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教會我“人生精進”的10項原則

Jim Collins,是全球著名的管理專家及暢銷書作家,影響中國管理的十五人之一,曾獲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傑出教學獎。他在年輕時,深受德魯克先生的影響,並受雜誌之邀,曾面對面採訪德魯克先生。
Jim特別推崇德魯克先生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一書,在紀念該書出版50週年之際,寫下本文緬懷德魯克先生。Jim認為:德魯克先生的洞見和思想,打破了時間的壁壘,在今天依然行之有效。
他自己深受該書的影響,認為很多已內化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和行事準則,並將之總結為管理者可以學習和對照的10項原則。
如果你是創業者,推薦你學習《創業覆盤實戰營》,5天實戰,掌握創業高手的四大模型,業務+融資+股權+調研,全方位提升。
現在入學僅「🎁4.9元」,名額有限,你可以在文末點選領取

來源 | 泰普洛領導力(ID:Taplowleadership)
作者 | 吉姆·柯林斯
如果你在企業擔任高管,或者你想在未來成為一位優秀的管理者,無論你公司規模大小,無論你管理風格如何,我都會向您真誠推薦德魯克的這本經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我所說的高管,正是在公司中負責做出正確決策,並致力於決策最最佳化的人。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擁有同樣的24小時,但只有擁有效率的人,才能從普通人之中脫穎而出,甚至超過那些擁有傑出天賦的人,成為我們中的佼佼者。
正如德魯克早期在他書中所描寫的那樣:很多擁有巨大才華的人,卻“非常低效”。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普通人該如何精進呢?在我看來,德魯克的一系列管理學理論和實踐,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引。
在我30多歲時,第一次讀到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一書,這成為我人生中的轉折點;當我再次拜讀時,意識到書中的經驗教訓已深深地根植於我心中,併成為了我的行為習慣和行事準則。
雖然用今天的眼光看,書中的某些例子和措辭可能略有過時;但他的洞見和思考卻打破了時間的壁壘,在50年後的今天,依然行之有效。
以下是我從Peter Drucker本人和這本書中,收穫到的10個要點和準則,希望能幫助你快速踏入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管理學家的思想領域。
01
自我管理:

管理好自己是管理他人的前提


德魯克說:“一個人能管理好別人,不代表他能管理好自己。”
對此我深表認同,在自己沒有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和以身作則時,怎麼可能指望你的團隊能達到最高標準呢?
德魯克提出了有關公司業績的規律:管理者自身的業績,同他團隊的業績會保持一致。所以,如果你想提升團隊的平均業績,你必須首先提升你自己,管理好你自己!
02
揚長避短:
做你最擅長之事
德魯克最引人矚目的觀點之一就是:
我們做絕大部分事情時,都不能完全勝任。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讓我們想辦法把自己不勝任的事情做好,而是要想清楚我可以把什麼事情做得最好。
也就是說,你必須最先弄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你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能力,你是否會在某方面遊刃有餘。而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已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德魯克認為:專注於改善自己的弱點並提升自己的行為,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唯有依靠優勢,才能真正實現卓越,人不能依靠弱點做出成績,從無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遠遠超過從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
—— 德魯克
那麼,問題來了!德魯克提出的“專注優勢”原則,是否意味著我們就要忽視自己的弱勢呢?
是,也不是。德魯克認為:
如果你天生就是一個長跑運動員,就不要嘗試去做一個橄欖球中線衛;與此同時,你必須全力克服阻礙你全面施展天賦的那些缺點。
在邁克. 喬丹的職業生涯末期,他再也不能像年輕時那樣飛向籃筐,但是他在自己的優勢領域中消除了一個重要缺點,將自己逐漸消失的跳躍能力轉化成另外一種可以在賽場上殺死比賽的進攻手段——後仰跳投。後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
做你擅長的事情,並在這個領域中消除你的弱點,把這件事做的越來越好。
03
事半功倍: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你有沒有思考過,在什麼情況下,你可以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呢?
有些人適合在夜晚工作,而有些人最好的狀態在清晨;有些人透過閱讀來接收資訊,而有些人則透過聽他人描述;有些人適合浸入式工作方式,而有些人則適合多樣化的短時工作方式…
有些人專注結果,而有些人則看重過程;有些人適合勞逸結合,而有些人則是工作狂;有些人喜歡團隊協作,而有些人則喜歡單幹…
看到了嗎?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你是否有更清晰地瞭解自己?
德魯克說:我們偏好不同的工作方式,就如同你慣用左手或右手。而我自己,也慢慢發現自己在上午的創造性思維要明顯好於下午,這讓我更有信心在上午做更多需要創造性的工作。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衡量你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你越早發現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你就可以越快地得到高效工作帶來的疊加效應。
記住,越早越好!
04
惜時如金:
確保你花的時間都是有價值的
德魯克說,“管理需要可衡量的標準”,時間亦如此。
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準確地計算做事的時間成本,又如何去分配我們的時間呢?
在德魯克的啟發下,我堅持用電子表格記錄自己的創造性時刻,並刻意地將其保持在每年1000小時以上。儘管我每年旅行和工作的時間都在不斷增加,但記錄的習慣卻保證了自己的構思創意、理論研究和寫作的時間,並沒有減少。
與此同時,你要保證你所花費的時間是有價值的。
德魯克寫到,那些成功高效人士的“秘訣”之一就是,他們一次只專注完成一件事,拒絕浪費時間在一些“瑣事”上。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把時間分為三個模組:

第一,創造完整的屬於自己思考的時間,雖然可能只有90分鐘,但是日積月累的效果會非常驚人;
第二,給那些突發的事件或狀況,預留出一些自由的時間;
第三,為一些重要的涉及決策討論和意見交換的會議,留出固定的時間,為其做好準備,並加以跟進。
05
會議高效:
花更多時間準備而非開會
套用一句充滿諷刺意味的話:“抱歉給你寫了這麼長的一封信,因為我實在沒時間給你寫一封短的了。” 這同樣適用於會議:“抱歉讓你開了那麼久的會,因為我實在沒時間準備一個簡短有效的會議。”
真正高效的人,會設計一系列規則,讓會議也變得高效。
如同美味的曲奇餅,會有各種配方和烹飪方式一樣。會議也有各種很棒的模式,但是德魯克強調了最基本的原則:
在準備會議時,我們要有清晰的目的性;
開這個會,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會後如何跟進?誰來跟進?是否有deadline…
那些真的懂如何“開會”的人,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會議而不是去開會。
如果因為缺乏準備,而讓會議冗長又低效,這無異於浪費他人的時間和生命。作為管理者的你,我們不得不組織或者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建議你去習慣性地反思:你的會議是否算得上高效?
06
找到原則:
讓決策變得更高效
想想看,你是否經常性面臨決策時刻:
是做還是不做?是買進還是賣出?是採取進攻策略還是撤退?是接受還是拒絕……
不管是個人生活還是公司管理,我們會不斷遇到各種突發狀況、機遇或挑戰,需要我們去不斷做出決策。
這一切看上去毫無章法,充滿了隨機和不確定性。但高效的人,是能在混亂和不確定性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模式和原則。
德魯克認為:我們的人生,很少會面對那種獨特的一次性的決定。
而任何一個好的決策,都需要間接成本:論證和討論,反思和凝練,消耗精力以確保最優的執行。所以,考慮到間接成本,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適用於大部分決策的通用模式或原則。
就像巴菲特在選擇投資時,所作的決策一樣。他會忽略絕大多數可能的干擾項,於是,他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轉型決定,例如之前,他會低價收購一些平庸的公司;現在,他傾向於花高價收購高盈利的企業。
一旦確認了這種決策模式,他就會反覆地做出類似決策。德魯克提出:
那些掌握了巴菲特“行為不活躍但有效”方法的人,遠比作出很多沒有一致關聯性決定的人,要高效得多。
07
獨特價值:
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你
我有一位朋友,在成為一所頂尖大學的董事會主席後,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當時,我在想,如果是德魯克先生,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然後,我回答道:
確定一件可以為學校未來帶來價值的事項,並精心策劃完成好它。如果你能在其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說:沒有你就不能作出重大決策,你發揮的協同作用無人可替代,就說明你的這份工作完成得很漂亮……
德魯克把這種思維模式,應用於自己的諮詢業務。
當我問他可以為自己的客戶,做出什麼貢獻時,他謙虛地回答:“事實上,我從客戶身上學到的東西,比他們從我這獲取的要多…”
他停頓了一下,補充道:“當然,在每一個專案中,有一個絕對至關重要的決策,如果沒有我的幫助,他們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你可以問問自己:有什麼獨特的價值,除了你之外,別人沒法給予的。
08
專注當下:
確保你始終在YES的路上
如果你的任務清單越來越長,沒有禁止事項,會是一種非常不自律的表現。專注於做事的優先順序,就意味著掃清那些無關緊要之事。
比如,處理一堆髒盤子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們全部扔進洗碗機,全部清洗一遍,重新開始。我們不能因為沉溺於過去的錯誤,而耽擱眼前的大好機會。
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前進路上,總會問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高效的人不會活在過去,糾結過去的問題,只會放眼未來,專注於當前。
如何能判斷你正在YES的路上,德魯克給出了最實用的判斷方式:
對於你已經在做的一件事情(比如開始一次創業、招聘一位員工、制定一項政策、啟動一個專案等等),如果此時此刻,再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還會給出“YES”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正在正確的路上。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現在還有堅持的必要嗎?
09
精益求精:
一流員工創造的價值
遠高於數個二流員工的貢獻總和
德魯克認為:一個組織就像一個生物系統一樣,以某種關鍵方式在運轉,其內部質量的增速要高於外部面積的增速。因此,當公司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能量,被用於支撐企業內部,而不是連結外部業務。
在一個關鍵崗位上,一流員工所創造的價值,要遠遠高於數個二流員工所做的貢獻之總和。
對於管理者來說,要找到真正優秀又合適的員工,安排給他們重要的工作,賦予他們更多責任與義務,讓他們去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不要為了遷就特定的人改變公司的崗位結構(極其罕見的天才除外),若非如此,則會導致人浮於事。
德魯克寫到:“人越少,內耗越小,組織就越完美。”
10
創造價值:
專注你創造的價值而非成功
我36歲那年,Industry Week雜誌的編輯讓德魯克邀請我去他家裡拜訪。
有一天,在結束了斯坦福大學授課後,我點開了語音信箱,聽到一個奧地利口音:“您好!我是Peter Drucker。”
當我給他回電話希望預約會面,並問他是否需要同他的助手安排日程時,他回答:“我就是自己的秘書。”
我與德魯克先生的第一次見面,也成為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回憶之一。
德魯克過著極其簡單的生活,沒有員工,沒有研究助手,沒有正式的辦公室。他坐在小書桌前,敲著老式打字機,每天在普通房子的備用臥室裡工作。他在自己客廳的藤椅上,會見了全世界各種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和CEO們。
憑藉極簡主義,德魯克成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家。
當時,德魯克在潛心研究一個龐大的主題:我們的企業,如何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能更加地人性化。
他的溫暖,就如何剛開啟門時,緊緊握住我的兩隻手一樣,“Collins先生,很高興見到你,請進。”
同時,他還難以置信地高產。
當我問86歲的德魯克,“你所著的26本書中,哪一本是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他的回答是:“下一本!”而在這之後,他又寫了10本書。
在那天拜訪快結束時,德魯克用一句反詰打動了我。
當時,我正打算從斯坦福大學離職開始自主創業,我很猶豫。德魯克說:
“看上去你很擔憂自己能不能存活下來,我相信你沒問題;但你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成功,這卻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他停頓了一下,像一位禪師那樣,用竹杖敲了幾下桌子,說:“你應該問:我如何創造價值?”
一個偉大的導師,可以用30秒改變你的一生。

我們每個人都只有這短暫的一生,一天24小時,一週168個小時。

每個168小時加起來,會疊加出怎樣的能量?能如何影響和幫助到他人?可以創造出什麼樣的價值?

德魯克先生,坐在藤椅中的一位老人,沒有公司,在一幢最普通的房子裡,卻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高效之人是如何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一位最高水平的導師會如何影響他人……
而他本人,正是自己思想的踐行者,在他持久而驚人的影響力中,幫助並激勵著更多人……
每一個創匠都有自己獨特的夢想
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務必聯絡,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
500VC+社群機構成員單位:IDG、軟銀中國、紅杉資本、賽富基金、高瓴資本、淡馬錫、祥峰資本、騰訊投資、招商局創投、大鉦資本、高榕資本、君聯資本、晨興資本、經緯中國、啟明創投、愉悅資本、今日資本、聯創永宣、真格基金、中金資本、華映資本、創世夥伴資本、達晨創投、紀源資本、戈壁投資、北極光創投、鐘鼎資本、原始碼資本、浙商創投、東方匯富、聯想之星、平安創投、中興合創、復星、中信資本、紫輝創投、景林投資、普華基金、毅達資本、五嶽資本、貝塔斯曼、盛世投資、藍馳創投、光速中國、中國文化產業基金、梅花創投、海爾資本、雲峰基金、華創資本、金沙江創投、 盛景母基金、華蓋資本、光控眾盈等2千家知名投資機構8400餘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合作。(排名不分先後)
(知識星球500VC正式開通,業務交流撮合,投資乾貨資料分享,社群擴充套件人脈三位一體,定期拆書分享,歡迎大家快速掃碼)
500VC+社群產業成員單位:阿里巴巴集團戰投部、騰訊集團投資部、湯臣倍健集團投資部、北汽產業基金、字節跳動投資部、海瀾集團投資部、貝殼集團投資部、溫氏集團投資部、老窖集團投資部、騰訊雲投資部、美菜投資部、人民網創投、天津泰達集團投資部、紅星美凱龍集團戰投部、京能集團戰投部、泰格醫藥集團投資部、中國電子投資部、國家航空產業基金、58產業基金、傳音控股集團戰略投資部、順豐投資、百度資本、九牧王集團投資部、金山辦公投資併購部、易鑫集團投資部、用友集團戰投部、光大控股股權投資部、同方投資、德邦物流集團戰投部、華潤創業基金、科大訊飛集團投資部、保利資本、螞蟻金服集團戰投部、碧桂園集團戰投部、顧家集團戰略投資部、安妮股份戰投部、平安財智投資、新奧基金、一汽投資、博彥科技集團投資部、VIVO集團投資部、平安創新投、好未來教育集團戰投部等等超過500家集團戰投部門同仁加入(排名不分先後)
500VC+創始人社群:
創始人及聯合創人均可加入,我們全方位為您加速
歡迎更多有需求同仁加入500VC社群
  • 微信聯絡:yurenlvji

    (加好友請務必註明:單位、姓名、專案名稱 符合科創板要求優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