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標我們,隨時隨地看波屯!
最近美國教育圈炸開了鍋!哈佛大學一封火藥味十足的公開信,直接把白宮給懟了回去。

哈佛大學校長公開信英文原文
圖片來源:網路
公開信中文翻譯
親愛的哈佛所有成員:
過去75年來,聯邦政府透過撥款和專案合作支援哈佛等高校開展科研工作。這些投入與學校自身的努力共同推動了醫學、工程和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讓我們國家(指美國)和全球無數人受益。但最近幾周,聯邦政府以"校園反猶太主義"為由威脅終止與哈佛等多所高校的合作——這將是美國曆史上最具價值的產學研合作關係的倒退。當前我們正站在突破性發現的門檻上:從攻克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到人工智慧革命,任何合作中斷都將危及國民健康與國家科技競爭力。
上週五深夜,政府向我們下達了整改要求,聲稱只有滿足條件才能維持聯邦資助。檔案顯示,其真實意圖並非合作解決反猶太主義問題,而是企圖以"反歧視"為名控制哈佛的學術環境。他們要求審查師生的思想傾向,削弱學生、教職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權利。我們已透過律師明確拒絕這些要求——哈佛不會放棄辦學自主權與憲法權利。
這些要求已超出政府職權範圍:既違反了哈佛大學第一修正案的權利,也超出了第六章規定的政府權利的法定範圍,更威脅到私立大學追求真理的立校之本。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無權規定私立大學的教學內容、招生和僱用標準或研究方向。
我們的座右銘是——Veritas,即真理,指引我們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前進。追求真理是一段沒有盡頭的旅程,要求我們對新資訊和不同觀點保持開放態度,持續反思,勇於糾錯。尤其在面臨威脅時,我們更要有用實際行動捍衛大學的精神。
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我們不會輕視打擊反猶太主義的道德責任。過去15個月已採取了多項措施,未來還將繼續推進。在守護哈佛的同時,我們將:
• 培育開放且包容的校園文化;開發建設性地相互參與所需的工具、技能和實踐;拓寬校園知識和觀點多樣性;
• 保障我們共享的權利和責任;尊重言論自由和異議,同時確保抗議時間、地點和方式不干擾教學、學習和研究;加強紀律處分程式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 依法建設尊重和擁抱差異、充滿活動的校園;繼續遵守最高法院關於禁止種族歧視的招生裁決。
但這一切絕不能透過政府越權干預來實現,即控制哈佛大學的教學和學習,決定哈佛的運作方式。改進不足、踐行承諾、守護價值,必須由我們自主完成。正是因為思想與探索自由和政府長期以來的尊重,才讓大學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為全世界人民創造更健康、更繁榮的生活。維護這份自由關乎所有人。我們將始終堅信:無畏地追尋真理終將解放人類,美國高校仍將是照亮世界的明燈。
此致,
Alan M.Garber
事情是這樣的:聯邦政府要求哈佛取消多項教育政策、審查師生思想,否則就凍結22億美元撥款。結果哈佛校長直接拍桌子:"要錢沒有,要妥協更不可能!"
這場較量可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想象一下,如果你正在寫論文,突然有人告訴你:"現在這個話題不能研究了,你換一個研究方向吧",這學還怎麼上?
哈佛大學這次就是在為所有留學生守住這條底線——在美國的大學裡,教育自主權應該比行政干預更重要。

公開信釋出幾個小時後,特朗普政府宣佈凍結哈佛大學22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和6000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
圖片來源:網路
看看其他名校的表現,簡直就像一部現實版的《權力的遊戲》。
哥倫比亞大學一開始妥協了,同意改革多項政策,結果看到哈佛這麼剛,又趕緊改口說"教育獨立性不能丟"。

哥倫比亞大學在聯邦經費被削減後,向特朗普政府教育政策妥協
圖片來源:網路
普林斯頓大學被凍結2.1億美金後,校長直接在《紐約時報》上發聲,說這是"50年來對高等教育自主權最嚴重的挑戰"。
最讓人意外的是西北大學,7.9億美元說沒就沒,校領導還是從新聞上才知道這個訊息。不過人家也沒在怕的,轉頭就尋求法律途徑解決。

特朗普政府削減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經費,稱可能帶來“氣候焦慮”
圖片來源:網路
這些學校的不同反應,就像班級裡面對不合理班規時的不同態度:有據理力爭的,有委婉周旋的,也有暫時接受的。
說到錢的問題,不得不佩服哈佛的底氣。人家賬上躺著532億美元的捐贈基金,相當於每個哈佛學生人均百萬富翁。這筆錢怎麼來的?就是靠著幾百年來堅持"教育自主"的信譽積累下來的。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哈佛學費那麼貴還有人擠破頭要去了——這買的不是文憑,而是一份"學術自由保險"啊!
不過其他學校就沒這麼幸運了。像康奈爾大學,1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被凍,直接導致75個重要專案停擺。這些可都是關乎科技發展的重要研究,說停就停,可見政策干預的代價有多大。

西北大學與康奈爾大學被凍結經費預算
圖片來源:網路
現在問題來了:這場風波跟我們留學生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想象你花了幾百萬去留學,結果發現:
-
某些專業突然調整招生政策
-
學術討論受到各種限制
-
校園氛圍變得緊張壓抑
這樣的留學體驗,你還想要嗎?
所以現在明智的留學生都在問:"我要申請的學校能不能保持教育獨立性?"
就像找物件要看三觀一樣,選學校也得看"教育理念"。那些輕易妥協教育本質的學校,說不定哪天就會讓學生的學術體驗大打折扣。

哈佛的本科生更表示:“作為哈佛學生,非常驕傲”。
圖片來源:網路
看看網友們的反應特別有意思。有人在哈佛公開信下面留言:
也有人說:
最扎心的是這條:
不過最讓人感慨的,是看到很多留學生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選擇。有人把妥協的學校從選校列表上劃去,改到了堅守原則的學校,有人說要觀望政策走向,還有人在打聽其他留學目的地的申請要求。這場風波正在悄悄改變著留學選擇的考量因素。
說到底,大學是什麼?不就是一群追求真理的人自由探索的地方嗎?如果連這裡都要被各種不合理要求束縛,那我們還怎麼相信教育的力量?哈佛大學這次的強硬回應,表面上看是損失了22億美元,但實際上贏得了更寶貴的東西——全世界對教育自主權的尊重。

哈佛大學校訓“Veritas”是拉丁語的“真理”一詞
圖片來源:網路
所以,當你準備留學選校時,不妨多問一句:"面對不合理的干預時,這所學校會怎麼做?"答案可能會讓你對"好大學"有全新的認識。
畢竟,真正的一流學府,從不是用排名來證明自己,而是在關鍵時刻展現出守護教育本質的擔當。
面對美國高校的政策變動與學術環境的變化,作為留學生,如何選擇一所真正適合自己的學校?不僅要看排名、專業、地理位置,更要關注學校的教育理念、治校目標,以及是否能在變化中堅守學術自由。

哈佛大學賽艇隊在查爾斯河訓練
圖片來源:網路
影片號
悄悄告訴大家
波士頓留學生網
‼️其實也有影片號哦‼️
關注我們,隨時隨地看波屯
★
★
圖片|網路,侵刪
稽核 | 蘿蔔
圖片源自網路,版權屬於作者,侵權可刪
Images are all labeled for noncommercial reuse
Copyrights are owned by authors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官方客服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