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紅眼航班”成主流:睡不好還惹麻煩?乘客親述飛行噩夢!

近期,從夏威夷出發的“紅眼航班”(Red-eye flights)數量大幅增加,成為當地航空出行的新常態。然而,這種深夜起飛、清晨抵達的航班模式,雖然提高了航空公司的運營效率,卻給許多旅客帶來了極大的不適和困擾,甚至引發了機上衝突。

夜間航班密集:從邊緣化到“新預設”

過去,“紅眼航班”通常被視為一種小眾選擇,但在夏威夷,情況正在迅速改變。一個典型的夏季夜晚,僅檀香山機場就有超過24個航班在晚上6點至凌晨2點之間起飛, 飛往美國大陸及國際主要城市,包括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拉斯維加斯、菲尼克斯、聖地亞哥、波特蘭、丹佛、達拉斯、芝加哥、亞特蘭大、紐約,甚至遠至加拿大和南太平洋等國際目的地。
幾乎所有主要航空公司,包括夏威夷航空、達美航空、美聯航、阿拉斯加航空、美國航空、西南航空、加拿大航空、西捷航空和斐濟航空等,都大量排班夜間航班。這些航班大多在夜幕降臨後起飛,並在天亮時分抵達目的地。對於往返夏威夷的旅客來說,這種夜間飛行已不再是小眾安排,而是逐漸成為新的預設選項。

舒適度欠佳:疲勞與規則碰撞的溫床

然而,這些“紅眼航班”的特點並非為乘客的舒適度而設計。它們極少提供可平躺的商務艙座位或高階經濟艙服務, 即使有,數量也極為有限。經濟艙的座位間距普遍狹窄,機艙照明可能整夜不熄,食物選擇也十分有限甚至沒有。在這些條件下,旅客的疲勞感倍增,很容易導致摩擦和衝突。
最近阿拉斯加航空發生的“頸枕事件”就是一個縮影:一名乘客因拒絕取下系在座椅上的頸枕而被請下飛機。他堅持自己多次使用過這種頸枕,並在機場購買。儘管在影片中他表現平靜,但先前的行為已引發機組人員的擔憂。當飛行員得知有空乘人員感到不適時,事態便不再有商量的餘地。
該事件雖然並非發生在夏威夷航班上,但其發生的時間、語氣和緊張氣氛,完美契合了夏威夷夜間航班日益增多所帶來的問題。當疲勞的旅客與嚴格的航空政策相遇,即使是小小的摩擦,也可能迅速升級, 尤其是在深夜擁擠的航班上。

旅行體驗打折:精疲力盡的“額外一天”

對許多夏威夷遊客來說,最後一天通常是:上午11點退房,然後繼續在島上游覽,享用晚餐,歸還租車,最後前往機場搭乘晚上10:30的航班。這意味著在登機前,旅客已經活動了超過12個小時, 身體已然精疲力盡。飛機起飛後,睡眠質量也難以保證。抵達目的地通常是清晨,之後可能還需要轉機。
有旅客抱怨稱:“我們晚上11:45飛往西雅圖的航班滿座且非常嘈雜。我的脖子疼了好幾天,落地後不得不直接去上班。” 還有人表示:“我們坐在登機口等了兩個小時,沒有食物選擇。一切都關門了,航班還延誤了。我們沒有休息室,沒有水,也沒有任何更新資訊。”
如果遇到航班延誤或取消,夜間航班的旅客將面臨更大的困境。 酒店已經退房,租車已經歸還,機場工作人員有限。一旦最後一班飛機起飛,航站樓可能會關閉,安檢口要到清晨才會重新開放。被困的旅客常常無處可去,甚至連精英會員也可能在系統崩潰後不得不睡在長椅上。

夏威夷航班轉向夜間起飛模式,其根本原因在於航空公司的排程效率。 夏威夷主要是一個休閒旅遊市場,商務旅客較少,航空公司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飛機在空中的時間。夜間航班允許他們重新部署飛機和機組人員,將這些飛機騰出來用於白天的美國大陸航班。
這種轉變導致了夏威夷出港航班在晚上6點至凌晨2點之間出現了一個漫長的集中時段。在某些夜晚,從檀香山出發的所有跨太平洋和國際航班中,超過55%都在這些時段起飛。 這種模式對航空公司而言效率極高,但對乘客來說卻常常是犧牲了舒適度。
如果您近期乘坐過夏威夷的“紅眼航班”,可能會發現它們“感覺不同了”:更擁擠,更不寬容,一旦出現任何問題,也更容易失控。

如何應對“紅眼航班”:準備充分與替代方案

如果您的夏威夷返程航班是“紅眼航班”,請務必做好充分準備:
  • 提前打包食物和水。
  • 穿著多層衣物 以應對溫度變化。
  • 攜帶頸枕(確保其不與座椅固定)。
  • 第一時間遵守機組人員的指示。
  • 不要指望升級, 即使您是高階會員,那些座位現在也傾向於售賣。
  • 不要指望能睡個好覺。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考慮選擇白天的航班。 一些航空公司仍提供從檀香山出發的上午或下午航班。它們通常不那麼混亂,對身體負擔也較小。如果您的行程允許,多花一點錢選擇白天航班可能物有所值。
目前,夜間航班從夏威夷出發已成為常態,對航空公司來說高效,對所有島嶼的航空服務也越來越標準化。但這種便利是有代價的。如果一個頸枕就能在別處引發乘客被請下飛機,那麼在夏威夷也可能發生。旅客有權在前往登機口之前,充分了解自己將要面對的疲憊和挑戰。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