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個品牌聯署請求,未來兩個月,將是特朗普最難受的時刻

大家好,我是衛明。
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影響正在加深顯現。今天聊聊最新情況,全文儘量無廢話。
4月29日,美國市場一些最大的鞋類品牌請求特朗普暫緩加徵關稅。
這次不是一個品牌,而是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FDRA)牽頭,耐克、阿迪達斯、斯凱奇、安德瑪等76個品牌聯署寫信請求豁免“對等關稅”政策,避免企業倒閉。
<< 滑動檢視全文 >>
這封聯名信裡強調,平價鞋類公司無法承受高達150%-220%的綜合關稅(原有稅率已為20%-37.5%),且無法轉嫁成本;而且很多訂單也因為關稅不確定性而擱置,導致鞋類庫存未來幾個月可能會面臨短缺。
有訊息說,洛杉磯港口出現“集裝箱堆積但倉庫無貨”現象,34%訂單被迫暫停。同時,根據聯合早報報道,香港貨運代理業正遭受中美關稅戰的衝擊,從5月12日起的一週內,從香港到北美西海岸的集裝箱班輪有高達41%被取消。
因為關稅戰導致進口商不敢下太多訂單,出口商也不敢大量生產,以免賣不出。
據一位中國出口商向首席反映,雖然關稅政策後還是有向美國出貨,但最近半個月的銷售下滑了30%,也不敢大量存貨。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自5月2日起,美國正式終止了對來自中國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給予免徵關稅的政策。
這等於是堵住了商品分散包裹避稅的正規路子。
此舉導致一些外國品牌停止發貨,一些中小企業選擇退出美國市場,而一些電商平臺被迫重組物流體系,提高商品售價,並加速在美國建設本地倉庫,以避免高關稅的直接衝擊。
隨著時間推移,關稅戰對中美雙方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美國消費者會感受到高價和更慢的物流,而中國生產商/出口商則會不得不減少生產或者出口的商品總量和總額。
於此同時,對於供應鏈的中間商來說,無疑也是影響巨大,譬如中美之間的運輸公司,長期看貨量會減少,不得不提升單價或接受短時間的虧損;對於一些賺差價的中小中間商,更是很難生存,譬如原來一件商品就賺5毛錢,5.2日小額包裹免稅取消後,生意就沒法做了。
而隨著小額包裹免稅取消受影響的還有社媒平臺的廣告業務,Meta,Google上Temu和Shein都是廣告大客戶。這些電商平臺有著中國工廠提供的貨源,為了吸引美國消費者的注意,幾乎在網際網路的所有地方都投放了廣告。在過去兩年中,在美國,只有亞馬遜線上的廣告投入超過了Shein和Temu。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Temu發言人週五表示,已經停止從中國直接向美國客戶發貨,其美國訂單現在將從美國當地倉庫發貨,正逐漸向本地配送模式過渡。
總體來說,關稅戰將對低價銷售商品和透過積極投放線上廣告吸引顧客為基礎的中小公司造成巨大影響。
原先中國工廠低價出貨-美國市場換個貨幣符號賣貨的生存邏輯將越來越艱難。
2023年Temu網站
那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有可能緩和嗎?各個群體的預期有不同,有些比較樂觀,認為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而且一些品牌商家認為這次可能會將一批無品牌且低價銷售的商家淘汰出去,未來對品牌商家會更加有利。
不過,誰都不敢對特朗普的決策有一個明確的預期,到底是深思熟慮過還是草臺班子由著性子來,還不好說,可能只有離特朗普最近的人會了解吧。
但特朗普接下來兩個月將面臨嚴峻的大考,來自美債。
5月和6月,特朗普要闖關
一個特朗普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美國短期債務壓力緊迫,2025年就有9.2萬億美債到期,光6月就有6萬億美債到期。
這次關稅戰,美股和美元下跌,特朗普並不著急,因為美股下跌正是他向美聯儲施壓的工具,這也是他一直向美聯儲施壓,希望美聯儲被迫大規模降息的原因。一旦降息刺激了經濟,美股回升,加上美債的利息支出降低,特朗普可以把功勞歸功於自己,無疑是特朗普可以為後續中期選舉鋪墊的籌碼。
美元貶值,一方面提升了出口競爭力,另外也算了降低了龐大的政府債務壓力。
基於美股和美元疲軟,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既然這麼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世界各國為了保值資產,會繼續購買美債,因為美債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無風險資產。這樣的話,美債到期了,雖然美國歸還大部分本金是不可能的,但債主可以繼續續約美債,甚至應該買更多美債保平安。甚至在關稅戰談判中,特朗普應該會把購買美債當成是一個談判籌碼。
但這次不同,美債在關稅戰開啟之後遭受拋售,一方面是因為基金交易爆倉,需要拋售美債獲得資金,另外一方面是市場對美國的信心在減弱。
拋售美債,美債價格下降,導致美債的收益率被動上升了(買入價跌了,同樣的收益金額,帶來的收益率提升了),這就讓美國後續新發的債券利率也需要提高,否則投資者和債主們就不願意購買,而一旦利率提升,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又增大,特別是前面提到的到期的巨量債務續約的成本提升了。
這不是特朗普團隊想看到的形勢,也與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馳。
所以,美債價格下降後,特朗普團隊是有點慌了,開始了一系列的暫停實施或者豁免部分品類等“救市”行為,隨後美債的拋售壓力得到了緩解,美債的價格也隨之反彈,但美債給特朗普政策的壓力還是一直存在。
面對5月底和6月底到期的大量美債,特朗普不得不被拿捏住了。
因為美元的信用和美債的可續,是整個美國能否持續的根基。
可能很多人都大概知道,美國之所以在全球有霸權,主要還是背後強勢的美元支撐,可以保證國民生活無憂,可以支援研發科技,也可以承擔大量軍費開支;而很多國家和群體手裡也有很多美元作為儲備貨幣,這導致資產是被美國牽線控制的,國際間的交易也是可以被管制的。站在美國的角度,這算是二戰後美國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成就。
而且美元越強勢,全球對美國貿易順差的國家在賺到美元后,又會主動投資美債獲得利息,美元迴流美國,形成了“賣貨給美國-賺取美元-投資美債”的閉環。
而關稅戰恰恰是在打破這一閉環,一方面原本出口美國賺美元的國家賺得少了,另外一方面大家覺得美國信用在降低,不願意儲備太多美元,甚至想出售持有的美債,這就給原本已經債務比例過高的美國傷口上撒鹽。
要知道,美國國債早已突破36萬億美元,債務佔GDP超過120%,還本金是沒可能的,能保持還利息就不錯了,如果不是美元還有一點信用,美國政府如果被瘋狂擠兌就有可能會破產。雖然實際上破產很難,因為美聯儲可以透過強制擴表(印錢)來還債,但這也會造成通貨膨脹,這與美聯儲原先的獨立定位是背道而馳。
這麼看下來,特朗普這次搞關稅戰,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自己後續的選舉,而這其中他唯一無法控制的就是美聯儲,以及美債/美元引起的一連串反應。
他從商業的角度出發是機關算盡,但是政治除了錢以外,還受人心的影響,很多時候,信心更加關鍵。而信心源自於穩定的預期,特朗普團隊最缺的是這個。
接下來的兩個月,特朗普團隊和美聯儲的極限拉扯還會繼續,而特朗普團隊應該不會再發瘋般地在關稅上做文章,美聯儲才可能會在6月按照所說的象徵性地降息,美國的日子還能過得下去。特朗普如果還想折騰,那真的是看不清形勢了。
從另外一面說,這兩個月需要密切關注特朗普團隊與其他美債國的貿易談判。同時,這兩個月特朗普也許會忍不住來找我們談判,而這兩個月我們談判也會有更多籌碼。
就在截稿前,新聞提到中方決定與美方接觸,在瑞士與美方進行初步會談,這是良好的開始。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區討論!
點選推薦

」,錦鯉附身!



END
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