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播出了一段解放軍航母山東艦搭載的殲-15艦載戰鬥機的影片,其中有個片段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從殲-15駕駛艙的視角能夠清晰地看到不遠處的一架外軍戰鬥機,其特徵清晰地證明了它的身份——美國海軍航母搭載的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由於中美這兩種戰鬥機都屬於艦載戰鬥機,其實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外界流傳已久的猜測:中美航母至少曾遠距離對峙過。


從該影片看,殲-15從航母起飛後,從正在編隊橫向補給的解放軍艦隊上空飛過,隨後就出現了與“超級大黃蜂”同框的鏡頭。儘管這個鏡頭時長不到一秒,但仍可以清楚地看出該戰鬥機的特徵——雙發、雙外傾垂尾、機頭的大邊條,不用多想,各國現役戰鬥機中,符合這些特徵且可能出現在山東艦作戰半徑內的,只有 “超級大黃蜂”戰鬥機。
這段影片沒有顯示殲-15與“超級大黃蜂”的互動,但從兩機非常近的距離判斷,這並非普通的伴飛。筆者注意到,近年來有關中國航母起飛殲-15戰鬥機驅逐外機的情況並不罕見,2022年央視還曾披露,遼寧艦航母編隊與外軍艦機在遠海大洋不期而遇。多架殲-15攜裝帶彈起飛處置。飛行員宋廣政回憶,“當時我多次警告驅離,但對方仍未改變航向。直到我逼近至不到100米的距離,他感到壓力才被迫撤離。過去在家門口,我們有底氣應對外機挑釁,現在在遠海,我們同樣有能力、有信心。”
“超級大黃蜂”雖然服役已經超過20年,但依然是美國航母打擊群的空中戰力核心之一。它名義上聽起來是F/A-18C/D“大黃蜂”戰鬥機的改進型,實際是幾乎全新設計的型號,機體整體尺寸放大了10%,與F-15這樣的重型戰鬥機相差無幾,同時它更換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推力更大的發動機,被美國媒體吹噓為“F-35C之外最好的艦載戰鬥機”。


相比之下,殲-15同為重型艦載戰鬥機,憑藉更高的推重比和更低的翼載,在近距離格鬥時更有優勢,但機載雷達依然使用的是老式脈衝多普勒雷達,在超視距作戰時明顯吃虧。當然,如果是新一代殲-15B艦載戰鬥機,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影片中沒有透露執行驅逐外機任務的殲-15具體型號,其中有一個鏡頭是與另一架殲-15組成雙機編隊,從後者的深灰色機頭顏色判斷,應該是老式的殲-15。不過此前公開照片顯示,殲-15和經常會與殲-15B並肩飛行,因此這也並不能證明執行任務的殲-15具體型號。
但不管怎麼樣,這次中美艦載戰鬥機的近距離對抗,也證明了雙方航母的距離不會很遠。近年來社交媒體上有關中美航母對峙的說法不斷,也多次出現雙方航母在衛星照片上同框的情況。此外近年的解放軍演習中,也屢次出現“中國航母來、美國航母走”的奇觀。

但必須承認的是,美國海軍一直沒有放棄借各種機會對解放軍航母的真實戰力“摸底”的機會,出動艦載戰鬥機進行挑釁,其實很可能就是在測試解放軍航母編隊的反應速度,並借近距離對抗來探索中美兩種艦載戰鬥機的效能——可惜的是,更強調對地攻擊能力的“超級大黃蜂”,在突出空優能力的殲-15面前玩狗鬥,是註定要吃虧的。
誰讓美國海軍在本世紀初認為沒有對手,將更適合艦隊防空重任的F-14重型戰鬥機強行退役了呢?如今無論是“超級大黃蜂”,還是F-35C,其實在艦隊防空方面都不算足夠合格,未來面對解放軍新一代殲-15B和殲-35艦載戰鬥機,恐怕美國航母的防空壓力會更大了——哦,中國的六代機也在飛了,美國海軍的六代機F/A-XX,連PPT都還沒有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