展會記得先試Alto。

Dan Clark Audio我一直記不住Mrspeaker更名後的這個名稱……但這次的封閉式Noire X卻印象很深。推動不難,播放器直推就有很好的表現,可摺疊收納+自適應頭梁,約385g的重量戴在頭上也很舒適。平滑、清晰度不錯且不會很肥膩的音色,適應的音樂型別也很廣泛。雖說定位中階,但比起高階的Aeon來說,Noire X其實更適合大部分耳機玩家撇離動圈耳機後首選Dan Clark Audio平板耳機的選項。

Soranik越南胡志明的品牌、Soranik,應該是業內比較早開始研究用xMEMS單元的,但正如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不太記得的尷尬情況,Soranik似乎很難讓人留下印象,或者說受限於xMEMS單元的開發難題,以至於走得太快?這次除了帶來MEMS-3S的新版本(之前還是23年的舊款),還帶來了一個MEMS-4主動放大系統,這就屬於看看就好,因為我覺得它們還得改進。

至於聲音,出乎意料的好,動態很好、低頻量感不算多,下潛也很快,高頻也很華麗,就是中頻好像點凹,屬於聽大編制的古典樂會很有感覺,但聽流行人聲差了點意思。Nostalgia Audio香港本土品牌Nostalgia Audio,除了耳機有特點,耳機配線通常會搭配“爬山繩”Vortex Cables,這款Durandal應該有些人在之前的耳機展上試聽過的,而這次他們就帶來了測試版本的多單元新品“Pendragon”,中高頻延伸很好,細節還原不錯,小提琴、搖滾這類音樂都好適合,期待正式版的實際表現。

Hercules AudioHercules Audio Moses在此前香港CANJAM首次展出後,這次也來到新加坡,而廠方這次也只帶這麼一款產品來參展(其實也有帶神秘新品,不過沒怎麼對外介紹)。我應該是上次香港音響展沒專心找才錯過這個新品牌的,因為之前已經有Noah 和 Abraham。但這次的Moses聽完後,它可以說是我心目中最好聽的高階耳機之一。

4靜電+4動鐵+1動圈,單線材已經是中階耳機定位,可以說是完全超穹級旗艦。實際聲音表現也確實可圈可點,適當的氛圍感伴以清晰、凝聚的中頻表現,寬鬆但不鬆散、通透但不空泛,高頻柔和順滑,別說香港人摯愛,只要是雜食的聽音喜好就一定會喜歡上的。ESSENCE EARS同樣是香港全新耳機品牌ESSENCE EARS,也是在香港CANJAM之後首次來新加坡展出,EVO 4動鐵、EVOLVE 4動鐵+1動圈+2靜電,僅有的兩款新品,兩款都是能夠輕鬆駕馭古典和流行人聲,主理人及團隊都是以前在香港耳機行業工作過、經驗十分充足,調音方向也是香港人很喜歡的流行人聲型別,但EVOLVE的適應面會更寬廣一些,相信後續也會在其他展會亮相,屆時記得試試。

Artpical米迦勒、路西法之後,Artpical的計劃原本應該是推出平板耳機藍色星球,但據說好在調整中,目前最新資訊是5月出來。不過這次的重心則是“浴血天使”,可以說從面世到現在有實機,大家都對它褒貶不一,不過在音質上是沒什麼挑剔的,可以理解為在米迦勒的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更好的低頻表現。同時展出的還有“浴血天使”的底座,不同於米迦勒的3D列印,“浴血天使”用的是電鍍+純銅材料,很重、但質感也很獨特!

帕拉維斯怎麼說呢,這個品牌跟Artpical有一定關聯,不過Artpica更專注藝術風格、會透過耳機腔體來試圖還原神話人物相關特徵。帕拉維斯則比較傳統,會以更貼地氣的發燒友風格來運營,黑騎士與阿卡夏是目前該品牌的兩款主力產品,但目前處於DEMO階段,所以期待正式版啦。

Vision Ears / VE其實在CANJAM開展第一天,國內VE經銷商就已經公佈VE數字系列停產的訊息,並更換為ONE、PRO等全新系列,有幾款是新設計的,動鐵+動圈,有幾款是原有型號改名字的,這些官方訊息都有說。不過暫時沒說的,就是它的面板上有一塊迷你金屬塊,用官方磁吸工具的話,能夠把它開啟和關閉,廠方人員說這是一個開關,有調音功能。老實說,VE我一直很喜歡,這次新設計的動鐵+動圈款式,毫無疑問在舊款的基礎上填補了低頻的不足,能夠更好地適應更多音樂型別,更雜食一點,而且就算較為入門的ONE、PRO,都是全靠有動圈輔助令密度增強了不少,不再像以前純粹靠堆單元來實現,相信就算是預算敏感的玩家也能安心選擇。

CrinEar買耳機前必看曲線(例如哈曼、音特美這類)以及熱衷於網路battle,用曲線來教化玩家的,簡中網路一般稱這類群體叫科fi玩家。這類玩家中經常會去看新加坡測量網站crinacle.com提供的曲線,而在去年他也自己設立品牌,就叫CrinEar,目前已經有幾款產品,而這款金色紋理的META就是首次推出的限量款。據官方介紹,利用BK 5128,遵循擴散場響應,增強低音和音樂感……還是不復制ds和deepl的翻譯了,有興趣的自己看吧……

現場主理人其實把META以外的Daybreak、Reference給帶了過來,但老實說光看造型其實挺一般的(相傳他來國內跑代工廠近半年?),實際聽起來是多少跟科fi玩家追捧的品牌很像,就是很寡、很素、有的也很V-sharp。META屬於低頻有點多,但由於中頻、高頻沒啥突兀,硬拉到一個近似平直頻響的感覺。由於我對科fi蠻有偏見的,所以我只能說它能勝任幹活,聽歌就隨緣吧。Elysian Acoustic Labs馬來西亞的Elysian Acoustic Labs國內已經有代理引入,這次現場主要展示新品APOSTLE、動圈+動鐵+靜電,拍照這個僅僅是外殼,試聽機是另外一個款式,估計是當時還在趕工?相比起其他友商的金屬外殼,APOSTLE這個是融合了聲學效果與裝飾,拿上手的質感很獨特。音質來說,其實它能夠很巧妙地保留足夠的低頻量感之餘,又能展現不俗的中頻人聲結像,屬於那種耐聽的風格。如果我來把玩的話,下一步會考慮加條銀線,例如看看當時Elysian Acoustic Labs隔壁家的Effect Audio。

FATfreq還記得上文轟隆隆、令人麻木的低頻嗎?FATfreq就是這個代表,新品Batch 1尤其明顯。不過考慮到它用了類似友商的可換模組配件,也就是可以替換面板上凸出來的棍子來調整音色,我估計當時試聽的應該是加強bass的模組(猜的,因為廠方人員比較忙沒回答我)。

Technics T牌 AZ100曠世之聲 QCC Dongle PRO突然把這兩個牌子放在一起說,是因為AZ100確實要比AZ80來均衡一點,低頻也沒那麼多,但要說硬素質什麼的話,那肯定是不如前面Noble Audio家的幾款TWS,它們在音質方面確實比T牌好。T牌的AZ100是屬於在bose、sony以外,值得考慮的海外品牌、帶主動降噪的TWS產品。

那麼對於缺少LDAC等藍牙協議的iPhone使用者來說,曠世之聲準備上市的QCC Dongle PRO就適合成為TWS標配的附件。一是它很迷你,而且還支援高通驍龍、MFi認證,不會報錯;二是現場實試的時候,搭配Sony XM5頭戴聽了一段時間,它的發熱量很低,不用擔心燙手。而且它還有app來調整藍牙協議之類的,就比較直觀。那麼這兩個東西加在一起,似乎可以列入2025年TWS最佳搭配了喔?

Forte Ears新加坡本土品牌Forte Ears,由Riccardo Yeh創立,很多人相信聽過紅色的那款Macbeth,雖說定價較高,但這宛如珠寶級的面板,較為均衡且駕馭爵士和古典的適應型別,我想已經有不少玩家盲狙了。但這次它又帶來了新款Temptation,單元配置調整為動鐵+動圈+平板,面板換成銀色,顏值來說有點不如紅色的Macbeth。但適應的音樂型別,就從爵士古典變成適合近代的流行人聲,高頻、低頻延伸很好,速度很快、動態也很強,相關專利技術也繼承下來。

新品也好像國內官宣了,不過這裡補充一下廠方的情況,出於面板製作等工藝要求,目前Forte Ears是不支援做定製的,而且廠方主理人也表示全金屬腔體也不是他的首選,相信能預想到未來一段時間的Forte Ears新品,腔體整體工藝應該不會大變,但可以期待一下面板會進化到什麼程度。Rainstone撰稿期間我也留意到水月雨推出了專門針對遊戲而打造的耳機,其實這次在新加坡CANJAM上也有這麼一家臺灣廠方、Rainstone,也是兼顧入門+電競遊戲的。例如Stuka和Katyusha是針對FPS遊戲的,前者廠方說適合PUBG,後者則適合Apex,而定位最高的Garand則適合RPG和大作級別的遊戲產品。至於為何說Rainstone能有這麼針對性的方向,全因為主理人在臺灣一直有在跟電競遊戲團隊合作,一直保持緊密溝通和反饋來完善產品。Rainstone剛成立沒多久,三款型號目前已經量產成功,也開始積極溝通國內代理,很希望後續能在國內展會或者國內的耳機店,看到有玩家拿下Rainstone的耳機來打遊戲。

CanPur荷蘭CanPur這次帶來的新品是CP622B Ti,在等待新品試聽的時候旁邊玩家說他不太喜歡Ti的版本。但實際上,上了Ti外殼的CP622B倒是把低頻下潛、高頻延伸和通透度做得更好,不過現場人員表示全球僅有100套,看來此次一別就再無下次了。

AME韓國AME的重量級純銅製15單元(動鐵+骨傳導)Mousa,真的是很吸引路過的耳機玩家,而且旁邊也放著一個腔體模型,拿上手也是十分具有重量!留意到國內已經有玩家發過分享,不得不說這造型這顏色這腔體,真的是豪氣逼人,非一般耳機玩家能夠駕馭。實際上,綿密、厚實的中低頻與不俗的聲場效果,也註定了要玩好它的話,播放器前端得伺候好!值得一提廠方旁邊還有一個惡魔立牌的DEMO放著,面板是臨時制的Q版造型,廠方說我拍了也沒用,因為還沒定好外殼怎麼設計,而且由於是入門級別,可以等未來出了再算。


這裡稍微斷開一點,是因為來到二樓小房間,新加坡本土代理的主場。DITA Audio要說很多人首次認識的新加坡耳機品牌,那一定是DITA Audio(包括我!)這次它們的新品有旗艦原型機Ventura、以及全新單動圈新作Prelude。

原型機Ventura這次繼續像之前在香港展上,DITA搞了兩條DEMO來聽取大家意見,一條偏人聲、一條偏純音樂,哪條更喜歡,收集完意見再來微調,我的話就選了偏人聲、或者說中頻更多一點的那條。新作Prelude則有點像入門產品,淺紅色的腔體觀感有點獨特的同時,面板的材料也選用了不是很順滑的材料,是什麼呢?忘記問廠方人員了,留點懸念也好!

Kotori Audio同樣是新加坡本土品牌的還有Kotori Audio,Vampire、Zephyr兩款產品我在香港的耳機店已經體驗過,調音問題不大,很適合入門玩家使用(就是有點難內卷得過國產品牌),現場還用透明箱關著兩款新品,拍攝影片的時候還特意用乾冰來輔助,結果Day2來聽的時候已經收回去了……對了,現場的廠方人士其實有無人機研發背景,對於新加坡和國內的無人機市場很熟悉,不知道未來他們會不會把耳機和無人機來個跨界創意設計呢?

MassKobo完全錯過Masskobo預定在6月發售的model 485的試聽,太多人慕名來跟增田先生交流和探討耳機搭配的事情,以至於每次路過來聽都要等很久……期待Fujiya 春季耳機展上別那麼多人,讓我好好聽聽吧!

話說在撰稿期間我還留意到增田先生還跑了一趟香港去逛香港春季電子展和香港代理Jaben,那麼大年紀還經常跑,真不容易 。VOLK AUDIO美國VOLK Audio是由創辦人Jack Vang成立,他認為耳機不僅是監聽工具,更是創作者、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藝術橋樑,將聲音轉化為精緻而深刻的聯絡,展現從意圖到完美的堅實承諾。更多品牌故事相信稍後中港澳的代理商會繼續補充的,因為已經有代理引入

目前僅有的一款產品是Etoile,金色紋理、VOLK 品牌logo和類公模造型,動圈+靜電+平板,低頻不是走量多的感覺,更專注在中高頻,讓您很快能感受到悅耳的高音和清晰、通透的中頻人聲,是一種很華麗、很有質感的音色,也是能夠適應雜食的聽音風格。目前有海外開箱的內容表示,這款僅限350條,希望後續代理能進一步介紹。FIR AudioUniversal IEM release (Project K) ,這支是由新加坡Music Sanctuary主導,跟FIR合作的耳機的公模款式。當時的定製款叫Lyrebird,是以M5的基礎上再多一顆動圈,整體音色其實跟FIR Audio現役的耳機很像,就是很豐滿的中低頻,不過加了低頻後中低頻變得更順滑一點。由於是全新設計,聽現場廠方人士說每款面板都是唯一的,各有不同的細節。

Subtonic STORMNightjar Acoustics DUALITY兩家都是新加坡本土品牌,Subtonic有點像國內的品牌,就要做最好的,無論是造型還是聲音,要有顛覆性的創意來重新定義耳機市場。但目前展出的STORM卻有點像前些年的國產中階產品,僅僅能做到很好的解析力和高頻延伸,在中低頻方面找到一點銜接不是很順利的感覺,希望只是器材搭配方面的問題,而非設計團隊調音方向沒找好。

Nightjar Acoustics則是更小作坊一點,他們自己介紹是愛好者成立,從耳機和線材開始投身於這個市場,產品設計感有點極簡+近未來風?問!題!是!它家新品DUALITY可以說是全場低頻最氾濫的,以至於聽完能感到噁心的程度……*撰稿本文時找到資料補充一下,DUALITY是雙動圈雙分頻,有開關調整音色,所以這可怕的低頻估計又是bass加強。

Symphonium Audio雖說一眼會覺得這有點過時的設計,但Symphonium Audio是新加坡本土品牌,而且也在堅持擴充套件東南亞其他國家的經銷商。已經推出在市面上的有Titan、Crimson(香港已有代理),這款GIANT則是這次展會的新品,很強調中低頻和氛圍感,但解析力也不俗,但就是沒怎麼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Craft Ears波蘭品牌Craft Ears展位也是很多玩家來聽,其中展出的Omnium有普通款和Ti款,動圈+平板+動鐵,但無論是什麼款式,低頻都比較多,中高頻人聲也很突出,是一種短暫聽都會有一種暴露在超多資訊量的感覺,幾乎聽完一首歌就已經開始感到疲倦的感覺,而且這展位就有幾個黑人老哥一直待著不斷對比和試聽,我也不打擾太久就離去。

Cayin最後來結尾的就是凱音,新加坡CANJAM開展前它們就官宣會展出RU9電子管隨身解碼耳放DEMO,也就是膽管大尾巴。支援磁吸,接線後可以貼在手機背面,雖說皮套有點醜,操作很便捷順利,三種不同的音色各有特色,可以說只要是喜歡電子管的朋友,2025年不可錯過的單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