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導讀:
2000億、70%自主可控!設算力CVC基金!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3月26日,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印發《上海市關於促進智算雲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5 – 2027 年)》。
《實施意見》明確了具體發展目標:到2027年,本市智算雲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雲邊端協同、產業鏈條完備的生態體系基本形成。智算規模力爭達到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佔比超70%;打造若干綜合型智算雲平臺和一批垂直型智算雲平臺,形成一批智算雲標杆應用;培育1-2家戰略型企業和20家高成長企業,吸引國內外頭部雲商在滬擴大投資。
圍繞加快人工智慧與雲計算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智算雲產業,《實施意見》提出了涵蓋四大關鍵領域的主要任務,以及細化為15條的具體舉措 。
值得關注的是,《實施意見》特別提到,研究設立算力CVC基金。該基金將支援智算雲企業透過股權併購、專業整合、多元化融資等方式增強軟體技術研發和平臺運營效能,加強對算力資源成本最佳化的技術攻關。
為完善智算雲產業生態,《實施意見》提到,鼓勵各類企業、投資機構等,透過併購、投資入股等方式,支援智算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研究算力入股等新型投資方式,細化支撐保障措施,探索“基金投資+算力入股”等智算中心投資業務模式,形成“滬算滬用”的生態閉環。
以下為意見全文:
上海市關於促進智算雲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5-2027年)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加快人工智慧與雲計算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智算雲產業,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本市智算雲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雲邊端協同、產業鏈條完備的生態體系基本形成。智算規模力爭達到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佔比超70%;打造若干綜合型智算雲平臺和一批垂直型智算雲平臺,形成一批智算雲標杆應用;培育1-2家戰略型企業和20家高成長企業,吸引國內外頭部雲商在滬擴大投資。
二、主要任務
(一)佈局智算雲基礎設施
1.升級擴容智算基礎設施。形成支撐性智算雲算力叢集,提升智算服務能級。圍繞浦東、金山、松江、臨港和青浦等重點區域,積極部署智慧算力、提升叢集規模,鼓勵智算雲企業深度對接智算中心,整合存量智算晶片,升級資源納管能力。積極對接長三角、中西部等域外智算資源,穩定算力戰略合作關係,推動邊緣算力節點與資料中心統籌協同。支援智算雲企業探索海外智算基礎設施佈局、形成算力部署,與國內算力形成叢集聯動。(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金山區、松江區、浦東新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青浦區)
2.搭建城市級智算排程平臺。開發低響應時延、動態擴充套件等特性的萬卡叢集運維管理和排程系統,提升平臺算力、儲存、頻寬等資源互通互聯水平,強化多雲算力排程、雲網安一體的軟體工程化與整合服務能力,提供多雲融合、可靈活制定、支援算力擴充套件等SaaS服務。充分發揮雲計算資源彈性排程優勢,最佳化跨國、跨地區智算資源分配機制,實現異構算力環境統一排程、管理與運營。(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
3.實施關鍵技術強基計劃。聚焦超大規模智算雲關鍵技術攻關,打造自主可控的智算雲技術體系。圍繞智算雲場景,加強混合精度訓練、MoE加速框架、通訊和視訊記憶體最佳化等關鍵技術攻關,提升訓推一體、多模型相容等關鍵能力,實現低成本訓練、高效率推理。攻關異構算力資源池化、通訊協作處理器、任務彈性排程、高效能資料傳輸協議等關鍵技術,突破萬卡叢集排程訓練瓶頸,加快研發低精度計算單元的國產智算晶片,推動“模型+系統+晶片”協同發展,形成智算雲基礎設施技術保障。(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
4.降低智算設施運營成本。支援我市智算產業發展,保障智算中心供電。推進智算中心用能管理系統升級,合理配置分散式電源和新型儲能,用足用好我市分時電價政策,透過調節用能行為降低執行成本。加強市內外綠電資源對接,服務保障智算雲企業綠電需求,不斷提升綠電消費比例。鼓勵智算雲企業接入本市智算排程平臺,綜合降低企業用網用算成本。(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二)拓展新型智算雲服務
5.建設綜合型智算雲平臺。推動建設集語料工程、底層模型開發訓練與微調、推理部署、模型定製、執行監控等功能的綜合型智算雲平臺,提供主流大模型整合、多模態支援、高效部署、標準API介面、Agent搭建、各類模型庫及語料集、零程式碼或低程式碼開發、推理加速、安全可信防護等智算雲服務,提升模型開發部署效率,大幅降低開發成本,最佳化使用者體驗。(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
6.建設垂直型智算雲平臺。鼓勵金融、教育、醫療、文旅、工業、城市治理、線上新經濟等“模塑申城”重點行業領域的頭部企業或單位,與智算雲企業聯合打造垂直型智算雲平臺,提供行業雲應用廣場、智慧體平臺、開放工具鏈及API外掛支援等服務,降低行業企業垂直領域模型的微調和創新成本,落地超100個行業案例。(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委金融辦、市教委、市衛健委、市規劃資源局)
7.挖掘智算雲應用場景。加快智算雲資料管理工具、模型遷移工具等部署工具開發應用。推動企業管理、協同辦公、市場運營等通用業務場景及垂直行業場景SaaS服務整合人工智慧技術。圍繞金融、教育、醫療、文旅、工業、城市治理、線上新經濟等重點領域,透過揭榜掛帥等方式支援打造一批標杆示範性智算雲應用場景。透過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專項資金,支援優質智算雲產業應用研發與建設,樹立行業應用標杆。(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財政局)
(三)培育智算雲骨幹企業
8.支援企業做大做強。支援有條件企業積極承擔國家及本市智算雲領域自主可控產品與技術研發、國產智算雲軟硬體適配測試、重大專案建設等核心任務。研究設立算力CVC基金,支援智算雲企業透過股權併購、專業整合、多元化融資等方式增強軟體技術研發和平臺運營效能,加強對算力資源成本最佳化的技術攻關。支援智算雲企業參與上海“模塑申城”工程,夯實智算雲共性支撐,協同語料資料、演算法模型等生態企業,形成定製化行業模型等解決方案。(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國資委)
9.培育高成長企業。推動人工智慧企業與傳統雲計算企業開展業務合作,促進雲計算企業向智算雲轉型升級,加強雲企業智算資源管理與排程、AI賦能內部業務等智算能力。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賦能IaaS、PaaS、SaaS等傳統雲服務,鼓勵企業提供垂直行業智算雲、多模接入MaaS、定製化行業雲產品等多種市場化服務,在垂直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智算雲企業。(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
10.吸引外部企業來滬發展。用好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的試點機會,積極推動海外雲商在滬落地IDC、ISP、CDN、ICP等增值電信業務。鼓勵國內優質智算雲企業在滬擴大投資,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重點企業服務包予以支援。鼓勵國內外智算雲企業在模型服務、智慧算力等方面,給予中小企業優惠扶持和團隊指導。(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通訊管理局)
(四)完善智算雲產業生態
11.打造智算雲開源社群及標準高地。圍繞雲原生、深度學習框架、大模型等領域,加快本市開源社群建設,聚焦極致訓推效能、異構多芯、開發套件等開源領域,鼓勵開發者集聚,支援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行業應用價值的開源模型及示範案例。支援開源社群與全球開源專案廣泛合作,積極對接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等國際開源組織,強化雲原生在智算雲領域任務排程、作業管理、資料加速等技術能力。聚焦一雲多模、高效能計算雲平臺、智算雲加速平臺等領域,支援研發機構、企業主導或參與智算雲產業相關標準制訂,引領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
12.完善智算雲服務安全體系。強化雲上資料安全保障,加強對網路流量、行為日誌、共享介面等安全監測分析。加強智算雲安全技術研發與應用,鼓勵研發創新資料治理工具與平臺,構建動態精準、高效主動的防禦體系,提高安全監測、防禦響應等自動化水平。加強智算雲平臺執行安全管理,規範算力資源合規登記及算力標識安全管理,增強應用、平臺、算力中心、多雲管控等多維度穩定性,推動有關平臺嵌入故障檢測、故障自愈、滲透測試等功能。(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通訊管理局)
13.構建智算雲產學研合作機制。鼓勵智算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智庫機構等合作,形成產業合作組織,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透過聯合研發專案、共建實驗室等方式,進一步融合軟體平臺、演算法框架、資料匯聚等核心能力,推動智算雲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和成果產出。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平臺,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教委、市科委)
14.延伸智算雲產業鏈條。鼓勵各類企業、投資機構等,透過併購、投資入股等方式,支援智算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研究算力入股等新型投資方式,細化支撐保障措施,探索“基金投資+算力入股”等智算中心投資業務模式,形成“滬算滬用”的生態閉環。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智算晶片、伺服器、多模態大模型、智算雲平臺及應用等本地智算雲產業鏈條。(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國資委)
15.加強協同組織,將智算雲產業發展納入市區重點特色產業協同聯動機制,鼓勵重點區按需出臺促進智算雲產業發展的支援政策,引導重點園區加大智算雲企業引育力度。加強要素保障,將重點智算雲專案納入重大專案支援範疇。對呼叫納入本地統籌排程的智算雲服務創新主體,經評估對服務採購金額給予一定比例的算力補貼。對具有重要功能的重點智算中心給予能耗指標優先保障。積極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最佳化。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智算雲領域標準銜接和認證結果互認,推動海外智算雲企業加大在滬佈局,引導智算雲領域國際組織在滬落地分支機構。(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靜安區、楊浦區、徐彙區、浦東新區按部門職責分頭推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