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大RD變臉,“團滅”中國學生!藤校看了都沉默…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 留學全知道(ID:EduKnow)
美本常規輪錄取,果真癲得讓人看不懂了!
曾經的吝嗇小鬼加州理工大學,今年居然一口氣給了12名中國學生offer;
CMU這類理工校攔腰砍半;
以往的公立校大戶,今年直接縮水五六千人,許多孩子被保底校拒到懷疑人生。
最不可思議的是,一貫以「腦洞大開學術怪咖」著稱的芝加哥大學今年徹底黑化,RD階段中國學生至今0人錄取。它可是在ED0階段錄了近30人的學校,這比坐過山車還刺激!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是RD錄取學生太低調,沒報出來,結果聯網一問,要麼喜獲一封拒信,要麼被丟進Waitlist中自生自滅。
今年芝大首創ED0,四輪早申齊上陣,撈人撈得差不多了,RD輪掛零也就連上了。
難怪網友們紛紛調侃:“比藤校還難,芝大高貴起來了,又讓它裝到了!”
芝大的這波神操作打得人措手不及,但這會不會預示著美本未來的錄取走向呢?
01
芝大RD比藤校還難錄
去年芝大扔出全美首個夏校申請福利大炸彈:    
它官宣從2024-25申請季開始,凡是參加過芝大線上或是線下任何一個暑期大學預科課程(UChicago Pre-College Summer Session program)的學生,即可在高中最後一年透過暑期學生提前通知計劃(UChicago Summer Student Early Notification,簡稱SSEN)向學校遞交入學申請。
SSEN計劃也被稱為ED0,符合條件的學生甚至無需推薦信,即可在9月1日至10月15日期間,透過Common App或Coalition這兩個系統遞交材料。
ED0計劃不僅開放時間早,發放offer通知的時間更早,學生在完成申請後三週(或11月1日之前)就能知曉錄取結果。
開設ED0通道前,芝大就已經有EA、ED1、ED2和RD這四個申請批次。可以說,芝大絕對是美國名校中把申請玩得最溜的一個。
有平臺統計,芝大今年在ED0階段一共錄取了27名中國學生。而芝大ED1和ED2加起來只有38人錄取,而去年兩輪次足足68人,這減少的30枚剛好落入ED0囊中,未來會不會超過ED1和ED2很難說。

(圖|芝大各個輪次申請時間線)
不得不感嘆,老謀深算的芝加哥大學簡直下了一步大妙棋。
它親手把自己的夏校從加分項變為必選項,含金量抬高一個臺階,更順勢提前鎖定優質生源,避免與其他頂尖高校硬剛,既保障生源,又保證收入。
ED0和常見的ED1和ED2輪次一樣具有繫結性質,一旦學生被錄取就必須在該校就讀,並撤銷其他學校的offer。
目前,ED0+ED1+ED2+EA錄取的人數與去年早申offer數量旗鼓相當,這明擺著學校更喜歡繫結錄取,毫無約束性可言的RD自然就冷落了。
早在一年前,美國知名社交平臺Reddit就有網友計算得出過一個結論:芝加哥大學RD輪比藤校還難!
網友透過U.S.News全美大學排名找出10所與芝加哥大學相似質量的學校以及它們各自的入學率(yield rate)。這10所學校分別是:
布朗大學(入學率:61%)、約翰霍普金斯大學(54%)、西北大學(55%)、哥倫比亞大學(62%)、康奈爾大學(60%)、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46%)、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52%)、萊斯大學(46%)、達特茅斯學院(64%)和範德堡大學(48%)。
他將這10所大學的入學率平均後,得到類似芝加哥大學質量的學校平均入學率為 54.8%
緊接著他檢視這10所大學在Common Data Set網站公佈的申請及錄取資料,計算出每個學校的RD輪入學率,並平均這些資料,最終得出一個與芝加哥大學近似的非繫結性(比如RD輪)入學率為41.6%
以芝加哥大學2021-2022學年的資料,當時2460名錄取的學生中有2053人入讀,假設ED1和ED2錄取的學生有X人,且非約束性的入讀率為41.6%,透過 (2053-x)/(2460-x) = 0.416的方程得到X為1763。
這就意味著2460名錄取學生中大約1763人是ED1和ED2錄取的,即佔班級的71.7%。
(圖|感興趣的同學們可去看看Reddit上這位有趣人兒的推算過程)
Reddit上有網友在招生會中得知,當年42093人是透過EA和ED輪申請的,其中37665人是EA輪,4428人為ED輪,那麼ED輪錄取率約為39.8%,RD錄取率約為2.1%
根據藤校往年的資料看,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這些大藤校,RD錄取率大致都在2%到4%左右徘徊,賓大、布朗、康奈爾大學甚至更高。
雖然這位網友的數字並非十分精確,但2.1%的確能在某種程度上能反映出芝大RD輪錄取的殘酷現實,尤其是今年RD掛零後。
02
美本開始盛行掐尖錄取
在芝加哥大學開設ED0輪前後,多所美國名校加入隊伍。
萊斯大學從2024-2025申請季開始新增ED2輪次,今年就嚐鮮錄取了14名學生;
佛羅里達大學跟隨萊斯大學步伐,在2024-25學年開設EA輪,比RD提前2個月截止,今年76名學生被錄取,比RD(49人)還多; 
就在幾周前,南加州大學的馬歇爾商學院計劃在2025-26招生週期內針對商業和會計專業推出ED申請輪次。
越來越多美國大學加入早申行列, 美其名曰是提前鎖定生源,保證入學率,本質上是在掐尖錄取
與國內參加選拔性考試、各種盃賽、篩選簡歷等掐尖方式不同,美國名校的手段是早申,芝大則更是索性把夏校所為預篩選工具,物色“潛力股”。
芝加哥大學的ED0輪只對參加過該校夏校的學生開放,它有三大型別:Enrichment Programmes(充實專案)、Immersion Programmes(沉浸式專案)、Summer Online(暑期線上課程)。它們本身學術門檻就高。
首先,所有申請者都必須有學術實力證明,包括高中成績單。學校還鼓勵申請者提交PSAT、PreACT、SAT、ACT和AP等成績來作輔助。此外,申請計算機科學、創意寫作、資料科學、經濟學、數學、物理學、量子和相關研究領域的課程前,必須上過相關必修課。   

其次,英語水平就不用說了,芝大隻招收英語水平高的學生。
另外,和本科申請一樣,芝大的夏校也得寫文書。
申請2-8周夏校課程的學生需要寫2篇500字和250字的補充文書;申請任何一週充實專案(Enrichment Programmes)的學生,則需要提交500字和300字的說明。
最後,申請芝大夏校還需遞交寫作樣本(Writing Sample,簡稱WS)。更甚的是,參加為期3周沉浸式創意寫作課程的申請人必須遞交一篇小說。
前置的夏校已經進行了初步篩選,正式入讀後學生表現則成了大學錄取評估的驗證依據。
當然,芝大不單單是預篩選,掐尖錄取的背後也是在尋找精準匹配校園文化的學霸
從芝加哥大學走出了100位諾貝爾獎得主、10位菲爾茨獎、4點陣圖靈獎和25位普利策獎得主,在這裡也創立了多個學科領域的芝加哥學派,其卓越成就的背後與它苦行僧式的學術氛圍息息相關。
有學術地獄之稱的芝加哥大學揹負著「Where fun comes to die(讓快樂消亡的地方)」的盛名,踏入芝加哥大學就等同於走入了高智商學霸互卷的世界。其課程挑戰性相比藤校,有過之而不及。
芝加哥大學今年ED0釋放出來的訊號很明顯,前置招生與繫結機制,提前鎖定學術能力突出、能適應高壓學術環境且對學校忠誠度高的優質生源,實現掐尖錄取,優中選優。
這種設計邏輯迫使申請者更早明確目標,這加速了美本申請競爭,改變著招生生態,未來極有可能引發其他高校效仿
03
Waitlist大流行,大學與學生互為備胎
芝大徹底“黑化”還表現在左手發拒信,右手把許多優秀學生打入冷宮——Waitlist(等候名單)。
今年RD放榜後,一批學生在社交平臺上熱議:芝大waitlist轉正機率大嗎?

眾人的回答出奇一致:三輪ED早就錄滿了,大陸RD零錄取間接就說明Waitlist轉正機會為零。
芝大早前沒有透露過自己任何招生資訊,前幾年才在官網中公佈了2021至2023年期間的Common Data Set資料。
雖然資訊欄中寫明會放出Waitlist名額,但沒有任何資料,Waitlist名存實亡。

跟芝加哥大學有相同操作的還有哈佛和哥大,最殘酷的是達特茅斯學院,雖然每年會給2000人左右的等待位置,但錄取環節幾乎無人倖存。
從剩餘幾所藤校近三年來的Waitlist名單也能明顯看出,Waitlist轉正希望都相當渺茫,放出兩三千個名額,最後錄取基本上都是兩位數。吊足了胃口,又給盡了失望
(圖|八大藤校waitlist資料)
實際上不僅僅是芝大和藤校,現在美國大學與學生互為備胎,就連一些往常的保底校都學精明瞭
比如有著等王稱號的凱斯西儲大學因為不要申請費,也不需要遞交文書,許多學生在申請時會一件勾選它,錄取了大機率也不會入讀。
這幾年掌握了遊戲玩法的凱斯西儲大學不再慣著申請人,索性把一堆人都放進了Waitlist名單,於是就出現Top20大學和Top50大學水平的申請者都進了Waitlist名單的畫面。
但越來越多的大學把學生放進Waitlist名單中,撈他們出來,學校意願並不高。
College Kickstart網站去年查看了84所公立校和私立校的2027屆Waitlist資料,分析後就發現:   
2026屆Waitlist學生從1.9萬人增加到了2027屆的4.4萬人,一年時間增加了134%;
42%的學校錄取Waitlist學生比例低於10%,而2026屆還維持在67%;
在2027屆,27%的學校只錄取了5%的Waitlist學生,7%的學校選擇對Waitlist名單中的學生視而不見;
從Waitlist中錄取的2027屆學生只佔入學人數的15%。
Waitlist介於錄取和拒絕之間的待定狀態,它是美國大學調控入學率的工具,入學率會直接影響到一所學校的聲譽、排名和招生政策變動。學校也熱衷於尋找可靠方法預測、提高和保護其入學率。
比如U.S.News等大學排名榜單會將入學率納入評估標準,最終影響大學排名。
2022年,哥大被曝提供給U.S.News的資料不準確,其中就包括誇大入學率。當年,哥大就因涉嫌資料造假被起訴。
入學率還有最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最佳化招生策略。為保證能招錄到足夠的學生入讀,降低財政虧損的風險,大學會按一定比例將學生放入Waitlist名單。   
如果願意入讀的學生少於當年既定的招生數量,此時Waitlist名單就能起作用,學校會擇優錄用,以填補空缺
如果你不幸被丟進了waitlist名單中,該怎麼自救呢?有三個步驟。
首先,確定接受Waitlist。
如果學校的確是自己的夢校,那麼不要傲嬌,也不要自卑焦慮,在規定時間內趕快接受waitlist,明確告訴對方自己仍有興趣就讀。
接受waitlist之後,也可以主動給招生辦發郵件瞭解學校Waitlist的數量、是否有Waitlist排名等等資訊來判讀自己轉正機率。
然後,遞交補充材料。
不少學校是允許或鼓勵學生遞交補充材料的,包括最新成績單、標化考試成績、新的研究成果、競賽獲獎等,進一步展現學生實力和進取心。
但也要注意像芝大就不允許學生遞交全新的材料,接受waitlist後可以去官網看看學校的具體規定,避免觸及底線,影響轉正。
最後,寫一封love letter。
只要對學校感興趣,waitlist階段寫一封love letter幾乎是所有人必做的事。在信中表達自己入讀該校的渴望,闡述學校的哪些地方吸引到自己,為什麼學校錄取你以及你能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什麼?
比如芝大雖不讓學生補充新材料,但允許學生給所在地區的招生顧問寫一封簡短的信,解釋為什麼芝大仍然是自己的首選。
總之,雖然頂尖大學的waitlist轉正機會渺茫,但做了才有成功的希望。
當然在等待轉正的過程中做好Plan B,其他學校的申請不要停,以免落得無學可上的境地。
04
比拼速度的時代到了
最近美國高等教育日子不太平,尤其是前段時間大學紛紛被砍科研經費,更是引發了學術圈恐慌。
芝加哥大學推出ED時,外界推測這背後跟財務危機有點關聯。如果越來越多的學校可能會深陷危機,會不會同樣以擴招更多學生來順勢解決生存問題?
這一問題的答案現在還無法得知。
畢竟從芝加哥大學今年的錄取來看,去年中國學生有88枚offer,截至目前五輪收割過後,錄取人數不增反降到67人,短時間看,萬眾期待的擴招並沒出現
不過,時局和經濟問題讓美國大學申請和錄取的不確定性加劇。   
芝加哥大學做出新行動,率先起跑,不管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還是掐尖招生維持自己學術地位,側面預示著美國名校急需生源,而且是優質生源。
身為較為被動的留學家庭,提升實力,儘早規劃,多手準備,是現階段唯一能破局的方式。
從今年3月Common App公佈的資料就能看到,今年美國大學EA申請量增加了17%,ED上升了4%,滾動錄取也增加了3%,唯獨RD下降了1%。
在未來美本申請資源和速度拉鋸戰中,名校搶人越來越早,留學家庭行動也會越來越早。

*風險提示:上述相關資訊及引用資料,來源於已公開的資料,我司對這些資訊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進行保證,且具體移民申請要求,請以遞交申請時的政策為準。
☟☟點選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出國移民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