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哈佛大學硬剛特朗普政府,怒棄22億政府撥款,讓支持者們大呼“太有種了”,堪稱現實版霍格沃茨保衛戰!但,也有悲觀者哀嘆,最終被砍的還是炮灰教職員工和科研人員,中國留學生錄取的事兒更是不知道丟到哪個爪哇國上去了,學費肉也眼可見要暴漲了。
特朗普政府最大的敵人之一,可能就是他口中被“自由派”霸佔的美國大學了,尤其是精英藤校。在斷資金、口誅筆伐的威脅之下,哪些TOP30學校依舊堅挺?哪些大學為錢忍痛千金一跪?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盤點盤點。
特朗普對美國大學發起哪些攻擊?
從競選到白宮,特朗普政府就沒少把“左翼大學”當靶子練手。
一邊控訴“精英學府灌輸激進思想”,一邊揮起預算大刀,對著高校就是庫庫砍,就連國家科學基金(NSF)和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經費也頻頻被“關水龍頭”:NSF丟了1000個研究生獎學金,40%有NIH支援的學術機構開始大量裁員。
藤校在特朗普眼中,不是教育機構,是專門輸出自由派、環保主義者和不願“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的“思想工廠”。

Nicholas Pfosi/Reuters
於是,從禁止種族平權招生政策(Affirmative Action),到強制披露捐贈來源、限制國際學生簽證和STEM OPT延期,再到現在撥款全砍,特朗普對美國大學的“清算”一拳接一拳,目標明確,手段狠辣。
以下是他的三大殺招:
👉 凍結經費,卡脖子:哈佛被凍結22億美金,哥倫比亞大學丟了4億,西北大學7.9億,布朗大學5.1億……
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政府以“反猶主義”和“DEI(多樣性、公平與包容)政策違規”為由,暫停多所大學的聯邦科研經費。

👉 稅收豁免成靶子:特朗普揚言取消哈佛等大學的稅收豁免地位。哈佛一年省下的稅金可是數百萬美元,這招簡直是釜底抽薪。根據路透社的分析,稅收豁免被砍,大學運營成本將暴增,學費上漲在所難免。

👉 國際學生簽證大逃殺: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直接放話,哈佛若不交出外國學生詳細記錄,就禁止其招收國際生。自3月底以來,全美160所高校及大學系統的至少1024名學生簽證被撤銷,合法身份被終止。
被“開刀”的學生中,中國和印度學生佔了大頭。但律師警告,特朗普的“屠刀”可不挑國籍,全球各地學生都在劫難逃。合著國際學生交天價學費還不夠,得拿身份當“貢品”?
TOP30大學如何回應?
面對特朗普的掃射式襲擊,部分大學選擇硬剛,打出“學術自由”的大棋!以下是“硬骨頭”代表:
👉 哈佛大學

4月14日,哈佛公開拒絕特朗普的運營和學術整改要求,22億美金撥款直接打水漂!校方拉校友捐款、聯合18所大學發起訴訟,誓與政府硬碰硬。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要求有:減少任何支援政治活動的教職員工及學生的權利;優先“擇優用人”,不再考慮性別、種族、宗教信仰;和政府和大眾公開所有申請學生資料;進一步限制國際學生錄取,等等。
有人說,哈佛有532億美金的超級endowment,拿出來補窟窿不就得了?但endowment不是ATM機,想提就提。哈佛endowment是永久投資基金,投股票、債券,保教學科研。大部分資金指定用途,挪用不行;收益只能按指定花。

哈佛學生和教職工在抗議。sr. Hugo C. Chiasson
哈佛校長艾倫·加伯向全校發聲,力挺大學科研對科學和醫學的貢獻,強調獨立思想的不可侵犯。“思想和探究的自由,靠政府長期保護,助力大學為自由社會和全球健康繁榮貢獻力量,”他在信中寫道,“我們都有責任守護這份自由。”
👉普林斯頓大學

校長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魯伯是少數站出來公開反對特朗普的大學領袖。他在《紐約時報》播客中放話:“我們絕不妥協,捍衛學術自由是底線。”普林斯頓41%的運營資金來自聯邦,但校長表示,哪怕經費被砍,也要站直了別跪!
普林斯頓承諾打擊反猶與歧視,但學術自由和正當程式絕不讓步。作為打擊報復,特朗普政府週二暫停普林斯頓共2.1億的數十項科研撥款。能源部稱,因教育部調查“反猶”,撥款暫停。
Axios分析,普林斯頓的2.1億隻是冰山一角,NASA和國防部的科研專案暫停可能導致其AI和量子計算研究停滯。
👉斯坦福大學

在哈佛發聲後,斯坦福也舉起聲援大旗,宣告稱,大學是創新和經濟引擎,靠政府投資而非操控。
斯坦福雖然力挺哈佛的硬氣,但對白宮取消DEI的要求,斯坦福應對措施含糊。兩週前,斯坦福因NIH等聯邦經費被砍,宣佈2003年來首次凍結招聘!校園炸鍋:恐慌、迷茫,學術圈人人自危,擔心科研停擺、專案被砍。
但有學者仔細一研究,發現不對:雖然經費被砍,但凍結不涉及教師、臨時工、學生工作者,教學科研崗位全豁免!預算報表“遮遮掩掩”,薪酬分配不清,按人數算,官僚吃掉薪酬大頭。失去聯邦資金是可惜沒錯,但是科研直接成本佔比之小,也讓人起疑。
👉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學生抗議特朗普政府(cr. CT Mirrors)
耶魯最近麻煩也不少,因博士專案涉嫌種族歧視被調查,官方宣告否認任何排他行為。大學果斷出手,僱傭Brownstein Hyatt Farber Schreck的說客團隊,遊走華盛頓政壇,還在醞釀法律反擊。
耶魯雖然捧著千億捐贈基金不差錢,但研究生專案麻煩纏身。將近900名教職工聯名上書,要求校長McInnis和教務長Strobel捍衛學術自由。
4月11日,校務委員會和耶魯AAUP分會把聯名信送到校長和教務長手上。Strobel表示,McInnis正安排與簽署信件的教師們會面。信送到了,Strobel說校長安排見面。只是這回不是頒獎典禮,而是要面對900位“不爽很久”的老師。
“美國高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攻擊,民主社會賴以生存的根基——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學術自由——正在動搖。”信中寫道,“我們以一個整體的身份寫信,只求你們此刻與我們並肩。”

但除了打嘴仗外,耶魯算是真正做了點兒實事。當各大高校還在絞盡腦汁想怎麼養活研究員時,耶魯醫學院已經開始“撒錢”。
他們設了個神秘獎金池,給那些NIH資助被“瞬間腰斬”或申請被“冷凍處理”的教授們競爭申請——比誰慘誰上。
院長Nancy Brown一臉誠懇:“我們要守住對教師和研究的投入——說白了,也是在給納稅人的錢保值。”根據2月18日公告,申請人最多可拿回被凍結資助的90%。雖然少了點,但總比打水漂好。
👉 杜克大學

cr. Duke Chronicle
和美國其他研究型大學一樣,這所位於北卡研究三角區的私校也會因特朗普政府削減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經費而慘遭重創。上一財年,杜克獲得了5.8億美元的NIH撥款和合同,全國排名第11。
杜克藥理與癌症生物學教授唐納德·麥克唐納估計,三十年來他的實驗室獲得了約四千萬美元的NIH資助。他的實驗室研發出了一種用於治療轉移性乳腺癌的藥物,並於2023年獲得美國FDA批准。由於NIH撥款存在不確定性,他的實驗室也可能入不敷出,甚至不得不裁員。
校長文森特·普賴斯發郵件稱,學校將著手製定計劃,以保障杜克的長期運營和財務健康。接下來連校外房產、福利待遇都要上“清單”,能出錢的都得出點兒。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cr. DAWN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第一所研究型大學,雖然對經費凍結表達了“深切關切”,但還是乖乖配合,開始審查中東研究課程。教職工們也不閒著,已向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投訴。
聯邦撥款是JHU最強大的醫學和應用物理專案的命門。校長羅恩·丹尼爾斯表示,隨著特朗普政府大砍科研經費,預算削減即將波及員工和專案。在週二的校內通告中稱,這場“突如其來”的USAID撤資,波及JHU公共衛生、醫學與國際健康專案,總額超8億美元!
但眼下,校長說,但眼下,經費放緩甚至叫停,別無選擇,只能縮減部分工作,邊做邊適應這場政策地震。
作為前一波USAID斷經費風波中被傷害得最嚴重的一位,JHU郵件宣告中確認,外援資金終止導致全球44國損失1975個崗位,美國本土再減247個。學校回應走的是溫和路線:校長Ron Daniels稱此次撥款削減“令人困惑且痛心”,
👉康奈爾大學

最近,康奈爾大學受到特朗普政府的要求,要將其商學院以特朗普命名,引起學生不滿(cr. The Cornell Daily Sun)
繼《紐約時報》4月8日報道聯邦政府凍結逾10億美元撥款後,康奈爾於4月14日收到超過75封“暫停工作通知”,均來自國防部,涉及“對國家安全、網路防禦和公共健康至關重要”的研究。
校長Kotlikoff表示,學校正逐條審查這些通知,並與專案資助方討論部分專案的終止或撤回。
他還指出,政府正考慮提高大學捐贈基金的稅率(目前對康奈爾107億美元的捐贈徵稅1.4%),學校正在進行科普宣傳,希望減輕影響。

繼2月起訴NIH之後,康奈爾再次聯手多所高校,於4月14日起訴能源部(DOE)及其部長Chris Wright,抗議其擅自削減研究專案間接成本。
在被切斷撥款、科研進度癱瘓、簽證受限、官司纏身的局面下,康奈爾的表態是:
“我們依然堅定科研使命,仍願與政府進行理性的對話,以探討合理控制運營成本。”

2025年4月17日,哥大向聯邦政府“低頭”——失去4億美元撥款後,學校宣佈限制抗議、加強懲戒,並重審中東課程。師生痛批校方犧牲學術自由換資金。
在強壓之下,部分國際學生被遣返:最近吸引了大部分注意的有巴勒斯坦裔學生Mahmoud Khalil,作為永居居民,被美國海關局ICE監禁;另一名學生Mohsen Mahdawi,在赴綠卡申請面試時被ICE拘留。
哥大的讓步,被視為川普政策的“樣板間”。這所紐約的常春藤名校,在代理校長週五釋出的4,000字長文中,對多項政府要求點頭稱是。學校承諾將改革紀律制度,僱傭有逮捕權的安保,並設立新職位,專門監管涉及中東研究的院系。
哥大中東、南亞與非洲研究系的命運,成了輿論焦點。政府砍掉數億美元合約與撥款,法律與民權組織稱其“違憲”。
一個系能不能活下去,現在要看撥款和政治臉色——憲法說話都沒它有用?
當然,校方的決定影響雖大,學生和教職工抗議的浪潮一直沒停過。

哥大的學生抗議
Mahmoud Khalil的監禁
👉賓夕法尼亞大學

特朗普沒給自己的母校一點面子:因為賓大支援跨性別運動員比賽,1.75億刀的聯邦撥款給被凍。
事情的導火索還得追溯到2022年:跨性別學生Lia Thomas橫掃了三項女子泳賽,賓大瞬間成了輿論靶心。她最開始是在男子組比的,後來開始進行性別轉換,也逐步轉到了女子賽道。
在藤校裡,賓大的科研經費那是頂流級別。2024年,光是聯邦資金就破十億,分四條道兒灌進來:撥款、合同、子獎項,還有轉包。一年下來,賓大吃進了2143筆資助類資金,還撈到4100萬的疫情專項。

引來很多爭議的男轉女跨性別運動員Lia Thompson
1.75億金額不小,賓大也頂不住了。和一票高校一樣,撞上了特朗普政府“不給錢你就別搞你那一套”的鐵拳。2025財政年度,賓大從HHS(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拿到最大的一筆資助是:5400萬美元,給的是佩雷爾曼醫學院下的艾滋病研究中心。沃頓的DEI方向改名叫《跨差異領導》了(聽起來像MBA語錄)。
之前白宮有人發話:這次停撥款和Title IX(性別平權)調查沒關係,是“主動採取措施”,要“重新審視高校的自主撥款渠道”。說白了,就是先扣錢,再談原因。
👉南加州大學

sr. Composite: Dennis Lan; Photos: Wikimedia Commons, iStock)
同屬妥協派的還有南加大,正被特朗普政府多線調查。學校也不裝了,週一發信宣佈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緊縮九條上線,包括砍掉可選開支、重審基建專案預算。能省就省,該冷靜時絕不衝動。校方用的詞很官方:“應對聯邦撥款不確定性”——翻譯過來就是:川普要砍錢,我們先自救。
USC雖然是私校,但科研撥款、醫療資金,靠的還是聯邦兜底。所以,它的選擇是:
不敢硬剛,先削預算;一邊省錢應對懲罰,一邊遊說國會求寬限。
好傢伙,被政治拿捏得死死的。
👉西北大學

上週起,多個渠道傳出白宮已暫停,或正準備暫停,對西北大學的7.9億美元科研撥款。本週白宮最終對多家媒體證實凍結屬實,理由是校內“持續反猶”的指控。西北大學選擇“低調認慫”,承諾配合政府調查,調整國際學生招生政策。
西北教職工已開始抗議,稱校方“出賣靈魂”!
不過最近,西北也是幹了點兒好事:西北大學宣佈,將自掏腰包維持“關鍵科研”,以對抗特朗普政府的撥款威脅。
👉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的大學們最近悄悄做出一些小動作——為了躲過特朗普對DEI政策的撥款大刀。畢竟,伊州名校雲集,學生多元,換種不那麼“包容”的姿態,招生受影響;不聽話?那就別想拿錢。
2月14日,教育部發函稱,K-12學校和大學的DEI政策違法,理由是“違反了最高法院關於平權法案的判決”。
芝加哥的高校們要麼靜觀其變,要麼開始偷偷刪網頁詞條;芝加哥大學是前者。作為有著深厚宗教歷史的學校,芝加哥大學的回應堪稱中立反對的模板了:校長Paul Alivisatos的回信中句句擲地有聲:

Paul Alivisatos,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選舉之後,換屆帶來政策變化,這是常態。但有些政策如果真落地,對高教和醫學院簡直是“開刀手術”,動得狠,傷得深。作為校長,我不能坐視不理……
我們正在密切關注每一項政策變化。
不是情緒化對抗,而是理性評估,謹慎行動。我們會為芝大的使命發聲,也會用行動守住這所大學該有的底色。
但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該記住:芝大是什麼。我們是追求真理的地方,是開放爭鳴的地方,是從不同觀點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地方。
華爾街日報也整理出了哪些大學有足夠多的校友捐款,能撐過這場資金風暴:


學術自由還是政治傀儡?
這場大學與特朗普的博弈,遠未到終局。哈佛的抗爭可能激勵更多大學加入“霍格沃茨聯盟”。《衛報》報道,印第安納大學等18所公立大學已結盟,籌集防禦基金對抗政治干預。
但經費壓力下,更多大學可能選擇妥協。已有30多所大學整改DEI專案,以換取經費恢復。
這場“霍格沃茨保衛戰”,註定沒有贏家。
你們怎麼看?來評論區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