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意是AI滲透廣告的最後一塊拼圖
過去幾年,AI深刻改變了網際網路廣告的運作邏輯。
如果我們去觀察谷歌、Meta等公司的廣告平臺,會發現過去兩年的升級幾乎都是AI驅動的不同功能。
事實上,當我們仔細觀察廣告最佳化師的三大核心工作:出價、定向和創意,就會發現一個明顯的現象——
前兩者已經在AI驅動的自動化投放中實現了相當程度的機器替代,而創意這個領域,AI也在漸進式加速滲透。
這種現象背後的邏輯在於:相比出價和定向,創意生成的複雜度要更高。
出價和定向本質上是在處理結構化的資料和明確的規則,而創意則涉及到消費者認知、產品表達和情感共鳴等難以量化的要素。
如果說出價和定向的自動化是在解決"如何找到正確的人"和"如何最佳化成本"這樣的技術問題,那麼創意的自動化則是在挑戰"如何打動人"這樣更高維度的命題。
而這一輪AI的突破性進展本身就是一場內容生產方式的革命,騰訊廣告"妙思"平臺的2024年的一系列升級是這一變革的一個縮影。
這一系列升級之所以值得從業者關注,是因為它對“AI廣告創意生成”這一工作流進行了多方位的改造。
這種改造體現在三個維度:
第一是行業化,妙思針對電商、直播、遊戲、小說短劇、房產家居、汽車、金融等不同垂直領域,提供了差異化的解決方案。
這意味著AI不再是簡單地生成通用創意,而是能夠理解並適應各個行業的特定營銷訴求。
第二是平臺體驗的最佳化,比如透過對跑量素材的分析來指導"好素材"製作,以及提供一鍵製作相似內容、一鍵分發到素材庫等便捷功能。
第三是影片化,這是對當前市場需求的精準回應,透過提供文生影片、圖生影片等多樣化能力,滿足了廣告主日益增長的影片營銷需求。
今天衛夕重點和大家來聊“影片化”過程中的重要進展——文生影片。
在12月7日,基於混元大模型的“文生影片”功能上線標誌著妙思在AI影片創意生成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AI生成影片廣告對於創意生產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傳統的印象中,影片廣告創意生產是一個複雜、耗時且成本高昂的過程,但今天,這個認知正在被改寫。
那麼,這種改變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從實際效果說起。

妙思“文生影片”入口
從技術表現來看,騰訊廣告妙思“文生影片”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其對語義的精準理解和表達。
如果說傳統的AI影片生成往往像是一場"抽卡遊戲",需要多次嘗試才能獲得理想效果,那麼妙思“文生影片”展現出了不俗的穩定性。
這種穩定性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廣告創意的實用價值,從“可用”到“好用”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
一個小的細節是,當我們輸入提示詞時,模型能夠高度還原我們期望的場景細節,這種精準度大大降低了創意生產的試錯成本。
我輸入如下提示詞——
“史詩級震撼場景,一頭覆蓋著閃耀青金色鱗片的巨龍盤旋於雲海之上,龍翼展開長達百米,周身纏繞著藍紫色的雷電,畫面採用超廣角仰拍視角,雲層被龍翼攪動形成漩渦,遠處是紫色的雲。”
輸出的是下面的結果——
可以看到,妙思的“文生影片”非常精準地還原了提示詞,其完成度和質感非常高。
而這樣品質的影片如果讓遊戲團隊的動畫師去渲染,至少需要一天半的時間,這還不包括最佳化師和剪輯師反覆溝通修復的時間,從效率的角度,這是立竿見影的提升。
事實上,影片是一個講故事的媒介,其核心在於能否打造沉浸感的觀看體驗。
在這方面,妙思“文生影片”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其生成的影片具備高畫質大片質感,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生成流暢、連貫、符合物理規律的運動鏡頭,這解決了人物動作、幅度、流暢性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以下是一些實際生成的效果——
一個完整的影片創意系統其實包含兩個維度,第一是創作自由度,第二是使用門檻。
從創作自由度來看,騰訊廣告妙思的文生影片功能支援多種形式的創作,不僅可以按9:16的比例生成符合移動端消費場景的豎屏短影片,還能實現多鏡頭生成,透過AI自動完成轉場和運鏡。
妙思“文生影片”支援9:16的豎版影片
從使用門檻來看,系統提供了運鏡控制、運動筆刷等專業功能,同時也設計了光線、風格、電影型別、氛圍、景別、相機運動等常用標籤推薦,這讓不太熟悉提示詞寫作的最佳化師也能快速上手。

從這個意義上,妙思“文生影片”不僅僅關注技術本身,更注重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的結合,用多個維度的細節讓功能真正實用而不是淪為花哨的噱頭。
從"降本增效"的角度來看,文生影片的價值是直觀的——
首先,它大幅降低了影片創意的生產成本。
在傳統模式下,一條影片廣告的製作往往需要經過策劃、拍攝、剪輯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人員參與。
現在,最佳化師可以直接透過文字描述生成所需的影片內容,這種效率的提升是直接的。
其次,文生影片大幅提升了影片創意的生產效率。
它有效降低了最佳化師與影片剪輯師之間的溝通成本,減少了創意從構思到實現的摩擦,讓原本容易扯皮和互相抱怨的影片創意生成變得更順暢。
“的確,在剛開始的時候,對於妙思的文生影片,我們的預期並不高,原因在於,作為已經從業五年的最佳化師,已經看過太多的文生影片Demo,總覺得在效果上“差點意思”,畢竟要讓使用者真正下單,這中間對影片質量的要求是非常微妙的。
然而在騰訊廣告運營同學的強烈安利下,我們在妙思上試了幾個,發現結果超出預期,儘管偶爾也會翻車,但整體的可用性是很不錯的,有很多的細節,另外是比我們自己拍產量高了一個數量級,以前我需要和剪輯師反覆溝通好多輪才能搞定一個創意,現在我有什麼新想法,分分鐘就可以可以出結果,創意試驗變簡單了。
從結果來看,AI生成的影片消耗目前儘管還是比我們自己拍的佔比要少,但很顯然成本也更低,我們還會繼續在妙思上嘗試和摸索,也希望影片產品能持續迭代。”
一位廣州的女裝品牌投放最佳化師說。
三、最佳化師在大模型時代的行動指南
面對AI生成影片這樣的技術變革,廣告最佳化師的角色和技能需求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
那麼,在AI驅動營銷的新階段,最佳化師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
如果說傳統最佳化師更多關注的是投放策略和效果最佳化,那麼在大模型時代,最佳化師需要具備更全面的技能樹,需要對AI工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投放的產品有更專業的洞察以及更強的跨專業協作的能力。
具體而言,最佳化師需要在"道"與"術"兩個層面進行職業重塑——
在"道"的層面,最佳化師需要對自己服務的業務和產品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更多的營銷Know How。
簡單地說,假如你投放的是新能源汽車,那麼,你需要對這款車的外觀、內飾、效能、續航、座艙、智駕、安全都要有深入瞭解,同時還要知道它對比競品有哪些特點和優勢,還需要進一步知道目標消費者更在意那個維度,才可能有針對性地使用AI製作創意。
在"術"的層面,最佳化師需要學習AI使用的技能,比如做影片創意,就需要掌握影片生成提示詞的撰寫技巧。
很顯然,影片生成的提示詞和文字生成的提示詞是有區別。
一個優秀的影片提示詞應該包含哪些要素?
從混元的官方建議和最佳化師的實踐來看,一個行之有效的提示詞結構可以概括為:主體+場景+運動+(風格表達)+(氛圍描述)+(運鏡方式)+(光線)+(景別)。
這種結構從多種維度定義了影片的精準度,相當於給目標影片劃了一道框,可以有效提高影片結果的可用性。
同時,善用官方提供的相關功能也同樣重要,妙思的“文生影片”也非常貼心地提供了“靈感提示”,有非常豐富的優秀提示詞可供最佳化師參考,學習這些“靈感”可以幫助最佳化師快速找到“手感”。

此外,最佳化師還需要持續學習更多細緻的AI創意技巧和功能,比如充分利用AI工具提供的常用標籤等,再比如建立起資料反饋最佳化的閉環,透過實際效果不斷調整和最佳化提示詞來提升結果。
一個簡單的道理是,你使用AI,你的競爭對手也使用AI,那麼你如何取得更好的效果?
答案是:一方面你需要對業務比他理解的更深刻,另一方面,你要有更好地和AI打交道的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AI對最佳化師傳統職能的衝擊,與其說是挑戰,不如說是機遇,技術的進化讓最佳化師有機會突破原有的職業天花板,建立維度更高的技能。
結語
在一年前OpenAI的Sora釋出的時候,業界普遍認為它所代表的“科幻級”影片生成大機率不會很快到來,然而,產業界在影片生成領域的狂奔打破了行業保守的預期。
網際網路廣告行業從來都是業界領先技術的應用前沿陣地,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影片廣告創意生成”會長時間停留在現有水平。
因此,用“貝葉斯公式”不斷觀察、調整、迭代我們在廣告投放中的打法,和平臺的最新工具一起共振,才是新一代廣告人為數不多的理性選擇。
想要申請試用妙思“文生影片”的最佳化師和廣告主可點選“閱讀原文”提前試用。
——End——
作者簡介:衛夕,公眾號“衛夕指北”出品人,科技專欄作者,專寫長文,專注剖析網際網路及社會科學的底層邏輯;不關注這個賬號,你都不知道你會錯過神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