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烏彥祖假正經
· · ·
賣脆皮炸雞的“德克士”要上市了?
近日,有訊息說德克士母公司頂巧餐飲集團要赴港IPO,計劃募資8億美元(約51億元)。德克士含糊回答:“有此規劃,尚無具體進度”。
其實,沒必要遮遮掩掩,現在餐飲行業卷的厲害,上市是好事,意味著還能擴張一下地盤。
可能大家還不太瞭解,德克士、康師傅私房牛肉麵、貝瑞咖啡、康師傅全民麵館四大連鎖餐飲品牌都屬於頂巧集團,而頂巧集團是著名泡麵品牌康師傅所在的頂新國際集團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德克士和康師傅背後都是同一個家族在掌控。
這個家族就是來自臺灣省的“魏家四兄弟”,靠著旗下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等多個品牌,他們“合體”可以穩坐中國臺灣富豪榜前三的位置,即便把他們四兄弟單列,照樣人人可上富豪榜。

▲《福布斯2024年中國臺灣億萬富豪榜TOP50》截圖
前幾十年,魏家透過康師傅為中心的“中餐飲食”,在內地賺了不少錢。現在藉著德克士上市的機會,擴充“西餐飲食”的地盤。屆時,一中一西,包攬國人飲食的商業帝國算是竣工了。
魏氏四兄弟發家多年,仍能“親密”相處,堪稱豪門典範,而如今家族三代也開始嶄露頭角了。
1.
/ 泡麵巨頭“賣水”成就630億市值,
又要靠炸雞“續命”?/
根據2024年資料,康師傅泡麵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46%,家庭“滲透率”超80%以上。也就是說,中國每10個家庭就有8家吃過康師傅,配得上“國民泡麵”這個稱呼。
魏家賣泡麵算是誤打誤撞。1958年,在中國臺灣省,一個叫“魏德和”的人在彰化縣開了一個小油坊,取名“鼎新”,後來又改名“頂新”。他有四個兒子,分別取名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都幫著父親料理油坊生意。
1978年,魏德和意外去世,25歲的老大魏應州接過家族事業的大棒。好訊息是,此時家族資產還值1000萬新臺幣,壞訊息是公司的債務也差不多有將近一千萬。
老大帶領下,四兄弟咬緊牙關,努力做事,因為做了幾筆椰子油生意爆單了,不僅還清了外債,還積累了大量財富。上世紀80年代末,魏家四兄弟帶著1.5億新臺幣(在90年代初約合3300萬人民幣)到大陸投資。
他們在大陸開了一家食用油工廠,產品還上央視打廣告。不過,當時大陸散裝菜油8毛錢一斤,魏家的油卻賣2元一斤,消費者用腳投票,這次投資就黃了。後面又做了幾次轉型也都失敗了,1.5億新臺幣幾乎敗光。
有一次,老四魏應行去內蒙關閉工廠,返回北京的綠皮火車上,他隨身帶的泡麵引起旅客的興趣,有人打聽他在哪裡買的,有人直接掏錢向他購買。
老四回去火速把這個商機告訴了三個哥哥。1992年,魏氏兄弟找銀行、拉投資湊了800萬美元,在天津設廠。他們給自己的泡麵產品取名“康師傅”,“康”代表健康,“師傅”是北京人習慣的稱呼,尊重而親切。
其實,當時中國泡麵市場已經有很多企業了,比如,同樣來自寶島的“一生之敵”統一泡麵已經大行其道了。
康師傅很會找市場空白,瞄準了中端市場,做高性價比產品,同時加重調料的味道。於是,經典的紅燒牛肉麵,一經面世就賣爆了。到了1994年銷售額突破了10億元,此後一直穩坐“泡麵老大”的位置。

康師傅能有今天的地位,可以說把內地市場玩明白了。他們在全國各地建立倉庫和銷售渠道,截至2021年,康師傅全國有78個生產基地,349個營業所,8萬個經銷商,26萬個直營零售點。
細入牛毛的營銷網路下,康師傅做什麼產品都能成功,甚至可以做到後發制人。
比如,前些年,統一泡麵研發了一款老壇酸菜面,一下子就引發大熱,銷量蹭蹭往上走。康師傅眼看勢頭不對,立馬推出“陳壇酸菜面”,從包裝到配料跟對手都很像,也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統一很生氣,但也沒辦法。只能透過一個代言人之口,罵了幾句:“有人模仿我的臉,有人模仿我的面,但你們無法模仿我的味”。
不過,隨著外賣和預製菜的盛行,泡麵開始賣不動了。2020年,康師傅泡麵的營收增長還有8%,到了2024年上半年,營收增長只有0.7%。
但最近,摩根士丹利的研報稱,仍將康師傅的港股報價由11港元上調到11.5港元,給與“增持”評級。目前康師傅的股價維持在12港元/股附近,總市值678億港元(約630億元)。
不是說,泡麵賣不動了嘛,為什麼股價表現還不錯?
根據康師傅財報,近三年,飲料業務佔總營收的比重從63.6%增至65.1%,泡麵業務比重自35.5%減至33.2%。
也就是說,現在的康師傅,其實是一家飲料公司。
康師傅的業務包括了茶飲料、果汁、奶茶、咖啡、包裝水等產品,這幾年又開始推出無糖冷泡茶等產品。
飲品行業,康師傅可沒有絕對地位。達能、可口可樂、百事等國際大廠受眾很多,娃哈哈、農夫山泉等國產巨頭爭搶地盤很兇,元氣森林等“晚輩”也依靠大單品對市場虎視眈眈。康師傅現在的日子,是在夾縫中生存。
根據最近幾年財報,康師傅的營收每年還能維持增長的局面,但不多。魏家也在努力找尋新的增長點。

2006年,頂新集團推出了中高階餐飲連鎖店 “康師傅私房牛肉麵”。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22個城市開設門店超120家。2024年,又推出了康師傅全民麵館,這次走的則是大眾化路線。
網友感慨,要是以後都做大了,好多人的麵條情結,豈不是都讓康師傅包圓了。
另外,德克士上市,也是康師傅樂見其成的。
康師傅自2012年起,就為德克士提供飲料和食品。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德克士從康師傅的採購金額分別為2333萬元、3330萬元和2165萬元。另外,康師傅2024年10月釋出公告,與德克士的交易還將持續增加,預計2027年交易金額將達到1億。
德克士上市,獲得資金,多開店面,康師傅能跟著沾光,也是拉動營收的一個法子,一箭多雕。
2.
/ 常年霸佔富豪榜,
聰明的魏家人早已轉做“幕後”/
1994年,美國快餐品牌“德客士”登陸中國,尋思著跟隨麥當勞、肯德基的腳步,怎麼也能成功,結果就是不成功。
1996年,康師傅控股香港上市,魏氏兄弟的商業帝國初現雛形。因為拿著康師傅這個模板,魏氏兄弟就想,泡麵市場這麼卷都能稱霸,洋快餐有什麼難的。
於是,他們拿出5000萬美元,收購了德客士,改名“德克士”。在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投入重金,與肯德基和麥當勞並肩開設門店,立志要做“快餐第三者”。
僅用了兩年,魏家兄弟就明白了“即便以前有成功案例,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一線城市的使用者,就是不接受德克士,引以為傲的炸雞,沒幾天就被兩個老大哥學去了,大量投入打了水漂。
後面德克士開始主攻二三四線城市,開啟了“農村包圍城市”,格調下降了,業績上來了。1999年又開放了加盟,日子過得倒也滋潤,2013年門店數量突破2000家,2021年則來到3000家。
基於康師傅的成功,魏家的錢花不完。除了德克士,魏家1997年在上海成立樂購超市;1998年,魏應州回到臺灣省併購味全;2004年,全家Family Mart便利店正式進入大陸市場,頂新持股50.5%;2009年,頂新以37.35億新臺幣,拿下臺北101大樓19.55%股份,後來又兩次增持,至持股37%。
魏家以康師傅為核心,建立起一個橫跨食品製造、餐飲、零售、物流、地產等多個行業的商業帝國。因此,魏氏家族常年佔據中國臺灣富豪榜前列的位置。
時移世易,魏家的辛苦打造的商業帝國,有點鬆動了。
康師傅陷入滯漲狀態,味全也沒有完全開啟市場。“全家”在中國有2000多家門店,具備了上市的條件,但“全家”是個日本品牌,雙方20年使用品牌授權合約已經到期,雙方就續約和經濟糾紛,已經打了多場官司。
至於其他品牌,都還處於成長階段,根本沒有形成氣候。現在,唯一能給頂新集團帶來增長點的就是——德克士。
德克士也有自己的問題。作為“小鎮頂流”,德克士的確有一部分受眾。但它的競爭對手包括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等國際品牌,以及華萊士、快樂星、卡樂滋、韋小堡等本土品牌。至於賣炸雞的店鋪更是多如牛毛,僅“叫了只炸雞”這個品牌,就有4700多家門店。
在這種級別的內卷競爭下,德克士門店數量從2021年的2600家下降至2025年1月的2471家,減少了近20%。
不同於麥當勞200萬的加盟費,德克士的加盟費僅20萬。低門檻導致加盟店水平參差不齊,很多門店常因服務問題遭到投訴。黑貓投訴上,關於德克士的投訴有1792條,顧客們的抱怨集中在食品質量差、外賣送餐超時、取消訂單不退款、客服態度差,甚至有人吃出雞毛、頭髮等異物。
蒼蠅腿也是肉,該上市還得上市。德克士一直想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站穩腳跟,藉著上市的契機,提升格調,或許能完成一次華麗轉身。再者,上市後的德克士,還有一個重要任務“以老帶新”。
2020年頂新集團準備進軍咖啡市場,成立了貝瑞咖啡,定位是年輕消費群體,跟德克士的定位差不多。於是,2023年,德克士與貝瑞咖啡正式啟動合作,在德克士門店裡設定“貝瑞優選咖啡站”“德克士貝瑞複合店”兩種模式。目前,雙方已經在160家門店完成了佈局。
回看這幾年,頂新集團在康師傅、德克士這兩大IP上的商業動作,貌似也沒有錯,但好像成效並不夠顯著。缺少了當年,借銀行800萬美元all in泡麵的魄力。
其實現在,頂新集團在商業上的佈局,都是職業經理人做的。魏家人早已轉做“幕後”,享受“不激進卻安全”的商業策略帶來的成果。
3.
/ 豪門家族掙錢“一起花”,
三代“幕後接班”不用擔心進監獄?/
豪門兄弟往往會內鬥,老死不相往來的也多的是。魏氏四兄弟發家多年,仍能“親密”相處,堪稱豪門典範。
由於是四兄弟一起打天下,為了防止兄弟離心,四人就定下規矩:“分工、分業、不分家”。
早年在公司內部,大哥魏應州負責戰略決策和最終拍板;二哥魏應交負責維護股東關係;三哥魏應充主管財務;四弟魏應行負責外聯和公關。員工親切叫他們為:大董、二董、三董、四董。
後來家族產業多了,四人又進行另外分工。老大魏應州負責康師傅控股,老二魏應交負責地產與電信事業,老三魏應充掌舵“臺灣味全”,老四魏應行現負責經營在大陸的便利店與德克士炸雞連鎖店。

▲老四魏應行(左起)、老大魏應州、老二魏應交、老三魏應充
家庭方面,四兄弟掙的錢要交到“家族基金”,他們的太太不準參與公司治理,每家每月領取3萬元作為生活費,子女學費則全部由基金支付。至今這種方式,仍在維持。
2012年開始,頂新集團旗下的康師傅等多個品牌接連卷入劣質油、細菌超標的醜聞事件中。2014年,中國臺灣省發現康師傅泡麵的醬包裡,竟然有地溝油。一個月後又被爆出,泡麵包裝裡面檢測出塑化劑。
受此事影響,康師傅股價一度大跌30%。管理頂新制油董事長的魏應充(老二),在2017年以詐欺等罪,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
不過,魏應充二審上訴,臺灣省法院判定,頂新制油無“製假售假”的主觀意圖,因此,判決無罪。
事情雖然得到解決,但治理不好企業的確存在“風險”,魏家四兄弟年事已高,還有培養接班人的需要,多種因素疊加,魏家四兄弟逐步辭去各自職務,開始找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
CEO可以是別人,但董事會主席,可要掌握在自己人手裡。2019年,康師傅集團宣佈,魏宏名接任魏應州成為集團董事會主席,魏宏丞成為公司執行董事。
魏宏名,是老大魏應州的長子,出生於1978年,有倫敦大學、斯坦福大學的學位,曾在集團旗下公司歷練多年。魏宏丞是魏應州的三子,1982年出生,也有在英國、美國頂級大學求學的經歷,並且曾就職於黑石集團紐約辦公室,以及百事公司總部。
留幾名“三代”看守家業,其他子孫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比如,魏應州次子魏宏帆,他選擇自主創業,旗下現在有5家公司,其中位於江蘇崑山的應宏科技小有名氣,主要負責奈米壓印薄膜、精密模具和碳纖維機殼業務。當然,背後的主要投資者是康師傅。
這樣也挺好,守住基本盤,確保地位不下沉。同時,有能力的子孫開拓商業邊界,萬一成功了,又是一下輪的潑天富貴。
原創宣告:本文為金融八卦女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如需轉載,請後臺或留言聯絡小編。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亮“星標”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內容及商務合作,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hezuo


由於微信改版,公眾號文章不再按時間順序推送文章,而是根據權重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