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你關心又不知道答案的健康問題》這本書中子琳和陳罡醫生探討了一個普遍且令人困擾的現象:過敏。
如今,過敏似乎成了很多人的 “常客”,無論是皮膚瘙癢、呼吸道不適,還是進食後身體的不良反應,都可能是過敏在作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過敏大軍?是環境變化,還是生活方式的轉變?讓我們從書中探尋過敏頻發背後的真相 。
免疫系統是一塊支撐著健康大廈的平衡石。它以一種近乎神秘的力量,守護著我們免受疾病與外界侵擾的威脅。然而,當這架平衡的天平傾斜時,免疫的迷霧便悄然降臨,過敏這種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正成為現代生活中一個日益增長的挑戰。
當秋風掃過林間時,落葉鋪就一條金黃色的地毯,我們走進了一個收穫的季節。然而,隨著氣候轉涼,空氣逐漸乾燥,總有一些過敏體質的人不能去享受秋季的浪漫。在季節的更迭裡,過敏的寒意總是比秋涼來得更明顯。子琳才告別一段繁忙的工作,奔赴內蒙古,渴望在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放空自己。草叢沒過子琳的膝蓋,她縱情地享受著秋日的涼爽。
然而,沒多久,她的鼻子略感不適,喉嚨也隱隱地發癢。這些惱人的不適感,令她頓時意識到,過敏恰似一個頑皮搗蛋的小惡魔,總是在人們不經意的瞬間蹦躂出來,肆意地擾亂身體原本的寧靜與和諧。她加快了腳步,驅車回到酒店,休息片刻。
好轉後,她心中不免有些焦慮,於是撥打了陳醫生的電話。
其實,過敏並不侷限於春季,秋季同樣是過敏的高發期。秋季某些植物如豚草、蒿屬植物的花粉量會增多,在內蒙古草原,這些植物還真不少。而且,秋天的天氣逐漸轉涼,空氣乾燥,這些變化會讓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等過敏原增多,秋風送爽的同時,它們也更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引發過敏。實際上,過敏在每個季節都可能發生,只是過敏原不同。春季以樹木花粉為主,夏季則是草類,秋季更多的是樹木花粉和黴菌,而冬季室內塵蟎和寵物毛屑會更常見。對過敏體質的人來說,每個季節都有需要注意的因素。
哈哈,年幼時適當接觸一些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可能有助於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但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故意讓生活環境變髒。畢竟,預防傳染病還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在於平衡。其實,除了“衛生假說”,還有許多因素影響著過敏的發病率,比如,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我們接觸到更多的化學品、汙染物和室內過敏原,這些都可能影響免疫系統。此外,現代城市化帶來的空氣汙染、飲食習慣的改變,都會增加過敏的風險。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診斷技術的提高和公眾對過敏的認識增加,讓我們更容易識別過敏,這也是我們感覺到過敏人數增多的原因之一。
你記得很清楚,我們常說的過敏疫苗是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透過逐漸增加過敏原的劑量,讓免疫系統慢慢適應,最終減少過敏,這種技術會越來越成熟。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們對過敏的理解也越來越全面。比如,我們知道腸道菌群和過敏之間可能存在聯絡,所以透過調整飲食或者使用益生菌,也許能夠幫助改善過敏狀況。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無論如何,未來的治療方法一定會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對於過敏,我們並不是只能躲避。
本期內容節選至陳罡、子琳著《那些你關心又不知道答案的健康問題》
掃碼即可購買

(輕咳幾聲):陳醫生,我現在在內蒙古,想好好放鬆一下,可是剛才在草叢裡走了一會兒,鼻子和喉嚨突然開始發癢。我在想,是不是過敏了?
現在你還好嗎?


我休息了一會兒,現在已經好多了。
在脫離過敏環境之後,症狀發生好轉,這的確符合過敏的特點。秋天的草原雖然美麗,但對過敏體質的人來說,秋風帶來的不僅僅是涼意,還有空氣中的過敏原。過敏就像身體的一個“警報系統”,本來是為了保護我們,但有時候它反應過度,就像一隻守門犬,看到一片樹葉掉下來就開始狂吠。


這麼說,過敏反應就像是身體誤判了一些“假警報”?我以前總聽別人說春季容易發生“花粉症”,但現在是秋天,我怎麼也會過敏?


過敏真討厭。我怎麼感覺現在過敏的人越來越多?小時候好像沒聽說過這麼多過敏的例子。
哈哈,說得好像你多大了似的,你的小時候距離現在也不過二三十年。不過,過敏在全球範圍內確實越來越常見。環境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我們接觸的物質都在影響著這個趨勢。有一種叫“衛生假說”的理論,這種觀點還得追溯到 19 世紀末,當時的醫生髮現,那些在鄉村長大的孩子比城市裡的孩子更不容易過敏。這讓人們意識到,接觸多樣化的環境可能對免疫系統的平衡有好處,而現代社會過於乾淨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的免疫系統缺乏鍛鍊。就像一個久疏戰場計程車兵,免疫系統長期缺少“敵人”練手,反而容易對無害的東西產生過度反應。


所以,小時候的我們玩泥巴、接觸自然,反而能讓免疫系統更平靜?難道說,為了預防過敏,年幼時就不能太講衛生嗎?


既然可能是對一些植物過敏,我現在身處草原環境,該怎麼預防呢?
最關鍵的就是要儘量少接觸過敏原。比如,在雨後空氣較清新的時候出門,外面過敏原濃度會較低;出門時戴上口罩,這樣能減少接觸過敏原。還有,畢竟生活在現代社會了,我們有一些手機應用程式可以查花粉指數,指數高的時候儘量待在屋裡。回到室內,要儘快洗臉和更換衣物,避免將過敏原帶入室內。如果可能,在花粉濃度較高的時候儘量少開窗。在室內環境裡使用空氣清淨機,也可以減少過敏原的積累。如果出現過敏症狀,也別硬撐,找醫生開點兒抗過敏的藥,比如抗組胺藥,能緩解症狀。如果你發現每年差不多這個季節都會過敏,可以提前跟醫生說,也許還能提前用藥預防。


僅是季節性過敏就這麼讓人頭疼了,我還聽說現在食物過敏也越來越常見。比如,花生、牛奶、蛋白這些常見的食物,經常引發嚴重過敏反應。
這確實是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食物過敏的發病率在過去幾十年裡也顯著增加。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特別重視。至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原因可能與“衛生假說”有關,也與現代飲食習慣的變化密切相關。現在的食品工業中,新增劑、防腐劑的使用更加廣泛,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免疫系統。嬰兒在生命早期階段接觸到的食物種類和時間點,也被認為可能影響食物過敏的發生風險。研究表明,適時地引入一些高致敏食物,反而可能幫助降低過敏的風險。對已經確診食物過敏的人來說,最好的預防辦法就是嚴格避免食用相關食物,並隨身攜帶應急藥物,比如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另外,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儘量選擇天然食物,減少食用加工食品,也有助於降低過敏風險。


除了這些季節性過敏和食物過敏,還有什麼特殊的過敏現象,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當然。過敏發生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藥物過敏,有些人對青黴素、磺胺這類常見藥物過敏;還有寵物過敏,就是對貓狗的皮屑或唾液過敏;甚至有些人對鎳等金屬,或者對化妝品、香水裡的化學物質過敏。還有一個挺常見的現象叫作接觸性皮炎,就是皮膚接觸到某些物質後產生過敏反應,比如有些人對珠寶上的金屬、手錶的錶帶,或者某些植物的汁液過敏,接觸後,皮膚會起紅疹和發癢。另外,有些人會對紫外線過敏,叫作日光性蕁麻疹,曬了太陽以後皮膚會有反應。還有的人對冷空氣或者冷水過敏,一受涼就打噴嚏、起雞皮疙瘩。總之,過敏原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的。關鍵是,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某些東西過敏,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接觸。


事到如今,醫學已經高度發達了,但我們對待過敏還是以“躲避”為主嗎?我記得之前陳醫生和我提過“過敏疫苗”這件事。


好吧,可憐兮兮的我,暫時不能穿越到未來,好不容易有一個小假期,居然只能蜷縮在房間裡,隔著窗戶看著外面的草原瑟瑟發抖。
哈哈,等過敏這個小插曲過去,你又可以自由自在了。不要讓過敏奪走你的笑容。我在遠方為你加油。



近期我們將邀請陳罡主任做客TopMD,為大家繼續科普您關心的那些健康問題,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屆時即可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