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網上有個段子:一個男人真正成熟的標誌是喜歡“獨處”。當現實世界的壓力排山倒海般襲來,很多男性開始“玩消失”,逐漸沉迷釣魚,喜歡獨自窩在沒人的角落……
或許看到這,不少女同胞已經開始抱怨起男性的不負責任,然而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的“逃避”可能出自本能,是大腦裡藏著的“逃跑開關”。

面對壓力,男性通常會更加敏感。
2023年一項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指出,壓力不僅改變了雄性小鼠大腦中特定細胞型別的基因表達,還改變了自身結構以及與周圍神經細胞的相互作用。相同條件下雌性小鼠沒有明顯變化。
當壓力來臨時,我們身體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讓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手心出汗和肌肉緊繃,我們從心理上也會感受到“緊張”。
此時,大腦會分泌一些幫助我們保持冷靜或恢復平衡的化學物質,其中有一種名為孕烯醇酮(allopregnanolone,簡稱AP)的神經類固醇,它可以對抗焦慮和保護神經。
AP的合成過程受5α-還原酶調控。這種酶有兩種主要形式:5αR1和5αR2,它們在結構上相似,但對於壓力調控的具體作用並不相同。
近期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5αR1和5αR2進行了詳細分析,研究人員還設計了多個讓大鼠感受到壓力的實驗。

當他們強迫大鼠游泳或進行足部電擊應激時,雄性大鼠大腦中的5αR2的表達水平顯著增加,5αR1的表達水平則沒有變化。這類變化在雌性大鼠中卻觀察不到,說明5αR2上調具有明顯的性別特異性。
而當研究人員特異性地敲減了5αR2在大腦前額葉皮層(mPFC)的表達時,雄性大鼠的應激反應會變得相當遲鈍,面對壓力無動於衷,甚至不願意逃跑。此外,它們的探索欲、對新刺激的興趣以及社互動動也顯著減少了。
研究人員又進一步研究了5αR1、5αR2和AP含量的關係,發現當壓力來臨時,真正的“抗壓的主力”5αR2開始發力,正常大鼠會快速合成AP以應對。
如果敲減5αR2,並注射AP,大鼠在各項實驗中會更加勇敢、積極和更願意社交、探索。這一結果不僅說明AP是應激適應的核心介質,也揭示了5αR2在壓力爆發時的核心功能,即快速合成AP和為大腦按下“冷靜按鈕”、恢復平衡。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也給我們一些啟示,男性與女性的抗壓能力並不是簡單的強弱之分,而是兩套不同邏輯的、刻在基因印記裡的處理方式。
男性在壓力面前可能更加敏感、更加冷靜,但也更容易表現出沉默、“逃避”,而女性因為不同的生理機制,在壓力面前更加“堅韌”。男同胞們也不必因此自卑。
當然,面對壓力,我們也實在沒必要選擇“硬扛”。
2022年在eBioMedicine上發表的社論指出,如果長期持續處於慢性壓力下,無論是心理的、生理的還是環境的,都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導致慢性炎症,進而引發加速衰老、脫髮、健忘、癌症等。
2020年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研究還指出,壓力能夠透過影響父輩精子的發育,影響子代對壓力的應激反應,甚至是大腦的發育。即便擺脫壓力後,其影響或還能持續幾個月。

可見有時候心大點也不是壞事。
此外,這種應對壓力的響應也絕非宿命,我們完全可以透過改變行為來積極應對,比如積極運動、改善睡眠、接觸大自然、遠離網路和正念等來減輕影響。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