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陣,《愛,宕機》第三季,大家都看爽了沒?
豆瓣 8.5,各種題材、各種形式,蟲族,克蘇魯、微型喪屍世界……精彩應有盡有。

更別提,已經在網上形成大規模討論的第九集
《愛,宕機》第三季之後,網飛“王炸”《怪奇物語》第四季接檔,依舊好評如潮。
不過《怪奇物語》是真人劇集,接檔的動畫在哪裡?
別急,小詞兒給大家捋捋那些被“忽略”的、即將到來的網飛動畫大作。
6月18日,改編自連載漫畫《轟天高校生》的《遺蹟守護者》,將會上線。

6月30日經典日漫改編的《BASTARD!!暗黑破壞神》將與大家見面;


原版畫風,大家可以想想尺度……
同樣還是日漫改編的《異世界歸來的舅舅》也放出了預告,將於7月播出。

同樣7月上線還有,[海洋奇緣]、[超能陸戰隊]、[閃電狗]製作人執導的網飛動畫電影[海獸獵人]。

電影的主要配音剛好是《黑袍糾察隊》比利·布徹扮演者卡爾·厄本
而吉爾莫·德爾·託羅的定格動畫[匹諾曹]也放出了劇照,12月播出。

網飛深知動畫的重要性,很早就在佈局自己的動畫產業之路,改編IP、原創制作、不限型別……怎麼刺激怎麼來,本期,阿看繼續跟大夥說說網飛的那些動畫。(往期:在此)

對了,伊藤潤二也將和網飛合作,在2023年推出《伊藤潤二 狂選集》。
(一個字……)
▼
變形金剛:賽博坦之戰 2020
Transformers: War for Cybertron
導演 Takashi Kamei/Kazuma Shimizu/Koji
主演 傑森·馬諾查/傑克·福希/林賽·盧梭/弗蘭克·託達羅
型別 動作/科幻/動畫
地區 美國

IP的又一次雙贏?
眾所周知,變形金剛自創造、發售以來,其特有的屬性之一就是玩具。
玩具屬性讓每一代《變形金剛》作品在創造自身影視文化價值的同時,也在聚合另一種文化——玩具文化。
所以每一次《變形金剛》的上映、上線,都會是兩種文化的發展和延續。

2020年網飛上線的《賽博坦之戰》同樣如此。
一方面,它再度借用IP,重新演繹;
另一方面,孩之寶等廠家借《賽博坦之戰》的熱度與人設,推出此版本的諸多玩具。
一些角色像擎天柱、擎天聖(它有著更廣為人知的名字:“猩猩隊長”)、黃豹勇士等等都廣受好評。

不過,就像網飛上的其他作品一樣,《賽博坦之戰》一樣是一部優缺點都很明顯的作品。
動畫將背景設定在我們熟悉的賽博坦星球,博派與狂派戰爭的末尾,但如同平行宇宙一般,重新書寫了故事。

在三季的體量裡,劇集儘可能把一切看似有賣點的角色新增其中,眾多角色如走馬燈般輪番登場,如山貓號、薩克巨人、驚破天、暗黑擎天柱等等。
它們很多是隻存在十多分鐘人物,難以立足形象。

配角如此,主角也好不到哪去。
動畫劇集意圖將《賽博坦之戰》講得有深度,有內涵,但角色行為和劇情設計卻達不到深刻的要求。
擎天柱在第一季像個莽撞的戰士,而不像個領導(此時已經是戰爭末期);威震天第二季活成了“為國家、理想奉獻”的納粹。

兩位主角還經常你來我往地嘴遁,CP感是有了,但頗有“滿嘴都是主義”的質感。
除去有些單薄的人物外,劇集的每一季都彷彿在擴容,讓其變得更聲勢浩大。

雖然看似更刺激眼球,但卻有種疲軟感,這是劇集高不成、低不就的原罪,讓整個動畫沒有落地,只能不斷漂浮。
就如同沒有彼得·庫倫配音的擎天柱,沒有靈魂。一個道理。
▼
飛奔去月球 2020
Over the Moon
導演 格蘭·基恩/約翰·凱世
主演 凱西·昂/菲莉帕·蘇
型別 動畫/家庭/冒險
地區 美國/中國大陸

要中國還是要世界?
中國觀眾在影院大銀幕看到網飛的圖示,還是頭一次。
[飛奔去月球]由網飛與東方夢工廠聯合出品,對於網飛進入中國市場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投入中美合拍內容,確實是網飛目前在影視發行之外刺探中國市場、提升品牌效應的可行策略。

然而從電影最終收穫的582.1萬票房和提名奧斯卡國內的一片噓聲來看,這一步沒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歸其原因,與內含的“他者化”中國視角有關。
電影即便套著中國神話的外殼,佈滿水鄉烏鎮、月餅、磁懸浮列車等中國意象元素,核心仍然是套路化的迪士尼閤家歡。

從導演、編劇到攝影等,並未看到中國本土創作者的深度參與,也沒有看到新的跨文化詮釋的可能性。
不過結合網飛的全球戰略,這一點就不難理解。
[飛奔去月球]絕非中國特供,在中國院線上映的同時,它也在網飛的流媒體平臺上線。

網飛深諳放諸全球市場也不會出錯的內容公式,於是再一次生產了既有東方異域風情又有普世價值的美式快餐作品。
保守的結果是平庸,電影在全球主流評分網站IMDb和MTC上都只拿到了合格分。

網飛沒能在中國刷好存在感,也沒能讓全世界眼前一亮。
站此岸望彼岸,最後兩頭望不到岸。
▼
日本沉沒2020
日本沈沒2020
導演 湯淺政明
主演 上田麗奈/村中知/佐佐木優子/寺杣昌紀
型別 動畫
地區 日本

民族的還是世界的?
2015年網飛進駐日本動畫市場後,逐漸從購買動畫播放權轉向動畫製作。
而其中的一個大方向,就是對經典IP進行重製。
這是網飛基於大資料計算的結果,觀眾對於老IP的接受度往往比原創IP更高。

《日本沉沒》作為日本國民級IP,是網飛發力動畫市場的重要嘗試。
然而,這部集合日本動畫大師湯淺政明、著名編劇吉高壽男等豪華陣容的動畫,在上線後遭遇口碑暴跌。
與全球流媒體霸主網飛的合作,讓日本動畫創作者面臨民族性和普適性的掣肘。

《日本沉沒》的經典之處,恰恰在於它是場論證“何謂日本人”的思考實驗。
在全島沉沒的毀滅性災難背景下,對日本國民的鄉土情結,或是集體主義心理進行剖析。
《日本沉沒2020》為向全球普世價值靠攏,從人物到劇情都做了大幅度的改動。

導演湯淺政明在採訪中表示,對人物的國籍進行了多樣化的設定,以削弱觀眾對日本人的意識,並追求戲份平均。
劇作上也採用了平民化的視角,去探討日常生活的摧毀與重建,弱化甚至是放棄了對日本民族性的反思。

由此導致的後果,是“日本沉沒”這種沉重的末世災難設定的失效。
一個倡導人間大愛和自我實現的烏托邦是無根的,輕飄飄的,也是無法令人信服的。
如何把握“民族”與“世界”的平衡,網飛還有的學。
▼
DOTA 龍之血 2021
Dota: Dragon's Blood
導演 Yu-Won Pang/樸曉英/EuiJeong Kim
主演 特羅伊·貝克/JB·布蘭科/斯蒂芬妮·雅格布森
型別 動畫/奇幻
地區 美國

DOTA出動畫了?!
又一例經典的遊戲IP利用,不同於《惡魔城》這類舊時的遊戲經典,DOTA2至今仍是全球最火的MOBA類遊戲之一。
2022年1月遊戲線上人數就已經逼近2800萬人。
其國際邀請賽已經舉辦了10屆,僅冠軍獎金就高達千百萬美元(去年的Ti10,冠軍獎金多至1820多萬美元)。

不過DOTA和《惡魔城》這類有著完整故事線的遊戲不同,它更注重多人對抗,少有劇情演繹。
遊戲背後故事大多要靠英雄的簡短人物小傳拼湊,這就給了動畫更多操作的空間。
《龍之血》的故事主要聚焦在“龍騎”與“月女”米拉娜兩位英雄身上。

劇集意圖用角色的成長與冒險牽引出以DOTA為基石的奇幻世界的大致輪廓。
也以兩位英雄作為中心,不斷向外輻射,讓更多熟悉的英雄現身熒屏。
像“月騎”露娜、恐怖利刃、祈求者卡爾、“火女”莉娜等等。

當然動畫劇集中,諸如英雄招式、裝備等也會出現於動畫。
在《龍之血》中,我們見識到了網飛的能力,它利用好萊塢的工業實力意圖將《龍之血》打造成DOTA版的《冰與火之歌》。
動畫有暗線,恐怖利刃、祈求者暗地裡對世界的規劃有影響;
有明線,“龍騎”的冒險、精靈王國的內戰;甚至還有龍族線。

幾位人物互相交織互相影響,最終在兩季《龍之血》中,將這個混亂、暴力、貪婪又充滿希望的DOTA世界精彩呈現。
而在《龍之血》上線後,相同遊戲型別的《英雄聯盟》也推出自己的動畫劇集——《英雄聯盟:雙城之戰》。
依舊網飛,依舊創造“新世界”。
▼
房子 2022
The House
導演 艾瑪·德斯沃夫/馬克·詹姆斯·羅斯/妮奇·林卓絲·馮巴/帕洛瑪·巴爾扎
主演 馬修·古迪/海倫娜·伯翰·卡特/米婭·高斯
型別 劇情/喜劇/動畫/懸疑/驚悚
地區 美國/英國

小眾動畫的曙光
2021年,網飛的全球流媒體市場佔有率為50%左右。
雖然佔據主導地位,亞馬遜、Hulu、Disney+等平臺異軍突起,競爭日趨白熱化。
此種背景下,網飛延續其長尾商業模式,注重利基市場的發展。

所謂長尾效應,是將眾多非熱門產品組合起來,形成與熱門市場相匹敵的大市場。
《房子》就是網飛發力小眾動畫市場的證明,讓人看到了小眾動畫的曙光。

網飛召集了獨立定格動畫領域的頂尖人才艾瑪·德斯沃夫、馬克·詹姆斯·羅斯、妮奇·林卓絲·馮巴和帕洛瑪·巴爾扎聯合執導。
負責製作的是英國動畫工作室Nexus Studios,曾參與BBC東京奧運會宣傳片的工作。
透過整合優質創作資源,才產生了《房子》這樣別具一格的黑色動畫劇集。

該劇由三個獨立的篇章組成,講述了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中由房子引發的故事,既是現實寫照,又是成人寓言。
毛氈的質感、低飽和度的色調、富有形式感的構圖相得益彰,詭異的氛圍中處處透著生活的隱喻,以及對人與房子之間病態關係的辛辣諷刺。

無論是視聽感官還是情感層面,《房子》都帶給觀眾新鮮的衝擊,展示了定格動畫的獨特魅力。
它可以作為網飛出品動畫的範本,複製到更多作品型別中,滿足全球觀眾多樣化的視聽需求。
網飛動畫第一期:不好意思,它才是我心目中的神作

▼
▼
【推薦閱讀】
從[寄生蟲]看韓國半地下文化|東亞國「私生飯」往事|“婚姻是什麼?長期賣春合約。”|那一晚,人質和劫匪幹了個爽|男女通吃的人,都長什麼樣?|中國人“不能公開談性”簡史|生而為女球迷,我很抱歉|男人看女人幹架時,卻在幻想寬衣解帶|女人們能穿上褲裝,用了幾百年時間|論臺灣髒話裡的“幹你孃”|我懷念,曾經有個坦蕩的色情片盛世|出軌這種事,當然要組團才划算|歡迎來到,偉大的攝像頭時代|噫,韓國男人“好羞恥”|易烊千璽怎麼了|《少年的你》裡的性隱喻,看懂了嗎?|銀幕上的臉,是一個人的終極裸體|我喜歡,80年代這個肌肉裸男|去他*的世界,做新一代“垮掉”|這是我戒掉雙十一的第三個年頭|《小丑》與鏡子的曖昧關係|日本人“斷袖分桃”往事|兩個男的搞在一起都能幹嘛|昆汀「抄」了,昆汀又「抄」了|愛是永恆的,但相愛不是|島國電影怪奇片名大賞|西方「亂倫畸戀」源流考|不是“媽蟲”,是驕傲的全職媽媽|只有獨立的女人,才配得上這條裙|「伍迪·艾倫式」話癆片簡考|霓虹燈與髒亂的暴力美學恰天生一對|那些跟明星上床的女孩,後來怎樣了|星戰是一齣外太空的家庭倫理肥皂劇|朱亞文這身衣裳,怎麼像太監?|自有性幻想以來就有觸手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