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的20天纏鬥與臺海新戰略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8261字14,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2024年1月,中宣部授予海軍南昌艦黨委“時代楷模”稱號。
新聞中透露,2022年055型萬噸大驅南昌艦遠海執行任務時,遭遇美國航母艦隊抵近騷擾。
但南昌艦沒有後退,而是“前出近百海里,直面外軍航母編隊”,為遼寧艦拓展了防禦縱深。
而且還和外軍艦機持續纏鬥了20余天,最終不辱使命,順利完成任務。
訊息一齣,全國網友熱血沸騰,各種解讀紛至沓來。
什麼單艘驅逐艦追擊整個航母戰鬥群,什麼逼近敵航母100海里闖入防禦圈,什麼槍頂在美國腦袋上逼美國撤退等等。
這些內容說得人一愣一愣的,但很多人內心其實都還是有懷疑的。
055真的那麼厲害?為啥讓孤零零的一艘055去對抗美國航母戰鬥群?055真的贏了嗎?事件是2022年發生的,現在突然曝光又藏著什麼深意?
今天貓哥給大家一一道來。
055這次行動,到底得到了什麼?
如果單純看新聞通稿,這種“隱晦化”加工過後的稿子,其實很難還原出事件真相。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公開資訊和科學分析,來猜測在20多天的纏鬥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纏鬥事件是什麼時候的事?
官方報到中,只提及了纏鬥事件發生的年份,而沒有具體時間,所以我們只能透過搜尋遼寧艦航母的新聞來判斷。
透過搜尋,發現2022年遼寧艦一共有2次進入西太平洋訓練,兩次都有055型驅逐艦護航。
因為搜尋出的資訊很少,所以我們只能從解放軍海軍的“御用攝影師”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海情通報來對照驗證。
透過海自的鏡頭,我們發現2022年12月的訓練中,護航的是兩艘055驅逐艦,分別是鞍山艦(舷號103)、無錫艦(舷號104),南昌艦並不在內。
在2022年5月1日的日本海自拍攝的中國艦隊照片中,就會發現,裡面恰好就有南昌艦,當時一共拍到了8艘軍艦。
但有意思的是,在5月3日釋出的公告中,艦艇數量只剩下7艘,唯獨少了101號“南昌”艦。
當時這件事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因為大家普遍猜測南昌艦脫離編隊是為了試驗新列裝的YJ-21艦載超音速反艦導彈去了。
如果當著日本人的面試驗,嚇壞小朋友就不好了。
但現在,從南昌艦獲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新聞來看,事情顯然沒那麼簡單了。
熟悉解放軍功勳體系的人都知道,解放軍功勳體系基本可以分為四等,從低到高分別是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榮譽稱號。
這次南昌艦一下子拿了個最高等級的功勳,顯然是因為這次“前出近百海里直面外軍航母編隊”,立了大功。
所以我們基本上確定,事件發生在2022年5月。
那麼,南昌艦PK的是誰呢?
考慮到新聞的用詞是“外軍航母編隊”,那麼肯定不是日本。
因為日本雖然有一條準航母,但卻是打著“護衛艦”的旗號的,而且日本是自衛隊,不是軍隊,也稱不上“外軍”。
能被稱為“外軍航母編隊”的,只有美國航母戰鬥群。
2022年的時候,西太一共有兩個航母戰鬥群,分別是里根號航母戰鬥群和林肯號航母戰鬥群。
不過當時里根號正在日本橫須賀維修,而林肯號有在菲律賓海的航行記錄,所以055面對的,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林肯號航母戰鬥群。
那麼,055脫離編隊,是幹嘛去了呢?
目前的情況,最大可能是去偵察美國航母位置去了。
在大洋決戰中,最最最關鍵的,就是獲知對方的位置。
在二戰的中途島海戰中,無論日本還是美國,航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釋放偵察機四處偵察敵人位置,發現後派戰鬥機前去轟炸。
所以在海上,暴露位置,就等於死了一半。
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已經不再需要這種飛機目視偵察了,而是有雷達和衛星可以監測。
但這兩種方法都有缺陷,艦載雷達受地球曲率影響,哪怕強如福特號航母,艦載雷達發現敵方大型戰艦的最遠距離也不超過100km。
而衛星呢?且不說判讀需要時間,最關鍵的是衛星不是時時處處都在天上,而是在運動的。
可能這次衛星過頂的時候發現了航母,下次過頂又沒了。
所以要想實現更遠發現目標,就要用預警機,可以把發現距離提高到300公里。
但問題在於,遼寧艦沒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只有幾架直8預警直升機,發現距離非常近。
這樣一來,如果未來中國準備和美國PK,就必須要考慮一個獲知航母位置的問題。

因為島鏈的緣故,美國可以輕易透過日本獲知中國出島鏈的時間、地點、航向等資訊,而中國卻摸不透美國航母到底在哪裡。
那麼,為了發現美國航母位置,就只能派船前出了。
前出這個詞是一個專業的軍事術語,一般是指脫離大部隊向行軍前方派出小股武裝力量。
一般用於探路、偵查、掩護、排障、路橋等戰術用途。
具體到055南昌艦這次前出行動,很可能是後方透過衛星,已經發現了美國航母戰鬥群在遼寧艦附近,可能會造成威脅,那麼就必須派一艘船前出。
一方面,可以在茫茫大海上找到美軍航母的位置,儘快逼近航母戰鬥群。
意圖將敵方航母納入我軍艦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打擊範圍,從而對敵方航母形成威懾態勢。
另一方面建立對空態勢感知,成為一艘雷達哨艦,儘量拓展航母的防禦圈,也就是官媒報道的“拓展航母防禦縱深”。
第二,為啥單艦去PK美國的航母戰鬥群?
雖然驅逐艦PK航母戰鬥群聽起來挺讓人熱血沸騰的,頗有一點“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壯感。
但問題在於,現在不是戰爭時期,一次偵察行動也沒必要搞得要死要活。
所以,單獨派一艘055前去對峙,中方指揮員顯然是有考慮的。
第一是055是最適合幹這種活的了。
055雖然被稱為驅逐艦,但從噸位來算,其實早就已經滿足巡洋艦的名號了,只不過我東方大國喜歡低調,仍然稱之為驅逐艦。
美國那邊就比較直白了,直接稱呼055為CG(Chancellorsville Guided,巡洋艦),而不是DDG(驅逐艦)。
雖然名字低調,但讓055去“纏鬥”美國航母戰鬥群,咱們這邊顯然是有信心的。
為啥美國要建航母戰鬥群?
就是為了給這個海上作戰中堅力量打造一個緊密的警戒圈。
根據美國航母戰鬥群疏開編隊的教範,一般是4艘驅逐艦距航母20公里環狀鋪開,1艘導彈巡洋艦在航母前方80公里處警戒,從而形成綿密而富有層次的防空隊形。
1艘攻擊型核潛艇在後方50公里警戒,預警機在距離航母50-185公里範圍警戒飛行,能把航母的警戒圈,差不多拓展到400公里。
那麼055的遠端打擊能力是多遠呢?
055級戰艦擁有112個垂直導彈發射系統,這種發射系統和054A上的“淺坑”不一樣,而是“深坑”,能裝備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
這種導彈是全世界現役的射程最遠(600公里)、掠海高度(最低8米)、突防能力最強的亞超雙速結合掠海型的反艦導彈。
這樣就尷尬了。
055如果真要攻擊美國航母的話,只需要前出編隊,往衛星偵察目標的大概方向搜尋,然後以強大的對空搜尋能力探測敵方艦載預警機航跡,就能基本確定對方位置。
然後在航母的警戒圈之外發射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直取航母首級。
美國要想攻擊055的話,最外圈的伯克級的反艦導彈也夠不著,就只能出動艦載機。
美軍航母F/A-18E/F大黃蜂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一般為730公里。
從這次官方釋出的新聞來看,的確有兩架大黃蜂飛抵南昌艦附近,已經低空突防,做出了俯衝動作。
顯然已經是在模擬攻擊了,目測距離在10公里內。
但問題在於,如果是實戰,南昌艦根本不會允許大黃蜂飛到這個距離。
別忘了,055驅逐艦擁有4面高舉的X波段雷達,對於掠海目標探測有著非常高的精確度。
對空探測距離也在500公里以上,而與之配套的海紅旗9B遠端防空導彈,可以將300公里內任何來襲目標擊落。
而且這次讓大黃蜂飛到這個距離,可能還有收集大黃蜂火控雷達特徵、射頻訊號特徵的考慮。
對此,官方也沒藏著掖著,直接在新聞中就說南昌艦先後偵獲多型外軍戰機情況”,可以說是一點虧都沒吃。
更不要說,055上可能還搭載了傳說中的艦載反艦彈道導彈——鷹擊-21重型超遠端反艦導彈。
這種導彈射程1000公里以上,末端飛行速度高達10馬赫,又是攻頂打擊,美軍目前還真沒有什麼有效手段來攔截。
這就是055讓美國航母指揮官面臨的尷尬局面。
我能提前發現你,能在你沒發現我的時候,遠距離打到你;
你發現我攻擊你了,想反擊,卻發現夠不著,就算能夠著,也能被我攔截。
那咋辦?
在沒有開戰的情況下,只能想辦法和055拉開距離。
但問題在於,055也是會跑的啊!
055可以像蒙古騎兵常用的後退拋射拉扯敵騎兵的“放風箏”戰術一樣,始終讓自己保持在自己的打擊範圍之內而在對方的火力圈之外。
就這樣一放就是20多天,也就是所謂的“纏鬥”
而且,派055前出本身也說明了海軍編隊指揮員對055的信心。
畢竟,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誰敢拿一艘新銳戰艦去冒險?
第二是055的前出,可以避免中美軍事誤判。
我們都知道,在中美舊金山會晤的時候,美國一再喊話,希望重建因為佩洛西竄訪臺灣而中斷的中美軍事聯絡熱線。
這種熱線,不僅美國和中國有,和俄羅斯、和英國乃至和印度都有。
這種熱線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雙方衝突,防止誤判、意外或狀況升級。
畢竟,有時候兩國軍艦在海上相遇,很容易陷入《三體》中的那種猜疑鏈。
我怎麼知道對方不會主動打我?我怎麼知道對方不認為我會主動打他?如果我不主動打他,我怎麼保證也作出這個判斷?
如果這種猜疑鏈無法化解,那麼雙方任何一個動作在對方眼裡,可能都是要害自己。
於是就會搶先開火,造成兩個大國的直接衝突。
但如果這個時候有個熱線,就方便了。
雙方解釋一下,很多時候誤會就能化解,防止誤判導致戰爭。
但是在海上,如果兩國航母戰鬥群接近到一定程度(比如幾十海里以內),雙方的警戒圈高度重合,那就進入了一種事實上的對峙狀態。
雙方艦隊都有各種各樣的艦艇和各種各樣的人員組成,誰知道里面有沒有存心搞事的神經病,或者心理緊張而誤操作的導彈射手?
所以,讓055單艦前出,本身就是為了防止雙方航母這種“王對王”的場面出現。
055脫離編隊橫在美國航母和中國航母之間,美國航母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往前走,就等於往055的槍口上撞,為了避免一艘擁有巨大武力的戰艦進入自己的內層防禦圈,就必須轉向。
這樣,就避免了雙方航母戰鬥群的直接對峙,減小了擦槍走火的可能。
第三,我們得到了什麼?
這次055的出色表現,對中國的意義是巨大的,要不然也不會把“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給南昌艦。
第一是探索了一種新式的海戰模式。
我們都知道,關於海戰模式,一直處於一種一寸長一寸強的鐵律。
一開始,海上是誰的炮射程遠,誰能贏,但自從航母問世後,飛機可以在火炮射程幾倍的距離發起攻擊。
於是大炮鉅艦時代落伍,航母時代來臨。
後來隨著反艦導彈的發展,航母從單艘航母發展到航母戰鬥群。
航母作為整個戰鬥群的中堅,負責對800公里內的目標發起攻擊(飛機作戰半徑+空射反艦導彈射程)。
戰鬥群中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則為航母撐起一個防控傘,防止敵方導彈來襲。
解放軍的鷹擊21登上055之後,海戰模式可能就要顛覆了。

原因很簡單,鷹擊21是啥?
是射程超過1000公里反艦彈道導彈!
既然能在1000公里外消滅敵人了,幹嘛還要讓航母接近到800公里?
所以,航母使用方法可能就要變了。
原來是航母承擔攻擊任務,其他軍艦為其撐起防空網。
未來解放軍的作戰模式,可能會變為055大驅撒出去承擔攻擊任務,而航母艦載機為055大驅撐起防空網。
畢竟055上坑數有限,如果航母能承擔防空任務的話,就能讓更多的坑位裝填反艦導彈而不是防空導彈。
所以網友就已經編出了個段子:
遼寧艦:你這個帶刀護衛不是來保衛我的嗎?怎麼自己出門了?
055:對啊,我出門把敵人都砍死了,不就能更好保衛你了?
這一次055的行動,就是在近似實戰的狀態下,演練了這種戰術,而且陪練還是貨真價實的美國航母編隊,實在是難得。
第二,檢驗了一種兌子戰術。
我們都知道,美國現在有11艘航母,而現在中國算上正在建的,也不過3艘航母。
這也就決定了,如果在未來的反美國介入臺海的行動中,以航母PK航母,是非常不划算的。
但是別忘了,中國的055可是有8艘的!
8+3,剛好等於11。
當然,美國不可能把航母都投入臺海,中國也不可能把八艘055都拿來去和美國航母PK。
但這次試驗已經證明了,055具有驅逐美國航母的能力。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哪怕美國在臺灣以東海域部署4-6個航母戰鬥群,中國也有足夠的力量去應對。
當然,如果真的爆發戰爭,055的坑位要填裝反艦導彈的話,必然影響其防空導彈搭載數量,削弱其防空能力。
很可能在055發射完反艦導彈之後,就會面臨鋪天蓋地的反艦導彈打擊,而055在發射完防空導彈之後,可能只有被擊沉一條路了。
但關鍵在於,055前面的一波打擊,同樣能重創一個航母戰鬥群。
那麼,用一艘055來換一個航母戰鬥群,劃不划算?
划算。
但是對美國人來說呢?
可就是賠錢買賣了。
美國人的目的是完成介入臺海的戰術目標,結果戰術目標沒完成,先和055拼光了。
就算擊沉了055,但保衛臺灣的目標沒達到,又有啥意義?
這種兌子戰術,可能就是未來反介入作戰的核心。
第三,檢驗了新銳作戰力量的戰鬥力水平。
055南昌艦,是解放軍2020年才接收的新銳戰艦。
解放軍和這艘艦的磨合,也就3年多時間,是否真的磨合好了,對艦艇使用得心應手了,誰也不清楚。
但這次055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在20天的纏鬥中,長時間巡航,沒被美國人甩開,本身說明動力系統沒問題。
在20天的纏鬥中,美國雖然不敢直接攻擊,但電子戰等手段肯定是沒停的。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硬是不落下風,甚至還能獲得敵人戰機的電磁資料。
在20天的纏鬥中,全程追瞄,雷達沒掉鏈子(雷達是有無故障工作時間的,不可能一直開機),本身說明055引以為傲的雷達名副其實。
當然,更重要的是人。
作為一艘與美國航母臉對臉、硬碰硬的軍艦,很可能要進行一級戰鬥部署。
“一級戰鬥部署”是海軍艦艇最高戰備等級,主要是用於發現敵方海面、空中、水下襲擊的威脅和在複雜海區航行時。
拉響一級戰鬥部署警報時,全體艦員要馬上各就其位,艦艇上所有武器裝備、技術器材、防護器材和損管救生器材等全部備便,處於能夠立即使用狀態。
基本上,拉響了一級戰鬥警報之後,軍艦就和實戰狀態沒啥區別了。
但這種狀態,人員不吃飯不睡覺不上廁所,持續幾個小時可以,持續20幾天,行不行?
南昌艦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行。
我們看電影《灰獵犬號》就知道,哪怕面對潛艇圍攻,艦長也不會輕易發動最高戰鬥戒備。
因為要保證輪換人員數量狀態和關鍵崗位的值班時長,來保證軍艦處於長時間的戒備狀態。
所以南昌艦一定有一套在一級戰鬥部署之下的人員輪休機制。
考慮到南昌艦自動化程度較高,可能戰鬥崗位都部署了備份冗餘,能夠支撐這樣的高烈度長時間戰鬥行動。
海軍最寶貴的是什麼?
經驗。
這種積累下來的戰鬥經驗,在下一步一定會為其他7艘055以及其他軍艦傳導,有利於提高中國海軍的整體戰鬥力。
055單挑背後的戰略變化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權威媒體的報道,就是風向標。
不信我們看看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夕,是不是在緊鑼密鼓地報道越南是如何殘殺中國邊民、如何蠶食中國領土的?
055纏鬥美國航母事件是2022年5月發生,當時中國方面不報道,美國方面也不報道(吃虧了沒臉報道),所以大家都不知道。
現在突然報道出來了,顯然是有用意的。
什麼用意?我們看看新聞釋出之後發生了什麼?
臺灣省選舉。
顯然,這個新聞是給臺灣省看的。
臺灣省的人,一直對美國有一種迷信,認為只要大陸攻臺,美國航母一定會馳援。
而且美國一旦馳援,就一定能擊敗大陸,光復臺灣省江山。
但這個新聞告訴臺灣省人,就算美國航母來了,對上055,也只有吃癟的份!
有人說,這是不是可能製造緊張氣氛,對民進黨的選情有利啊?
的確,在過去,大陸在臺灣省選舉的時候,一直比較安靜,避免做出什麼動作後,讓民進黨拿去做文章,靠煽動民意上臺。
但現在,大陸的對策方式已經變了。
第一,對臺灣。
在馬英九當政時期,大陸對臺灣基本上是一種友善的態度,只要你不搞臺獨,什麼都好說。
所以當時,大陸和臺灣搞了很多合作專案,但基本上都以大陸讓利為主。
比如,臺灣的液晶面板企業困難,大陸官方召集彩電生產企業包機去臺灣省採購液晶面板。
比如,臺灣的菠蘿賣不出去,大陸明明有徐聞菠蘿,也要進口臺灣的。
比如,大陸和臺灣簽訂ECFA(服貿協議),在臺灣並沒有對等開放大陸商品待遇的情況下,對臺灣商品減稅。
後來哪怕蔡英文上臺,大陸出於團結島內促統勢力的考慮,仍然堅持各種優惠政策。
結果就是大陸對美貿易的3000多億美元順差,有三分之一都要透過貿易逆差給臺灣送去。
可是大陸讓利等來的是什麼呢?
前幾天臺灣省的選舉,我們都看到了,大多數人把票投給了民進黨。
這樣一來,大陸的優惠讓利政策,還有啥意義呢?
所以,從去年開始,大陸似乎改變了一些策略。
比如2023年12月21日,商務部決定中止ECFA部分商品關稅減免。
2024年1月9日,商務部又表態要進一步中止ECFA產品關稅減讓。
比如2024年1月2日,大陸兩艘公務拖船“寧海拖5001”號和“遠辰”號,拖著一艘平臺船,駛入了臺灣省最南端的鵝鑾鼻以東3海里以內開展正常作業,最近時距離臺島只有1.8海里!
雖然臺灣派出海巡署進行驅離,但反被大陸公務船教育:你用詞不當,不要口稱“國家”,“臺灣就是個省”!
此外還有解放軍頻頻穿越海峽中線、繞島飛行,這一切都說明,大陸已經認識到:
以往的政策可能不適應新的形勢了,所以必須做出一些戰略調整了。
第二是對美國。
隨著美國不斷推動所謂"重返亞太"戰略,美國海軍艦機與中國海軍在海上"相遇"的次數越來越多,對峙和擦槍走火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在過去,中國的應對策略是想辦法畫一個紅線,雙方都在這個紅線之內行動,這樣就可以避免發生什麼大的事件。
於是,2014年11月中美簽署了《關於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的諒解備忘錄》和《關於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的諒解備忘錄》。
但問題在於,中國希望用一紙規則來約束住美國,而美國的做派從來都是對我有利的規則我遵守,對我不利的規則就是一張廢紙。
比如,2018年9月30日,進行“航行自由行動”的美國海軍“迪凱特”號導彈驅逐艦(DDG-73)與執行驅離任務的中國“蘭州”號導彈驅逐艦(海軍170艦)在南沙群島南燻礁附近海域發生近距離相遇。
兩艦最近相距僅40米,差一點就撞上。
2020年8月,美國一架U-2高空偵察機闖入解放軍北部戰區實彈演習空域,險些釀成衝突。
2022年12月8日,美軍一架P-8A反潛巡邏機飛越臺灣海峽,其間曾距離中國領海基線已不到13海里。
中國能做的,只有跟蹤、伴隨航行,然後驅離。
但是一驅離,美國媒體就跳出來,指責中方違反了中國對《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作出的承諾,指責中國的攔截行動“不專業”,可能“引發衝突”。
這樣一看,似乎破壞和平的變成了中國了,美國反而成人畜無害的小白兔了。
如果總是被你說,我不去真的乾點啥,那豈不是白挨說了?
所以這次中美航母在海上靠近時,中國乾脆派出一艘055前出,直接對美國構成威脅,看美國咋辦?
畢竟,發言人發言中的深意美國人不聽,但導彈中的深意,美國人總要聽了吧?
而且,過去中國對反美國介入臺海的軍事鬥爭準備,主要集中在防止美國派日本、韓國基地的空軍打擊登陸船團,重點並沒有放在美國航母上。
但現在隨著美國越來越赤裸裸地支援臺灣獨立,想把臺灣武裝成一隻帶刺的豪豬,甚至直接派航母做出參戰的動作,那麼中國就必須做好與美國航母編隊硬碰硬的準備。
所以近些年解放軍開始越來越積極地進行遠海訓練,目的就是在美國航母介入之前,把戰區控制得離臺灣越遠越好,防止影響登陸作戰。
第三是對周邊國家。
以往,中國喜歡講和平、合作、共贏。
但是,在這個意識形態已經大於經濟利益的今天,如果光靠經濟效益來吸引人,所建立起來的關係已經不夠穩固了。
美國為啥能當世界老大?
因為美國不光靠經濟效益來吸引人,還靠軍事實力來嚇唬人。
讓人又愛又怕,地位才會鞏固。
當然,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不會恃強凌弱去威脅他人,但透過和美國PK,一樣可以起到嚇唬人的作用。
如果哪個國家想和中國交惡的話,就必須要考慮考慮了,連美國和中國PK都贏不了,自己上陣除了當炮灰還有啥結果?
這樣一來,就能極大提高一些騎牆國家的翻臉成本。
所以,這次055單挑美國航母雖然是一個孤立的軍事事件,但從國家戰略層面,是一次不亞於安克雷奇的標誌性的里程碑事件。
對於破除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振大家反美的決心,有很大幫助。
1927年,英雄城南昌,打出了史詩般的第一槍。
將近100年後,英雄艦南昌,同樣打出了史詩般的一槍。
從此,美國航母,不再是什麼能嚇唬人的東西,只會成為中國軍人的軍功章,成為中國崛起復興之路上的一顆墊腳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