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各種各樣的家庭|9月28日招募一席x一個母親

9月28日(本週六),我們將與公益組織「一個母親」聯合舉辦一場活動,主題為「想象各種各樣的家庭」。活動免費報名,名額有限,歡迎你來。

本次活動我們將展開講講,一起討論單親家庭在養育過程中面臨的經濟壓力、喪偶哀傷、職業瓶頸、養育挑戰、社會歧視等等問題,以及我們如何為單親家庭的大人和孩子提供更多支援。
單親家庭只是家庭結構變遷中出現的一種正常/普通的家庭型別,隨著中國人口和社會的進一步轉型,未來必將出現更多樣的家庭與生活方式。
我們準備好了嗎?
以下是活動的關鍵資訊:
活動主題
想象各種各樣的家庭
時間
9月28日(週六)
14:00-16:00
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37號
京師律師大廈一層
(感謝京師律所提供場地支援)
費用
地點
清華大學大禮堂
公益活動免費報名
(限額180人,報滿即止)
報名截止時間為2024.9.26
稽核通過後將於27日前簡訊通知
特別說明
此次公益活動免費
請報名者務必珍惜公共資源
安排好時間準時參加
報名方式
識別二維碼
本場講者
01.
張春泥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長聘副教授
越是社會福利體系完善的國家,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的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差距就越小。
21世紀以來,隨著晚婚、離婚、不婚和婚外生育等現象的增多,中國已進入了第二次人口轉型的浪潮。
資料顯示,2015年左右,中國的粗離婚率已經超過了大多數西方國家,與東亞其他國家或地區相比也位居前列。中國未成年人生活在單親家庭的比例在不斷上升,家庭結構的變化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了新的挑戰。
大多數歐美國家的研究表明,單親家庭結構不利於子女短期和長期的發展,比如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易產生心理問題,成年後的教育成就和收入較低,甚至會出現離婚和不婚生育的代際傳遞。
那麼,中國單親家庭的孩子是否比完整家庭的孩子表現更差?單親父親家庭的孩子與單親母親家庭的孩子,誰的發展更好?在離婚現象向流動人口、農村人口和低學歷人口擴散的趨勢下,為了降低單親撫育的困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
02.
唐蘇勤  
深圳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哀傷與療愈實驗室負責人
在信裡,我們和逝者可以相互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哀傷不僅僅是一種悲傷的情緒,它包含一系列經歷喪失後常見的情感、認知、行為和生理的變化。不僅僅是親友的離世,分手、失業、破產、寵物死亡、確診重大疾病等,都會讓我們陷入了一種名為哀傷的困境。

然而並不是所有哀傷都會隨時間消退。那些久久不能平復的哀傷,不僅會嚴重干擾生活、社交、學業、工作,甚至會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作用。
2019年,唐蘇勤創立哀傷與療愈實驗室,探索重大疾病、喪親等事件帶給人的身心影響。她看到人們對哀傷的壓抑與忽視,並深刻意識到哀傷療愈和死亡教育的相似性——能夠做到去公開討論它,就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03.
王東紅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
只要給一點助力,她們就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近年來,隨著離婚率攀升,越來越多女性成為單親媽媽;此外,還有許多女性因喪偶、未婚生育等原因,獨自撫養未成年的孩子。

這些獨撫母親是一個龐大而隱秘的群體,她們往往會面臨各種法律問題:丈夫隱匿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發現去世的丈夫有自己不知道的債務、男方爭奪孩子撫養權…… 還有前夫拖欠撫養費這一老大難的問題。
王東紅律師長期從事民法領域中的家庭業務,2017年加入公益組織“一個母親”的律師志願者團隊,為獨撫母親提供法律服務。她希望打官司不僅是幫獨撫母親爭取一時的權利,更是幫她們重塑自己,面對以後的人生。
…………………………………………………
04.
圓桌對談 
傳統觀念中,養育通常與家庭繫結。獨自撫養孩子,會遇到各種挑戰,來自經濟、法律、養育、職場甚至社會目光的壓力。社會可以做哪些事情來為獨自撫養者提供支援呢?
隨著離婚率上升,生育率下降,獨自養育也不再只是極少部分人的困境。整個社會都需要共同思考、想象一個更多元的養育方案。作為公益組織,「一個母親」如何為獨撫母親提供支援?這些支援對普通人有哪些借鑑意義?
對談嘉賓:
  • 趙小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新媒體與健康傳播
  • 馮凌,北京義德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執行秘書長,主要工作方向為社會政策分析、社會發展與創新議題研究、現代公益與慈善等
  • 劉蕾,一個母親公益組織專案執行人
……………………………………………………
05.
漂流畫冊首次展出
來自全國的獨撫母親家庭
從線上到線下,建立真實的連線。
漂流畫冊從2018漂到2024,連線了來自100多個城市的近200位母親和孩子,完成了幾百張畫與話。
在這些畫作裡,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母親和真實生活的瞬間:那個剛大學畢業便結婚,卻在25歲時因丈夫意外離世的媽媽;那個在孩子出生僅一個月後,父親便再也未曾回家的媽媽;那個大女兒即將面臨中考的媽媽;那個和兒子每天起床後對著牆上的夢想板一起畫畫的媽媽;那個摔傷了腿,因孩子一句關心的話而淚流滿面的媽媽;那個即將把孩子從老家接到自己身邊上幼兒園的媽媽,她為孩子在畫冊上畫了一朵小蘑菇……她們在畫冊中展現了自己的故事,懷著對未來的希望,傳遞著愛與勇氣。
畫冊也是一個視窗,讓孩子看到各種各樣的家庭,感受到多元的世界。
……………………………………………………
參加現場指引
提前進群
為不錯過活動資訊,提前建立現場活動群,填寫報名表後可掃碼進群,群內會發送相關通知和現場照片
若超過200人無法進群,請新增小助手為好友,邀請進群
注意事項
1.稽核透過的觀眾將會收到簡訊通知,未收到簡訊的觀眾視作報名未成功,恕不另行通知;
2.活動場地不可攜帶有色飲品入場;
3.講者出場順序和結束時間請以現場為準,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現場兌票時間
9月28日 13:00-14:00;
不對號入座,按當天到場順序派票。
活動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37號京師律師大廈
出行建議
1.建議綠色出行(地鐵金臺路站);
2.律所不提供對外停車位,驅車前往的觀眾可將車輛停至周邊道路停車位或停車場,為您造成的不便敬請諒解。
點選 閱讀原文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