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圖▲立即報名

歐洲央行如期降息25個基點
4月17日,歐洲央行公佈最新利率決議,如期降息25個基點,將存款機制利率從2.5%下調至2.25%。同時將主要再融資利率從2.65%下調至2.4%,邊際貸款利率從2.9%下調至2.65%,均符合市場預期。降息決定釋出後,交易員維持歐洲央行降息押注穩定,預計今年還會再降息55個基點。歐洲央行官員在決議宣告中就貨幣政策立場刪除了“限制性”一詞。
歐洲央行表示,由於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經濟增長前景惡化。不確定性加劇可能會削弱家庭和企業的信心,市場對貿易緊張局勢的負面和波動反應可能會對融資環境產生收緊影響。這些因素可能會進一步拖累經濟前景。(華爾街見聞)
|點評|過去歐洲央行與美聯儲在利率政策節奏上保持高度一致,這次美聯儲旗幟鮮明地表示短期內不會降息後,歐洲央行還是決定按照自己的節奏,繼續降息。比起美國的二次通脹風險,歐洲通脹水平早已回落至正常水平,反而是經濟增速放緩,成為歐洲央行更加頭疼的問題。
歐盟內多個成員國已經宣佈擴大政府開支的計劃,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然而美國政府的關稅加徵計劃又給歐盟經濟的修復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現在歐美關稅談判陷入僵局,歐洲央行選擇降息,向市場釋放出更多的寬鬆訊號,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積極做法。
上海3月份出現7個樓盤開盤日光
4月18日訊息,中原地產監測資料顯示,今年3月份開盤的29個樓盤中,近半數認購率超過100%,有7個“日光”專案。其中3個單價“10萬+”專案均在開盤當天售罄,包括每平方米均價近19萬元,總價格段在4000萬元至1.7億元的嘉裡金陵華庭,也在推出後迅速實現“日光”。
位於上海浦東新區楊思區域的熱門專案翡雲悅府結束認購,其首開便斬獲939組認購,認購率約412%,成功重新整理今年上海新盤最高認購數。公開資訊顯示,翡雲悅府首開共計推出228套房屋,均為建築面積約120—140平方米的小高層住宅,過會均價為10.72萬元/平方米。(澎湃新聞)
|點評|去年上海房地產市場鬆綁政策頻出,很多非上海戶籍人士獲得了購房資格,一批潛在的剛需被集中釋放。去年末,上海二手房市場開始回暖,成交量有所上行,價格止跌企穩,出現小幅上行的勢頭。同時,上海土拍市場升溫,高溢價率的地塊頻繁出現,上海房地產市場重新出現漲價預期。前幾年房地產市場趨冷,今年年初新房供給顯著減少,有改善型需求的上海居民數量增多,優質新樓盤很容易形成“日光”。
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升溫,對全國樓市表現起到了一定帶動效果。然而,上海居民購買力較強,供需環境和三、四線城市也有很大不同,未來各城市、地區之間的房地產市場表現或將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
H20晶片遭出口管制黃仁勳緊急訪華
4月18日訊息,本週四英偉達CEO黃仁勳緊急抵京,時隔三個月再次訪華,與中國貿促會高層會談,強調“中國是重要市場”。此舉被視為爭取政策緩衝期的關鍵行動。此前的美國當地時間4月15日,英偉達披露收到美國政府通知,其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AI晶片H20被納入出口管制清單,需“無限期”申請許可方可對華出口。
H20晶片是英偉達為符合美國2023年出口限制而推出的中國“特供版”產品,效能僅為旗艦晶片H100的15%,但仍是中國市場可獲取的最強AI推理晶片。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對H20的突擊採購額達160億美元,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為主要客戶。(新浪財經)
|點評|中國區晶片業務面臨清零風險,是黃仁勳緊急訪華的直接背景。但黃仁勳來中國,只能是安撫客戶,而能否重新獲得出口許可的鑰匙,是掌握在特朗普手中的。在這個問題上,黃仁勳的博弈能力或許沒有那麼強大。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英偉達的遭遇,是美國收緊對中國晶片出口的一個並不特殊的案例罷了。
雖然H20晶片是閹割版產品,但DeepSeek的橫空出世,表明了不需要那麼大算力的晶片,中國也能發展出具有商業價值的生成式AI。這可能給了美國更大的警惕之心。無論黃仁勳能否改變政策走向,對國內科技公司來講,確實需要做好斷供後如何跟得上AI科技發展的準備。
臺積電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60%
4月17日,臺積電公佈2025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臺積電第一季度營收為8392.5億元臺幣,同比增長42%。淨利潤為3616億元臺幣,同比增長60.3%。營業利潤為4070.8億元臺幣,同比增長63%。毛利率58.8%,前季59%。
臺積電預計,第二季度銷售額284億美元至292億美元。第二季度營業利潤率將達47%至49%,上一季度為48.5%。預計第二季度毛利率將達到57%至59%,上一季度為58.8%。此前,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公佈2025財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一季度新增訂單額為39.4億歐元,低於預期的48.2億歐元,較上季度的70.88億歐元大幅下滑44.5%。(華爾街見聞)
|點評|一季度臺積電交出了超預期的成績單,得益於全球科技公司繼續加碼AI領域。作為晶片代工廠,臺積電訂單接得盆滿缽滿。特別是高階AI晶片需求提升,臺積電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保持在高位。今年臺積電繼續擴大資本開支,包括計劃在美國建廠,對公司毛利率形成一定拖累。不過,這也使臺積電更有可能獲得美國關稅豁免,儘可能減少全球貿易衝突給臺積電帶來的負面影響。
阿斯麥偏弱的一季報讓市場對於全球晶片產業產生擔憂,臺積電的出色表現為市場注入一針強心針。不同型別的晶片產業實際上有很大不同,除了AI晶片外,傳統晶片產業修復的速度並不算快,所以阿斯麥現階段的表現比臺積電更弱。
螞蟻集團“變陣”進軍通用AI
4月18日訊息,今年以來,螞蟻集團調整旗下CTO條線,併成立AGI(通用人工智慧)部門,由CTO何徵宇直接掛帥,專注於通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和應用。原先的技術條線也繼續做出調整。有訊息稱,支小寶技術團隊將只保留業務部分,剩餘人員轉去AGI部門。
作為螞蟻集團自研的基礎大模型,百靈大模型計劃聚焦在生活服務、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場景。支小寶則是支付寶基於百靈大模型開發的AI生活管家,也是螞蟻集團此前佈局AI應用的抓手之一。同時,螞蟻集團發力具身智慧、AI眼鏡等訊息接連傳出。招聘網站也顯示,螞蟻集團正招聘AI智慧眼鏡的產品專家,要求有消費級產品的經驗。(財聯社)
|點評|曾幾何時,螞蟻還在力推AI生活管家支小寶,沒想到這麼快又被戰略性拋棄了。實際上,很少人真正使用和感知到支小寶的存在(比如,支小寶實際上是有App的)。AI時代來臨,任何行業都值得用AI重新做一遍,對於支付領域的頭部企業螞蟻集團,自然也不甘於被拋棄在時代之外。但也不得不承認,之前螞蟻對自己在AI領域要做什麼、能做什麼,認知並不明確。
近期螞蟻在AI方向的人事和聚焦領域大調整,應與螞蟻20週年馬雲現身螞蟻總部並聲言“為了螞蟻未來的20年而來”有關。換句話說,馬雲或許在內部給螞蟻如何介入AI領域定了調。這使得螞蟻擺脫之前躊躇不前的狀況,開始甩開膀子幹了。
從業人員減少多名券商員工考公上岸
4月17日訊息,Wind資料顯示,近兩年(2023年三季度至2025年二季度),證券行業的從業人數,整體呈現出下降趨勢,從35.24萬人降至了32.65萬人。測算顯示,近兩年證券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減少了7.33%。其中,一般證券業務、經紀業務營銷、投資主辦人、證券經紀人等細分領域的從業人員,近兩年均出現減少。而分析師、投資顧問、保薦代表人等領域的從業人員,則出現了一定程度增長。
隨著各地稅務局、財政部、上海市公務員局、北京市朝陽區公務員的招錄名單公示,公務員隊伍中頻頻出現證券從業者的身影。例如,各地稅務局4月14日公佈的2025年度擬錄用公務員公示公告(第一批)中,便有9位來自證券公司的從業者。(澎湃新聞)
|點評|證券行業正處於轉型期,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也在逐漸改變。現在股民交易都在網上進行,開戶也能全部透過App進行,股民對於線下營業部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少。很多券商公司都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網際網路營銷上,減少線下營業部數量,部分新入行的年輕人只能考慮轉崗、考公,或者在其他行業發展。券商行業入行有一定門檻,具有券商背景的優秀年輕人出現公務員招錄名單中,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現在券商行業正在增強投顧能力,去年10月A股迅速走高之際,社交媒體中許多無資質的“分析師”大行其道,得到眾多新股民追捧,正派的券商投顧們卻沒有得到太多關注。這充分證明市場對投顧的潛在需求一直存在,作為“正規軍”的券商們正在試圖彌補這個空白。
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將迎來年內首發
4月17日訊息,財政部官網顯示,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將於4月24日啟動,50年期品種將在下月迎來首發,債券供給端潛在壓力受到市場關注。相比去年,今年的國債發行安排的披露時間更為靠前。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從2024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明確,今年擬發行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比去年增加3000億元。
縱觀4月以來,債券市場經歷了關稅反覆,以及3月社融信貸、出口及一季度經濟資料超預期等,以10年期國債為代表的長債利率由此前的1.80%逐步重新回到1.65%附近。(第一財經)
|點評|超長期國債發行在即,市場中的債券供給量將有所增加。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計劃去年已經公之於眾,導致債市並沒有對其產生過度反應。超長期特別國債是國內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後,擴大政府開支計劃中的一部分。去年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成為支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速重點基建工程開工等專案的資金來源。對拉動內需,提振國內經濟起到了一定效果。
今年債市與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蹺蹺板效應”,3月末隨著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多期限的國債期貨價格從此前的調整中迅速拐頭,再加上二季度央行降息、降準預期,國債期貨價格很快回升至歷史高位附近。在沒有更多增量穩經濟政策出臺前,債市或仍將維持強勢震盪格局。
周五兩市震盪反彈滬指跌0.11%
4月18日,市場全天低開後震盪反彈,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指止步八連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9147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848億,創年內地量。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2700只個股下跌。從板塊來看,銀行股維持強勢,中、農、工、建四大行續創歷史新高。地產、城鎮化概念股集體走強,5G概念股表現活躍。下跌方面,大消費股集體調整,旅遊、乳業、食品、農業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276.73點,跌0.11%,成交額為3803億元;深成指報9781.65點,漲0.23%,成交額為5343億元;創指報1913.97點,漲0.27%,成交額為2341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五市場積壓的調整需求繼續釋放,午後券商板塊和ETF方向卻再次發力,帶動兩市回暖。從盤面上看,消費板塊全天領跌,市場缺乏進攻方向。活躍資金再次選擇炒作房地產板塊,板塊內的權重股跟隨意願較差。
本週兩市行情略顯雞肋,雖然全周指數看起來較為強勢,展現出下有強支撐的積極形態,然而,這種支撐並非完全由市場自發形成,市場對行情的參與熱情正在下降。消費板塊作為新主線行情正在得到市場認可,但其不像此前的AI板塊,具有廣闊的想象力空間,能充分調動市場情緒,行情能否繼續展開需要得到基本面的逐漸證實。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 主編 |何夢飛

企業出海如何突破從0到1
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
助你看清方向、看穿風險、看懂落地
點選報名▼科學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