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紫怡
編輯 | 張輕鬆
運營 | 泡芙

序幕拉開

幕布緩緩揭開了。
今年春節,AI大模型DeepSeek走進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宇樹科技的“秧歌”機器人穿著花棉襖登上春晚舞臺。突然之間,所有人都在討論人工智慧。這無疑是一場有關國產人工智慧的盛大演出。臺上的戲一幕接著一幕上演,主角還在不斷變化,誰也不知道下一幕又會有什麼驚喜。
“偶像重新出現了,而他離我們如此之近”,李天馳說。他是程式設計貓的創始人,和王興興一樣,兩人都是90後的科技創業者,同時也是朋友。就在去年,程式設計貓還和宇樹科技談過合作,希望透過圖形化程式設計控制機器人。

▲ 程式設計貓創始人李天馳。圖 / 訪談者提供
大家同處於變革的浪潮中。作為一家少兒程式設計企業,今年是程式設計貓的第十年。也正是在這一年,程式設計貓正式轉型為了人工智慧教育企業。人工智慧掀起的浪花,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巨大的激勵,更重要的是,信心回來了。
公司十週年之際,恰逢這場人工智慧熱潮。李天馳收到的邀請絡繹不絕,他穿梭於各種行業大會和政策研討會,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投資人、二級市場的人,還有高校老師、政策制定者。無論在哪裡,討論的核心話題始終繞不開一個焦點:人工智慧的未來究竟會是什麼樣子?
新的課程研發正在推進。前來諮詢的學員變多了,家長們還是有些疑惑,如果人工智慧這麼厲害,學程式設計還有什麼意義?與此同時,公立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們也充滿好奇,在程式設計教育之外,還能不能利用AI去解決教學管理或者行政事務的難題?
“人工智慧的邊界其實是沒有被大多數人理解的,所以我們這樣的企業,剛好要普及這個東西,我覺得我們自身是不能傲慢的。”程式設計貓的聯合創始人孫悅說。
作為公司的一把手,李天馳鼓勵每一位員工都使用AI。他相信,人工智慧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升效率,將人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預計今年年底,程式設計貓會實現員工每週只上四天半的目標。另外。公司還將設立“00後智囊團”,提拔至少一位年薪百萬的00後副總裁。因為在他看來,AI是屬於年輕人的時代。
更令人振奮的是,最初那些暢想,如今正在逐漸變成現實。早在創業初期,李天馳和孫悅就構想,能不能打破以老師作為中心的知識傳授模式,實現“讓課主動找到學生”,做到千人千面。如今,藉助AI大模型,這個夢想正加速實現。
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無法拋開AI只聊程式設計。程式設計可以算是人工智慧的基礎。隨著人工智慧迅猛發展,“低成本、高質量、大規模”的教育模式會成為可能。具體到授課上,虛擬教室也會成為知識傳授和啟蒙的重要場所,藉助AI技術,學生能夠獲得量身定製的教學,而老師們也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情感連線中,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
杭州“六小龍”崛起,深圳也不甘示弱。新的舞臺上,程式設計貓也在爭取屬於自己的漂亮演出。

十年

從一開始,李天馳就懷揣著一種決心,想要把自己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
那是2015年,還在柏林工業大學留學的他,決定回國創業。新年前,他跟孫悅打了一通電話。兩人是學計算機的同學,還一起拿過創業大賽冠軍。正是在愛爾蘭參加“網際網路峰會”時,看到很多國外小朋友展示程式設計作品,他們萌生了做程式設計教育的念頭。
那也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年代。網際網路行業對產業和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程式設計是那個底層基礎。整個社會都沉浸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還差3個月就畢業了,但兩人決定提前輟學回來,“好像剛好趕上了每一個綠燈”。
李天馳8歲就開始自學程式設計。中文系的父母管得寬鬆,也很支援孩子的興趣。小時候玩電腦遊戲的時候,比起研究打法,他更熱衷於探索和修改規則。“當我發現小海龜能畫出正方形,那種感覺太美妙了。”2015年回國後,李天馳的第一個學員就是他的弟弟,那年弟弟正好也8歲。
回到深圳,李天馳和孫悅租下了一間居民樓。“年輕時不知天高地厚”,他們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煮泡麵和改程式碼的日子。除了第一個學員是親弟弟外,他們主要透過QQ找學生,用影片遠端教學,就這樣開啟了最初的嘗試。
陳婉儀就是那時加入團隊的。當時還在讀大三的她,偶然在校內網站看到招聘“小朋友加油師”的帖子,抱著實習嘗試的心態報了名,去咖啡館參加面試。當她走進這家“公司”,才發現那其實只是一個三室兩廳的公寓:一個房間是李天馳的,一個房間是孫悅的,第三個房間是教學老師的;一個客廳由阿姨負責做飯,另外一個客廳的沙發茶几都被撤掉,成了課程製作的辦公室。
“他(李天馳)跟我分享在歐洲看到的景象,在矽谷看到的樣子,為什麼回國做這個事業,我就這麼聽進去了,在機緣巧合之下就加入了。”現在回想起來,陳婉儀會覺得有點“奇怪”,但她當時還是被那個新世界打動了。另一位前來面試的夥伴最終也加入了團隊,儘管陪同他來的親戚都覺得,這個地方看起來太像“傳銷”公司了。
“小朋友加油師”,除了為學員提供課程輔導的支援以外,主要是為孩子們提供一些情緒支援和心理關懷,鼓勵他們在程式設計世界裡探索和創作。李天馳認為,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場所,更是自由創作的地方。這也是程式設計貓的教育初心——程式設計不應該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應該像“遊樂場”一樣,充滿樂趣和創造力。

▲ 程式設計貓機器人課展示。圖 / 訪談者提供
微信在2015年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分享渠道。李天馳推出了“矽谷獎學金”活動,在微信公眾號發了兩篇推文。“孩子,你敢不敢跟我去矽谷?”這樣的內容,點燃了一波對程式設計的學習熱情。最遠的有來自加拿大的孩子,為此他們還搭建了第一個國外伺服器。到2016年,程式設計貓的學員數量已經突破了十萬。
後來,程式設計貓開發了自己的程式設計軟體Kitten,又針對不同年齡段、各種認知水平的學生,推出了多語言、多平臺的少兒程式設計軟體。李天馳還將目光投向了B端市場,透過與中小學合作,提供程式設計課程、師資培訓,以及免費程式設計軟體平臺,進一步推動程式設計教育的普及。
目前,程式設計貓的累計總使用者數已超過3800萬,服務全國近7萬所中小學。他們不僅構建了完整的課程體系和程式設計教育產品,還編寫了程式設計教育教材和教輔資料。程式設計貓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其官方合作伙伴。
陳婉儀成了陪伴公司最久的一批員工之一。她去過很多不同的崗位,也經歷了辦公地點幾經變遷——從居民樓到別墅,最後搬到寫字樓。最忙的時候,他們一年曾搬過三次辦公室。2019年,程式設計貓搬進了信利康大廈。這裡是前海自貿區的核心商務辦公區,站在高樓,能夠眺望珠江口和伶仃洋的壯闊海景。

▲ 深圳前海。圖 / 視覺中國
這10年來,公司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比如,2017年,資本寒冬來臨,融資變得異常艱難。2021年,教培行業從一度火爆到遭遇“雙減”的衝擊,程式設計貓也未能倖免。“剛創業時的那種雄心壯志,一次次被現實潑了冷水。”從大學直接進入公司,李天馳的社會經驗和商業經驗都不足,甚至到創業的第三年,公司都沒有摸索出怎麼商業化。
儘管程式設計貓累計獲得了近30億元融資,但在公司增長停滯時,李天馳還是經歷了一個“尤里卡時刻”(突如其來的頓悟)。他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才是企業最大的瓶頸,是我的不足造成了很多決策問題”,那一刻,他彷彿回到了創業的第一天,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和企業的方向。
程式設計貓的成長,離不開李天馳的成長,也離不開他和時代、和深圳這座城市的共振。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財富》雜誌“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2020年“十大深圳好青年”等一系列榮譽稱號,見證了他的腳步。深圳市每年設立青年科技獎,獎金是50萬,李天馳也是2021年的獲獎人。
2025年,時間來到AI應用的元年,一切又變得不一樣了。商業效率有了質的飛躍,這為程式設計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90後廣東AI朋友圈

李天馳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給人一種幹練、富有親和力的廣東人的形象。細數科技行業中的創業者,會發現一些共同特徵:DeepSeek的梁文鋒、宇樹科技的王興興、影石Insta360的劉靖康、雲鯨的張峻彬、造火箭的姚頌……他們大都是理工科出身的90後,甚至不少是廣東籍。

▲ 李天馳是廣東AI朋友圈一員。圖 / 訪談者提供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原本就有著不錯的私交。如果仔細研究他們的履歷,還會發現,他們都是技術極客出身,一直熱衷於探索與眾不同的事物。
還在上學的時候,王興興就開始研究四足機器狗,“稚暉君”彭志輝搞出了一個能雙腳行走的機器人,王永錕在哈工大的實驗室做“斯坦德機器人”。劉靖康熱衷於“黑”各種網站,姚頌則直接跟著導師投身晶片研發。
每個創業者都有著一段“不安分”的大學經歷。在山東大學讀書時的李天馳,就在濟南天天拆解二手手機。他專門收購一些壞掉的手機,修好後再賣出去。在北京的孫悅也在搗弄著修手機,那時流行的大多是諾基亞、索尼、愛立信的手機,他發現很多手機的故障都出在傳輸總線上,匯流排的成本只要7塊8毛錢。於是,他去中關村淘來一堆匯流排,換上去後就能省下200塊錢。
“我們這一代的90後創業者,讀到小學的時候,中國加入了WTO,全面接軌國際化。後來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大學畢業大概在2013-2017年左右,又碰到了雙創的浪潮。”和李天馳一樣,insta360的劉靖康,喜茶的聶雲宸,雲鯨的張峻彬,斯坦德機器人的王永錕,都是在深圳創業的90後,還有姚頌,“馬上也要來深圳了”。
在時代浪潮中成長起來的90後創業者,正在成為開啟AI時代的新勢力。
今年春節的DeepSeek熱之後,2025年3月,創業公司Monica釋出全球首款通用Agent(自主智慧體)產品Manus,彭志輝創辦的智元機器人推出機器人基座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GO-1。
不斷湧現的新神話讓人們伸長了脖子。但在“天降奇兵”之前,李天馳首先意識到,一些傳統的培養人才和選拔人才的規則正在被打破。
“我們常常開玩笑,希望程式設計貓未來培養出兩種人,一個梁文鋒,一個王興興。未來是屬於科創型人才的天下。”
在過去,王興興並不算是那麼備受矚目的人。他的經歷總是繞不開“與浙大失之交臂”,很多投資人也因為他的學歷猶豫不決,最後放棄了投資。梁文鋒在DeepSeek爆發之前,也一直默默無聞,沒有太進入大眾視野。曾經,在科技界,清華被視為基本功,甚至有人會問你是否來自MIT或斯坦福。如今,反思至少已經開始,對學歷的迷信正在慢慢破除,對人的判斷也更加以個人能力為主。
如何識別天賦,激發能力,正是我們這代的教育必須反思的。
李天馳曾經培養過各種各樣的孩子。除了那些上清華北大的孩子,也有很天才的孩子,在十三四歲就上了百度的開發者大會,但因為偏科,最後去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還有的孩子沒考上高中,但因為喜歡程式設計,在職校的第一年就拿了全國技能比賽的冠軍。“這些孩子來自不同的背景,他們都能在各自的領域發光,我們應該允許一個多樣化的發展路徑。”
很多孩子或許不是沒有成為“天才”的潛力,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接觸某些領域,從而沒有被激發創造力。李天馳一直認為,所有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應該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愛。

▲ 所有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應該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愛。圖 / 視覺中國
他曾參加北京冬奧會的論壇,和一位滑冰奧運冠軍坐在一起。他感慨自己是在廣東的縣城長大的,進入大學才第一次見到雪,所以成為滑冰運動員對他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小時候有機會接觸雪,瘋狂愛上滑冰,又恰好有這方面的天賦,那麼一切或許就會有所不同。”對更多的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程式設計教育和人工智慧教育的內涵是一致的,都是讓孩子利用最新的科技來去表達自己,學會創造,然後解決問題。程式設計貓有一個專門的社群,這裡匯聚了4000萬孩子,是程式設計愛好者進行分享和創造的平臺。孩子們有著強烈的分享欲,有的可能並不專注於程式設計,但還是能在社群裡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一個孩子喜歡畫畫,他就在社群裡專門幫其他程式設計的孩子做美工設計;還有一個日本女孩,她每天都在社群裡教人說日語。
陳婉儀曾帶著學員們去深圳的中心書城參加活動。現場的人流非常大,那些7-12歲的小朋友們,一點都不怯場。他們站在舞臺上,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和隊友們創作作品的經歷。那一刻,當看見一個孩子因為熱愛而閃閃發光,這無疑是所有教育者最開心的時候。

如何培養AI時代的人

對於90後來說,能否熟練使用搜索引擎,往往能在學習和工作中產生巨大的差異。而對今天00後而言,能否用好AI,同樣會帶來顯著的不同。如果說,90後天然是網際網路原住民,那麼現在的孩子們,一出生就處在AI時代,他們的成長環境已與我們截然不同。
還記得在2018年,李天馳和一家機器人公司合作開發了一款產品,並向一所山區學校捐贈了一批。當時,有個孩子問:“機器人會夢見程式碼嗎?”李天馳經常想到那個提問,如今,問題有了新的版本:“當AI比老師懂得更多時,教室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在人工智慧時代,不懂得程式設計,就像不懂科學的古人一樣,面對無所不能的AI,只能用‘神話’來猜測它的原理。”李天馳在個人微信公眾號寫道。在人工智慧跳躍式發展的今天,程式設計教育變得比過往更重要了。這背後,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批評、創造,以及人機協作的能力,一種對學習永無止境的思考與好奇的能力。
“提問的能力變得尤其重要。”嚴格來說,程式設計貓並不是希望找到特別喜歡程式設計的孩子,而是希望透過程式設計,讓孩子們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熱愛。李天馳一直記得有一位患有腦癱的小孩,他用腳程式設計,在全國青少年程式設計考試中,考了96分(滿分100分)。小孩夢想成為IT工程師,他不斷向目標靠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樂趣和成就感。
如今,優質的教育不再稀缺,教育的公平性正在逐步實現。李天馳一直認為,從知識傳授和學習的角度來講,“圖書館一直就在那裡”,知識的大門始終為每個人敞開。
隨著AI的發展,有人擔心“文科無用”,AI會取代許多工作。但李天馳堅持,馬車伕消失了,新的崗位卻層出不窮。他有個同學在南方電網的人工智慧研究院工作,過去,人們需要爬上鋼索去巡檢電線,每年都有人因此喪生。現在,有了無人機,不再需要有人在高空走鋼絲。這意味著,把人工智慧作為解放勞動的力量,人們才可以去做真正更值得的事情。
人們總在焦慮新技術對生活的衝擊,擔心沉迷網際網路、AI會讓孩子成為“垮掉的一代”,甚至被AI取代。但事實證明,永遠都有更厲害的下一代。人總能學會駕馭技術,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新的潛能。
李天馳有一個朋友,因為工作太忙,就在AI助手“豆包”上錄了自己的聲音。聲音被“克隆”之後,她不在家時,孩子可以透過AI與“媽媽”聊天。雖然聲音一摸一樣,但是聊了半天不到,孩子就知道那是一個“假媽媽”,他說,“因為真媽媽會罵我”。
人的學習能力強,但AI的成長也特別快,用今天已有的歷史經驗和資料是推導不出明天的。與其焦慮被取代,不如儘快將教育場景和AI融合,為培養AI時代的人才和公民打好基礎。
2025年3月9日,在程式設計貓創立十週年這天,程式設計貓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發起了“AI Day人工智慧日”。過去,程式設計貓已向奈米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泰國等國提供了免費的課程體系與軟體技術支援,並培訓了數百名國際教師,其中45%為女性。根據規劃,未來每年3月9日,程式設計貓都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動,開展系列活動。

▲ 圖 / 訪談者提供
“我們想把AI帶給每一個孩子,所以在企業創辦日這天,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起做人工智慧日。我們是發自內心地去說出這句話,我們認為我們的軟體可以為全世界的孩子提供最好的(人工智慧教育)。”李天馳說。
創業之前,一次在法國旅行時,李天馳和孫悅發生了一起小爭論。
“人到底可不可以被改變?”孫悅當時的觀點是,一個孩子學習好或者不好,都已經被基因、環境,以及各種各樣的因素決定了。但李天馳與他的信念恰好相反。如今,孫悅的想法已經改變了,他相信孩子是可以被激發的。這也是他非常欣賞李天馳的地方,“他一直對此擁有非常堅定的信念”。
不要小看精神榜樣的力量,李天馳總是說。在創業者的生態裡,當王興興和梁文鋒這樣的榜樣出現,大家總是會感到信心倍增,會覺得自己也有機會透過努力,去做出能夠改變什麼的產品,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
在新一輪AI創業浪潮之下,這些90後AI創業者繼續堅定前行。前方,有更多潛能被激發的黃金時刻,等著他們去點亮。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
“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