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該惡補財務知識了

這兩年,有個詞你可能聽得越來越多:爆雷
比如,買房。
很多房企,品牌和口碑都很響。
結果,樓蓋到一半,爆雷了。
又比如,合作。
明明都是些,“很厲害”的甲方。
結果,臨到結算,遇到財務危機了,尾款付不出來了。
有人感慨,我們迎來了一個財務問題大爆炸的時代。
作為普通人,該怎麼應對呢?
其實,如果你能看懂財務報表。你完全有可能,提前發現,那些公司陷入困境的財務軌跡。很多雷,是可以避開的。
那麼,該怎麼看財報呢?
恰巧,前段時間,我們劉潤讀書會直播間請到了張新民老師。
他是中國財務報表分析領域的權威專家,先後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長江商學院等30家國內頂級大學,主講財務課程,其獨創“戰略視角財報分析框架”,與杜邦分析體系一起成為分析中國企業財務報表兩大工具。
對於如何看懂財報,穿透財務數字,看透企業發展秘密,他有特別深刻的思考和見解。
所以,我也把他分享的一些思考、案例和方法,整理了下來,分享給你。希望能對你起到一點幫助。

讀懂財報,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只有專業人士,才需要懂財務報表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
舉個例子,就拿談合作來說。
小趙是個廣告公司老闆。
為了生存,想盡辦法,到處拉業務。
什麼同學群、朋友圈、行業論壇、招投標比稿,能嘗試的渠道,都走了一遍,可還是沒什麼收穫。
突然有一天,老領導打來電話,說有個知名車企的專案,利潤很不錯,就是有點辛苦,要墊款。感興趣的話,可以介紹給小趙,給幾個返點就行。
一聽這麼大的客戶,小趙高興壞了,這我不發財了嘛,當場就答應下來了。
果然,和老領導說的一樣,這個專案,確實不錯。算了算,能賺不少錢。美中不足,就是要墊款300萬。但沒關係,客戶這麼有實力,墊款怎麼了?實在不行,把房和車抵押了。
簽完合同的那一刻,小趙突然有種釋然感。
回想這些年,自己那些無數個因為壓力而失眠的夜晚,終於要結束了。
時間過得很快,眼看專案也做完了,核驗也通過了,終於要輪到結款了。就在小趙滿心期待時,遠處卻傳來了“爆雷”的訊息,因為陷入了財務危機,車企付不出錢了。
甚至平時的對接負責人,都被裁員了。
小趙瞪大了眼睛,心想,也許這只是暫時的困境呢?畢竟這麼大的盤子,不會倒掉吧?
有人告訴小趙,現在供應商都在門口排隊要錢了,你還不去?幾百億的窟窿,填不上啦。
這下,小趙徹底傻眼了,腦瓜子嗡嗡作響,眼前天旋地轉,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日常工作中,很多公司的合作讓步,往往都和小趙一樣,會被對方的名氣和品牌影響力牽著走。
比如,一想到客戶,是世界500強,是行業知名公司,或者乾脆只是看起來很有實力,就覺得可以放心合作。
哪怕對方提出的支付條款再苛刻,比如賬期一延再延,從一個月,延到一個季度,然後是半年、一年,延到最後結算還變成了給商票。但一想到客戶的品牌和體量,就又覺得再忍忍吧。
可無數小趙們的血淚事實,卻一再證明,不去深挖一家公司真實的財務資料,僅憑外部形象,就作出嚴肅的合作決策,是不夠的。
所以並不是只有專業人士,才需要看財報。作為普通人,同樣應該學會深挖企業的財務報表。
具體怎麼挖呢?
張新民老師說,其實不難,如果你從來沒有學過,或者沒完全接觸過公司的財務報表,那你就先從最基本的三張表看起就行。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對這三張表,張新民老師說,我們可以直接看成一個人的“底子”“面子”和“日子”。
什麼意思呢?
比如,資產負債表。
張新民老師說,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一個人的底子,也就是財力。
想知道一家公司,有多少家底,那就看資產負債表。公司的資產和負債這些資訊,像有多少棟樓啊,有多少臺生產機器啊這些,都在這張表裡。
那是不是,資產越多越好呢?
張新民老師說了,也不是,質量也很重要,關鍵要看這些資產能不能賺錢,能不能產生實際的利潤。
所以,我們還要拿出第二張表,利潤表。
想知道一家公司到底效益如何,是虧了還是賺了,就看這張表。
什麼收入啊、成本啊、利潤啊這些資訊,都在這張表裡。
所以張新民老師說了,利潤表也是一家公司的面子。
有了面子,出去搞活動,談合作才有底氣。
而也正因為是面子,所以很多公司,會想盡辦法來“化妝”。
因此,這裡也成了財務造假的主戰場。
最後,還剩一張表,叫現金流量表。
這張表,我們又該怎麼理解呢?
可以想象成商店的賬簿,昨天進貨支出了多少,賣貨收入的多少,今天夥計工資付了多少,水電費交了多少,這些日常雜七雜八的收支,都寫在裡面。
所以張新民老師說,可以把現金流量表,看成一個人的“日子”。平時錢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花的,都從這看。
如果想了解一家公司,平時過得怎麼樣,看這張表準沒錯。
最後總結一下:
資產負債表看底子,也就是資產實力;
利潤表看面子,也就是盈利能力;
現金流量表看日子,也就是平時錢來錢往,日子過得怎麼樣。
實際上,認識了這三張表,你就能對一家公司,最基本的經營狀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了。
有了這個基礎,就可以開始著手,去看一家公司的“爆雷”風險了。

識別訊號,排查“爆雷”風險

那麼,公司的“爆雷”資訊,該怎麼看呢?
張新民老師說,可以重點關注資產負債表,表裡有7種資產,特別容易有“雷”。
我們一個個看。

(1)貨幣資金。

什麼是貨幣資金?
就是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產,像現金、銀行存款這些錢都算是。
那錢還能怎麼爆雷呢?
舉個例子,有個叫小李的年輕人,沒什麼錢,但又想充面子。
於是想了個辦法。
他先P了一張存款截圖,然後曬給朋友,說自己搞投資發財了。朋友們看了,都很羨慕。
為了維持這個假象,小李開始向朋友借錢,說要搞更多投資,同時承諾給他們高額回報。
隨著時間推移,小李借的錢越來越多,他用這些錢,一部分付給朋友利息,剩下的就拿來維持體面生活。但畢竟,這些所謂的投資,並沒有實際的回報,小李的債務也越來越重。
終於有一天,有朋友讓小李還錢。小李無力支付。這時候人們才發現,原來小李所謂的有錢是假的,他一直在借錢維持虛假形象。
小李的行為,就是虛增貨幣資金。對小李的朋友來說,就是遭遇了貨幣資金爆雷。
在財務領域,如果你看到一家公司,像小李一樣,明明財務報表裡有很多貨幣資金,但卻四處借錢,同時利息或者財務費用很高。
這時候,你就要警惕了,因為它很可能有“雷”。

(2)應收賬款。

什麼是應收賬款呢?
可以理解為,企業為了賣出一件商品,給人賒出去的賬。這個賬,就是應收賬款。
那有什麼風險呢?
舉個例子,還是小李,他後來開了一家商店,為了吸引顧客,說可以先拿商品,後付款。
但沒過多久,小李發現,有些顧客的償還能力,並沒有聲稱的那麼好,賒的錢根本還不上。
還有一些顧客,和店員串通好了,幫忙拉業績,賒賬買了很多東西,但是根本就不打算還款。
小李傻眼了,找到會計對賬。
這時候他才知道,原來商店的銷售收入,雖然一直看著很好,但其實真正收到的現金卻很少。很多欠款,根本收不回來,變成了壞賬。
最終,小李不得不面對現實,把這些應收賬款,做了減值處理,為此商店的經營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當你看到一家公司,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都很高時,就要警惕了。
因為,一旦這些賬款收不來,企業就可能“爆雷”。

(3)存貨減值。

什麼是存貨減值呢?
可以理解為,企業囤了一批貨,最後因為各種原因只能打折賣,或者乾脆砸手裡了。
舉個例子,還是小李的商店,進了10箱蘋果,準備每斤7元賣出去。
但是,銷路並不好,年輕人嫌削皮麻煩,都不願意買,只賣出去2箱。
於是,剩下8箱蘋果,就一直堆在貨架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蘋果越來越不新鮮,小李只能打折賣,一開始賣5元一斤,後面3元,再到後面蘋果徹底壞掉了。
這時候,隨著小李的蘋果越來越不新鮮,能賣的錢越來越少,小李的存貨(蘋果)就開始減值了。
而短時間內,一家公司發生過高的存貨減值,就會對企業的利潤造成衝擊。
這就是存貨“爆雷”。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家公司的財報裡,有比較高的存貨,那得留留神了。

(4)固定資產。

什麼是固定資產呢?
可以理解為,一家企業的長期資產,像機械裝置、房產啊,這些都算是。
那風險在哪呢?
舉個例子,小李還和親戚開了家五金廠。
好不容易拉了筆大單。
為了適配工藝,特意花100萬買了新裝置。
可沒過多久,這個客戶倒閉了。
小李急壞了,新裝置,是為客戶定製的,別的業務很難用上。
最後,實在沒辦法,小李讓財務給這臺機器,做了固定資產減值。
你看,這種情況就是固定資產“爆雷”。
往往企業固定資產出現大額減值,都是因為這個資產,有很強的專用性。
如果你關注的那家公司,對某個客戶依賴很大,投入了很多配套固定資產,或者生產裝置屬於那種更新很快的產品,那就要好好考察一下了。

(5)無形資產。

什麼是無形資產?
簡單說,就是那些我們觸控不到的資產,比如專利、商標、智慧財產權等。
那風險在哪呢?
舉個例子,還是小李五金廠。為了提高生產工藝,小李投了100萬搞研發,還申請了專利。
結果沒過多久,市面上有了一種新裝置,技術效果,比小李廠裡研發的厲害多了。
這樣一來,小李之前搞的專利,就成了廢紙。
小李很鬱悶,但也只有面對現實,對專利計提了無形資產減值。
這就是無形資產“爆雷”。
所以,當你看到,有公司無形資產佔比比較高時,就得留個心眼,看看這些無形資產究竟是什麼質地。

(6)商譽。

什麼是商譽呢?
就是一家企業在收購其他企業時,為這家企業未來盈利預期,付出的錢。
我給你舉個例子。小黃開了家燒餅店,生意越來越好,回頭客很多。
有一天,一家知名連鎖燒餅鋪負責人,找上門來,想把小黃的燒餅店整體收購了。
這個負責人,給小黃算了一筆賬,裝置、店鋪加在一起,能給小黃100萬元。
小黃聽了,搖搖頭,說不行,你要真有誠意,還得給我一筆額外費用。因為我店裡的口碑、客戶資源,這些雖然看不見,但是對生意的影響很大。
小黃說的這筆額外費用,其實就是商譽。
這個負責人聽了,覺得有些道理,也願意支付,因為他確實看好小黃的燒餅鋪。
最後給了小黃120萬,其中20萬,就是商譽。
但並不是所有收購都這樣合理。
如果你發現,在一起收購中,企業為商譽支付的錢非常多,那得小心有“雷”
了。
比如,小黃的燒餅鋪,後來出現口碑下降、客流流失等等情況。
這時候,這家連鎖燒餅店,就要對小黃燒餅鋪進行商譽減值了。
如果,一不小心減值太多,那就是“商譽爆雷”。
所以,當看到企業在一起收購中,支付商譽,這並不奇怪,可如果商譽過高,那就要留意了。

(7)長期股權投資。

這個比較好理解,就是一家公司,買了另一家公司的股權或者股票,想長期持有,等待這家公司升值。
結果這家公司黃了,投資的錢,打了水漂。
這就是長期股權投資“爆雷”。
怎麼樣,財務語言並沒那麼神秘吧,是不是也挺好理解的。
張新民老師說,以上7條,都是企業財務報表中,最可能出現的“爆雷”訊號。
不過,還沒完。
要想真正防範風險,還有一種更危險的訊號,你需要掌握。
那就是破產。

盯緊現金,識別破產危機

企業破產前,都有哪些徵兆呢?
張新民老師說,最常見的,就是現金流出問題。
具體,就需要看現金流量表了。
怎麼看呢?張新民老師總結了三步:

(1)看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

什麼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呢?簡單來說,就是賣東西賺的錢。
張新民老師說,考察這項指標,就像看一個人,掙的錢,夠不夠平時開支。核心是考察,有沒有入不敷出。
要是,入不敷出,就說明企業只能借錢過日子。
一個人,要是隻能靠借錢過日子,那他的生存狀態,可想而知。
如果你發現一家企業,果然入不敷出,那你最好趕緊看看它的開支情況。
這也是張新民老師說的第二步。

(2)看企業投資活動現金流出量。

什麼意思呢?
就是看企業,投資花銷大不大。
如果一家企業,本身就入不敷出,靠借錢過日子了,結果還大手筆對外搞投資。
這其實就像一個人,本來工資就不夠花,還借錢去炒股。
如果你身旁有這樣的朋友,你會替他捏一把汗不?
顯然,這樣持續下去,這位朋友的資金缺口,有可能越來越大。
稍有不慎,就容易搞出個填不上的大窟窿。
另外還有一步。

(3)看企業籌資活動的現金流。

什麼意思呢?就是看看企業借錢的情況。
張新民老師說,企業籌資,就類似於人輸血。如果一個人,自己不能造血了,只有靠輸血來維持身體。那你覺得這個人,還能走的遠嗎?
所以,如果看到一家公司,籌資活動的現金流規模很大,這就意味著,這家公司要靠大量輸血來支撐。
但外部的輸血畢竟是有限的。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這家公司,如果不改變,破產可以說也是遲早的事。

對於普通人,無論談合作還是做投資,選擇的第一剛需,都是規避風險。
而看懂財報,是看懂企業、看透風險的重要途徑。
或許我們永遠不會從事財務工作,但我們一定生活在商業社會。
學看財務報表,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可能已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新的社會要求。
越早學習,越早受益。
感謝張新民老師的分享。
從現在開始,學看財務報表吧。
祝你遠離風險。

*文章為張新民獨立觀點,僅供參考。

P.S.
對了。6月18日晚7點,張新民老師,將會帶著《從報表看企業——數字背後的秘密(第5版)》《中小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最新版,回到劉潤讀書會直播間,和我們繼續分享他的思考。
我們會盡量討論到每一個你感興趣的、能投入到實戰中去的話題。
同時,直播期間,我們也會上架由張新民老師親筆簽名的半價書籍。
歡迎預約、分享。也期待你的到來。
觀點 / 張新民主筆 / 譚笑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267篇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