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眾正在恐慌性“囤貨”!專家:商品升值潛力超股市,全因關稅引爆通脹

據商業內幕網4月4日報道 近期,美國政府出臺新的關稅政策,引發部分民眾擔憂商品價格飆升,紛紛提前囤貨,以應對可能到來的經濟衝擊。

圖:商業內幕網截圖來自西弗吉尼亞州摩根敦的Melanie Moroz表示,她目前儲備的化妝品、護膚品及洗護用品足夠使用兩年。她透露,自己過去幾個月已開始囤貨,而白宮擬削弱教育部權力的舉措更讓她加快囤貨步伐。作為一名有著25年經驗的教師,她擔心自己可能失業,因此嚴格控制開支,停止外賣、購物和外出就餐,將資金集中用於必需品採購。

Melanie已列出一份物品清單,其中包括購買冷凍肉類,以及趁價格上漲前更換老舊的iPhone 11。她認為,未來美國市場將迎來大範圍的價格上調,因此必須未雨綢繆。
食品、寵物用品成囤貨重點Melanie的擔憂並非個例,許多美國消費者正採取類似策略。住在德州聖安東尼奧的Elizabeth Blackstock和丈夫已經觀察物價變化數月,在新關稅政策釋出後,他們決定優先囤積食品和寵物用品。Elizabeth表示,他們家的六隻救助貓中有幾隻需要特殊飲食,因此她特別關注寵物食品和藥品。此外,夫妻二人還計劃儲備洗護用品和冷凍肉類。然而,她仍然感到焦慮,認為不斷變化的關稅政策讓人難以真正做好準備。“我們已經盡力準備了,但仍然無法感到安心。”她說道。同時,他們正在考慮更換汽車變速器,以防相關零部件因關稅上漲而變得更加昂貴。經濟衰退風險增加,消費者謹慎應對杜克大學經濟學副教授Felix Tintelnot表示,面對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如果經濟狀況允許,消費者囤積未來必需品是合理的。他指出,美國在2024年進口的美容產品總價值達75.9億美元,這一類商品可能會因關稅上調而變得更昂貴。同時,他警告稱,新的貿易政策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下行風險增加。“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上升。”Felix指出,面對潛在的經濟衝擊,一些人可能更傾向於存錢,而不是花錢囤貨。他進一步分析,經濟衰退對不同群體的影響不均,尤其是職位不穩定的員工更容易受到衝擊。因此,對於新入職者或工作不穩定的群體來說,更需要提前做好經濟上的準備。在社交平臺Reddit上,許多網友也在討論如何應對物價上漲。一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的使用者表示,他已經停止所有非必需消費,例如水果、牛油果和茶葉等進口商品。“這些現在都是奢侈品。”他說,為了滿足甜食需求,他計劃購買罐裝水果,或者僅在水果當季時從本地供應商購買。另一位計劃參加芝加哥茶葉節的茶葉愛好者表示,他通常每隔幾個月就會花費100至300美元補充茶葉庫存。但如今,由於關稅和國際運費上漲,他可能會減少購買。“額外的100美元關稅費用讓我無力承擔。”價格上漲帶來的投資思考有網友指出,面對價格上漲,提前囤貨甚至可能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一位來自佛州的使用者表示,他計劃購買香料、印度香米、幹豆類和橄欖油,以應對可能到來的食品漲價。他回憶起疫情期間游泳池消毒劑氯氣價格暴漲的情況,認為這次的漲價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因此決定儘早購入生活必需品。“如果價格上漲10%-30%,那麼這比股市投資的回報率還要高。”他寫道。同時,全球金融市場也受到了關稅政策的影響。4月4日,美國股市大幅下挫,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4.8%,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1679點,跌幅達4%。另一位來自阿肯色州的網友表示,面對關稅上漲及潛在的油價飆升,他已開始囤積凍幹水果等可長期儲存的食品,以確保家中的孩子仍然能有零食可吃。他還表示:“很多人說,等消費者無法承受高價時,企業就會停止漲價。但在阿肯色州,情況從未如此發展過——大家只是學會了將就生活。”
來源“紐約華人資訊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