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VC殺入種子

更早更小更前沿。
作者 I 楊文靜
報道 I 投資界-解碼LP
這是極具風向標的一幕。
投資界獲悉,深圳市紅土種子一號創業投資基金(簡稱“紅土種子基金”)完成註冊登記。稍早前,深創投種子訓練營也正式啟動招募,入選團隊有望獲得一筆千萬級啟動資金。
如此一幕,與深圳正在著力構建的全鏈條創投體系形成呼應。
這背後,中國城市正在經歷著從“挖專案”到“培育產業”的歷史轉變,“投早投小投科技”蔚然成風。
種子基金落地
深創投啟動種子訓練營
具體來看,紅土種子基金由深創投聯合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寶安區引導基金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為3億元,整體存續期限為15年。
作為深創投基金矩陣的重要一環,紅土種子基金更加突出政策屬性,錨定深圳“20+8”產業叢集,重點佈局智慧終端、智慧機器人等前沿領域,致力於“更早更小更前沿”創新技術概念的投資與孵化,支援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種子專案。
深創投方面表示,在推動概念驗證到產業化的全過程中,將切實發揮資本賦能作用,聯合旗下全生命週期基金群為種子專案進行“階梯式”注資,推動更多前沿創新成果在深轉化,為深圳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幾乎在種子基金髮布的同一時間,深創投種子訓練營正式啟動,並開啟公開招募。
據悉,該專案聚焦於種子輪或天使輪階段初創企業,賽道涉及裝備智造、資訊科技、新材料與新能源、健康產業等國家重點戰略方向領域,創業者有機會獲得首期500萬元以上人民幣種子投資機會,並可根據技術里程碑事件追加至1000萬元以上。
除了對專案的資金賦能外,深創投還將整合1500+已投企業、250+上市企業進行對接,為訓練營成員提供商業計劃輔導、智慧財產權戰略佈局、場地空間對接、投貸聯動、場景落地協調等支援服務,針對高潛力專案透過全生命週期基金群進行“階梯式”注資。
近十年來,深創投集團已扶持超過200家早期企業,培育了騰訊音樂、康方生物、越疆科技等明星企業。此次種子訓練營後續也將定期舉辦,透過初篩但最終未能入營的專案將自動進入深創投“種子儲備庫”。
“星光不問趕路人,我們尋找那些在無人區點亮技術燈塔的孤勇者。”
往早走,更早一些
在投資界的交流中,最近深圳多家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都常常提到一句話:
“往早走,更早一些”。
其實早在兩年前,深圳就已經開啟對種子基金的探索。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團隊曾對投資界提到過,“種子階段是市場失靈最嚴重的階段,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各個環節都存在短板。”
深圳市產業部門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於是在2023年9月,深圳產業投資人大會上,市科創委及財政局共同宣佈設立深圳市科技創新種子基金,隨後,深天使官網釋出種子基金髮布申請指南和遴選標準。
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總規模20億元種子基金補齊了深圳創業投資鏈條至關重要的一環,形成了覆蓋種子期、天使期、VC 和 PE 全階段的閉環。
猶記得2024年9月,深圳市首支專注於科技創新的種子基金——光明科學城種子基金宣佈落戶光明。這支基金總規模達2億元,由深圳市種子基金、光明區引導基金、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及力合創投四方共同發起設立。
“從天使投資服務體系,再到種子投資服務體系,實現對創新企業的接力服務,產業培育成為一場接力賽。”
隨著對種子期投資的佈局不斷深入,深圳繼續發力——為破解投資機構“不想投、不敢投”的困境,助力種子期企業跨越“死亡谷”,深圳市科技創新種子基金的科技保險補償方案即將落地。深圳將以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的投資損失進行託底補償,每支子基金最高賠償投資總額的5%,累計最高補償總額3000萬元。
深圳目標是到2026年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規模以年均15%增長,此外還特地強調了對於“種子和天使等初早期基金,探索取消返投時序進度、資金規模”等要求。深圳正在往早期一步步前進。
其實不難看到,隨著新興產業迭代增速,各地開始從依賴資金和投資挖專案的打法中抽離出來,產業培育被屢屢提及。
從一間實驗室、一個高校專案中走出的科研團隊,或許將在未來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大的乘數效應——這也是走向早期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