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撞上建築大師們的驚世之作,這場銳評註定火星四濺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如果建築是一場冒險
建築師就是手握圖紙的狂想家
有人用曲線掰彎重力
有人用鋼筋上演暴力美學
還有人把甲方預算變成行為藝術
當AI界的「吐槽王者」DeepSeek
撞上建築大師們的驚世之作
這場銳評註定火星四濺
扎哈的“混凝土銀河系”
蓋裡的“金屬癲癇現場”
庫哈斯的“理論派魔方大廈”
……
準備好圍觀AI如何用演算法毒舌
撕開建築神壇的魔幻與現實
以下是"Deep Seek"對10位國際知名建築師的銳評
(銳評僅針對建築實踐特徵,不否定其專業成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建築師瘋人院

01.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銳評:曲線暴君,用解構主義把建築擰成麻花,預算燒錢如焚,甲方看了流淚,同行看了沉默
成就:首位女性普獎得主,流體建築開山鼻祖。
代表作:廣州大劇院(外星飛船落地)、北京大興機場(鋼鐵海星成精)。

廣州大劇院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02.
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
銳評:金屬廢紙簍愛好者,蓋樓如隨手揉皺錫紙,功能性?不存在的,藝術就是任性!
成就:畢爾巴鄂效應締造者,讓破落工業城靠一棟樓逆天改命。
代表作:古根海姆博物館(鈦合金龍捲風)、迪士尼音樂廳(不鏽鋼聲波暴擊)。

古根海姆博物館

迪士尼音樂廳
03.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銳評:現代主義暴君,把人類塞進混凝土盒子,高喊“住宅是居住的機器”,結果住出集體抑鬱。
成就:現代建築五原則教條化,城市烏托邦變反烏托邦。
代表作:馬賽公寓(巨型蜂巢)、朗香教堂(混凝土祈禱的怪獸)。
馬賽公寓
朗鄉教堂
04.
安藤忠雄(Tadao Ando)
銳評:混凝土苦行僧,用極簡主義給空間剃度出家,光影禪意拉滿,但冬天冷到懷疑人生。
成就:清水混凝土美學宗師,拳擊手逆襲普獎傳奇。
代表作:光之教堂(上帝說要有縫)、住吉的長屋(住在水泥棺材裡悟道)。

光之教堂

住吉的長屋
05.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銳評:建築界哲學家,設計如論文般晦澀,CCTV大褲衩告訴你:樓可以歪,但理論必須正。
成就:用《癲狂的紐約》洗腦建築圈,OMA出品必屬“爭議精品”。
代表作:央視大樓(力學奇蹟or畸形狂歡)、西雅圖圖書館(書堆裡的賽博朋克)。
中央廣播電視臺大樓
西雅圖圖書館
06.
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
銳評:高科技鋼鐵直男,把樓造成精密儀器,空調費夠養活一個小國,但蘋果總部確實像UFO。
成就:可持續建築教父,用玻璃幕牆統治全球CBD。
代表作:香港滙豐銀行(鋼鐵巨獸)、蘋果飛船總部(宇宙最貴Home鍵)。
香港滙豐銀行大樓
蘋果飛船總部
07. 
貝聿銘(I.M. Pei)
銳評:幾何外交家,用三角征服盧浮宮,用菱形刺穿香港天際線,冷峻到讓浪漫主義者心梗。
成就:東西方縫合大師,讓現代主義和老古董握手言和。
代表作:盧浮宮金字塔(法蘭西的玻璃闌尾)、蘇州博物館(水墨畫的賽博轉型)。
法國盧浮宮入口
蘇州博物館
08. 
阿爾瓦羅·西扎(Álvaro Siza)
銳評:極簡主義掃地僧,作品低調如背景板,但細看全是幾何心機,可惜甲方只愛扎哈式炸街。
成就:用白牆和曲線讓葡萄牙建築封神,普獎得主中的隱形MVP。
代表作:波爾圖建築學院(性冷淡美學教科書)、加利西亞藝術中心(懸崖上的白色摺紙)。
波爾圖建築學院
加力西亞藝術中心
09.
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銳評:結構瘋子,把橋和車站拗成瀕死天鵝,預算爆炸專業戶,甲方錢包的噩夢。
成就:讓鋼筋混凝土跳芭蕾,用脊柱美學統治交通樞紐。
代表作:世貿中心交通樞紐(華爾街的昂貴肋骨)、瓦倫西亞科學城(外星人登陸現場)。
世貿中心交通樞紐
瓦倫西亞科學城
10. 
Bjarke Ingels(BIG)
銳評:建築界網紅,擅長用樂高思維蓋樓,口號“Yes is More”實為“甲方爸爸隨便改”。
成就:把可持續發展包裝成潮牌,讓環保建築也能上熱搜。
代表作:VIA 57 West(曼哈頓的冰山)、上海世博會丹麥館(環形腳踏車墳場)。

VIA 57 West

上海世博會丹麥館
結語
這群人用鋼筋水泥改寫人類審美,有人封神有人成魔,但共同點是 —— 甲方哭著打錢、大眾邊罵邊拍照……
當DeepSeek的銳評子彈打穿建築界的華麗袍子,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扎哈的“超現實賬單”、柯布西耶的“人類鴿子籠”,更是每個時代敢和地心引力叫板的孤勇。這些建築或許讓甲方血壓狂飆,讓保潔阿姨崩潰,但它們也像一根根扎進平庸現實的刺,逼著城市長出想象力。
下次你對著奇形怪狀的建築翻白眼時,請記住:人類文明的進度條,往往是由這些“偏執狂”按著Ctrl+Alt+Del強行重新整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