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愛看洋人出洋相? 2025-04-21 18:36 英國長頸鹿 點選藍字關注我們 經授權轉載自:beebee星球(ID:beebeesub) 出洋相,原本指的是國人在海外,由於文化差異很難入鄉隨俗,從而鬧出的笑話。反過來老外想要融入我國習俗,他們出的洋相可更是大大方方。這跟西方人的性格有關。熱衷表達情感,高度自信,忽略集體的負面看法,讓他們在網際網路上大出洋相。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這話在這會兒就顯得不那麼正確了。你不尷尬,別人收穫了笑話。其樂融融,壯哉中華。 隨著洋人大量湧入國內平臺,出洋相的資訊推陳出新,我們樂此不疲。相信你已經看過了不少,但絕不會厭惡。除了那些老一套吃裡扒外刻意獻媚的商業之舉。自然流露的水土不服才是人們愛看的東西,真誠才是必殺技。 洋人出洋相,首先集中在機翻。網際網路拉進了不同國家人民的距離,機器翻譯是最大工具。雖然人工智障,但這是生活,又不是去開會。露怯反而彰顯了機器背後人的鮮活。老外不知道自己犯了忌諱,我們也只會覺得他們錯得可愛。何樂不為。 這不得不讓人產生思考。想要交流,首先得使用對方能懂的語言。使用語言,首先得開口。那就得厚臉皮,不怕出錯。 擔憂出錯,搞得邯鄲學步,反而越發內耗封閉,越不敢邁出去。 洋人給了我們很好的錯誤示範。說錯也沒什麼了不起,反而顯得蠻有個性,有些俏皮。 學習一門語言,通俗,流行的東西最好入手。所以髒話、網路語總是學得很快。因為飽滿的情緒是認知和傳播的最佳土壤。想象下自己是老外,聽著語氣帶感,被懟的人一臉懵,這話就更具備很強的功能性,你想立馬學起來。標不標準不重要,情緒得拿捏到位。喜怒哀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哪怕嘴裡跟含了個湯圓和不圓,你也覺得自己相當slay。 語言中的多重含義,也能微妙地雙關出異國風情。 對辣椒粉上癮的老外,用一種美式的表達方式去讚美,這普通的辣椒粉搖身一變有了違禁的迷人氣息 其實用自己習慣的理解去表達,也不算錯。哪怕沒有正確本地化,我們也知道他想表達什麼。交流就是這樣,多點容錯,互相理解。反而能讓雙方的關係熱絡起來。 邁過了語言的障礙,交流就得靠玩到一起。前面提到通俗、流行的東西最好入手,是因為傳播具有普世性。 網路神曲、梗圖、流行語,讓人煩正是因為它太洗腦直白無內涵。 換句話說,它垂直啊,打破了文化壁壘,是個老外都能受到感染。 很多國人看不上的《科目三》《我姓石》竟然在國外大火。社會搖早就被我們玩膩了,對老外來說可是新鮮事。這就好比搖滾樂總能引領一批批我國的亞逼。你覺得自己20歲聽個槍花搖滾得不行獨孤求敗。但在老外眼中,這是爺爺輩聽的老掉牙的東西,你這嚷嚷個什麼勁簡直滑稽。很多我們自己看不上的東西放到國外剛好牛逼。不是外國人見識短,這是資訊差,異國文化濾鏡,換位思考也是同樣的道理。 西方人熱情奔放,聞雞起舞,自然敢於表現。海底撈生日活動對我們來說有點社死,對這批老外正好有地方施展個性。洋相不怕出,就怕沒人看。 國產歷史、仙俠劇走紅國際也是這個道理。有多少老外透過這些劇瞭解的中國文化,並用拙劣的玩法去模仿、靠近。 一旦有機會嘗試古裝,哪顧得上正不正統,地不地道,可不可笑。玩起來就是最好的交流。 原教旨主義反對一切文化延伸,死守著一畝三分地耕耘,苦大仇深。然而快樂才會傳染。洋人不怕出洋相,我們也得有放開給讓他們出洋相的機會。 雙贏,等於贏兩次。 偽善的人巧言令色,豆腐心的人刀子嘴。如何分辨玩笑還是冒犯,其背後的情感色彩才是關鍵。開不起玩笑是因為對彼此的關係缺乏信任,而能夠玩到一起,正是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大家都不是壞人。 老外熱衷於出洋相,我們愛看老外出洋相,沒有誰瞧不起誰,大家都獲得了快樂。這是個好的開始,就像這句歌詞:快樂會傳染,請你慷慨,come on! 該內容為公眾號beebee星球原創,未經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下方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