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2024年12月14日,美本排名第6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放了2025Fall早申ED1錄取結果。
老查留學來自廣東某國際學校的L同學成功斬獲了JHU錄取!
有創意,有才華的L同學經歷ED0芝大被拒,轉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ED1成功下車,這背後有哪些申請故事和經驗是值得借鑑的呢?
一起來看看L同學和他的老查留學顧問導師——Value老師,帶來的新鮮錄取分享~
翠錄檔案
錄取學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錄取批次:ED1錄取
專業方向:國際關係和政治科學
學校:廣東某國際學校
託福:110+
ACT:35
翠錄故事
你在等待ED結果時的心態感受如何?

在ED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結果出來之前,由於當時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而且一直在準備RD階段的申請文書,因此我還是比較平常心的。
主要是因為我之前受過一次打擊,長了一次教訓。
我在ED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之前,申請了芝加哥大學的ED0,交完申請之後,覺得與芝加哥大學非常匹配,比較自信的感覺,結果當時芝大ED0放榜結果出來之後,直接被拒了!
我當時特別的傷心,整整四五天,什麼事也沒有幹,天天就睡覺,錯過了很多EA申請,所以ED申請Hopkins之後,我就比較有經驗了,立馬開始準備RD申請文書。
記得JHU早申結果出來的時候,我還在睡覺,然後老查留學的Penny老師把我叫起來了,我就迷迷糊糊的去查網站,一個巨大的藍鳥突然蹦出來,我當時還有點懵,翻到後面才發現自己被錄了。
整個過程比較迷惑,但是知道結果之後,還是比較開心的,因為付出了很多努力。
最終如何確定JHU作為ED院校的,做了哪些院校探索研究?

當時選擇JHU作為早申院校的時候,我也對比了幾所跟我比較匹配的大藤,但經過思考,我還是選擇不去REA大藤。
因為我覺得背後的邏輯就是:大藤招生官希望對比或者看到更多的優秀學生在RD輪申請他們學校,然後再做出決定,因此REA階段會給很多學生Defer。
這中間的不確定性太大,我本身又是一個不太喜歡這種非常高不確定性的人,所以我最後就選擇了Hopkins作為我的ED學校。
我覺得ED一定要把握住,畢竟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假如Hopkins拒我的話,RD的時候我就會放手去衝那些大藤,我覺得我還是有一點機會的,我的申請策略大概是這樣。
我對Hopkins這個學校做了很多School Research,我第一次知道Hopkins是因為一箇中國的資深外交官。
他叫崔天凱,是第十任中國駐美大使,他在特朗普時期,為中美關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當時就挺崇拜他的,然後我去查他的資料,發現他是從JHU畢業的,我就開始研究這個學校。
因為我對國際關係比較感興趣,然後很驚喜的發現Hopkins的國際關係專業是全美最頂尖的,然後有很多的科研機會、實習機會。
而且國際關係學院是在新校區——最具盛名的SAIS保羅·尼采高階國際研究學院(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所以可想而知Hopkins對國際關係專業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就覺得Hopkins確實是比較好的選擇。
後面我也看了很多Hopkins裡面的教授,還有學者做的研究,我也發現跟我比較匹配,所以最後就選擇這個學校作為我ED的目標院校。
如何選擇並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

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因為我比較喜歡分析那種複雜的動態關係。
我還比較喜歡歷史,特別喜歡冷戰時期的歷史事件。
後來和老查老師還有Value老師聊天,他們發現我特別適合政治科學方向的專業,然後就鼓勵我去探索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一開始的時候,我對這個專業一無所知,以為很枯燥,以為國外的政治課程也需要背很多的東西,因為我也不太喜歡背東西,所以我就比較牴觸。
但是透過學習國際關係的理論和民主理論後發現,我非常享受這種以理性的視角去分析和預測國際形式的感覺,慢慢發現政治科學根本不是單獨的文科內容,而是很交叉的學科,需要你有非常強的邏輯感去處理這種複雜的關係。
後來我又去探索數學和國際關係之間的跨學科聯絡,我就越來越感興趣,發現這個專業真的是一個比較適合我的專業,所以就定下來了。
分享一下你的課外活動和競賽

我的活動基本上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數學:參加數學競賽AMC、HiMCM等。
第二方面國際關係方面:進行感興趣的科研。
9年級:參加了CIS科研課程,研究烏克蘭90年代的核戰略以及對現在俄烏戰爭的影響。
10年級:參加了芝加哥夏校,學習了一些政治理論、政治哲學的內容。
11年級:參加了耶魯的學分夏校,探索了關於民主的話題。
第三個方面是藝術
我是有一點藝術特長的:畫畫、吉他、樂隊演出、參加學校的音樂劇社團。
你覺得成長最大,最有收穫的活動是什麼?

我覺得成長最大的活動應該是PIONEER!
因為在這個活動裡面,我真正的把數學和國際關係聯絡到一起,然後寫進自己的論文了。
我記得當時做以色列的地緣政治風險預測的時候,一開始我打算用國際關係學科比較普遍的研究方法(國際關係的理論、自由主義、現實主義)去對以色列還有它周邊的國家做定性分析。
但是很快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在現實的世界中,這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博弈或者是關係,他們的走向都存在著變數和不確定性,因為這種變數和不確定性源於每一個國家動態的發展策略。
如果要是繼續採用之前我的定性分析,我需要用到非常多不同的複雜的定性理論來針對不同的情況去做預測,有點像分類討論,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
在這個時候,我就聯想到之前參加HiMCM數學建模的時候,我和我的隊友運用博弈論的模型來解決公司競爭。
我想到國家之間面臨的這種情況好像跟公司之間的競爭很類似,因為他們都需要基於自己所具備的條件或者籌碼來最大化自己的長遠利益。
這個不管是公司,還是國家,他們都需要看自己手上有什麼牌,然後去打牌。
所以我聯想到這個之後,很大膽的用了博弈論的邏輯,為以色列還有它周邊的國家建立了一個零和博弈模型(一個競爭型別的博弈論的模型)。
最後我透過計算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就是博弈論裡面的一個計算方式,可以計算出競爭中最優的解法,我覺得這個辦法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然後我就把它寫進論文裡了。
寫完之後,我很清楚的記得當時NYU的教授非常震驚,他跟我說,從來沒有想到過有學生可以用這種數學的辦法來進行國際關係預測。
他鼓勵我在大學裡也一定要繼續做這方面的研究,真的很有創意,他像是看到了我的這個潛力。
因為PIONEER這個活動,真的讓我看到了跨學科的可能性,因為他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把數學應用到了國際關係這個問題裡。
透過這個活動,我也加強了繼續探索這方面問題的決心!
需要上高含金量夏校嗎?針對夏校選擇方面有什麼建議?

關於夏校選擇我有一點小建議:
我覺得夏校選擇最重要的應該是基於學術方面的熱愛,不需要去追求一些市面上認為含金量很高的夏校。
不一定含金量高的夏校就一定是好的,真正適合自己的、你熱愛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真的很喜歡去探究某一個學術領域,那我覺得你應該對不同的夏校做一些Research,就跟做大學的School Research一樣。
你可以去看一下他們研究的內容是什麼,然後找到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向,確定之後,你可以去申請這個夏校。
申請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怎麼解決的?

我首先遇到的第一個挑戰:肯定是ED0芝加哥被拒!
我覺得很多申請的同學可能跟我的心態都差不多,在遞交第一所學校的時候,你往往會非常認真的準備材料,很認真的做School Research、文書每一句都要琢磨琢磨、確保材料完美無瑕,抱著一個比較高的期待,因為它是你的第一所學校。
所以當你期待越高,拒的就越慘。
我當時就是這樣,直接被芝加哥ED0拒了,特別的難受,一蹶不振。
但是幸好有同學,有Value老師,還有我的父母很耐心的疏導我,跟我聊天,陪我做娛樂活動,真的很感謝他們,然後我很快就調整過來了。
在此,我想對申請季的家長說,當一個孩子被學校拒了之後,真的需要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為家長真的應該好好關心孩子,多陪伴他們,跟他們談談心,因為真的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熬的過程。
所以我覺得這方面我的父母做的非常好,我真的很幸運,他們真的對我照顧很周到。
第二個挑戰:拖延症
我有一些拖延症,但不是很嚴重,這個我覺得絕大部分人都有。
拖延症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我是ED0芝大被拒之後才開始拖延的。
當時時間也特別緊張,我就是想著這些文書我推到今天晚上再寫,晚上的時候我又想明天早上起來再寫吧,就這樣一直推。
這個拖延症如果要是很嚴重的話,還是對申請有很大影響的。所以當我拖延的時候,我就制定計劃,每天干一點。
我覺得提前制定好計劃比較重要,你不能保證每天計劃上面的事情全部都能完成,但是至少能完成一些,這就不至於什麼都不做。
就算磨洋工,你每天也要磨一點。
第三個挑戰:申請主文書
暑假7、8月份的時候,我就開始構思主文書的方向,其實遇到挺多困難的。
一開始寫主文書的時候,內容只有我自己的思考和聲音,很像一篇學術論文,全篇80%以上內容全都是我的想法,就像一篇流水帳,沒有一點可讀性。
後來經過老師的提醒,讓我多加敘述性的內容,要有故事,因此後面幾版我又開始過度敘述了,非常小心,很少有自己的聲音。
直到後來我才慢慢找到了思考和敘述性的平衡,最後文書我也是比較滿意的。
你是如何準備文書?有什麼建議

第一點就是:敘述性和自己的思考和聲音一定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你不能太過於敘述,也不能太過於思考,一定要找到一個能讓讀者讀完這篇文書之後,覺得恰到好處那個點,千萬不要過度。
第二點:主文書需要Focus一點
因為它只有650字,所以說你需要去聚焦在一個方面,不一定是聚焦在一件事情上,但一定要聚焦在一條主線上,如果不聚焦的話,會顯得很亂。
第三點:應該把主文書看作是一個你跟招生官對話的平臺
你不需要擔心你自己的聲音或者你自己的思考很幼稚或者很膚淺,你不需要絞盡腦汁去想一些非常深奧,非常哲學性的思考,你只需要去大膽的發出自己非常真實的聲音,我覺得這個應該就是他們想看到的。
因為我之前也有糾結過就是我需不需要在自己的文書裡去展現一個非常非常成熟和深度的思考,其實後面我感覺到不是這麼重要,我覺得重要就是你只要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就沒問題。
寫Why School有什麼建議?

首先,Why School它的作用不單單是讓學校感受到你對它的喜愛,我覺得它的本質是讓學校覺得你們很Match,覺得你們很匹配。
還有就是這所學校是你非來不可的學校,特別是在ED申請的時候,一定要對給招生官一個很明確的資訊,就是這所學校你錄我,我一定會來,這種資訊你一定要傳達到。
其次,我覺得在寫Why School的時候,你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你感興趣的內容、學術方面的思考。
最後一點我覺得Why School的內容一定要對讀者友善。
這個是別人讀我的文書之後,我才察覺到的一點。
一開始我在寫Why School的時候,我寫了非常非常多跟國際關係有關的專業詞彙。
然後給文書老師讀的時候,他讀完之後就說這裡面有一半的內容我根本讀不懂,是幹什麼的?
我當時突然意識到可能招生官根本就不是學國際關係的,他可能是學數學的,可能是學文學的,他學國際關係的機率太小了,很可能對你的學術興趣一無所知。
所以說我覺得你不需要去故意寫很多學術用語來凸顯自己的專業性,我覺得這一點是比較實用的建議。
申請材料需不需要做到完美?

申請大學的時候,我一直在糾結這個點:申請材料需不需要做到完美?
我一直以為在申請的時候,你的材料每一方面都要做到完美無瑕,每一方面都要做到讓招生官對你刮目相看。
但是到後面我發現不太現實,真的是不太可能做到。
總有一些方面,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不管是文書還是活動、額外資訊等等,都會有不太滿意的點。
但是我後來想通了,我覺得申請材料遞交給大學後,大學招生官希望看到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希望看到是一個真實的人,你讓招生官感受到生命感,能感受到你是一個真正的鮮活的高中生,我覺得就達到這個目標了,不必苛求完美。
翠錄直播分享
L同學非常有創意,也很有才華,對歷史和時事有著深度的思考,致力於解決世界區域戰爭、民主與和平問題。
老查留學顧問老師——Value老師已經攜手錄取學子L同學以第一視角為您帶來新鮮熱辣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翠錄故事分享!
感興趣的學生&家長可以報名收聽完整的翠鹿音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