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家裡的“美麗廢物”,又多了一個?

電視早就千篇一律,怎麼讓人萬里挑一? 
賣家還是懂拿捏人心,從視覺上先發制人。一臺纖薄的電視,要麼以一個畫架的形式優雅地支在門口,要麼就在店內顯眼處,和一幅真正的畫作並排掛在一起。 
“進店第一眼就會注意到,實在太好看了。”原本只是想給新家客廳配一臺大電視的佩妮,就這麼在北京各大家居城逛了幾圈後,沒忍住買了一臺藝術電視掛在臥室。 
讓佩妮一眼心動的藝術電視。圖/小紅書@小太陽佩妮
這兩年,藝術電視肉眼可見地火起來,在顏值當道的小紅書上,“藝術電視”相關筆記逼近百萬條。市場資料同樣證實了這一點,洛圖科技(RUNTO)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市場藝術電視銷量同比增長53.7%。 
接受了“電視開機率下降到不足三成”的事實,電視就轉行搞“藝術”了?藝術電視真的不是什麼新款“美麗廢物”嗎? 
“一點沒有電視的樣子” 
新房裝修啟動後,佩妮的空餘時間就花在了研究家電上。作為追劇達人,她一度沉浸在研究大電視的引數裡,勢必要給自己置辦一臺視聽體驗俱佳的客廳伴侶。 
等選定了客廳的77英寸OLED電視後,已然“閱機無數”的她面對著臥室牆面,終於琢磨起一直線上下門店裡“誘惑”她的藝術電視。 
什麼樣的電視才算是“藝術電視”? 
簡單來說,就是把電視做得像一幅裝飾畫一樣。好看是基本素質,幾乎所有的藝術電視都少不了內建名畫。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蒙娜麗莎》出鏡率不低,梵高、莫奈的印象派光影更是高頻選手。 
再細看,螢幕做了啞光處理,完全不似一般液晶屏有反光效果,呈現出一種類似紙或畫布的質感。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為了“演”好一幅畫,藝術電視將自己狠狠做薄,特別是主流的掛牆款,極力貼向牆面。 
這樣還不夠。有的藝術電視甚至可以替換外框,復古棕、月光白各種顏色,現代簡約、復古寬邊各種風格,把藝術裝裱這一套玩到了電視上。 
在佩妮看來,此前她從未考慮過在臥室裝一臺傳統電視,一塊突兀的黑色幾乎會讓整個房間的設計掉色,但藝術電視給了她一個額外選項,“哪怕不常開啟,掛在那裡就足夠好看。” 
和她有相似想法的人顯然並不算少。方媛入手的是一臺畫架電視,機身通體白色,搭配落地支架,點亮螢幕裡的畫作,放在她奶油風的客廳裡,隨便拍張照都是小紅書範本級別。 
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的藝術電視。圖/梁婷婷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董敏告訴有意思報告,藝術電視的流行,正是源於消費者在生活觀念上的進化,更多人希望電視機能夠和諧融入整體家居之中,“手機、平板這類收視工具越來越多,但藝術電視不僅是工具,還提供了一定的情緒價值,拓展了電視的邊界”。 
洛圖科技TV產業鏈研究總監王先明也結合市場資料表示,家電市場陷入存量競爭之際,高附加值的產品形態成為新的增長點。作為該賽道中非常突出的品類,具備“超薄一體化”“極致貼牆”等特徵的藝術電視賦予了電視全新的家庭角色,使其從單純的功能性產品轉變成了藝術化產品。 
為顏值買單,值嗎? 
不過,這兩年爆火的藝術電視並不算什麼新鮮事物。 
早在2017年,三星就推出了“The Frame畫壁電視”。這臺內建百餘幅藝術家名畫的4K超高畫質電視,已經實現了超薄壁掛和可替換邊框,之後幾年在全球範圍內總計售出超過100萬臺。 
但在國內,那幾年還是網際網路電視與傳統電視鬥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狂卷價格與效能。效能不算突出的三星壁畫電視在價格上卻相當顯眼,55英寸售價15999元,而65英寸版本更是高達23999元,終究是有些曲高和寡。 
直到2023年前後,事情開始起變化。 
作為經典的“黑電”,電視早就卷得“昏天黑地”,特別是螢幕和晶片這兩大技術核心已經卷到了瓶頸期,接下來只能搞點錦上添花的“微創新”。更何況,電視開機率持續下降,“年輕人不看電視”的話題早就不新鮮。
於是,眾多國產廠商也看中了“沒有電視樣”的藝術電視,選擇幹掉“黑”的電視,讓它融入牆面,真正在形象上成為家的一部分。 
海信、TCL、創維等頭部廠商紛紛釋出相關產品,洛圖科技零售監測資料顯示,2023年國內藝術電視銷量同比增長近20%。 
更重要的是,國產廠商的加入迅速拉低了藝術電視的門檻,使之成為高階賽道中更多人觸手可及的產品。 
比如在“買大不買小”的電視購買原則裡,佩妮好幾個鄰居都買86英寸的創維桌布電視Q8E。這款定價21999元的大電視,在疊加國補及平臺優惠後,大概只要一萬七千多元。而佩妮最後挑中的是55英寸的TCL A300w藝術電視,到手只花了四千多,價格差不多隻有同尺寸三星藝術電視的一半。 
圖/受訪者提供
幾乎研究了所有主流廠商產品的佩妮半開玩笑地表示,“三星領進門,愛上所有人”。作為一個引數黨,哪怕是業內頂尖的三星藝術電視在她眼裡一開始也不過是個“花架子”。但等到下決心為顏值買單後才發現,主流品牌的藝術電視在引數上比起一般電視並不差。 
而在更薄更美觀的情況下,藝術電視的價格大約比同尺寸、引數相近的產品要貴0.5—1倍。但又有了國補的加持,她頓時覺得這臺電視買得著實值得。 
也是因為如此,對於更多普通電視消費者來說,不一定懂LCD、Mini LED、OLED之類的螢幕術語,更不會精通晶片型號,在最直觀的大小之外,靠顏值取勝的藝術電視反而有了更多的機會。 
“藝術電視,不管怎樣首先是一臺電視。”家電行業專家丁少將強調,在電視與家居深度融合的趨勢之下,不少頭部品牌已經讓藝術電視在核心效能上完全不輸普通電視,而超薄貼牆的設計可能導致的散熱、音質等問題也都有了較好的解決方案,能夠兼顧效能與美學。 
靠顏值,能火多久? 
即便如此,藝術電視成於藝術,卻也受限於藝術。 
最典型的問題就是那塊讓藝術作品更具質感、模擬真實畫布的螢幕。雖然可以讓家裡的這幅畫不“出戲”,但當它迴歸本職——電視的時候,對於追求亮度、色彩表現的消費者來說恐怕就不太夠了。 
即使是已經愛上藝術電視的佩妮也說,哪怕引數拉滿,她也不會考慮像鄰居那樣在客廳放上一臺藝術電視,“對我這樣愛用電視看電影的高頻使用者來說,藝術電視是和投影儀一樣的替代品”。 
某知名電視品牌技術人員解釋稱,啞光螢幕的設計可以實現白天觀看不晃眼,夜晚有燈光時也不會出現倒影,不僅能更好還原畫作的細節,也可以緩解視覺疲勞。而在談及螢幕問題時,她也直言,藝術電視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視覺效果,更多適用於對居家美學有更高需求的家庭使用者。 
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的藝術電視。圖/梁婷婷
而“藝術”本身也成為部分消費者不滿的源頭。有網友發現,自家藝術電視上那些美美的藝術桌布原來是有“保質期”的,在贈送的會員到期後,大量畫作都需要開通會員二次付費。 
有意思報告諮詢了幾大頭部品牌的京東旗艦店客服,三星、TCL、卡薩帝等品牌客服表示,部分內容免費,另有需付費的會員資源,若上傳自有圖片有些也需要開通會員資格;而海信、創維、東芝等則稱不需要會員即可使用內建資源。 
上述這些情況還折射出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作為新興品類的藝術電視,尚未形成一定的行業標準。 
截至目前,業內僅有一部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的團體標準《藝術電視技術要求和測試》(簡稱“藝術電視標準1.0”)。
其中提到藝術電視是指“可提供藝術內容的4K超高畫質及以上電視”,而能被稱為藝術電視,要麼能夠足夠纖薄貼牆,要麼設計風格突出。 
可若是參考這一標準,市面上不少產品恐怕就要被踢出藝術電視的隊伍。 
依據該標準,超薄型電視的螢幕表面與牆體垂直距離應≤50mm,同時應配備具有低反射眩光特性的螢幕。以某品牌藝術電視為例,客服表示其只是可以像一幅畫一樣掛在家裡,不是啞光屏,也沒有相應的防眩光數值,藉助超薄掛架裝好後,電視螢幕距離牆體大約厚度為70mm,顯然不符合標準。 
丁少將評論稱,眾多企業都入局了藝術電視這一熱門品類,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參差不齊的情況,有不少單純以“藝術電視”為營銷概念的產品出現,在螢幕顯示、貼牆程度乃至桌布內容的更新等方面都與藝術電視有距離,反而影響了大眾對於該品類的認知。 
對此,董敏指出,儘管並非強制性標準,但藝術電視團體標準的制定既是品類熱度的反映,也會刺激廠商對此投注更多資源與精力。就在不久前,藝術電視標準2.0也已啟動,幾乎所有主流廠商都參與其中,而標準的升級將對整個行業的進一步規範產生重要意義。 
不過,丁少將也提供了另一個相對模糊了邊界的視角。 
觀察,在行業持續規範的前提下,藝術電視正在走向兩種發展方向,一類是面向對藝術內容有較高需求的垂直使用者,另一類則是滿足那些追求家居美觀與融合的大眾消費者。 
正如他一直強調的,藝術電視首先是一臺高效能電視。如果前者能在藝術內容與服務上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甚至結合AI大模型產生更好的藝術互動體驗,而後者則能在無縫貼牆等技術與相對高昂的價格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藝術電視的市場規模或有機會取得更大的增長。
當電視市場早已熱度不再的時候,一臺開拓了全新使用場景的藝術電視,理應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禮物
推薦閱讀

勞力士,不保值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