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郝景芳的閒聊自留地,關不關注請隨意(但關注會有好運氣)~~

前天晚上跟人開電話會,說:有時我都快忘了自己是個育兒博主。
想當年,我也是個勤奮的育兒博主,在老大上小學之前,也認認真真講孩子的思維培養,但隨著孩子越長越大(現在女兒10歲半,五年級;兒子6歲半,一年級),我更新育兒內容就越來越少。有時講講動漫,有時講講文學,逐漸變成了一個文化博主。
為什麼?
上個學期有個傍晚,我閨女放學回來跟我說:“麻麻,我同學朋友的家長裡,就沒有像你這麼抽象的。”
……抽象
我趕緊翻個白眼:“誰說我抽象了?我才不抽象。”
閨女:“你就抽象!我這麼抽象,都是遺傳你!”
我連忙使用“白眼連發buff”:“瞎說!都是你倆臭丫頭臭小子影響我。”
——為什麼不更育兒文章了?
——很簡單,育兒之路,越來越抽象了唄!

怎麼個抽象法?
其實主要源於倆娃原來讓我給他們講故事,當時弟弟還小,和姐姐睡一個房間,我陪他倆睡覺,他倆非要我講“笑得我睡不著覺的那種故事”。我自己本來也困,就開始編漫無邊際、邏輯感人、亂七八糟的故事,第二天早上自己都想不起來。
什麼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撐著天,後來有鼻涕了,就用手擤一下,把鼻涕抹到天上,十萬年的鼻涕積攢太多,把天壓塌了;什麼天漏了個洞,女媧把后羿一腳踢上了天,用后羿的屁股堵住了天,阿波羅駕車駛過,后羿叫阿波羅給自己兩根香蕉;什麼小晴晴用江米條和核桃酥與殺手奮勇鬥爭,小點點在樹下唱歌,來往的人紛紛投錢說“我給你錢,求你別唱了”。
如此種種。
有一次我編當下現代的萬物成精故事,其中說起馬路上的斑馬線成精,因為有八道,所以成了“胡說八道精”。此後我自己就榮升了“胡說八道精”。
至於育兒過程中的抽象,就是有一些連娃都看不下去的不靠譜。比如要帶閨女讀書,結果到閨女房間裡,我自己因為剛聽到一首放不下的好歌,一直在跟著手機唱歌,直到閨女說:麻麻,你不是要跟我看書嗎,別唱啦!

(我在女兒一個小本子上寫故事,女兒給我畫插圖。)
這麼抽象的麻麻,還能靠譜育兒嗎?
偶爾我也試圖靠譜一下。
上個學期,我到處出差,差不多有一多半時間不在北京。閨女期中考試的時候我也不在北京。期末之前,我特意排開了所有出差,留在家裡,週末的時候想著:我可要發揮一下靠譜家長的影響力啦!
結果,讓閨女做卷子(期末之前老師發了多套卷子,自選去做),閨女不做;讓閨女看錯題,閨女看了兩道就不看了;讓閨女自己總結歸納薄弱點,直接把閨女說哭了。閨女擦著眼淚:“你們總讓我複習複習複習,其實複習不復習對我來說沒差別!”
哭了怎麼辦?哄唄。
考完出來,我興沖沖到學校接孩子,問考得怎麼樣?閨女沒好氣地說:數學錯一題,英語得零分!下午回家就發高燒了,確診甲流躺了一週。
這一下,我對閨女的考試成績是完全不抱希望了。又不好好複習、帶病考試、考完了情緒也不好,我一直在給自己做心理建設:沒事,考七八十分也能接受。
結果:語文96.5,數學99,英語98。雖然老師還是不太滿意,覺得語文有點可惜、英語丟分完全不應該、英語期末學習態度有點懈怠,但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和先生的預期,所以回家高高興興誇娃:爸媽都非常滿意!
——合著,小人精,會做“向上預期管理”了是吧?
結論就是:麻麻試圖靠譜一次,除了刷了一通存在感,把娃惹哭了,什麼作用都沒起到,最終還是娃自己靠譜。


(姐姐寫的春節橫批,掛在自己臥室門口。)
那老二呢?
抽象麻麻也試圖靠譜,尋思著:老大目前拒絕一切學科類輔導班,老二還小,是不是還有從頭開始雞一下的可能性?
興沖沖給老二找了個奧數一對一的老師,結果前兩天,老師給我打電話說:孩子期末之前還行,能跟著聽課,過完年之後這兩節課都不好好聽了,做兩道題就趴下去說不想做了,是不是假期狀態懈怠了。
靠譜麻麻趕緊反省:要是放假把心放散了肯定不行,回家得找孩子好好談話,瞭解問題所在,溫柔堅定解決問題。
結果回家一聊,老二說:這個老師講的,完全不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程度。
得,一下子把我的話全堵回去了。準備了一路的溫柔堅定,都不如娃義正言辭的拒絕溫柔堅定。人家溫柔堅定地說:這個課不適合一年級的程度。
那我還有什麼話好說?人家一眼識破麻麻的陰謀:想讓我超前學習、拓展學習?門兒都沒有!我是一年級小學生,我就應該學10以內加減法。比教育部都認真嚴肅。
——合著,小人精,學會“整頓領導需求”了是吧?
結論就是:抽象麻麻也想雞娃一次,直接被一年級學生的清醒拍回到原點,那還能咋樣?給老師打個電話,課程無限期暫停了。


(弟弟寫的春聯和橫批,掛在家門口)
那抽象麻麻還能怎麼育兒?
就一起逛街、美甲、唱歌、看電影、吃火鍋、買盲盒、搭手工、玩遊戲唄。還能咋著。
這個寒假,閨女有個作業,是閱讀四大名著,為下學期做好準備。
抽象麻麻為了調動孩子對《三國演義》的興趣,買了一盒《三國殺》,結果一個假期結束,閨女總結自己對三國的認知:
關羽紅牌當殺、甄姬黑牌當閃、劉備可以讓蜀將為自己出殺,曹操可以讓魏將為自己出閃,趙雲可以殺當閃閃當殺,張飛自帶諸葛連弩黑殺還無視距離,孟獲不怕南蠻入侵,無懈可擊可以無懈可擊無懈可擊……
姐姐平時玩蛋仔派對帶著弟弟上號。於是抽象麻麻靈機一動,給兩個人佈置學習,說要一起完成作業任務才能一起玩iPad,組隊作業搭子,要看團體成績,先寫完的是MVP,可以額外獲得一盤土豆絲。
結果倆人果然奮筆疾書,姐姐還一直提醒弟弟不要拖後腿,弟弟寫字如飛,非要爭當MVP,最後還是以一行字的差距輸給了姐姐,咧嘴就哭……
雞飛狗跳的日常,就是哄了這個哄那個。


(放假時和姐姐一起去做的美甲。)
到底什麼叫抽象?
這是這代10後娃們天天掛嘴上的形容詞。去年帶學生們去矽谷研學,就有兩個初中生滿嘴“抽象”不離口;我家閨女更是自封“抽象女王”。
換成我們老一輩的語言,大概就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態度嚴肅的發神經”、“假裝自己還是個人類”、“永遠不按套路出牌”、“主打一個你沒想到,我自己也沒想到”、“只要有半點邏輯,就算我輸”、“癲起來我都佩服自己”、“我寫的你看不懂?沒事,我也看不懂”,“問我為什麼笑?只是想笑而已”。
舉兩個歌詞的例子:
去年大火了一陣子的奶龍,“我是奶龍,我才是奶龍”,其實這個IP不是2024年才有,而是做動畫好幾年了,一直不溫不火。突然大火是因為短影片帶火了《我是奶龍》的歌,其中高潮部分是這麼幾句:
先擦鼻涕後提褲
後提褲,後提褲
從此走上社會步
社會步,社會步
這歌詞說的是什麼……?誰看懂了?
沒看懂沒事,就是因為看不懂又節奏魔性,就……火了。
另一首類似的講吃雞遊戲的《叮咚雞》,也是魔性節奏,傳播很快。其中開頭幾句,也是這麼抽象:
肚肚寶寶打雷啦
雷雷寶寶打肚肚
打打寶寶雷雷啦
寶寶肚肚打雷啦
這歌詞寫的是啥啊?!但小孩們聽了就很高興。要的就是這個調調!現在還在寫讓人看得懂的歌詞?Too Simple, too naive!
這兩年在小孩裡流行過的電搖、盤串、廢話文學、爆梗、鬥表情包、人機笑話,哪個不是癲得誰也看不懂?一句“家人們誰懂啊”,就拉開了抽象界的楚河漢街。

現在的小孩,為什麼都流行抽象?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完整人格的構成來看。
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是:“你一心想著尊重孩子的天性發展,結果發現孩子的天性就是又饞又懶又貪玩。”
我最近在想:饞、懶、貪玩都是真的,上進也是真的。關鍵就是饞、懶、貪玩和上進在生活中的比例問題。
我自己覺得:如果上進佔40%,饞、懶、貪玩各佔20%,或許是比較好的比例。上進的分量,能成功戰勝本性中饞、懶、貪玩任意一項,但是不超過這些本性之和。這樣可以讓自己總有上進的力量,但不至於走得太遠。

為什麼是這個比例?
因為饞、懶、貪玩是人的肉身性,上進是人的神性。
換一些說法,可以更理解饞、懶、貪玩的意義。
饞,代表重視身體的感受、重視當下的感受。除了饞,還包括飲茶、飲酒、愛美、性、度假,和其他一切遵循身體感受、讓感官愉悅的事情。
很多心理疾病,都是因為失去了和身體感官的連線。所有心理疾病的治療第一步,都是讓人重新學會關注自己的身體、重新找到活在當下的感受。感官,意味著真實。
懶,代表不為難自己、接納自己的現狀。懶是不想付出過多能量的狀態,在動物時代是為了節省自己寶貴的能量,在人類時代是大腦對於體力和精力儲存和最佳化。
進步等於改變現狀,懶等於安於現狀。不能太懶,需要有一些上進來克服懶,讓自己有所成就。但如果一點懶都沒有,其實等於不允許現實中的自己存在。這是大量優秀學生心理崩潰的主要緣由。
貪玩,代表對新奇、可能性、合作與對抗的興趣。有心理學家總結過人類四種類型的樂趣:競爭(為勝利精進技術)、賭博(把握未知性)、眩暈(奇異的感受)、角色扮演(代入其他人生,體驗戲劇和藝術)。這些都是貪玩的追求。
只有在玩的時候,人才會發展出自然的協作和博弈,才學會真正的社交,才能創造出目前尚不存在的事物,才能產生冒險一搏的勇氣,才有真正的心流體驗。
所以上圖可以轉換為:

再說回到當下的小孩們為什麼這麼抽象。
在鬆弛而積極的社會中,大家都有一點上進,但不太過分,那麼這些部分就都能溫和地和諧相處。就像我們小時候,在班裡吃零食、玩遊戲,放學後也有大把閒暇。那時的上進是微上進,叛逆也是小叛逆。
饞、懶、貪玩作為人性的支柱,支撐著奮鬥的上層精神建築。饞、懶、貪玩是生活的真實性、鬆弛感和趣味性,上進是生活的緊張度和超越性。
完全整合起這些部分,才是健康而完整的人性。
但是在一個過於緊張而上進的社會(俗稱內卷社會),對於努力奮鬥的要求幾乎佔據了人的全部生活,對饞、懶、貪玩的空間大大壓縮,觀念上也強烈壓抑,不允許這些正常人性存在。於是人格的完整性被割裂,這些慾念只能在匿名的網路上釋放,釋放成了癲狂的模樣。緊張程度越高,釋放的瘋魔程度就越高。
你讓我瘋狂地努力,我就給你努力地瘋狂。

在生活裡保持相當比例的饞、懶、貪玩,也是保留自己的肉身性。人心是肉長的,保留肉身性,才有同情心。
如果一個人,非常非常上進、不斷追求自我成就達到更高境界、為了保持自己團隊的領先優勢而殫精竭慮、訓練大量上進而優秀的後輩、對於不努力上進的人痛心疾首、時刻有危機意識、看不上一切妖魔鬼怪、為了成功可以無所不用其極,那會怎樣?
那就成了無量仙翁。
上進努力到捕全天下無辜妖族、煉9000仙丹;上進努力到隨手屠滅陳塘關後,還在怪弟子不夠努力、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優秀傑出、勤奮上進的捕妖隊,沒人敢站出來反對仙翁。
只有愛吃肉、愛喝酒、保持凡俗慾望的太乙真人,才能看見那焦土一般的人間煉獄,心生痛苦和同情,怒斥一句“傷天害理”;只有一向又懶又貪玩、對成仙不上心的哪吒,才會在最後關頭面對那枚小綠牌牌的誘惑,敢於一拳擊碎,不肯向謊言和惡低頭,說出“小爺是魔,那又如何”。
他們的“缺陷”,恰恰是良心的屏障。
人世間的幾乎所有善與正義,都與人的肉身性和同情心有關。

說回到今天文章的標題,對於一個抽象的麻麻,沒什麼育兒問題是難回答的。
要不要雞娃?雞呀!為什麼不雞?雞一下試試!
雞得動就雞,雞不動就算了。
雞不動,過一段時間再試試!
還雞不動……就算了。
上進心需要有,但不上進的心也可以有。
咱主打一個石磯娘娘的好心態:“臭小子,看老孃幹不過你的!非要讓你努力學數學不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今天是你贏了,看老孃下次再想辦法捲土重來!”
反正論自洽,是咱娘娘贏了。娘娘育兒也很懶,自我接納不在話下。
畢竟,人家臭小子的口號是:“小爺抽象,那又如何?”
————————————廣告分割線—————————————
作為一個育兒&教育博主,這些年也不是完全對娃的成長沒有貢獻。
我對孩子成長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做了童行書院的課程。
我女兒目前五年級,從小到大不上任何語數外學習班,目前只上公立學校、跳水訓練課程、童行課程。我女兒上過童行書院所有兒童基礎課和超過20個營地課程。
我兒子目前一年級,目前也沒有語數外學習班,目前只上公立學校、機器人程式設計課、自由搏擊、攀巖、童行課程。我兒子現在在上童行書院的線下思辨閱讀課、哲思PBL課,每天晚上睡覺前還要聽櫻桃艦長講故事(也就是我啦)的音訊課。
這麼多年,我之所以能做一個吃喝玩樂不耽誤、寫作創業不耽誤、毫無焦慮和壓力的抽象麻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創辦了童行書院,我家倆娃都在童行書院的課上鍛鍊了足夠用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因此小學學習就完全不需要我操心了。
童行書院在開學之際給大家準備了一系列福利,包括緩解焦慮、教育方法、思維培養和育兒資源等各項免費內容,歡迎各界父母入群交流。
關注我的公眾號,並在公眾號後臺回覆(不是文章留言!)關鍵詞“開學”,就可以加入童行書院開學福利群
,領取限時福利,和全天下高知父母一起交流育兒。
童行書院,教育界的一股清流。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