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曾經引以為傲的高福利制度正深陷泥沼,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破產危機。
近些年,歐洲很多國家企業開始扎堆倒閉,政府債務越來越高,福利欺詐、失業陷阱、老無所依,各種問題。
工人罷工也成了歐洲社會常態,三天兩頭的大規模罷工,不僅嚴重影響交通、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正常運轉,也對經濟發展造成了直接衝擊。
歐洲居民負債率更嚇人,一些國家高達200%。過高的福利支出幾乎把政府財政掏空,不得不增加稅收,稅收加重,企業和民眾的負擔就加重,消費和投資慾望越來越低,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矛盾逐漸加劇,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撕裂現象越來越嚴重。
德國車企全球大裁員、法國延遲退休年齡、英國普通群眾連暖氣費都交不起,過去支撐歐洲繁榮的高福利制度,今天正在反噬歐洲經濟長期以來,歐洲企業依靠技術壟斷和政策保護,不怎麼發展還能掙大錢。
就拿德國車企來說,如果不是我們發展新能源彎道超車,德國車企的領先技術還能支援他們再躺賺十年。
國產電動車的歐洲進口占比達28%,不僅在銷量上領先,價效比優勢更明顯,歐洲老牌車企打不過國產車。不只是汽車,我國的時尚品牌和醫療裝置也在大規模出口歐洲。
歐洲本土企業在各產業領域節節敗退,他們不得不構築貿易壁壘處處針對,全產業的持續衰落,嚴重衝擊歐洲的高福利制度。
在法國,公立學校教師面臨降薪,收入水平普遍低於外賣員;德國的鐵路設施老化嚴重,列車晚點是常事,事故率也不斷攀升。
希臘的情況更糟糕,雅典出現大批送外賣的老年人,他們曾經是教師、工程師,月薪可達3000歐元,退休後退休金卻被大幅削減至800歐元,不夠開銷只能繼續打工找兼職。
克里特島的公立醫院因預算削減,手術室燈具損壞沒人修,醫生得打著手電筒照明做手術。儘管歐美對中國的技術制裁從沒停止,但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中國必將打破歐美在高附加值產業的壟斷,奪回屬於自己的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