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強行要求iPhone美國造!但真不是搬工廠這麼簡單

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美國iPhone美國造,為什麼行不通?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上週五,在持續發酵的中美貿易爭端中,特朗普政府突然宣佈豁免智慧手機、電腦、半導體等中國電子產品的關稅,這無疑讓蘋果等電子消費品領域的科技巨頭鬆了口氣。

因為,如果關稅全面生效,在佔據蘋果銷量三成的美國市場,iPhone的售價可能從1000美元左右飆升至1600美元以上,屆時其銷量無疑會受到毀滅性打擊。但若不漲價,蘋果的利潤必將大幅縮水。所以此次關稅的豁免,也讓蘋果得以暫時避免陷入兩難處境。
當然,雖然“對等關稅”獲得赦免,但針對中國的20%關稅仍在生效,蘋果的關稅壓力依然存在。
那麼,能不能“美國iPhone美國造”,完全避免關稅呢?特朗普就曾表示,美國擁有必要的技術、資源和潛在的勞動力,能將iPhone生產線遷回本土。
然而,有分析師指出,以iPhone 16 Pro為例,僅是將組裝環節轉移到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就可能導致零售價從1199美元推高至1500美元左右。
此外,哪怕蘋果公司僅僅將10%的供應鏈轉移到美國,就要在未來三年內投入數百億美元巨資。由此生產出的美國版iPhone,價格將會飆升3500美元。這個高價遠超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承受範圍。要知道,哪怕是萬眾矚目的Vision Pro,由於3500美元的錯誤定價,才賣出了不到50萬臺。
我整體上同意這些分析師的結論,甚至認為,哪怕特朗普加徵了高額關稅,蘋果將生產線大規模遷回美國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我想強調的是,美國不能生產蘋果手機,並不僅僅是因為勞動力價格成本上升、或供應鏈搬遷的成本,其背後存在著難以逆轉的客觀經濟規律,是特朗普無法透過關稅政策來對抗的。
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現代製造業對複雜生態系統深度依賴,尤其是像智慧手機這樣高度精密和複雜的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早已不是單一國家或地區能夠獨立完成的任務。
特朗普認為有工廠、有工人、有技術,就能在本土製造任何產品。但他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iPhone背後所依靠的,是一個龐大、成熟且高效運轉的供應鏈體系,包含了成百上千家專業化的供應商,提供著各類生產裝置和零部件。
因此,即使特朗普千辛萬苦將iPhone工廠搬回了美國,哪怕支付得起無端增加的大量的成本,也仍然離不開背後生態的支援。屆時,他又會發現,不僅生產裝置要從中國進口,連除錯生產線都需要從中國抽調工程師,美國製造業仍然“受制於人”。但其實,這只不過是產業的正常狀態,是特朗普自己異想天開,違背了客觀規律。

不過,我想提醒的是,這背後還體現了一個更重要的規律:當一個國家透過長期投入和市場競爭形成顯著的比較優勢時,其他國家想再試圖透過高關稅、強制轉移等手段來強行改變這一格局,效果也將非常有限。
中國在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領域,以及電動汽車等新興領域,能獨步全球,早就不再是依靠廉價勞動力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優勢,比如巨大的生產規模、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龐大的工程師隊伍,還有隨之帶來的較高生產效率和相對較低的成本。
此外,我們還曾指出過,iPhone雖然是在美國加州進行設計研發,實現了產品的從0到1,但到實現iPhone的大規模量產,也就是從1到N,不只是簡單的複製黏貼,而是需要一個“量產化”的過程。不僅零件和裝置需要重新設計製造,還要對整個生產線進行設計和除錯。特別是,“量產化”這件事情,不是“中國第一”,而是“中國唯一”。
因此,如果美國選擇對中國有明顯優勢、且美國需求量大的產品強行加徵高額關稅,的確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方面,短期內他們要讓本國的消費者忍受高通脹,另一方面,培養替代供應者還需要付出巨大成本,可能最終還是得給予這些產品關稅的豁免。
而中國,反倒可以在高關稅的壓力之下,順勢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淘汰那些附加值相對較低的產業,對自身的產業進行升級。
所以,最後,我預計,美國將不得不接受一個尷尬的現實,他們雖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甲方,卻對中國進口產品存在強依賴性。美國試圖堅持極高關稅壁壘,來降低貿易逆差,最終成了懲罰美國本國的消費者。
中國產品之所以被大量進口,恰恰是因為滿足了美國市場在效能、價格、和規模上的需求,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突然失去這些供應,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將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即使找得到的話,也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價格、更低的效率或更長的等待時間。
其實,同樣的道理,美國在晶片產業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他們就一直在透過限制先進晶片出口,來抑制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所以,在本國形成替代能力之前,中國就不會對這些產品加徵高關稅。這不是軟弱,而是基於產業博弈的清醒認知。
因此,我相信,特朗普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註定是短暫的。在現代製造業大分工的時代背景下,經濟理性最終會戰勝政治衝動,全球協作仍將是未來的主旋律!
再做個預告,在本週五,我還會進一步深入挖掘貿易戰以及科技衝突背後更為深刻的社會因素,幫助你看透真正的底層驅動力量,更系統性的理解未來走向,找到屬於你的發展機遇。如果你感興趣,歡迎掃碼加入科技特訓營前來學習探討,和我一起,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國一覽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