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凱斯
編輯/章魚
東南亞電詐,最近似乎消停了不少。
畢竟自今年年初的“王星事件”後,各國便開始了一輪聲勢浩大的聯合執法。
在嚴打之下,妙瓦底多個電詐窩點遭到清繳,大量涉詐人員被押解回國。
然而,作為一種兼具暴力與暴利的黑灰產業,電詐的黑手早已伸出了東南亞,蔓延到全球各地。比如最近網際網路經常出現類似的聲音:
位於中東的黃金之城迪拜,如今已經成為電詐天堂。
事實,真是如此嗎?


迪拜,電詐的下一站?
迪拜,不少人刻板印象裡的阿聯酋淘金勝地。
高聳的哈利法塔,滿街的限量豪車,在這地方,彷彿就連要飯一年也能賺上個好幾十萬。

而諸如此類“遍地黃金”的傳說,再搭配“海外高薪務工”的誘惑,讓許多國人怦然心動。
有人被月薪過萬的迪拜打字員招聘啟事所吸引,有人則做起了去迪拜開燒烤店的發財夢,有人甚至就是單純想遠渡重洋,碰碰運氣。
可他們一落地,便由此墜入魔窟。

根據河南電視臺的報道,前兩年上海有一位開水果店的張先生,就被人以“中東那邊好做生意”為由騙到了迪拜。
剛下飛機,張先生就被拉到了當地的一個園區裡,兜裡的護照被收走,人被手銬銬住,身邊都是荷槍實彈的保安。
園區負責人讓張先生用假身份,在網上騙詐國內的單身女白領,要麼把錢騙到手,要麼把人騙過來。
因為一開始配合度不高,張先生先後被掌摑、毆打,被用菸頭燙,被用電棍電擊生殖器,最狠的一次,他因逃跑被抓而被打到大小便失禁。

犯罪分子還會給他看其他人被毒打的影片,當著他的面掰斷其他人的手指頭,並告訴他:
“讓你做啥就做啥,不然死了都沒人給你收屍。”
為了活命,張先生和家人前前後後繳納了二三十萬的贖金,最終,他在集體外出時趁身邊人不備,從一家餐館的後門逃跑成功。
不是所有人都有張先生這樣的好運氣,更多的受害者會在迪拜的園區裡被虐待到不成人形。
完不成業績,男的會被埋在郊外的沙漠裡經受暴曬,會被要求一直做深蹲做到急性腎衰竭。

女的則會被輪姦,被注射毒品,被強迫出賣肉體還根本不可能還完的債。
而當一個“豬仔”的價值被徹底榨乾後,就可能會被拉到公海的醫療船上割掉器官,客死他鄉。
在討論黑灰產的“電報群組”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緬北KK園區是最後一站,迪拜綠洲園區則是生命的終點。
據網友總結:和東南亞一樣,迪拜的電詐也已經形成了“產業叢集”,集中在DIP、矽谷(Silicon Oasis)、綠洲、王子等幾個特定的園區裡。

〓 網友總結的迪拜園區地圖
2023年年末,迪拜王子園區的B4公司據傳遭到駭客入侵,洩露出了大量的內部資料和“工作”影片。
在監控錄影裡,一排排電腦前坐著的,是從事情感殺豬盤、股票虛擬幣、寶媽學生兼職等多種型別電詐的從業者。

而被曝光的疑似工資條則顯示,這裡面最優秀的“推廣”,一個月能騙出20多萬人民幣。
但這“工資”通常要減掉一大堆“應付款項”,就算最後真換成當地貨幣迪拉姆發下來,通常也只能在園區內部消費。

並且,由於窩點由東南亞轉移到了西亞,從事詐騙人員的結構也因而變得越發“國際化”。
今年1月,根據一位名叫吉姆·布朗寧的海外反詐人士爆料,在迪拜郊區的沙漠裡,存在著不少由國人所控制的,專門針對全球各個國家的電詐團體。

這些組織會招收來自北非的勞工或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把他們拉到離市區幾英里外的獨棟建築物裡,在沒收他們的身份證件後,讓他們在奈及利亞保安的監督下,參與到經典的殺豬盤當中:
男性負責按照寫好的“操作說明”物色待宰的獵物,與其聊天調情。
相貌姣好的女性則裝成烏克蘭模特與獵物打影片電話,讓他們確信自己正在與真人戀愛。

而這些“獵物”裡,既有來自澳大利亞的鄉村富哥,也有來自玻利維亞和秘魯的中年老鐵,甚至連烏茲別克和亞塞拜然這樣的小國,也均被列入了電詐分子的收割清單。
在外媒的報道里,迪拜的這些電詐園區被形容為“突然出現”,“莫名就從東南亞轉移到了此地”。
而實際的情況,應該是在2019年的8月,柬埔寨政府下發了針對非法網賭的禁令,致使盤踞在此的大量黑灰產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 柬埔寨西港園區
不法分子們需要轉移窩點,便盯上了出入境和開公司都很寬鬆的迪拜。
在2020年和2021年,電詐團伙接二連三地在這座城市裡生根發芽,並把東南亞的那套行事風格也帶到了阿聯酋:
他們拐來了不少想發大財的“豬仔”,也因為所謂的“幫派紛爭”而製造了多起和搶劫、綁票有關的惡性事件,搞得當地華人人心惶惶,連大使館都在當時專門發了宣告,警告要“謹慎來阿務工和旅遊”。

然而很快,這些飛揚跋扈的犯罪團體就開始接連出現水土不服。

迪拜既非緬北,也非天堂
因為首先,和東南亞相比,在迪拜做電詐屬於純粹的消費升級。
尤其再加上這兩年生活成本的不斷上漲,致使犯罪分子不論是在此地租園區還是運營“團隊”,綜合開銷都是原先在緬甸或柬埔寨的3~5倍。

更重要的是,在電詐氾濫之前,迪拜曾多次入選全球十大高治安城市,其經常所宣傳的,就是哪怕夜間在街上散步,你也不會擔心遇到危險。
而當這樣的城市形象,被電詐搞得一落千丈,甚至被貼上了“可怕、旅遊避雷”等標籤,那麼當局自然是不會坐視不管的。

於是大約從2023年開始,迪拜警方就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嚴打。
據傳他們在去年年中才剛突襲了數座電詐大樓,又將近千名抓獲的電詐犯遣返回國。

因而,雖然迪拜曾一度成為緬北的下一站,但高強度執法和高昂生活成本的雙重製裁,最終還是束縛住了電詐灰產在這裡的野蠻生長:
在中東折騰了幾年後,不少犯罪團伙最終,要麼又回到了他們所熟悉的東南亞(然後被當地的聯合執法抓獲,遣送回國),要麼就是前往了喬治亞、帛琉等更為“蠻荒”的地方繼續鑽營。

所以到了今天,雖然電詐在迪拜尚未絕跡,但剩下的團伙較之前兩年都已經明顯收斂了不少。
然而即便沒有從東南亞滲透來的電詐,勞工和金融犯罪也依然是迪拜現如今不可忽視的問題。
像在這幾年間,你時不時就能看到外籍勞工在迪拜遭受坑害的新聞。

不論是“2020世博會”這樣的工程大計,還是裝配太陽能板這樣的小專案,都被曝出了一系列類似的,針對勞工的系統性剝削:
沒收護照,不發工錢,強迫一天十多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讓幾十個人擠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裡生活……
很多來自印度或非洲的勞工,在出國前都借錢向中介繳納了一大筆招聘費,結果到了迪拜幹了好幾個月後,工方卻欠薪不發,致使這群原本的出海淘金者,反而成了既沒有自由又揹負債務的“現代奴隸”。

而對於不少非洲女性而言,在前往迪拜前,她們被承諾可以從事園藝或女傭的工作。
而在抵達迪拜後,她們便立刻被告知揹負了鉅額債務,只能靠出賣自己的肉體才能還清。
在路透社的採訪裡,如果一個女孩不聽話,人販子就會用水煙管砸他們營養不良的身體,往她們的眼睛裡倒胡椒麵,有女孩甚至主動央求當地的警察將她抓到監獄裡。

而與出海務工人員的悲慘遭遇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迪拜金融詐騙犯的肆無忌憚。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在過去10年裡,以創業和加密貨幣為表象的龐氏騙局,在整個阿聯酋都十分猖獗,而這些騙局的主導者則大多居住在迪拜。

他們有的將此地當做自己的總部,有的則將此地視為逃難的避風港,用在全球騙來的鉅額收入在此購置豪車與房產,致使阿聯酋在2022年一度被列入了金融犯罪的“灰名單”。
當然,迪拜一直對打擊犯罪表現出相當積極的態度:
2023年政府針對反洗錢罰了5億人民幣左右的款,去年更是修改了勞動法,對有損勞工權益的行為處以重罰。

〓 迪拜警方逮捕 494 名涉嫌針對銀行客戶的電話詐騙嫌疑人
但這類打擊不少都是“按倒葫蘆起了瓢”,因為就像一位華人商人所吐槽的那樣:
這座城市釋出的不少政策,都是在“開始執行後卻在短時間內喊停”,有的甚至連兩個月都沒法維持。
於是,在今天的迪拜,你既能看到特斯拉的皮卡作為警車在街上巡邏,也能看到建築工人哭訴買不到回家的機票,既能聽說最近又有一個國際城電詐園區被掃蕩,也能在新聞裡看到數字貨幣的詐騙頭目開著豪車在街頭耀武揚威。

畢竟,作為一個充斥著黃金傳說的地方,迪拜越是像太陽一樣閃閃發亮,其所能創造出的陰影也就越大。
它並非下一個地獄般的緬北,但它也絕不是無罪的天堂。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