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長錢長投新規出臺,良品鋪子或將易主|財經日日評

點選按鈕▲立即報名

2025年退休人員養老金上調2%
7月1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為2024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4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2%。此次調整繼續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重點是向養老金水平較低群體傾斜。按照上述辦法,每個人的基本養老金增長比例都有所不同。
2024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7.5萬億元,基金支出6.8萬億元,當期收支整體平衡,略有結餘。(介面新聞)
|點評|今年退休養老金漲幅相較前幾年略有下滑,但考慮到2024年全年,中國CPI錄得0.2%,今年國內通脹率繼續低位執行,退休養老金上調2%,符合國內通脹率的變化,充分保障了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實際購買力。現行養老金髮放在鼓勵“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基礎上,向高齡老人與困難人群傾斜,減輕低收入退休人群的養老壓力。不過,目前養老金仍然存在城鄉差距和結構性差異,需要重視並逐步解決。
從養老基金的運營情況來看,短期內非常穩健,上萬億的結餘資金和戰略儲備提供了充足的緩衝墊,抗風險能力較強。不過,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未來養老金的支出將逐年擴大,對於養老基金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國資委:推動國有資本向新興產業集中
7月10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專題會議。會議認為,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共性技術供給,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科學謀劃佈局,強化出資人政策保障,推動國有資本加快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突出大工程帶動,突出場景應用,突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築牢國家戰略安全根基。
會議提出,推動中央企業切實發揮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綜合國務院國資委網站)
|點評|近幾年,國資委多次強調要將資源更好地集中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地方國資也明顯加大了對相關產業的投資力度。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推動下,包括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海洋裝備等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競爭的關鍵領域。推動資源向這些領域集中,能夠增強產業的韌性,也能進一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處於高速發展期,引入市場的多元力量,有助於加強國資對技術與產業的認知,避免脫節。此外,新興產業高投入、長週期、回報不確定的特點,可能也會對國有資本的傳統管理機制形成挑戰。國有資本在投入過程中,還要注意尊重市場邏輯,規範行為邊界,避免無序投資和重複建設。
新能源車企核減推廣補助約8.6億元
7月11日訊息,工信部近日釋出《關於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稽核初審情況的公示》。根據初審情況表格,2016至2020年,國內車企整體申報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數合計為75814輛,但核定推廣數為54089輛。各家車企申請清算資金合計約為29.3億元,但應清算補助資金約為20.7億元,兩者之差約為8.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是五年均有獲得補助資金的車企之一。2016至2020年五年期間,比亞迪實際補貼金額較申請金額減少約1.4億元。其他車企同樣存在相似的情況,比如,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實際補貼金額較申請金額減少約9704萬元。(每經網)
|點評|新能源車企此次被核減補貼,主要是由於憑證材料或資料上傳不合規,目前公佈的還是初審情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補貼政策曾刺激全行業高速擴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泡沫,其中部分車企還存在“騙補”情況。隨著行業發展逐步穩定,“反內卷”定調,補貼政策收緊的訊號可能會更加明顯,車企的行為也將被進一步規範。
補貼政策退坡,可能會加快行業出清速度,尤其是一些過度依賴補貼、競爭力不足的車企,或會被加速淘汰。行業由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也將倒逼車企停止“價格戰”,提升技術和質量。短期內,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可能會上升,但長遠而言,權益將得到更好的保障。
600公里超導電動高速磁懸浮列車亮相
7月11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落幕。國家鐵道試驗中心室外展區堪稱“硬核”看點——常導高速磁浮車、超導高速磁浮車及常導中低速磁浮車實車集體亮相。其中,中車長客首次亮相了時速600公里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據悉,該時速的列車,未來若投入商業運營,京滬行程有望壓縮至2.5至3小時。
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主要利用車載超導磁體與軌道線圈間的電磁感應實現磁浮執行,最高設計速度為時速600公里,超導電動磁浮懸浮導向間隙大、提速空間廣,具有高效、安全、節能環保、智慧舒適的特點,可有效填補高鐵和飛機之間的速度空白,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出行體驗。(澎湃新聞)
|點評|考慮到乘坐飛機時值機、晚點等時間因素,600公里時速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懸浮列車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其技術成熟後,可以為乘客在飛機和高鐵之外,中距離出行時提供較為高速且舒適的新選項。不過,儘管高速磁懸浮列車的樣車已經得到展出,在車輛平穩性、安全性、能效成本等多方面仍有待繼續驗證,這種技術想要真正落地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更重要的是,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經濟賬有些難算。要鋪設磁懸浮專門的軌道,難度比高鐵更大,成本成倍提升。超高速行駛的列車耐用性如何,現在還沒有得到驗證,長期運營成本難以估算。上海的高速磁懸浮列車運營多年持續虧損,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的成本若降不下來,很難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
良品鋪子籌劃重大事項或將易主
7月10日,良品鋪子釋出公告稱,其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但未披露具體事項細節。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公告發布前公司股價已經提前漲停,上交所當日即火速向公司下發監管函。這一潛在易主動作背後,是良品鋪子持續的經營困局: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均錄得虧損。儘管期間公司曾透過大規模降價、換帥等舉措試圖扭轉頹勢,但效果並不明顯。
就在今年3月,良品鋪子剛剛經歷了一次重大人事變動。創始人之一楊銀芬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接任董事長並代行總經理職責,這距離楊銀芬任職董事長兼總經理剛過去了不足一年半。(綜合每經網)
|點評|週四良品鋪子早盤迅速衝高全天封死漲停,在整個休閒食品板塊中表現得鶴立雞群,確實顯得十分異常。公司可能更換大股東的訊息究竟有沒有洩露,還有待監管部門進行進一步調查。不過,良品鋪子此前“換帥”對於公司頹勢的挽救成效甚微,長期股東陸續撤出,主打高階零食的良品鋪子搖搖欲墜。
過去良品鋪子憑藉海量廣告投放和明星代言,打出“高階零食”的大旗,吃到了國內消費升級紅利。零食產品的護城河本就不高,更何況良品鋪子採用的是“代工+貼牌”路線,缺乏特色產品。近幾年,消費者更注重產品價效比,主打低價的量販式零食品牌快速崛起。在低價上良品鋪子已經失去了先手優勢,保持品控,堅持差異化競爭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保險資金長錢長投新規出臺
7月11日訊息,財政部印發《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週期考核的通知》。《通知》核心看點在於對國有險企的績效考核最佳化,將險資淨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週期指標+五年週期指標”,權重分別設定為30%、50%、20%。並要求自2025年度績效評價起正式實施。 
在經營管理提升方面,《通知》從三個方面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提出要求:一是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二是注重穩健經營,上市增強投資管理能力。南方基金指出,若保險資金增配1%的股票資產,將為市場帶來約3500億元的增量資金。(財聯社)
|點評|備受期待的“長線長投”制度性政策落地,險資投資A股市場的邏輯有望改變。過去以年為單位的考核機制下,險資管理者在進行長期機制投資時考核壓力較大,少量管理者甚至會在年末追漲殺跌,企圖提升全年業績表現。這次考核方式的調整,大幅延長考核週期,更考驗管理者長線投資能力,也能讓險資管理者對短期波動有更強的容忍度。
這次考核的調整不僅是為了提升險資對A股市場的偏好,對具有明顯長線資金屬性的險資自身來說,拉長考核週期也是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從長遠來看,A股市場投資生態的最佳化,不僅需要各類長線資金引導,交易制度的完善、交易規則的公平透明同樣重要。
百億量化私募數量首次超過主觀私募
7月10日訊息,私募排排網最新資料顯示,當前百億量化私募的數量達到41家,而當前百億主觀私募為40家,百億量化私募數量首次超過百億主觀私募。百億量化私募上半年表現也略優於百億主觀私募。今年上半年,有業績展示的33家百億量化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達13.54%,且全部實現正收益。
相比之下,主觀百億私募受策略侷限性影響,上半年表現相對滯後。私募排排網統計資料顯示,有業績展示的14家百億主觀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為5.51%,12家實現正收益,佔比85.71%。儘管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但業績表現明顯不及量化私募,且分化更為顯著。在12家盈利的主觀私募中,10家收益在10%以內,僅2家收益超10%。(澎湃新聞)
|點評|量化交易在市場中褒貶不一,這依舊改變不了其迅猛發展的趨勢。A股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基金經理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監測市場中所有個股的變動。量化交易完全可以彌補這點不足,並且,比起主觀交易策略,量化交易策略受人為因素的干擾較少,可複製性強。特別是在波動率和換手率更大的小微盤股中,量化策略的技術優勢更為明顯,今年小微盤股整體走強,讓量化私募們的收益普遍超過的主觀私募。
股票市場執行的風格永遠不會一成不變,只是今年板塊輪動速度加快,趨勢性偏弱的市場風格更適合量化策略的發揮。今年量化新規實施,監管層對於量化的監管更加細化,量化策略本身也有規模的侷限性,量化策略未來能否持續保持超額收益,還需要繼續觀察。
週五兩市衝高回落滬指漲
7月11日,市場全天衝高回落,三大指數小幅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71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2180億,成交額創3月15日以來新高。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2900只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稀土永磁概念股集體爆發,券商、網際網路金融概念股一度衝高,CRO概念股表現活躍。下跌方面,銀行股午後持續回落,PCB、遊戲、造紙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510.18點,漲0.01%,成交額為7535億元;深成指報10696.1點,漲0.61%,成交額為9586億元;創指報2207.1點,漲0.8%,成交額為4600億元。(新浪財經)
|點評|週五兩市出現分歧,全天除了稀土板塊因為漲價訊息帶領能源金屬類板塊上行外,缺乏明顯的板塊效應。臨近午盤,近期強勢的銀行板塊率先回落,午後兩市情緒走弱。值得關注的是,週五並沒有指數調倉,尾盤集合競價階段,權重股集體異動走弱,疑似大規模資金集中平倉。
本週兩市整體維持強勢上行姿態,兩市成交量雖有上行,但更多的是場內資金得到啟用,調倉換股的情緒升溫,缺乏場外資金大規模介入,導致各板塊間總是出現“此消彼長”的走勢。銀行板塊初步走弱後,能否有板塊能夠實現接力,是下階段行情能否延續的關鍵所在。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企業出海如何突破從0到1
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
助你看清方向、看穿風險、看懂落地
點選報名▼科學出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