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日語的我,在東京的IT生活….

作者@rainmanBMRV
釋出在一畝三分地

歡迎大家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到原帖與作者交流討論哦!
lz之前mscs在美國讀的,找工作的時候剛好遇上史無前例的IT行情大奔盤,海投無數簡歷一個面試都沒拿到。
剛好lz對東京一直很感興趣,覺得過去工作也是個不錯的主意,嘗試在美國空投東京的崗位(日本我只想在東京工作,所以其他地方不考慮),最後很有幸拿到了日本大型本土網際網路公司Rakuten的offer就搬來東京居住了。
現在入職也已經有大半年,我瀏覽了之前網路上的諸多關於東京IT的帖子,感覺中文網路對很多實際情況還是缺少足夠的資料介紹,所以開這個帖子大致談一下我的經歷,也提供更多的資訊對後人參考:

日本的新卒找工作:

日本的大學是3月畢業,4月是新卒的入職時間。
而通常找工作是頭一年的3月開始,大部分內定(offer)會在9月前放出,9月往後各大公司會陸續進行內定式。
也有個別日本公司會支援10月入職,終年招聘。
考慮到大部分中國學校和美國學校都是6月畢業,如果選擇4月入職可能中間會有10個月的空檔期。

不會日語的日本找工作

不會日語的話,日本的工作選項應該是相當有限的,lz親身體驗難度不小。
通常這類工作集中在IT領域,以IT開發的工作來說,除開派遣公司和一些小型的初創公司, 比較常見的去向包括: Line-Yahoo, moneyforward, Rakuten, Sony, Indeed, Google, Amazon(似乎現在也對日語要求越來越高了), Woven Planet, Mecari, Paypay …
這些公司中文網際網路應該都可以找到一些介紹,甚至包括面經,這裡不再多加闡述。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有一些似乎主要依靠實習轉正,另一些基本不太找新卒, 所以上實際可以去的公司,在不會日語也沒在日本讀書的情況下,恐怕也沒有幾家。
至於海外找工作的方法, 面向這些公司的官網,在申請時間開放的時候,直接投遞就可以了。日本並沒有所謂的內推文化。

關於日本的網際網路公司Rakuten

Rakuten是一家很大的公司,業務龐大,組和組區別迥異, 公司的文化基於日本商業文化,同時吸收了矽谷科技公司的一些文化,整體作風較為開明,要類比的話類似於一個在西方長大後回到日本的歸國子女。
公司食堂等相關的情況網上應該可以找到相關帖子,這裡不多贅述。
僅從個人角度說,食堂的味道相當不錯,適合亞洲人的口味,並且view也很不錯。
公司的技術部門有相當的多元性,來自諸多不同的國家。
以lz現在所在的組來說, 成員構成多元,組員來自不同的3個洲11個不同的國家(包括美國), 上司和員工坐在一起,座位並沒有區分,也沒有明顯刻意營造的上下級距離感。
組裡面氛圍很好,作為新人入職,可以隨便向mentor提問,無論什麼問題mentor都會耐心回答,完全沒有不敢問問題,害怕因為自身能力不夠而被pip的殘酷氛圍。
所用技術棧主流,開發方式主流,沒有遇到日本特色的技術棧落後以及面向文件程式設計的問題。
工作節奏按地裡的標準來說基本就是養老,相對開發速度更注重流程規範, 作為新卒,一個月的程式碼量相當於在學校一門開發相關的課一週的作業量。
除了特殊情況比如這邊的Super Sale購物節會有晚上守伺服器的事情, 沒有加過班, 週末不會加班. oncall因組而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來以為技術部門會有很多中國人,但是實際情況是中國人雖然有但是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
公司也有一些明顯日本文化的地方, 比如公司不會主動裁員, 晉升與工齡有相當的關聯性, 非技術部門基本都是日本人, 公司會要求總部的員工週一早上八點輪班去早會(按樓層輪,基本去三個月然後可以遠端三個月)。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早會上可以現場近距離觀賞日本版馬雲公司社長的現場英語發言, 可以近距離見到公司的高層講話, 對於基層員工來說這是不常見的。
整體來說,這當然是一個日本公司, 好處是工作量不大較為輕鬆 工作穩定 就算是本來不太會計算機的人應該都可以跟上的節奏。
相應的,公司目前並不是那種引領業界的十分注重工程創新的科技公司。
如果希望在公司取得長遠的發展, 精通日本文化說好日語轉型管理崗位應該是必須的. 雖然公司本身爭議頗多,我認為這種開放國際化,接受外國人,工作強度合理(日本其實存在相當多的需要經常加班到晚上8點以後的公司), 支援全程英語的安定的職場環境在東京是十分珍貴的。

關於東京,關於日本

總的來說,東京是座偉大的城市,能在這裡生活是十分幸運的,這也是我選擇搬到這裡工作的根本原因。
關於東京的生活體驗網上有相當多的介紹,這裡不再過多宣傳。
總的來說,這裡包含了各種各樣的人, 對於對日本都市文化(東京文化)感興趣的人這裡是繞不開的聖地, 你可以指望在東京找到任何背景的人,這種基於日本文化(東亞文化)包羅永珍的優勢是美國西雅圖,波士頓,灣區這些地方所不具備的。
同時,作為在中國長大的人很容易能感悟到, 其骨子裡面的東方文化也十分具有魅力。
作為極致的東亞大都會,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任何的愛好對應的場所活動,無論是宅向的漫畫(每年兩次的臺場Comic Market),遊戲(有線下的東京電玩展,日系遊戲大本營),番劇,偶像音樂會;
文藝向的藝術展博物館(各種各樣的展每個週末都去看也可以保證一年不重樣), 時裝時尚店(從奢牌,獨立設計師品牌到亞文化,古著店), 各種音樂場所(東京具備頂級的音樂氛圍, 音樂會, DJ bar, livehouse, 唱片店, 音樂節);
活躍在東京的各種以西方為首的外國人群體(meetup上每週都有很多活動,可以認識到各種各樣背景的英語母語人士,就算在東京也很容易營造出英語環境),體育活動(各種網球賽 足球賽 棒球賽,日本的高爾夫場數量僅次於美國)。
戶外活動(南邊的湘南地區適合衝浪, 東京西郊的群山適合爬山露營, 利用週末開車去輕井澤滑雪也不是問題), 甚至汽車文化(JDM, 各種地下賽車聚會,大黑聚會, 首都高的GTR飆車黨,以fuji speedway和筑波賽道為首的競速賽道, 東京郊區深山的漂移黨)…
世界範圍內應該也很難找到比這裡生活更豐富的地方,如果有心的話可以保證沒個週末活動不重樣, 每天下班都有不同的事情做。
以東亞人的生活情趣來說,年輕的時候在這裡度過, 堪稱完美。
就居住環境而言, 東京的住宅環境十分擁擠, 想獲得美國澳洲那種大house大後院的體驗就算作為當地的富豪都是十分困難的(單純沒有那麼大的地)。
雖然東京市區的公共交通發達,但是還是有相當的地方沒有車不容易到達,而東京的開車停車體驗也並不好, 總的來說郊區是汽車社會而市區是公共交通的社會。
東京雖然有極多的米其林餐館,各個國家的料理也都能夠找到,但是這裡依然以日料為核心(理所當然)。
正宗的西餐和中餐雖然也有相當數量, 但是比起美國這種移民國家的大城市,並不見長。
同時要指出的是, 日本的職場氛圍普遍依然傳統, lz現在有幸體驗到的職場環境在日本範圍內絕對是相當相當幸運的。
上司PUA, 各種繁文縟節的日式職場作風, 以及高強度的加班(早9晚9晚10,週末單日加班)依然廣泛存在。
另一方面, 日本是一個相對貧富差距較小的國度. 受薪階級的到手收入差距基本都在五倍以內(無論藍領白領,從300萬日元到1500萬日元), 超出這個範圍的人都是極少數。
從財富結構來說, 可能更類似於歐洲. 這導致在網際網路這種領域, 和美國甚至中國的收入差距十分明顯, 地裡大部分人在灣區西雅圖的收入在這邊作為上班族是絕對不可能的。
總體來說,如果對於東京,對於日本本身有強烈的興趣,來這邊工作真的值得一試。
但是日本依然是一個保守排外的社會, 年輕人,普通人缺乏快速積累財富的上升機會, 崇尚集體主義而不是弱肉強食的完全叢林社會, 社會上依然有廣泛的對中國人的偏見。
在這個科技行業暫時並不明朗的寒冬, 日本提供了一個目前來看可以平平穩穩過中產小日子的選擇;
日本獨特的地理位置,也為想回到中國繼續發展的人,以及想回到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發展的人提供了良好的過度。
歡迎更多的對日本,對東京感興趣的同好來日本工作!
大家如果還有相關的問題和看法,歡迎點選“閱讀原文”到一畝三分地討論

今日推薦

內容來源sohu新聞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與一畝三分地聯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