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er去美國薪水翻三倍,我為什麼不去?

昨天聊到東昇西落的問題,有些評論表示很感興趣,想讓我深入聊聊,尤其是IT 產業中美兩國的情況。
老實講這個話題我還是有一點發言權的,畢竟我現在就在總部 base 矽谷的外企上班,我們公司也提供 transfer 政策,只要能找到願意接受的部門,就可以申請 rebase 到矽谷。而我所在的小組恰好大部分同事都在美國總部,所以對我來說不存在申請的問題,我想去的話直接申請就行了,過去的話工作內容和彙報關係都不用變。
transfer 政策幾乎所有外企都有,並不是我司的專利,像是微軟、亞馬遜等外企每年都有不少人申請 transfer 去美國。
我這樣在大廠裡中規中矩的小角色都能接觸得到,那對於厲害一些的行業大佬來說,想要技術移民更加簡單。在大多數精神美國人眼中去美國如同朝聖一樣,千難萬險,但其實只用 P7 左右的層級,再配上不差的英語,混入外企都能接觸得到,已經不再是十幾年前那樣珍惜可貴了。
除了可以肉身降臨矽谷之外,薪水方面也能有較大的提升。
我在入職之前,就特意在美國的招聘網站上了解過我司各個層級工程師的薪水,同層級的稅前薪水大概是國內的 3 倍左右。
那理論上來說,如果我司的 hr 不刻意壓價的話,我申請 transfer 過去,就可以獲得三倍的薪水漲幅。
既可以空降“聖地”美國,又能大幅漲薪,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我不抓住呢?
答案很簡單,得失兩面,好的東西都有代價,理論上不存在只佔便宜不付代價的東西。套用 bbc 的一句經典語錄:那麼,代價是什麼呢?
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著很好,但經不起仔細推敲。
我們就拿看起來最有吸引力的薪水來說,我們先假設平移到美國完全沒有折扣,真的能獲得 3 倍的薪水漲幅。
假設某工程師甲在國內是百萬年薪,平移到矽谷之後翻三倍,匯率折算之後大約是 42.8w 美元。那麼問題來了,稅前的差距是 3 倍,那麼稅後有多少?
國內百萬年薪交完稅以及五險一金之後,稅後到手大約 70w 左右。
那麼 42.8w 美元的年薪在矽谷稅後又有多少呢?
因為美國稅率比較複雜,所以我直接去問了 deepseek,根據它給出的答案是 24w 美元(168w 人民幣) 左右。
肉眼可見,經過交稅之後,稅前 3 倍的差距縮小到了兩倍多一點。
那肯定有朋友會說,那不還是有兩倍的差距麼?這還不夠麼?
在不考慮購買力的情況下,當然這是巨大的提升。但問題就是,我到了美國掙美元花美元,在國內掙人民幣花人民幣,落實到具體的生活質量上來說,當然要考慮實際的購買力而不是紙面的匯率。
那麼,考慮上貨幣的購買力之後,這份稅後的薪水差距又有多大呢?
同樣,根據 deepseek 的回覆,人民幣和美元的平價購買力匯率約為 4.2:1。這個資料時效是 2023 年,我們先不考慮 2025 年有沒有發生變化。代入換算一下,會發現矽谷的稅後收入折算之後實際只有 24 * 4.2 = 100.8w 人民幣了。
也就是說除非你能掙美元花人民幣,否則考慮購買力的收入提升就只有 42% 左右了,你看這個比例已經和跳槽的漲幅差別不大了。
這個結論還是我們做了一些理想化假設之後的結果,比如我們假設 hr 不會對 transfer 的 offer 進行壓價,比如我們採用的平價購買力匯率是 2023 年的。同樣,不仔細推敲問題不大,但仔細思考會發現魔鬼都藏在細節裡。
首先是購買力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小紅書中美大對賬事件,2024 年以來美國的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美元的購買力尤其在美國本土越發下降。現在的購買力匯率還有沒有 4.2 都很難說,我個人的感覺是沒有的,我內心的購買力匯率大概是 2.5:1 到 3:1 之間。當然這是我的個人看法,僅作參考。所以目前在我眼裡,哪怕是薪水層面,這都是很不划算的。
其次是 hr 的問題,hr 真的不會對 transfer 的 offer 進行壓價嗎?
開玩笑,肯定會。你以為 transfer 去美國拿的是什麼簽證,工作簽證嗎?
據我瞭解,給的都是 L1 簽證,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工作簽證,因為它是和你的工作強繫結的。這就意味著你沒辦法換工作,不然你的簽證就會失效。那你想,你有這麼一個巨大的把柄在公司手裡握著,那還不是任憑公司安排?漲三倍的薪水就別想了,按照當地標準給個地板價不錯了,反正你不服也不能離職。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完全沒有和公司談判和提要求的資格。
我們假設某個人真的很想去美國,並且 hr 和公司很有良心,沒有壓價,真的按照 3 倍的薪水差距給了。那麼等待他的是不是就是光鮮亮麗的人上人生活呢?
這是一個假設性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我只能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認為,完全不可能。
我們且不說到了美國能不能適應,治安、生活品質等仁者見仁的問題先不談,先來看看比較明確的問題——簽證和職業發展。
我前面說了,公司提供的都是L1 簽證,和工作機會繫結,離職了就失效了。那想要在美國長期發展應該怎麼辦呢?很簡單,去想辦法搞正式的工作簽證也就是 h1b 簽證。這個簽證怎麼來呢?需要抽籤,我們來看看中籤率的情況:
我們假設這個人運氣很好,真的在幾年內抽到了簽證,那麼,他就高枕無憂了嗎?
當然沒有,只有工作簽證是不能稱為定居的,h1b 有效期只有 6 年,你需要想辦法在這 6 年內申請到綠卡。有了綠卡,才算是有了定居的資格。
我們假設一切順利,吉星高照,從踏上美國的土地到拿到綠卡,至少至少也要 5 年時間。我有朋友光排綠卡就已經 5 年了,仍然還遙遙無期。
假設 30 歲申請 transfer,至少在 35 歲搞定綠卡之前都需要考慮簽證和綠卡的問題。而一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黃金時間就那麼幾年,有一半都要受到簽證的限制,還要擔心裁員會不會領大禮包,這顯然是個巨大的 debuf。
如果再考慮國家發展前景呢?
看看 10 年前的中國,再看看現在的中國,看看 10 年前的美國,再看現在的美國。
10 年之後呢?又會如何?
如果現在還是 2015 年,有這樣一份機會擺在我面前,我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但現在已經是 2025 年了,時代已經變了。
源 |  Coder梁(ID:Coder_LT
作者  梁唐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