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讀一半,導師跳槽了咋辦?有博士生把親身經歷發在了Science上

有這樣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困擾著博士生:導師要跳槽,自己該怎麼辦?
>>>>


圖源:知乎
同樣的,Jessica Toothaker 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一名博士生,也是耶魯大學的訪問學生。在她讀博期間,她的導師Liza Konnikova從匹茲堡大學跳槽到了耶魯大學,這就尷尬了啊!這讀著一半是跟你走還是不跟你走啊?
Jessica Toothaker和導師Liza Konnikova
為此,Jessica Toothaker還將自己的這段經歷寫了篇文章,最終發表在Science上
我們先來看看在國外的Jessica 的經歷和處理方式,再來看看國內研究生們如何處理導師跳槽吧。

 今年3月,當我的導師要求在她的辦公室與我交談時,我以為她想討論可能關閉實驗室的計劃。她實際上說的話讓我完全吃驚:她要把她的實驗室搬到一個新的機構。我可以和她一起離開,拋棄我的生活,但繼續從事我熱愛的科學研究——或者我可以留下來,找一個新的導師,希望保持我最初專案的一些假象。

“不管怎樣,你都能拿到博士學位,”

她安慰我說。


她強調她會盡她所能來支援我,不管我的決定是什麼。然而,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兩年半時間裡,我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當我在過去聽說其他學生有類似的情況時,我總是想,“真高興那不是我。”現在,輪到我了。
我最初的反應是衝動的。當我的導師告訴我她要去的那家備受尊敬的機構的名字(耶魯啊!!)時,我在不到30秒的時間內就決定要搬家。“我愛我的導師和我的專案,我會轉學,把新學校的名字寫在簡歷上”我當時只想著我的事業。
幾天後,我開始接受現實。我意識到我應該像當初選擇我的博士專案那樣做這個決定:如果我跟著我的導師搬家,它需要符合我的職業抱負和我的個人生活。搬家對我的另一半有什麼影響?我的津貼在一個生活成本更高的新城市是否合適?我們會快樂地生活在那個新城市嗎?我真的想轉學,重新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嗎?隨著每一個新問題的出現,我變得越來越不確定。
我不想讓我的懷疑給我的導師帶來負擔。畢竟,我已經同意搬家了,而她也已經在努力適應我,包括給我的另一半(也是一名科學家)提供我們團隊的研究助理職位。因此,我淡化了自己的擔憂,並在例會結束時把它們埋在心底。我一次一個地提到它們,總是以“我不那麼擔心……”開頭,但我確實很擔心,這種方法讓我為每個未知的細節焦慮了好幾個星期。
最後,在朋友、家人、另一半和導師的幫助下——我決定堅持我搬家的決定。但這並不是挑戰的結束。起初,我以為轉到新的機構會很簡單。我已經完成了我的課程和教學要求,我的導師的新部門認為我應該能夠無縫地整合。所以當我的未來計劃決定我需要重新參加資格考試,完成幾門課程和一個新的教學要求時,我被嚇了一跳,這可能會給我的研究生學位增加至少一年的時間。
最後,我決定去我的新學校做一名訪問學生,但最終還是在我原來的學校獲得了學位。但是在兩所學校就讀一半也有它的缺點。我每天都在想念我的朋友們,作為一名四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新城市嘗試建立一個社交網路,在一個大流行病中感覺是不可能的。
我偶爾會經歷一波又一波的“冒名頂替者綜合症”,覺得自己不配在這個新的、更有聲望的機構工作。處理行政細節的電子郵件很長,通常包含這樣的內容:“在此之前,我們從未有學生從事過這種工作。當我無法決定如何回答“你是這裡的學生嗎?”這樣的問題時,像獲得大學資助的流感疫苗這樣的簡單任務就變得複雜起來。
儘管有這些挑戰,我仍然相信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對我自己來說。如果你們處在類似的情況下,我不能說你們應該做我所做的事情。我所能說的是,你應該努力找到一個在職業和個人方面都適合你的解決方案。記住這一點很有幫助,就像我的導師向我保證的那樣,不管怎樣,你都能拿到博士學位。
01
國內的該如何處理?
老闆跳槽,在國內也並不罕見。
國內的該怎麼處理?國內和國外又有哪些區別呢?
從Science的故事來看,作者是有選擇是走是留的,而在國內的話情況則大不同。以下摘自“臥龍出海”的博文:
在國內讀博士的同學,肯定會認為,博士生,首先肯定是學校的,其次才是導師的。的確,我們很多人在攻讀博士的時候,首先挑選的都是學校,然後,才會挑選裡面的導師。也因此,博士生畢業,學校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門門檻檻,論文要多少,獎勵要多少,格式要怎樣,等等。不符合學校論文格式要求,對不起,返回重寫。另外,以前還在見到過這樣的討論,某某讀博士,然而和導師關係不好,在學校的幫助下,他重新選擇了其他導師。
既然學生是學校的,就會遇到以下一個問題:如果其博士生導師跳槽去了別的學校或者單位,這個學生怎麼辦?這是一個很真實的問題。
某學校某傑青準備跳槽去另一個學校發展,然而,他還有一個博士生沒有畢業。與此同時,這個學生雖然發表了一篇國際頂尖期刊論文,但是,根據學校要求需要發表兩篇SCI才能畢業。為此,為了讓其早日畢業,他託朋友在國內某SCI快速發表了一篇論文。因為如果他不能發表這篇論文,而導師已經去了另一所學校工作,那麼性質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他不能畢業,這時,擺在他面前的選擇有以下幾條:
1)繼續留在學校,找其他老師作為自己導師;
2)繼續留在學校,由副導師繼續指導,畢業時仍舊以這位老師為第一導師(雖然走了,不能提供指導);
3)和導師一起前往另一所大學。
我估計,在國內大學中選擇前兩種情況的要多很多。然而,如果在國外大學,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我知道以下幾個真實故事:
(1)A教授從伯明翰大學跳槽到帝國理工大學工作,他的學生也跟著到帝國理工大學學習,並獲得帝國理工大學博士學位。
(2)B教授從新南威爾士大學跳槽到臥龍崗大學工作,他的學生也跟著到臥龍崗大學學習,獲得臥龍崗大學博士學位。
(3)C教授從臥龍崗大學跳槽到悉尼科技大學工作,他的學生也跟著到了悉尼科技大學,獲得悉尼科技大學博士學位。
也就在一個多月前,我們學院一位老師跳槽到新南威爾士大學工作,這幾天才知道他的博士生也跟著到了新南威爾士大學學習,目前屬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博士生。
為什麼在國外大學,導師跳槽後,其博士生也可以跟著一起跳槽,並獲得另一個大學的博士學位呢?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國外大學的所有教職工都有博士生招生資格,因此學校招聘到合適的教職員工,就相信他招到的博士生水平。
2)國外大學的博士生的獎學金很多都是導師課題經費提供,而導師跳槽其研究經費可以帶走,因而,其招聘到的博士生屬於專案的一部分,自然也可以一起帶走。
3)國外大學的博士生培養水平和導師有關係,和所在哪一所大學並沒有太多的關係。
現在,我國高校、中科院在招聘國外優秀人才的時候,往往優先考慮大學排名,而不考慮導師的情況,似乎是一個很不合理的現象。當然,在國外攻讀博士生,如果導師都跳槽到MIT等名校,那就太幸福了,至少符合中國國情。
最後,導師跳槽,怎麼辦?跟著高升!!
02
受傷的是學生
以上可見,國內導師跳槽的話,更換導師的機率還是比較大的,畢竟省了兩地奔波的麻煩,不過如果院系裡面沒有相似方向的話,還得換方向,這個就比較坑了,對於即將畢業和剛進實驗室的影響不大,就是在中檔的學生,估計又要多花點時間才能畢業了。
來源:考博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