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貓2》在“作假”中,將真誠這個必殺技用到了極致

編輯 | 巡山大王
有沒有人管管這個王俊凱和徐志勝!!
《盒子裡的貓2》(以下簡稱《盒貓2》)最新一期“沒有時間的城市”,要求嘉賓們遊走在快、慢雙城之間做任務,結果這倆人上來就因為在慢城說了好幾次違禁詞“快”而遭到驅逐。
被迫前往快城,王俊凱、徐志勝拿到通行證後第一件事兒是默契走回頭路,於是就出現了以下鬼畜場面:
曾經的我你愛答不理,現在的我你高攀不起。笑暈,倒反天罡了屬於。
很喜歡《盒貓2》的一點就在於,它總是充滿這種意想不到的笑果。
當本季承載歡笑的“盒子”從棚內拓展到戶外,硬體升級,新老朋友們的化學反應、我們的拆盒體驗也都在升級。
如同節目名字那樣,每看一期get到的不光有拆盲盒那一刻的快樂,還有永遠對未知驚喜的期待。
這些,都是《盒貓2》真誠必殺技的最好證明。
1.隨機不確定?反套路就對了!
該說不說,在主打的“遊戲闖關”這塊,《盒貓2》是認真的。
為了避免嘉賓自娛自樂、觀眾毫無參與感,節目組根據每期主題不同,全方位打造相應的“盒子”世界,以增強觀眾的沉浸式感受。
首先是場景搭建。本季來到戶外,可操作空間更強,比如第一期故事發生在代言人小鎮,目光所及之處竟真的是充滿年代感的舊工廠、公用電話亭,就連嘉賓房間裡,過去每家必備的粉紅花床單都被完美還原。
本期的快、慢城則抓住過去與現在的平衡點,設定了離我們遙遠的城門、城樓,又不乏代入感極強的現代服務中心。
這些彷彿真實存在的場景,既貼合遊戲設定,又不完全懸浮脫離現實,真正實現了“盒子”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互動。
觀眾們自然而然沉浸式地代入玩家,跟隨他們的視線和步伐,探索“盒貓世界2.0”。
搭好架子後,《盒貓2》又給每個“盒子”安排了注入靈魂的NPC。讀作NPC,寫作催化劑,嘉賓碰上他們產生的化學反應,連劇本都寫不出來。
《陳赫惱羞成怒,戲耍快城人民》我願稱之為可以與《王俊凱、徐志勝“耀武揚威”為哪般》媲美的最佳名場面。
任務失敗遭到驅逐的陳赫,腳一踏出門就開始故意犯規。
破罐子破摔的樣子,使得快城城民一級警戒準備集合抓捕陳赫。然快城全是單行道,城民們只能往同個方向跑,無論如何都逮不住左右橫跳的陳赫。
某位城民忍不住怒斥“你在那兒卡bug”,放完狠話繼續老老實實跑圈兒。
城民騎滑板車追,車被陳赫搶了;放小狗出擊,小狗跟著大流跑;全城戒備佈置戰術之際,陳赫be like:我走了。
聞言快城人民臉上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整齊地原地蹲下大喘氣。
喘氣間隙快城群眾你一句我一句,討伐戰力極弱的快城城主武藝。破碎的城,傷心的民,無用的他唯有嘿嘿一笑,快城一片其樂融融(bushi)。
“盒子”世界的NPC,並非無論與他們如何互動,都只會照著劇本給反應的機器,相反他們很鮮活,和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沒什麼兩樣。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即興喜劇的魅力。
當嘉賓與這群NPC互動,觸發的是連節目組都無法預知的隨機事件,只有這樣才真的解鎖了意外的節目效果——
畢竟人與人之間,臨場的、隨機的、不可控的碰撞,更能擦出不一樣的花火。正所謂不經意的搞笑最為“致命”。
人就是群體動物,開啟什麼故事、迎來什麼結局,通通都是從人與人的交往中延伸、發散而來。
它可以是和NPC一類陌生人交往的新鮮感,也包括熟人局衍生出的鬆弛。為了爭奪城市命名權,嘉賓們丟下偶像包袱湧上“高地”,八爪魚式大亂鬥中最大受害者是王俊凱,衣服胳膊小腿全被鎖定,哥哥們給他一拽把“高地”都掀了。
《盒貓2》一直致力於給觀眾營造這樣一個有說服力的世界。
節目看似存在設定,但故事發生的環境滿滿都是落地的代入感、身在其中的NPC和嘉賓更是充滿活人感。
在這裡可以有無數種可能,一切或新奇或離奇的際遇,甚至是失控的狀況都被允許發生。正因為難以捉摸、無法預料,才有另類的趣味。
2.話劇進入綜藝?只為溫和地走入良夜 
《盒貓2》真誠的第二層,在於藏在每個“盒子”,以及結尾每一齣戲劇背後的感動。
其實一環扣一環的遊戲闖關,除了帶來歡樂,也在循序漸進地導向每期節目特有的主題:
“我和我的代言人”,把孩子比作家長的“代言人”,把補習、考試、比賽搬進現場,探討當代育兒理念、親子關係;
“王的心事”則在不必要的揣摩、猜忌中,具象化現代人社交常有的焦慮和資訊差問題。
這些社會痛點或者說熱門議題,透過沉浸式的遊戲,以一種柔和的方式娓娓道來,勾連觀眾的情緒。
更妙的是最後和主題緊扣的戲劇,把結尾推向高潮的同時,舉重若輕地點了題。
印象最深的是兩場戲。
“舒適個圈”,為難住嘉賓們的不平衡大圓盤,此刻似乎變成了困住每個人的圈。
在這場獨角戲裡,吳彼遊走在圓盤的每個角落,扮演騎在腳踏車上的學生、咖啡廳裡的中年男子、還有門口的老人。
他們相互陌生,卻又彼此注視。
生病的學生,決定把那個看起來很成功,給自己點了塊草莓蛋糕的男人當做榜樣;被工作折磨得瀕臨崩潰,花掉所有力氣偽裝自己的男人,卻在悄悄羨慕悠哉悠哉的學生;而暮年老人,看見學生的憂鬱、看穿男人的悲傷,卻孤獨得無人說話。
人生好像總是從一個圈到另一個圈,迴圈著無力地掙扎過後被困在原地的難堪,但就像這幕戲最後致敬《楚門的世界》,學著放下、試著感受此時此刻,或許能找到新世界。
另一齣《皮皮的槳》是木偶戲。
38歲的皮皮被快城的節奏裹挾,快到只有工作沒有生活;意外來到慢城,卻也無法適應。最戲劇化的是慢城2kb/s的網速讓皮皮沒能按時傳送郵件,被炒了魷魚。 
心灰意冷的他來到河邊,坐上一艘小船,在時間的長河裡他看到了過去,才明瞭快的、慢的,都是他的生活,重要的是槳握在自己手裡,時間就永遠屬於自己。
還蠻震撼的一幕是,承載著皮皮一切的小船在暴風雨中航行,突然他們大聲誦讀《桃花源記》,在“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駛向大海,豁然開朗,最後逐漸收束於平靜。
跳出所謂舒適圈、掌握自己的節奏,不光是節目組想傳達給觀眾的,實際上也是節目組一直堅持在做的事。
《盒貓2》是“接地氣”的,對現實的關照藉助大家喜聞樂見的遊戲鋪陳開;同時它又是“往上走”的,用戲劇這種尚且小眾的藝術形式,對主題進行昇華。
用林更新的話講戲劇傳遞的是“感動”,以及有效的安撫,併為情緒提供出口和可參考的解法。它所帶來的,遠比喝一碗直白的雞湯來得深刻。
節目組在有限時間之內,以多樣的、特別的形式實現了無限表達。至此,“盒子”世界與真實世界輕巧地形成了互文。
3.《盒貓2》,真誠就是永遠的必殺技 
在遊戲綜藝早已飽和的當下,《盒貓2》的存在顯得很珍貴——既完成了對“盒貓IP”的新拓展,又實現了喜劇遊戲綜藝的新升級。
一方面是形式的突破。即興喜劇、爆笑闖關、情緒共鳴三合一,這陣仗在別的地方從沒見過,是綜藝節目想象力邊界的一次拓展
尤其是對佔據節目主體的“爆笑闖關”部分的設計,從場景到人員到主題,都以真實落地為導向、以增強沉浸體驗為目標。這可謂《盒貓2》的一大亮點。
另一方面是主題的深化。
精準捕捉到時代情緒,源於節目組對整個社會的敏銳洞察和把控;將其轉化為節目主題嵌入遊戲和戲劇中,是對嚴肅的內容的輕巧拆解,最終目的是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走入良夜。
值得說明的是節目組對戲劇的選擇和呈現。遊戲裡很多NPC都是戲劇人上陣,有效增強真實感、本季的戲劇顧問吳彼,更是在結尾小劇場靠著犀利的文字和精湛的表演打動螢幕內外的人。
第一期讓大家直呼“不像演的”的“雞娃”片段,實際上內容正是來自作為海淀小學生家長的吳彼,真實的所見所感。
有賴於製作組獨有的審美託底、優秀的戲劇人提供支撐,這一場從製作團隊到演職人員不掉鏈子的通力合作,構成了《盒貓2》這份不同於其他喜劇遊戲綜藝的特色和質感,打出了差異化和競爭力。
對主題的精準抓取加之戲劇形式的呈現,是《盒貓2》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具備社會責任感和人文價值的重要體現。
對於生活在快節奏時代的年輕人來講,這檔節目是對現實的記錄和探討,更是一次充滿情緒價值的療愈。
《盒貓2》的熱播,證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真誠的作品總會被觀眾看見。
真誠,也是優酷深耕綜藝市場的一貫態度。立足於觀眾,取材於社會,不斷對“好內容”進行探索,願意為“好內容”進行嘗試,這才塑造出了自己獨特的形象和氣質。
有這樣靠譜的平臺發力,相信在未來必定會有更多諸如《盒貓2》的優秀的節目,造福我等綜藝愛好者。
但本人的當務之急是催更,《盒貓2》一週一期根本不夠看啊。酷!求加更!!
側臉好認不?戳圖片檢視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