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在街頭“失蹤”?法國城市街道名稱的性別不平衡現象引發關注:以法國奧恩省(Orne)城市阿讓唐(Argentan)為例,該市281條街道中,僅6條以女性命名,而以男性命名的街道則多達106條,佔比達到38%。
這種情況不僅在阿讓唐普遍存在,在法國全國範圍內也類似——儘管女性佔法國人口的大多數(超過50%),但僅5%的街道以女性命名。這一現象引發了關於女性在公共空間中“被隱形化”的討論。
為什麼城市街道更青睞男性名字?
法國的大多數街道以政治家、科學家、戰爭英雄、宗教人物等歷史名人命名,而這些角色長期以來由男性主導。例如,阿讓唐的許多街道都以二戰時期的男性抵抗戰士命名,如將軍吉羅(Général Giraud)、元帥呂奧特(Maréchal Lyautey)、元帥朱安(Maréchal Juin)等。這些人物在法國曆史上功勳卓著,但與此同時,女性在二戰中同樣貢獻巨大,卻鮮有女性抵抗戰士的名字被用於街道命名。
在阿讓唐這樣一座曾經的抵抗運動重要城市,至今卻沒有一條街道以女性抵抗戰士的名字命名,這讓許多人感到不公平。
法國曆史上的女性英雄去哪了?
事實上,法國曆史上不乏傑出的女性,她們在文學、藝術、科學、政治、社會運動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例如:
-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著名女性主義思想家
-
露易絲·米歇爾(Louise Michel)——巴黎公社女英雄
-
約瑟芬·貝克(Joséphine Baker)——歌手、抵抗運動成員
-
吉賽爾·哈里米(Gisèle Halimi)——傑出律師、女權鬥士
-
露西·奧布拉克(Lucie Aubrac)——二戰抵抗運動英雄
-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二戰猶太女孩,留下珍貴的《安妮日記》
這些女性為法國社會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卻極少被用於街道命名。
街道名稱為何如此重要?
街道名稱不僅僅是城市地圖上的符號,它更代表著社會對歷史的記憶和認同。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間的性別不平衡會加劇女性在社會話語權中的邊緣化,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權組織倡導增加以女性命名的街道。
阿讓唐市長弗雷德里克·勒維耶(Frédéric Leveillé)表示,儘管目前不打算更改已有街道的名稱,但未來新建的街道和公共空間將更多地考慮女性名字。例如:
該市新建的公立學校將以女性命名(尚在討論中)
-
“吉賽爾·哈里米廣場”(Espace Gisèle Halimi)已經正式命名
-
“西蒙娜·韋伊公共空間”(Espace Simone Veil)即將掛牌
然而,目前大多數街道仍然沿用傳統命名方式,女性在公共空間中的存在感仍需進一步提升。
為什麼不能直接更改街道名稱?
雖然有人提出可以直接用女性名字取代現有的男性名字,但這在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
-
居民地址變更麻煩:更換街道名稱意味著所有住在該街道的居民都需要更新身份證、護照、賬單地址等檔案,帶來不便。
-
企業和地圖系統更新成本高:涉及到GPS系統、郵政編碼、交通標識等多個環節,實施難度大。
-
歷史爭議:部分人認為,這種做法是在“抹去”歷史,而不是創造新記憶。
因此,大多數城市選擇在新增街道、學校、公園或公共廣場時,優先考慮使用女性名字,而不是直接更改已有的街道名稱。
儘管性別平衡的街道命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阿讓唐等城市已經開始邁出改變的步伐。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更多以傑出女性命名的街道,讓她們的故事和貢獻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被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