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健身、月卡真香,更多健身房“下沉”了

來源丨體育大生意(ID:

sportsmoney

作者丨馬蓮紅
圖源丨圖蟲創意
“國家喊你減重了!”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提到,將繼續推進“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一時間關於減重的話題迅速衝上熱搜,可見,體重已經成為困擾許多人的問題。
說到減重,其實最好的方式便是健身,據最新發布的《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資料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約有16.9萬家運動健身場館,專業健身會員達8752.5萬人,環比增長了25.47%,每月平均鍛鍊次數為5次以上。
這份報告也展示出新的大眾健身消費畫像:健身房裡,大眾消費支出集中在3000元以下,高消費人群大量流失,行業內消費降級趨勢明顯;健身服裝類消費也集中於3000元以下,女性正在成為24小時健身場館的“常駐軍”,專屬女性的24小時健身房數量已經超過1000家。
傳統模式落幕
24小時自助健身佔領二三線城市
《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資料報告》由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健美協會指導,上海體育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體雲動和IWF國際健身展聯合制作,並於近日在2025IWF上海國際健身展上正式釋出。
對健身行業來說,2024年是個充滿變化的年份。全國約有16.9萬家運動健身場館,包括體育休閒類場館2.6萬家和廣義健身類場館14.3萬家,與健身相關度較高的廣義健身類場館同比增加2.6萬家,這是疫情爆發連續三年下滑後的首次回升。值得一提的是該資料包含了7.2萬家專業健身場館(去年這一資料接近8萬),以及7.1萬家泛健身場館,包含瑜伽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等。
傳統商業健身房、24小時自助健身場館、精品工作室、線上健身平臺等各類業態並存,各自探索著不同的發展方向。
報告按照門店運營模式整理了三個榜單,分別為中國健身俱樂部品牌榜、中國健身工作室品牌榜、24小時健身品牌榜,展示了當前健身行業新的競爭格局。
中國健身俱樂部品牌榜中,我們已經看不到一兆韋德、舒適堡健身、奇蹟健身、寶力豪健身、中航健身會、力美健等品牌,這也意味著傳統健身俱樂部模式落幕。
來源於《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資料報告》
現在排在前三位的是動嵐健身、超鹿運動、舒華健身。其中動嵐健身門店數量超過100家。而舒華是增長最快的品牌,在2023年舒華還是“小玩家”,現在正成為中國連鎖俱樂部的新巨頭。據瞭解,2025年舒華將以連鎖經營加盟為主進行擴張,門店數量預計將達到170家。
門店數量降幅最大的品牌是威爾仕健身,2024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閉店的威爾仕健身目前僅剩41家店,據悉威爾仕健身的投資方已經逐步退出,金士堡、英派斯也在收縮規模。
中國健身工作室品牌榜、24小時健身品牌榜則是另外兩股不同的勢力。中田健身、FEELINGME樂刻私教館、嘿哈貓健身、超級猩猩、NRG健身工作室排在中國健身工作室品牌榜前五。
來源於《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資料報告》
中田健身以1801家門店數量斷層式領跑榜單,環比2023年漲幅達27.1%;FEELINGME樂刻私教館以350家門店數量排在榜單的第二位,以包月私教模式為主的FEELINGME樂刻私教館目前分佈在全國16座城市,均為國內的主流城市。
以團課運營模式為主的超級猩猩門店數現大幅下滑,從2023年223家驟減至131家,降幅達到41.3%。但也可以發現,超級猩猩在閉店的同時也在嘗試更多模式,例如在其小程式可以看到康復、冥想、鋼管舞、射箭等門店,可見,超級猩猩在閉店的同時,積極嘗試其他業務,正在向平臺化轉型,類似於ClassPass做預約訂場的平臺。
24小時健身品牌榜也有了很大變動。樂刻運動以1524家門店數量遙遙領先,是排在第二位堅蛋運動的7倍之多。從品牌來看,榜單中不僅有我們熟悉的樂刻運動、堅蛋運動、發條鴨、LIKING FIT,還有新湧現的一些品牌,包括金力豪24小時健身、金屬狗共享健身、凡鐵得力24小時自助健身、時光機24小時自助健身、123FIT24小時自助健身、24/7FIT-NESS、熊貓健身。除了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成為24小時健身品牌發力市場。
來源於《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資料報告》
此外,從類別來看,瑜伽/普拉提場館數量達到38461個,同比增加20.32%,這些場館分佈在全國各地區,儼然已經成為主流健身方式之一。
傳統健身房的衰落並非偶然,而是市場選擇和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24小時自助健身的興起,不僅降低了健身的門檻,也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傳統健身房若想生存,必須進行模式創新,提升使用者體驗。
健身消費回暖
輕量化消費成為新趨勢
同時《報告》也呈現了一些新的體育消費趨勢。
一,月付、周付等輕量化消費成為新趨勢
從具體的健身消費內容資料來看,除一般意義上的泛運動型別外,2024年消費者對健身月卡、 私教小課包(10節內)以及健身周卡的購買份額迅速增長,增長率達到60%以上。相比年卡等長期健身服務產品,周卡、月卡等短期產品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價格也更加親民。
二,60-64歲年齡段是長者健身主力
以上海市長者運動健康之家為例,2024年在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進行鍛鍊的人群中,女性佔比高達60.69%,男性佔比39.31%,女性佔比顯著高於男性。從年齡分佈來看,60-64歲年齡段的長者佔比最高,達到19.4%,這一年齡段的長者剛剛步入老年階段,身體機能相對較好,且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較為強烈,因此更願意參與到運動健康活動中來;55歲以下群體,佔比18.7%,這部分人群可能由於對健康的前瞻性關注,提前加入到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鍛鍊中來。
三,健身消費回暖
2024年主流城市健身會員人均消費金額逐漸回暖,2024年健身俱樂部會員人均消費金額為3238元,健身工作室會員人均消費金額達到了5460元,無論是健身俱樂部還是健身工作室會員均高於2023年,且追平2022年。
2024年中國主流城市健身俱樂部單店月均收入為37.3萬元,相比2023年月均40.2萬元下滑了7.21%。2024年中國主流城市健身工作室單店月均收入為9.8萬元,相比2023年月均收入基本持平。
無論是健身俱樂部還是健身工作室,門店的收入來源主要有會籍卡、私教、課程包、儲值卡、小班課、團課、雲店、定金等方面。在健身俱樂部中,私教收入仍然是健身俱樂部的重要收入來源,佔到52.90%,會籍卡收入佔比35.41%,二者合計佔比高達88.31%。
在健身工作室中,2024年出現了一些變化,私教和課程包收入來源佔主導達到了77.24%,這裡的課程包其實是私教課的另一種形式,由於正常情況下私教課有起售節數,對於消費者來說一次性支出的費用較高,而課程包則減少了私教節數,可能是3節或是5節,降低了會員購買私教課的門檻,也是健身工作室拉新獲客的方式之一。另外,健身工作室會籍卡收入來源較2023年略有提升,達到了12.14%,月卡模式在健身工作室也在越來越普遍,不僅能提高場地利用率,還能增加門店收入。
報告指出,健身消費呈現明顯的降級趨勢,大眾消費支出集中在3000元以下,高消費人群大量流失。與此同時,月卡、周卡等輕量化消費模式迅速增長,增長率達到60%以上。這一趨勢反映了消費者對靈活性和價效比的追求。
同時,消費降級並不意味著健身行業在萎縮,而是消費者更加理性和務實。輕量化消費模式的流行,為行業提供了新的增長機會。健身場館可以透過降低消費門檻、提供多樣化服務來吸引更多使用者。
健身行業繼續走向小而美、個性化
在《報告》釋出的同時,釋出方三體雲動聯合創始人& CEO竇贏還預測了中國健身行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變化——
第一, 健身市場將會越來越細分,24小時自助健身房、鐵館、女子健身場館等
第二, 區域化連鎖將會湧現,可能只在某一個省,甚至某個城市,進行連鎖品牌經營,經營模式包括直營、加盟、合營等。三體雲動客戶NRG健身工作室,僅在上海經營並有60多家門店。泛健身類場館不斷崛起。
第三,  泛健身類場館不斷崛起。2024年非常明顯的是網球場館數量激增,尤其是24小時網球學練館。這一趨勢在2025年將會繼續延續。
筆者認為,《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資料報告》不僅是一份行業資料的總結,更是對健身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度洞察。從傳統健身房的沒落到新興模式的崛起,從女性市場的興起到長者健身的普及,報告揭示了健身行業正在經歷的複雜而深刻的變革。
整體而言,健身行業正在從“高大上”走向“小而美”,從“標準化”走向“個性化”,無論是24小時自助健身的普及,還是輕量化消費模式的流行,都表明行業正在努力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同時,區域化連鎖和泛健身類場館的崛起,也為行業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未來的健身市場,將屬於那些能夠精準捕捉消費者需求並快速適應的品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