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16年,《春泥》唱哭全網:伊能靜寫的這首歌,只有他才能唱出感覺?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更多精彩故事


請關注影片號

【藝非凡的禮物】


《春泥》還是隻有他能唱出感覺。
翻唱很妙,但原唱一出來還是無敵了。
最近聽黃齡和庾澄慶在節目裡《春泥》。黃齡先把歌唱出另一種味道,有種柔婉的質感,很動聽;
但庾澄慶的清唱出來,還是覺得質感實在無敵。
嗓子不舒服的庾澄慶,正好因為瑕疵,讓本就深情的詞句,又多了一層滄桑感。
“那些痛的記憶,落在春的泥土裡,滋養了大地,開出下一個花季”。
唱到最高潮前,庾澄慶又開玩笑說,“你想要我命啊”。
一直幽默又好玩的庾澄慶,認真唱情歌的反差感實在好品,又讓人想起了那句“庾郎盤馬地,卻怕有春泥”。
庾澄慶和伊能靜的過期糖,這幾年被大家磕得沸沸揚揚,伊能靜感性,細膩,說得多,也寫過很多;相反,庾澄慶很少提,從他的視角里講這段故事,總是零星的片段。
兩個人教育哈利也是,一個表達得多,一個表達得少,只會在哈利深夜直播的時候聽見他說:其實我爸爸每次都有來。

然後庾澄慶在下面留言:不打擾你了。

雖然綜藝節目上的庾澄慶,鬼馬又好玩,60 多歲還是個頑童,但真正好品的,又是他個性上的一點反差感,一種少言的修養和體面。
01
庾澄慶在內地被人認識主要是兩面。
一面是從《中國好聲音》這樣的綜藝開始,他負責搞怪搞笑的那一部分,在舞臺上也像個老頑童,恣意盡興。
多考古一點,可能就是關注到他的主持天賦,R&B 人自帶抽象屬性,鬆弛好玩。
另一面,則是從伊能靜這裡開始,這是和那個綜藝節目上的鬼馬哈林哥,完全不一樣的庾澄慶。
用現在的話來講,庾澄慶是“高幹文”男主。
他的家世顯赫,爺爺庾恩錫曾在 1929 年任昆明市市長。現在昆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庾園”,就是庾澄慶家的。
到了父母這一輩,也都是有名望的人。父親庾家麟早年留學法國,回臺灣後從政;母親張正芬則是國寶級京劇藝術家。
雖然媽媽是做傳統音樂的,爸爸又是從政從商的,但庾澄慶卻受到 80 年代西方搖滾樂來臺,薛嶽等人的影響,最後卻走上了搖滾的道路。
他的第一張專輯《傷心歌手》,沒什麼人看好他,他就自己負責作曲、編曲、演唱、製作,創了臺灣樂壇先河,賣出了 10 萬張。
而真正紅起來,是 1989 年的《讓我一次愛個夠》。那種動感十足的曲風,讓當時臺灣樂壇眼前為之一亮。

他把西洋樂融入傳統音樂,用 Rod Stewart 那樣的啞嗓唱歌,在《報告班長》裡還是臺灣最早玩說唱的人之一。
《快樂頌》《讓我一次愛個夠》《情非得已》這些庾式搖滾,和當時的苦情芭樂不一樣,都是很新的,讓大家從不接受到慢慢認知的東西。
而且那時候的顏值,真的是吊打現在小鮮肉,叛逆不羈,但不膩。
庾澄慶身上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外在舞臺和內在個性的反差感。
那時候節目裡介紹他都是,搞叛逆搞搖滾,迷倒好多歌迷。
但他私底下的個性卻不一樣。在很多人眼裡,庾澄慶就是那種老派的,甚至有點難以理解的男人。

他小時候身體不好,大家族規矩也多,從小的生活習慣就偏傳統。

小 S 就曾經在康熙上吐槽,“一見到他總是癱在那裡”;
然後又說,也是沒見過這麼好的男人。講庾澄慶有一些非常不符合他“搖滾青年”的習慣。比如點菜的時候,庾澄慶會叫大家“不要點太多”。
這些有些古舊的嚴格的習性,其實很容易讓大家覺得難相處。
02
這種又守舊又靠譜的反差感,這兩年因為伊能靜的《生死遺言》又被拿出來讀,大家領略得比較深。
有一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伊能靜說不明白庾澄慶為什麼“深夜不歸”:
“我不明白為何他每次要在深夜離去,無法相信他說的明天還會來看我。”
為了發洩憤怒,伊能靜甚至會自殘:
“圓圓鮮紅的血滴在床單上,我從來不覺得痛,他氣得說不出話來,找來紗布藥水,但從不責罵我。”
後來有人解釋是因為庾澄慶的媽媽管得嚴厲,家中有 12 點必須回去的家規。
但看《生死遺言》裡的其他細節,和庾澄慶在不同場合的採訪,覺得實在是把庾媽媽的能力想得太大了。

兩個人分開,還是因為個性相差太大。

伊能靜把《生死遺言》寫成了一本她和庾澄慶戀愛的編年史,兩個人的差異隨便幾句就能看出來。
寫第一次兩個人慢步回家:伊能靜“歡喜得說不出話來”,而庾澄慶“拙於言語”;
寫兩個人吵架:伊能靜說庾澄慶“你只是愛我,不理會我靈魂的出口“;
寫婚後家庭合住生活,這個就是讓很多人比較窒息的一段:住在大大的房子裡,電視裡播放的永遠是庾澄慶家人愛看的電視節目,而自己的書桌只有那小小一角。
兩個人理解愛,表達愛的方式都完全相反。

一直很沒有安全感的伊能靜,要的是那種人人見證的,滿溢得讓全世界都能看見的愛;
但庾澄慶的個性完全相反,他的原則是,儘量少說,最好不說,覺得沒必要讓別人參與。

這個“不談”被貫徹得很嚴格。後來庾澄慶在節目裡很認真形容自己的原則是:
“我覺得不需要因為現在的世道或市場,大家都講話非常的辛辣,或者一定要把自己的壓箱寶通通拿出來講。”

後來又有一次他認真地說,是在 2015 年,那時候有媒體說他評價伊能靜如何如何,他回答說:自己曾經不提的,現在不會提,未來也不會提。
就和綜藝節目上那個口無遮攔的老頑童,真的反差好大。
仔細想來,太聽媽媽的話,和妻子唯一一次公開牽手是參加別人的葬禮,用現在的視角來看,隨隨便便一條都能讓庾澄慶社死:
但偏偏都沒有,大家反而還磕起了 BE 美學。
因為也從來都是好好的,認真的付出感情。
只是兩個人都太較真。
伊能靜的較真,是一定要把自己放在一個盛大的自我感動的情緒裡。也真的只有這樣,才能寫出這麼細膩隱忍的疼;
庾澄慶的較真,這是堅信做得永遠比說得要多。
在各自的立場上,兩人都對自己對對方相當誠實,一糾纏也就是 23 年,那首《春泥》,才每次都把人聽得百轉千回。
03
太較真的人,其實長久生活,是要找一個能化解這一切的人。
後來伊能靜找到了慢慢悠悠,核心很穩的秦昊,見招拆招,很幸福。
而庾澄慶的較真和不妥協,放在音樂裡就很合適。
從違背整個家族的意願,就為了準備第一張唱片;到為了挽救音樂的頹勢,做了一檔綜藝叫《超級星期天》,還順便獲了個金鐘獎。
他一直對音樂都是純粹熱愛的人。
這樣一個好玩有趣,自己評價自己是“感覺一直是 18 歲的人”,好友張學友的評價卻是,他是和我一樣話說得很少的,一個孤僻的老好人
在一個規矩多多的家庭里長大,雖然物質和愛都不缺,但各種條條框框,也會讓人離自己的靈魂很遠。
而音樂,正好是讓他活得靠近靈魂的方式。
對於歌手來說,回憶是養分,庾澄慶每一次都能把《春泥》唱得百轉餘味。也記得了最後那句,愛痛都珍惜。


《地上看山西》
“中國古代寺觀傳世壁畫”
限量刷邊,典藏級藝術大作
首發100套刷邊,點選搶購▼

這套書有多難得?
主編楊平耗時20年,走訪800多座寺觀,自費100多萬,搶救性拍下了20多萬幅正在消失或已經消失的珍貴古壁畫,才終於整合此書。
一書彙集山西34座600多幅寺觀壁畫,每一幅都是此生必看的“人類瑰寶”。
從唐代到清代,從晉北到晉南,平時不輕易開放的寺觀壁畫和一手資料,全部收錄其中。
還有專業導讀,將華夏5000年曆史、美學講得清清楚楚。

全書重達15斤,抱在懷裡,兩隻手都握不住,說是書箱都不過分。
像這樣限量發售的壁畫書,炒到1000+元,還有大把人收!
原價998元
我們爭取到100套首發優惠,
只要399元,搶到坐等升值!
現在下單,額外贈送:
價值600元的5大豐富禮品!
贈品1:
“撕臉明王”限量帆布包
藝術與顏值兼備,回頭率爆棚
贈品2:
《開化寺大雄寶殿西壁全景圖》
2.5米長大拉頁
贈品3
4張精美壁畫海報
也是超大8開
贈品4:
2張限量藏書票
贈品5:
3張透卡
創意拍照,超實用
首發100套刷邊,點選搶購▼

探秘藝術家背後的故事
解析美學密碼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wx,提前佔座
點選下方圖片
一鍵進入優選商城
檢視更多非凡好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