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857天
特朗普週五前往得克薩斯州中部,視察那裡洪災的災後情況。此次洪災已造成逾100人死亡,並使特朗普政府在應急響應方面陷入被動局面。這場洪水在短短幾分鐘內淹沒了多個社群,促使外界對美聯邦政府預警系統和救援行動加強了審視——包括一系列新的官僚障礙,這些障礙在救災初期階段拖慢了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的行動。不過,特朗普此次此行是他藉機稱讚當地搜救隊伍的一次機會,藉此展現團結姿態,平息批評聲音,並強調白宮與德州官員之間的緊密協調。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紐約時報》檢視的檔案顯示,在洪災席捲德克薩斯州中部兩天後,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仍未能接聽近三分之二打入其災難援助熱線的電話。據知情人士稱,這一響應缺失是因為該機構於7月5日解僱了數百名呼叫中心的合同工,因為他們的合同已到期且未獲續簽。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此前頒佈新規,要求所有超過10萬美元的開支須經她本人批准,而她直到週四(也就是合同到期五天後)才批准續簽。特朗普曾呼籲撤銷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國務院週五解僱了1300多名員工,此舉是特朗普政府大規模重組計劃的一部分,批評者稱該計劃將削弱美國的全球領導力以及其在海外應對威脅的能力。據國務院匿名高官稱,國務院已向1,107名在美國本土任職的公務員和246名外交事務官員發出裁員通知。通知稱相關職位將被“撤銷”,相關員工將於當天下午5點起失去進入國務院總部的許可權以及對電子郵件和共享驅動器的訪問權。
在被解僱員工收拾個人物品的同時,數十名前同事、大使、國會議員及其他人士在戶外炎熱潮溼的天氣中抗議。他們手舉寫有“感謝美國外交官”和“我們都應得到更好的待遇”的標語,哀悼這場裁員帶來的制度性破壞,並強調從事外交工作的個人犧牲。

圖片來源於網路

魯比奧週四週五兩天在吉隆坡參加了東盟外長會議。他表示不會因其他事務而分心,強調了美國在該地區盟友的重要性。在貿易方面,他表示“東南亞許多國家最終所面臨的實際關稅稅率將低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國家”。
魯比奧還與王毅外長舉行了首次面對面會晤。他稱這次會晤“非常具有建設性且積極”,並表示元首峰會很可能在年內舉行。中方稱此次會晤“務實且具有建設性”,雙方一致同意在各個層級加強溝通與對話,同時管控分歧、擴大合作。

圖片來源於網路

《華府圈內》此前提到,特朗普以巴西起訴其前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為由,威脅要對巴西商品徵收50%的關稅。儘管這一決定是特朗普本人做出的,但自今年3月以來,愛德華多·博索納羅就一直在白宮為其父遊說特朗普。特朗普對下一步的動向保持開放態度,他在週五上午對記者表示,“也許哪天我會和[巴西]談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儘管特朗普威脅要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但加拿大經濟似乎並未受到影響。據加拿大統計局資料顯示,6月加拿大就業人數增加了83,100人,失業率下降了0.1個百分點,至6.9%。勞動力市場創下六個月以來最大增幅,支撐了加拿大央行再次暫停加息的決定,加拿大經濟表現出對關稅不確定性的抗壓能力。


圖片來源於彭博社
與此同時,儘管越美已達成一項“協議”,但越南仍希望將其關稅稅率從20%進一步降低。而到目前為止,只有特朗普單方面表示過美越達成了協議。最近越南的一系列動作和主張讓人不得不懷疑雙方究竟是否真的已經有了共識。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特朗普威脅從8月1日起要對輸美日本商品徵收25%關稅的背景下,石破茂週四表示:“如果美國認為由於我們對其嚴重依賴,就應聽從他們的安排,那我們就需要努力在安全、能源和糧食方面實現更大的自給自足,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他在前一天的演講中表示,與美國的關稅談判是一場“關乎國家利益的戰鬥。我們不是好欺負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打擊後的數小時後,梅德韋傑夫就猛烈抨擊了美方行動,並威脅稱將協助伊朗。他表示:“這次打擊不僅會強化伊斯蘭政權,還有一些國家已經準備向伊朗提供核彈頭。”然而,現實卻大相徑庭:在支援伊朗方面,俄羅斯“君子動口不動手”,不願採取任何實際行動。看來,隨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垮臺以及俄羅斯集中精力在烏克蘭打仗,俄羅斯在中東的地位已被嚴重削弱。

圖片來源於網路

《華府圈內》此前提到,美國司法部與聯邦調查局在特朗普政府主導下完成了對傑弗裡·愛潑斯坦案的最終評估,認定其為自殺身亡,未發現“客戶名單”、勒索政商要人的證據或他殺跡象。據知情人士透露,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邦吉諾(Dan Bongino)因司法部對此案的處理方式感到極度不滿,與司法部長邦迪發生了激烈衝突,因此他正在考慮辭職。據稱,邦吉諾憤怒到了失控的地步,他威脅要辭職,並要把邦迪“燒掉”,除非她被解職。邦吉諾週五沒有到辦公室上班,引發了關於他下落的猜測。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週,美國司法部公佈了近11小時的監控錄影,並稱其為“完整原始”畫面,來自一臺位於愛潑斯坦牢房附近的攝像頭,拍攝時間為他被發現死亡的前一晚。此舉原本旨在回應關於愛潑斯坦在聯邦羈押中“疑似自殺”的陰謀論。然而,這段影片非但未能平息質疑,反而可能進一步激發猜疑。
《連線》(WIRED)雜誌與獨立影片取證專家對影片中嵌入的元資料進行分析後發現,這段錄影並非直接從監獄的監控系統匯出,而是經過修改的,可能使用了專業影片編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檔案似乎是由至少兩個源片段拼接而成,經過多次儲存和匯出,最後上傳至司法部網站,並被標為“原始”畫面。
專家提醒,目前尚不清楚具體修改了哪些內容,元資料本身也不能證明影片被惡意篡改。這段影片或許只是為了公開發布而使用現成軟體進行處理,僅僅是簡單拼接了兩個片段。然而,司法部未對為何使用專業編輯軟體處理檔案做出明確解釋,這使得其官方說法變得更加可疑。在一個本就疑點重重的案件中,有關檔案處理過程的不透明,極可能為陰謀論提供新的“證據”。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民眾對移民的看法在過去一年內發生了巨大轉變。儘管特朗普政府持續推進對無證移民的大規模驅逐行動,但蓋洛普週五釋出的最新民調卻顯示,美國民眾對移民的支援率創下新高,79%的受訪者認為移民對國家有益。希望減少移民人數的美國人比例,則從去年的55%大幅下降至30%。與此同時,特朗普在移民政策上的處理方式獲得了62%的不支援率,比支援率高出27個百分點,這可能使他在這一核心政策領域的戰略複雜化。
美國民眾對移民看法的轉變,主要來自共和黨人態度的明顯轉變——當前有64%的共和黨人表示移民對國家有益,而去年這一比例僅為39%。這表明,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所利用的民眾對移民的恐懼情緒已明顯減弱。隨著對移民的擔憂減輕,支援驅逐所有無證移民的民眾比例從去年的47%下降到了38%。與此同時,支援為無證移民提供公民身份途徑的呼聲不斷上升。









圖片來源於蓋洛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