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職總統、宴請富豪,哈佛大學卻趁機悄悄幹了件大事….

就在最近,哈佛大學其實低調處理了一件大事,但卻刻意地保持絕對低調,因此也沒引起太多的關注。
哈佛大學的第31任校長,也就是新任校長艾倫·加伯,低調舉行了小型的“私密就職典禮”。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就在去年,哈佛大學迎來首位非裔女校長蓋伊,她的就職儀式可謂是群賢畢至,多國的高校代表都齊聚一堂,北大校長更是作為中方代表應邀出席。
結果沒過多久,蓋伊因涉及巴以校園紛爭及學術誠信問題,僅任職半年左右就離職了,創下了哈佛校長任期最短的記錄。
校董會緊急委任當時為副校長的加伯擔任代理校長,同時啟動全球校長選拔程式。終於在暑期,經過擔任了四個月的代理校長後,加伯被正式任命為第31任校長,現在終於在就職典禮上正式履職。
這次的就職儀式採取非公開形式,上次類似的私密就職情況,還發生在50年前,當時校長因為在面對反越戰校園衝突時,處理不當,引發了哈佛自成立以來上最嚴重的校園危機。
歷史彷彿一直在重演。
研究資料顯示,以哈佛為首的美國頂尖學府及國際高等教育合作正在面臨這新的發展轉折點。
去年五月,哈佛大學宣佈將減少對"與學術核心無關"議題的表態。加伯校長在會議中指出:“華盛頓府對高等教育的抵制,給哈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哈佛大學在此之前,一向都以積極的姿態示人,彷彿社會航燈,特朗普再度執政後,哈佛大學似乎也逐漸收斂了自己的鋒芒。
半世紀前那場重大的校園危機出現後,校方報告中的警示如同是當下的預言:哈佛的危機其實折射的是美國社會的危機。
一、臨危受命的哈佛副校長
哈佛藝術館地下廳舉辦了第31任校長的非公開就職儀式,僅限校董會成員、四位前校長、各院系負責人、加伯家屬及少數密友出席。
儘管參與者不多,也沒有在之前一樣,在一般校長就職時都會在的Harvard Yard中舉辦,但儀式還是沿襲了傳統就職典禮的古老流程。
前任校長薩默斯贈與加伯兩枚哈佛校徽,而巴科前校長則授予其兩把銀鑰匙,寓意開啟智慧與真理之門,體現了哈佛的校訓。
作為校董會資深成員兼校長遴選委員會主席,普利茨克與前校長福斯特共同鄭重移交了一份珍貴的1650年《哈佛憲章》副本。加伯隨後入座霍利約克椅,這把具有悠久歷史的座椅自18世紀起便作為校長專屬座位,儘管這把椅子坐著又硬又不舒服。
加伯臨危受命,作為哈佛資深人士,其四分之三歲月都在校園度過。
加伯於197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哈佛本科,隨後取得該校經濟學博士,並在斯坦福獲醫學博士學位。
1986年,他於哈佛醫學院附屬醫院完成內科住院醫師培訓,隨後赴斯坦福大學任教。作為衛生政策專家與經濟學者,他同時兼任矽谷退伍軍人事務部醫療保健系統的內科主任醫師。
(1973年,哈佛新生加伯(前排左三)與比爾蓋茨相鄰而坐)
2011年福斯特出任哈佛首位女校長,隨即召回加伯任教務長。
美式高校的校長角色類似於企業高管,側重資金籌措與運營管理,而教務長則承擔著國內認知中的校長職責,主管教學與學術事務。
加伯重返哈佛後,在醫學院、公衛學院、文理學院及肯尼迪政府學院四所院系任教,講授醫療政策、衛生管理、經濟學與公共政策等課程。
加伯在出任校長前,已執掌教務長達13年,其能力遠超"能者多勞"的範疇。
福斯特前校長在任職儀式上,稱讚艾倫兼具學者智慧與務實精神,在當前高等教育公信力下滑的背景下,他展現了獨特的可信度。
校董會資深成員普利茨克特別指出,加伯在特殊時期臨危受命,成功引領哈佛應對了嚴峻挑戰與外界監督。
“他具備深度學習的能力,擁有堅定的價值觀和頑強毅力,並且對學術追求充滿著執著與不懈”。
(加伯曾訪北京大學)
二、半世紀前舊事重現
哈佛新任校長的就職儀式一般都會是一場盛會,可這次卻一反常態,未對媒體公開,事後才公佈訊息。校方發言人對於為何選擇非公開形式舉辦典禮的這個問題也不給予回應。
內部就職儀式在哈佛大學裡出現過,最近一次是50年前博克校長的典禮。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時任校長的內森·普西因處理反越戰校園抗議不當,導致了哈佛史上最嚴重的校園危機,最終引咎辭職。1971年,博克在動盪局勢中繼任,僅邀請約百人在教師辦公室舉行了小型就職儀式。
(被稱為"戰後校長"的普西校長)
20世紀60年代後期,全球局勢動盪不安。
蘇聯率先發射人造衛星引發美國科技焦慮,意識到自己的科技水平已不再是斷檔第一。後來在1969年登月成功,美國重獲優勢。
20世紀60年代美蘇爭霸期間,世界也並不太平,1968年捷克爆發"布拉格之春",同時美國深陷越戰泥潭。
1968年,美國高校掀起抗議浪潮,哥大率先發起反戰反徵兵的佔領行動,隨後蔓延至哈佛。
1969年春季,哈佛學子為抗議徵兵制度,聯合民權與嬉皮士運動,佔領了校園核心建築,高呼"以校園抗爭阻止戰爭"。
(1969年4月,哈佛學子佔領禮堂,反戰示威)
當時的校長普西校長果斷決策,迅速調遣警力清場,學生在佔據行政樓16小時後被迫撤離,衝突造成20多人受傷。
1953年上任的普西校長,為哈佛作出過重大貢獻。
在其任職期間,他成功為哈佛籌集了創紀錄的資金,顯著提升了學生資助水平,並吸引了頂尖教授加盟。他主導建設了三棟新宿舍樓及多座重要校園建築。面對政治勢力對學術界的壓制,他堅定捍衛了學術自由與尊嚴。
但是這一次,他創下了大禍。時局變遷,警方入校引發了巨大爭議,哈佛隨後數週都陷入停滯。
以"文明衝突論"著稱的塞繆爾·亨廷頓教授曾在課堂遭遇學生圍堵,最終還需要校警的協助脫困。抗議高潮時,激進學生威脅要縱火哈佛主圖書館,好在當時一幫資深的老教授們挺身而出,組成人牆以血肉之軀築起防線,展現出誓死捍衛的堅定決心。
(哈佛學生的標語:普西沒有靈魂)
強烈的抗議,也迫使普西校長被迫引咎辭職,提前退休。
根據哈佛某學者分析,青年群體對社會現狀存在牴觸情緒,此時高校成為了他們的宣洩物件。研究指出,情緒宣洩往往選擇最直接的目標。為此,哈佛設立了“危機調查委員會”展開了研究。
「哈佛的危機實質是美國社會的危機」。
1971年,德里克·博克以簡樸的方式舉行了校長就職儀式。他出身顯赫,父親曾任州大法官,母親創立了柯蒂斯音樂學院,妻子從事哲學研究,岳父母分別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與和平獎。
(博克校長經常會出現在《深紅》上,用現在的話來說算是“網紅校長”)
在危機爆發之際,博克擔任的是法學院院長一職。得知數十名學生在圖書館示威後,他迅速前往現場,並未斥責學生,而是貼心地準備了咖啡和甜點。隨後,他站上桌子,耐心解答了學生們提出的各種疑問。
談話結束後,或許因情緒激動與體力透支,他從桌邊起身時突然頭暈目眩,失去了意識。再次甦醒時,看見的只有學生們神情焦慮地圍在身旁,先前的激昂情緒已經消散不見。
博克擔任哈佛的校長長達20年,後來在2006-07年間,因薩默斯離職博克再度臨危受命,成為哈佛大學唯一一位兩次出任校長的人,他的卓越貢獻也推動了哈佛的蓬勃發展。
他的一直主張,大學要走出象牙塔,成為社會的明燈。
他強調高校在服務社會過程中應堅守理性與學術價值,用創新理念引領社會。同時,博克積極推動哈佛訪問學者計劃,促進了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深紅》對博克校長的評價極高:哈佛最後的巨人)
三、日子不太好過的藤校
我們回到2024的話題。
加伯校長在近期與文理學院教師的內部會議中表示,"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抵制,給哈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是加伯校長在特朗普贏得大選後,首次公開並且直接地表態。
特朗普與高校的矛盾由來已久。
在高校密集的區域,特朗普支援率顯著偏低。以哈佛、MIT所在的劍橋市為例,特朗普得票率僅有8.7%。而這位總統,也早就對這些老是批評他的知識精英早心有不滿。
近年來社會氛圍趨於保守,頂尖學府面臨日益加劇的質疑與排斥。加伯校長透露,自上任後已六次赴華盛頓,與近40位跨黨派議員會晤,但是溝通成效並不太樂觀。
加伯自己也承認,批評中包含了真相。
特朗普還曾經放言要削減聯邦撥款制裁高校,並對常春藤盟校捐贈收入徵收35%的重稅。
哈佛管理層正嚴肅應對來自聯邦政府的潛在風險,包括國會審查、經費縮減及捐贈稅收政策。作為財務主管,加伯校長坦言捐贈稅制改革是他最為擔憂的問題。
並說如果約6億聯邦資助被取消,也定將哈佛的貢獻。
加伯在就職演說中,詳細闡述了哈佛數百年間對國家和人類發展的深遠影響,旨在回應特朗普政府對哈佛的負面態度,凸顯該校在美國社會中的關鍵地位。
哈佛大學本身自己也面臨著艱難的轉型挑戰。加伯強調,校方要用理解與謙遜的姿態接納民眾對精英階層的質疑,並推進改革,確保自身發展符合社會整體利益。
哈佛大學本月還邀特朗普與哈里斯的競選經理來到哈佛進行演講。
(《大西洋月刊》12月封面文章抨擊常春藤名校精英教育損害美國)
時代正在經歷劇烈地變遷。
哈佛宣佈加伯任職當日,哈佛的國際生辦公室就釋出通告,建議留學生於特朗普1月20日就職前返美。
閉門會議中,加伯回應國際生政策調整,稱哈佛將遵守法律的同時,繼續支援留學生。
加伯校長在典禮尾聲強調,“目前高校處於動盪階段,越是這種時期,越需要有意義的合作和對知識的渴望,對真理的探求。”
“哈佛的悠久傳統促使我們大膽展望長遠,我們要考量的,從來都不是幾年,幾十年,而是幾個世紀。”
歲月變遷,流水的總統,400年屹立不倒的哈佛。
留學申請有疑問?
想知道你的背景如何規劃申請名校
快掃碼新增常青藤申學小助手
預約免費【1v1申學定製規劃】👇
申請路上並不易,奧運冠軍來助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