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紀錄公社 Jilu Commune
在當下的影像生態中,獨立紀錄片如何抵達觀眾?導演如何在創作與生存之間尋求平衡?
蔣能傑,一位生於湖南鄉村、在網際網路時代被賦予“網紅導演”名號的獨立紀錄片創作者。自《礦民、馬伕、塵肺病》起,他便以“網盤導演線上擺攤”的方式,打破傳統院線與發行系統的壁壘,將作品直接送達觀眾手中。今年,他發起了“公益影像展”,持續以微小而堅定的力量,連線邊緣故事與更廣闊的公共空間。
紀錄公社與拋開書本聯合舉辦特別放映活動,聚焦蔣能傑導演的最新作品《分》,並邀請到業界與學界的鄭泉、吳暢暢在活動現場透過線上連線與蔣能傑導演共同對話,探討獨立紀錄片的傳播路徑與未來可能。
01 活動資訊
《分》放映與論壇:獨立影像的傳播與抵達
活動日期:2025年5月7日(週三)
放映時間:19:00 – 20:30
對談時間:20:40 – 21:40
費用:免費(上限40人)
參與方式
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購票系統

注意事項
本次放映為版權放映,一經購票不予退款,敬請諒解
02 影片介紹
分

2024
中國大陸
導演|蔣能傑
87'
紀錄片《分》跟拍在一線城市打工20年的夫妻老李和蓮子的日常生活。沒有本地戶口,正值青春期的大兒子,面臨在初升高的升學壓力。小兒子是留守兒童,長年寄居在外婆家。兩夫妻想積分獲得本地戶口,一家團圓,但如果積分不夠,大兒子更難考上公立高中,小兒子也難以接來團聚。最後這一家何去何從?分是入戶積分的分,是分數的分,也可能是分別的分。
03 嘉賓介紹

蔣能傑
1985年生人,祖籍湖南,常住廣州。獨立製片人、公益導演。棉花沙影像工作室、棉花沙圖書屋 創始人,湖南好人,鳳凰行動者聯盟十大公益人物獲得者。創作的題材有關注留守兒童、抗戰老兵、塵肺病、心智障礙、農民工、流動兒童等群體。代表作有:《村小的孩子》、《礦民、馬伕、塵肺病》、《龍老》、《彩虹郵輪》、《將軍的衛士》、《初三》、《矮婆》。作品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華沙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等國內外影展。

鄭泉
製片人,從事多年國際銷售,電影節及電影發行工作,上海電影學院特聘教師。
翻譯作品《電影建築學》、製片作品《爺爺奶奶那些事》入圍塔林黑夜電影節及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吳暢暢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系博士畢業,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後。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副教授,華師大——康奈爾比較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員。
關於拋開書本AsideFromBooks
追求自由,拋開桎梏。關注海內外電影電影節和院線佳作報道。作者們不是在看電影,就是在看電影的路上。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