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狂論:俄羅斯戰爭經濟岌岌可危

西方有些人一直偏執的認為,俄羅斯的金融體系正面臨嚴重隱患,下面是他們的觀點,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俄羅斯戰爭經濟岌岌可危

金融基礎日益脆弱,恐成“紙牌屋”
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再試圖向烏克蘭的西方盟友傳達一個資訊:時間站在他這邊,因此結束戰爭的唯一方式是滿足他的要求。俄羅斯經濟表面上的“韌性”以及由此引發的對西方制裁效果的質疑,正是這場資訊戰的核心部分。
然而,現實情況是,俄羅斯戰爭經濟的金融基礎正變得愈發脆弱,彷彿一座搖搖欲墜的“紙牌屋”。甚至連俄羅斯高層官員也開始公開表達擔憂。國有防務巨頭“俄羅斯技術集團”總裁謝爾蓋·切梅佐夫曾警告稱,高昂的信貸成本正在削弱其武器出口業務。而俄羅斯央行行長埃爾維拉·納比烏琳娜也對經濟形勢表示了不滿。
這些官員比西方的一些觀察者更清楚實情——儘管俄羅斯公佈的資料看似顯示經濟穩步增長、失業率低且工資上漲,但這不過是戰爭經濟全力運轉的“表象”。事實上,在全面動員的情況下,這些資料可以透過“凱恩斯主義”政策輕鬆實現。但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將現有資源從原有用途轉移到戰爭需求中去。
一個國家可以透過借貸、通貨膨脹和資源徵用來實現資源轉移,但需要選擇最有效、代價最小的組合方式。普京一直在向西方和本國民眾宣稱,他可以在不引發金融不穩定或重大物質犧牲的情況下為戰爭提供資金。但這一切不過是“幻象”。如果連切梅佐夫和納比烏琳娜這樣的高層官員都開始公開表達不滿,說明這一幻象正逐漸破滅。
根據俄羅斯問題專家、前銀行家克雷格·肯尼迪的報告,俄羅斯企業債務自2022年以來飆升了71%,遠超家庭和政府的新增借貸規模。
儘管這些借貸形式上屬於“私人貸款”,實際上卻是國家主導的結果。普京已將俄羅斯的銀行體系納入政府掌控,要求銀行以政府指定的優惠條件向特定企業放貸。這種做法相當於隱性的“印鈔行為”,只是沒有直接體現在國家預算中。據肯尼迪估算,這類隱性支出相當於俄羅斯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0%,與戰爭相關的正式預算支出累計總額相當。
俄羅斯政府希望避免出現顯著的預算赤字和失控的通貨膨脹。儘管戰爭開支不斷增加,俄羅斯仍儘量保持預算平衡,並允許央行將利率提高到21%。這一高利率雖不足以完全抑制因國家補貼信貸導致的通脹,但足以暫時控制物價上漲。然而,這一政策組合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企業在高達20%以上的借貸成本下難以實現盈利。
與此同時,這種“私有化信貸”模式正為未來的信貸危機埋下隱患。當這些貸款無法償還時,國家或許會選擇救助銀行,但前提是銀行不會先行崩潰。考慮到俄羅斯民眾對存款“突然變得一文不值”的慘痛記憶,一旦出現類似情況,極易引發恐慌性“擠兌潮”,這將不僅動搖銀行體系的穩定,還會嚴重打擊政府的公信力。
普京並不佔據時間優勢,而是坐在一枚“金融定時炸彈”之上。對烏克蘭的西方盟友來說,關鍵在於繼續阻止普京獲取更多外部資金。西方已經凍結了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並透過制裁限制俄羅斯的石油貿易及進口能力,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俄羅斯利用外匯緩解國內資源短缺的能力。
若西方加大制裁力度,甚至將被凍結的資金轉移給烏克蘭作為戰爭賠償的預付款,俄羅斯的資源壓力將進一步加劇。
普京最擔心的無疑是政權的突然垮臺,而他的戰爭經濟政策正將這一風險推向現實。在任何外交談判中,普京的目標都是透過解除制裁來獲取更多外部資源。西方必須明確向普京傳達,這樣的妥協絕不會發生。只有這樣,普京才會在繼續對烏克蘭發動戰爭與維持國內政權之間做出抉擇。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