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暴雨
董小姐事件後,意外帶火了2個富二代——姚安娜、王思聰。
姚安娜正經哈佛畢業,沒讀4+4,不害人不坑人,雖然比D小姐有錢,但不作妖,只管拍戲。
王思聰這傢伙,玩歸玩,嘴貧歸嘴貧,起碼他不去手術室裝醫生,更沒有利用特權胡作非為。
如今,姚安娜以“1001號員工”身份進入阿維塔車間“打工”,而王思聰,卻已經在微博消失了一千多天。
伴隨著王健林體重的直線下滑,王思聰越發的低調、神秘,似乎一夜之間,那個愛打遊戲、愛看美女、愛刷直播的鮮衣怒馬少年真的長大了。
曾經的他在成都花一萬五吃一頓日料,煮飯只用斐濟天然水源口直接裝瓶的礦泉水,如今他被拍到手捧蜜雪冰城。

曾經的他用85年陳年普洱煮茶葉蛋,給他家狗“王可可”吃180一頓的餐標,如今他投資的“牛校長”在北京望京商圈開業,20多塊一份的烤牛肉套餐,估計連他家狗都嫌棄。
此時此刻,我忽然無比懷念2020年之前的王思聰。不是說我有多喜歡這個人,而是懷念那個恣意狂妄、野心勃勃、如夢如幻的年代。

2011年,從英國留學回來的王思聰,因公開炮轟汪小菲母子而一戰成名。罵得很難聽“就你褲兜裡那倆鋼鏰還總冒充富二代。自己照照鏡子去吧”。
這只是個開始。隨後,他懟天懟地懟空氣,以 “娛樂圈紀檢委” 的身份活躍於微博:諷刺範女士是毯星、懟“四千年美女”鞠婧禕“做作的(得)要死”,嘲笑雷軍英語不好。
明星們聞風喪膽,不怕狗仔咔嚓八百張,生怕思聰鍵盤一敲送上熱搜。

如此狂妄輕佻,不是梁靜茹給的勇氣,是他那個地產首富的爹給的底氣。
彼時,“萬達在哪裡,城市的中心就在哪裡”的廣告滿天飛,所有人的頭腦中只有“地段”二字。
兒媳婦“嫁”公公、舅母“嫁”外甥,電視劇都不敢拍的荒誕,發生在真實的人間;深圳民政局門前排起1公里的離婚長龍,他們有的手牽著手,表情輕鬆,看起來該站結婚那條隊……
結結離離,只為了買房。
普通人幾十年來的樸素信仰“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飛漲的房價面前搖搖欲墜。年薪百萬的售樓小姐,風光過窮酸的大學教授。
煎餅攤小販,工地農民工,計程車司機,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買房,連空氣裡的灰塵都是躁動的、滾燙的。
所有人都在瘋狂加槓桿,2015-2021年居民槓桿率從39.9%飆升至62.2%。
為什麼這麼敢?那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帶給人們最大的經驗——日子一天會比一天好。
王思聰家族所在的房地產行業正是這一週期的受益者,城鎮化浪潮和嬰兒潮,成為房地產火箭發射的燃料,把王健林送上中國首富的寶座,並霸榜3年之久。
正所謂財大氣粗,王健林動不動開口就一個小目標——先賺它1個億。
王思聰淨說大實話:“我從不關心我的朋友有沒有錢,反正他們都沒我有錢。”

當房地產市場的熱錢不斷翻滾,逐漸達到飽和狀態,就像滿溢的水池開始外溢。
彼時正值移動網際網路爆發期,阿里紐交所上市的鐘聲讓杭州一夜誕生了28個億萬富翁,資本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鯊魚,願意為一切好創意、好點子買單。
中關村創業大街咖啡館人頭攢動,走進去的是手拿A4紙的窮學生,走出來的是估值幾個億的新貴。
穿著黑色羽絨服的張一鳴,在餐巾紙上寫下今日頭條商業計劃書,拿到了首輪100萬美元的融資。
王思聰拿著5個億“零花錢”,化身頂級投資人,也在四處尋找好標的。那些年,他投出了大眾點評、天鴿互動、樂逗遊戲、IG、熊貓直播等專案
當時最流行的兩句話,一句是“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另一句是“成為下一個馬雲”
只是過山車衝上高點後,就是急劇地向下俯衝。
2018年11月3日,IG奪得S8冠軍那晚舉國沸騰,10條微博熱搜有7條和IG奪冠有關。
最高興的,莫過於幕後老闆王思聰,網友們是真替他高興,調侃:“這下撕蔥終於不用回萬達上班了”。
誰想,歡呼聲1年後,他創辦的熊貓直播、打造的娛樂帝國,在燒了20多個億無人接盤後,轟然倒塌。
曾經的王思聰,在直播間為主播豪擲10萬打賞錢,眼睛都不帶眨一下,2019年卻被法院“連環限高”。曾經的歡呼聲,變成了熊貓直播破產前門口的討薪聲。

忽然有一天,人們發現,2018年萬達30週年年會,王健林不再唱歌了,年會最後一個環節,全場合唱《歌唱祖國》時,行伍出身的王健林幾度揮淚。
要知道,在盾構機轟鳴、茅臺和片仔癀暢銷那些年,老王激情開麥唱了《假行僧》、《霸王別姬》、《一無所有》。沒有老王歌聲的財年,是不完整的財年。

2017年,王石宣佈退休,鬱亮接棒不到半年,萬科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
地產與網際網路,本來就是兩股浪,你推著我前進,我趕著你翻滾,當房地產的發動機不再咆哮,網際網路也開始進入減速帶。
2018年,曾許下宏願要讓阿里活到102歲的馬雲,宣佈下一年退休,稱對於網際網路自己有點兒老了。
之後,網際網路大佬們排隊退休:馬雲卸任時55歲,劉強東為45歲,黃崢為41歲,張一鳴為38歲,一個比一個“跑得快”,一個比一個沉默。
江湖只留下一個萬能公式“沒有XXX的時代,只有時代的XXX”。
寒氣不僅向大佬逼近,也在包圍普通人——大廠程式設計師人人自危,35歲成為達摩克斯之劍,996成為當代牛馬福報,槓桿壓彎80後90後的脊樑。
如今回看那些碎片,草根逆襲的幻覺、槓桿信仰的膨脹、思聰的口出狂言,如夢一場。
多少人痛心疾首,當時盲目自信“上車”,只是,在那個資本狂飆的年代,一切被視為理所當然。
納蘭性德早在400年前寫過:當時只道是尋常。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鉅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週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訊號。原價299/年,透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後視窗關閉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