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國在高等教育領域引發一系列龍捲風。
ID:letsight520
根據國際學生和學者服務辦公室(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and Scholar Services)上週四的電子郵件顯示,過去一星期,至少有一名布朗大學學生和“少數”應屆畢業生的簽證被吊銷。
4月14日,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面對早前特朗普政府所提出的一系列干涉學校行政的協議,包括取消多元化,讓政府稽核學術,改革招聘及招生制度,禁止在校園抗議活動中佩戴面罩及嚴控學生社團等方面,表示了強硬態度,派出律師團隊打算與特朗普政府硬剛到底。

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官網
哈佛大學作為美國常青藤名校的頭牌,無懼當局以凍結其22億美金作威脅,拒絕向特朗普政府妥協及低頭,只為了捍衛大學的獨立性。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本次訴訟律師團負責人警告美國大學正在經歷獨裁
與此同時,更多頂尖學府加入這場捍衛學術自由的鬥爭。
據最新訊息,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斯坦福大學於4月16日公開表態,宣佈將聯合其他常春藤盟校對聯邦政府的“政治干預”採取法律行動。
斯坦福大學校長表示,該校已暫停新員工招聘以應對資金凍結風險,並計劃透過校友捐贈和發行債券維持運營。
MIT則強調,聯邦政府以“反猶主義”為藉口削減科研經費,已威脅到包括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在內的關鍵領域研究。這一聯盟的形成標誌著美國高校對特朗普政府高壓政策的集體反擊進入新階段。

圖片來源:MIT官網
有人高呼起美國民主倒退,一點都不自由。
這場風波不僅讓美國高校陷入動盪,也讓國際學生和家長開始重新審視美國是否仍是理想的留學目的地。隨著簽證政策收緊、科研經費削減,美國高校的獨立性和學術自由正面臨嚴峻挑戰。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國留學生是否還應追逐“美國夢”?或許,這場風波正在為我們敲響警鐘。

特朗普政府對美國高等教育的一手遮天及強控,還值得中國留學生遠赴大西洋海岸求學嗎?
特朗普自上任以來一直將注意力放在美國高等教育上,他把個人主義與政府政策合併,認為支援巴勒斯坦權利倡導者就是反猶太主義,似乎忘記了公正,平等與包容。
他又試圖解散教育部,頒發了一系列針對公平、包容性、多元化及跨性別學生的行政命令。

在他前任美國總統任期時,就曾經要求嚴控中國留學生入讀STEM及高科技課程的人數數量,此時他的迴歸,令舊“惡”重現。
特朗普政府雷厲風行的獨斷行為使紐約港口的民主自由女神像,蒙上了厚厚石灰,令許多中國留學生父母擔驚受怕。
怕一個不小心,從小花大錢,大力氣投資鋪路給孩子唸的常青藤名校,令自己孩子學習受到影響,過分吸收西方教育的“平等之念”,腦子發熱,捲入學校運動中,一個不小心,押解出境,畢不了業。
特朗普政府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強控政策,疊加學費暴漲、生活成本飆升、簽證不確定性加劇的三重壓力,讓中國留學生家庭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
以哈佛大學為例,2025年國際生學費已突破8.2萬美元,較五年前上漲34%,疊加關稅政策導致日用品價格普漲10%-30%,中國家庭年均留學支出較2020年激增58%。
更令人窒息的是,公立大學正成為新的“漲價主力”——加州大學系統宣佈2025年國際生學費上漲5%,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州外學費同比暴漲10%,而這一切只是美國高校集體邁入“9.5萬美元俱樂部”的序曲。

2005-2025年美國學費上漲情況
而新一代從小受國際環境浸潤,每天揹著英語單詞長大的中國留子們也開始了困惑之路,困惑拼命讀英語後去美國讀書的意義,鍍金,學習先進科技,還是追逐夢幻中的平等,自由與民主?

圖回報
如果說留美為了名校頭銜,回國後高薪無憂,那現在這份回報率實在太低。
現在的海歸市場就如國內的大學生市場,行情飽和,畢業即失業,不少常青藤留子們回國後除了任職高中老師,也開始投身公務員行業,不求高工資,只求生活安穩,他們一生按照父母意願,卷完常青藤大學,筋疲力盡,不願再加入職場內卷。
也有幸運上崗私人企業的留子們,一旦回國上班加點,馬上水土不服,因為讀書期間接受了西方思想,習慣了西方的工作模式與範圍,一點挫折就乾脆放棄在家躺平,或者重新出發旅遊,再讀書,受西方個人主義教育影響,比較自我。
他們頭頂高學位,為父母爭了面子,回國後,面對職場的不景氣,又比不過親爹孃的985,211畢業生,毫無導師人脈,拿著不太理想的薪水,唯有將自己的高要求一點點降下去。

最近十年美國大學的中國學生人數變化
圖西學中用
如果說留美是為了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技術,然後回國創業。中國已經有了DEEPSEEK,智慧電車和火車, 高鐵網路方便,手機便利,科技早已獨當一面,不需美國施捨。
縱觀特朗普政府,日夜監控著中國留學生留學STEM科目,防範著中國學生偷其美利堅高新技術。
留子們為何花錢買氣受,除活活悶死了想讀STEM理工科的雄心,還被逼轉向文科與歷史,修讀美利堅殖民侵略別人的發跡史。
現在不是九十年代,當年常青藤畢業的搜狐老闆張朝陽,帶著美國的知識與投資,回國創業,一帆風順,名牌海歸形象成為國人眼裡仰望的星星。
2025年的留美學生只能在被美國榨乾榨盡學費後,拿著一硬紙殼畢業證書被逼離境,美國大學自己財政上下不接,教授們飯碗難保,再也不會出現第二個張朝陽奇蹟,那段美國教授合資給中國留學生創業的佳話不復存在。
圖美國夢
如果說留美為了美國夢,喜歡待在美國安心做研究工作,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和工籤新政策現實中令留子們寸步難留。
舊時代給錢,靠律師混紙張留美的那一套,如今早已行不通,畢業生們只有被逼交學費,交稅,交律師費,再交上訴費,才能站得穩腳步,留美金錢壓力巨大。
加上任何美國大學與中國大學合作做學術研究的專案,都被聯邦政府審查得面目全非,華裔留子們只得小心謹慎,大氣不敢吐的在高校裡做著研究。
據鳳凰網報道,《Science》雜誌上個月刊曾發文,透露了5位居美華裔科學家如何遭到“中國行動計劃”這一政策迫害。
其中接受NIH協助調查的246人,有103人失業,超過五分之一學者被禁止在四年內申請NIH資助,學術生涯徹底被摧毀。
在美國26年的國際頂尖密碼學,隱私和和網路安全領域華裔學者王曉峰剛剛被聯邦政府帶走,調查。他妻子發聲後悔為美國奉獻多年,卻被當罪犯。
近五年,已有至少82名中國學者在美國被抓捕判刑、驅逐出境。導致不少華裔科學家斷然回國,比如剛剛回國的普渡大學計算與應用數學中心主任沈捷與陳敏夫婦。

STEM專業一直是留美的大熱門,尤其計算機,工資高,容易申請工籤。但今時不同往日,留子們就算常青藤名校畢業,也跨不進大廠的門,細看最新馬斯克的X班底, 那幾個年輕,看起來稚嫩卻有為的高層,到底有幾個來自常青藤名校。
最近一位美國網友在Reddit論壇上深挖出美國大廠招聘員工的大坑,透過企業發給獵頭公司的指令,總結出其六不要原則,不要藤校畢業生,不要需工籤的國際留學生,不要半路轉專業入行者,不要在特定大廠工作過的員工,不要僅只有大廠經驗的人,不要曾任職過外包公司的人。
這種看似黑幕的小道訊息有時真會碎了一眾留子的心,明明進了常青藤名校,說好的前途無限,一畢業就有百萬美金,怎會找不到事做。
但的確就有中國留子找不到工作,“草草”就是。 他把自己的不幸歸罪於AI的興起,去年在某家常青藤大學計算機畢業,面試過幾份工作,不是被刷就是沒訊息。
仗著家裡給錢在美國開的掛名公司,草草成為公司裡唯一的員工,拿著工籤,感覺有點無所事事。
他環顧同校的美國校友,只會埋怨父母在美國沒有人脈,不能幫他打進美國上層,找到份大廠工作。
其實,Reddit帖子有真有假,有些話並不完全真實。

來源:reddit.com
身為非洲裔的法國人瑪莎,就讀常青藤布朗大學,去年大二實習,已被一家大廠破格錄取,企業承諾保留職位,只等她大三畢業歸來,說到底,有些事,還是要看實力。

身為瑪莎校友的在讀大二華裔青年Alex Shieh 似乎就沒有那麼幸運,最近被布朗大學調查。
原因是他深感自己一年九萬美金學費太貴,太冤枉,決定仿效馬斯克與特朗普政府的DOGE除官僚運動,私下向大約3,800名布朗大學工作人員傳送了電子郵件,詢問他們在過去一週中負責過什麼工作,他想知道學校是否存在官僚架構,行政浪費。

在白宮確認即將凍結資金之前,Alex Shieh 在接受《先驅報》採訪時說,他不打算配合大學的要求。(圖片來源:Alex Shieh 提供)
Alex Shieh的行為震驚了大學負責人,認為他充當記者,使用不恰當的工作資料,探討大學工作人員的隱私,自帶裁判意味傷害在職人員,就是一刺頭小青年受到馬斯克啟發,來大學胡鬧。
但 Alex Shieh對大學財政的勇敢質疑,為他引來了熱點,得到保守派活動家比爾·阿克曼 (Bill Ackman) 的稱讚,認為它與馬斯克領導的 DOGE 有“顯著”的相同之處。
Alex Shieh更在 X平臺,喊話特朗普總統、馬斯克和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 (Linda McMahon),認為布朗大學2.54 億美元的聯邦資金應該得到透明度,學生有言論自由。
不知道是不是 Alex Shieh事件的熱點加速了特朗普政府對布朗大學的懲罰行動。
據CNN報道,布朗大學極有可能被美國政府凍結其5.1億美元的聯邦合同和資助,但布朗大學發言人卻告訴 CNN,暫時還沒有任何資訊可以證實特朗普政府扣留布朗大學聯邦撥款的屬實性。
特朗普政府較早前繼削減了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4億美元,強逼大學更改政策讓步後,也暫停了對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1.75億美元聯邦撥款及普林斯頓大學 2.1 億美元的研究資助。
去美國留學的學生們,不再自由自在,連社團活動都被聯邦政府監控,徹底違背了美國教育自由化的核心。

布朗大學是特朗普政府因涉嫌違規而正在調查的50多所高校之一。 (圖片來源:Scott Eisen/Getty Images)
自 2023 年底以來,布朗大學一直是全美國的眾多學生抗議動的中心地,學生們呼籲美國停止對以色列的支援,讓以色列結束對加沙的圍困,也呼籲大學從資助以色列戰爭的公司撤資。
今年 3 月,布朗大學是收到美國教育部警告信的60 所高校之一。信件警告學校,根據《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 第六章,學校有義務保護校園內的猶太學生免受騷擾和歧視,如果學校不正視執法,聯邦政府可能會採取行動。
同月,值得驚訝的是,持有美國簽證的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專門研究腎移植的助理教授兼醫生拉沙·阿拉維耶(Rasha Alawieh)博士從波士頓被驅逐回黎巴嫩,因為聯邦特工在她手機已刪除的檔案中發現了前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和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照片。

在波士頓洛根機場,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官員於上週五將拉沙·阿拉維耶(Rasha Alawieh)送上了一架飛往巴黎的法國航空航班。 (圖片來源:Joseph Prezioso/AFP via Getty Images)
作為美國老牌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學,最近面臨的大小事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政府在打擊被認為存在不當政治言論時,對校園自治和學生自由的嚴控。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所謂的“民主自由”與校園內實際執行的管理政策之間出現了矛盾:一方面,民主國家應保護不同觀點的表達與學術自由;另一方面,政府又以維護國家安全、反對激進政治行為的名義,對部分言論和行為進行限制。
布朗大學作為美國常春藤盟校之一,一直以包容開放、獨立自主和社會責任著稱。其辦學方針強調批判性思維和自由討論,鼓勵學生在學術探索中保持獨立見解,並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政治討論。
但面對本校學生華裔青年Alex Shieh 對學校進行的批判事件,他們卻站不住腳,不打算包容。
面對特朗普政府遣送他們大學教授時,更是無能為力,默不出聲。說到底,還是金錢卡住了喉嚨,怕不聽特朗普的話,學校無法妥善營運,投入研究,爭高排名。
這種變化,不僅僅是布朗大學的遺憾,更是整個美國高等教育的悲哀。美國高等教育曾經以其自由、開放和多元的學術環境聞名於世,吸引了無數優秀的學子前來求學。
然而,如今這種單一化的趨勢,正在悄然改變美國高等教育的底色。當學術自由受到限制,當多元文化被單一化所取代,美國高等教育的吸引力是否會因此大打折扣?
這無疑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對於中國留學生家庭來說,留學美國的選擇更是需要重新審視。
曾經,美國夢是無數學子心中的嚮往,然而,如今的美國高等教育環境是否還值得我們為之付出沉重的學費和心血?
當學術自由不再,當多元文化被壓制,留學美國的意義是否還如從前那般明確?
或許,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依然堅守學術自由和多元文化理念的國家和地區,讓孩子們在更包容、更自由的環境中追求知識,實現夢想。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
-
Harvard défie Trump: 2,2 milliards de dollars de financement gelés | L'Echo
-
Brown University student causes 'harm' for sending DOGE-like email to staff | Fox News
-
Brown University student causes 'harm' for sending DOGE-like email to staff | Fox News
-
University investigating student who sent DOGE-style emails to administrators – The Brown Daily Herald
-
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凍結對布朗大學的 5.1 億美元贈款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
Will Trump cut funding to Brown over antisemitism? What we know
-
Deported Brown University professor had photos of Hezbollah leaders on her phone, DOJ says – POLITICO
-
Recruiter accidently emailed me her secret internal selection guidelines 👀 : uwaterl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