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時,Bob Epps正值高管職業生涯的巔峰,卻意外遭遇裁員。
如今63歲的他做過一些合同工,但在尋找長久職位的過程中,屢遭拒絕讓他心生苦澀。

(圖片來源:ABC)
“我申請了100多個高管、總經理及以上級別的職位,卻連一次面試機會都沒得到,我感到非常沮喪。”
一組最新資料為50歲以上求職者描繪了一幅黯淡的圖景。
澳洲人權委員會與澳洲人力資源協會聯合釋出的一份新報告顯示,近四分之一的人力資源從業者將51至55歲的勞動者歸為“老年人”。
而就在兩年前,只有10%的招聘人員持此觀點。
這表明在一個面臨技能短缺的經濟體中,許多僱主正在排擠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
這份名為《老年與青年勞動者:僱主如何看待》的報告,是針對僱主和人力資源專業人士的第五次全國性調查。
該報告調查了澳洲各地的138家僱主,呈現了澳洲職場中勞動者被感知、支援和包容的現狀。
澳洲年齡歧視專員Robert Fitzgerald(前生產力專員)表示,澳洲必須承認自己是一個老齡化社會,並欣然接納僱傭老年勞動者。

(圖片來源:ABC)
“可悲的是,許多僱主仍存在偏見和刻板印象,基於年齡做出招聘決策,而且這種內在的偏見根深蒂固。
除非我們大幅提高勞動力參與率,否則無法解決澳洲的生產力問題,這如今已成為國家在經濟和社會層面的當務之急。”
Fitzgerald表示,澳洲人權委員會已收到數百起與年齡歧視相關的投訴。
報告提出了18項建議,涵蓋招聘、公平培訓、職場多元包容、員工健康和福祉等方面。
其中包括:推動職位廣告去年齡化、檢視自動篩簡系統(如AI)的偏見問題以及為職場中後期員工提供職涯轉型支援。
澳洲人力資源協會執行長Sarah McCann-Bartlett表示,報告發現許多僱主不願僱傭24歲以下和50歲以上的勞動者,這限制了他們獲取寶貴技能和經驗的渠道。
“如果我們想提高澳洲的生產力,就需要更好地利用現有的人才,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注重基於技能招聘,而非基於對年齡的假設,同時努力留住有經驗的勞動者。”
面試教練Leah Lambart的客戶中有不少40多歲的人,他們已經在擔心因年齡問題而面臨求職困難。
“幾年前,會有人打電話來擔心自己快60歲了,而現在打電話來的人會說,
‘我已經快50歲了,真的需要找到下一份工作,因為我不想在50多歲時還在找工作’。”
雖然明顯的年齡歧視並不常見,但Lambart為50歲以上的人群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更新簡歷、打造專業的線上形象以及提升技術技能。
招聘公司董事Nicole Gorton認為,僱主對年長員工的排斥,主要來源於對其“跟不上時代”的刻板印象。
“我們跟企業和招聘主管溝通時,他們非常看重數字能力,尤其是技術更新、人工智慧應用這些問題。如果你不是與這些技術一同成長的人,再去學習這些,就會被認為跟不上節奏。”
女性高管組織Chief Executive Women的執行長Lisa Annese表示,她對報告中年齡觀念變遷感到驚訝。

(圖片來源:ABC)
她指出,報告中如果能提供更多性別層面的資料將更具參考價值,特別是職場女性在更年期、照護家庭和生理變化方面面臨的隱形偏見。
她認為,50多歲的女性其實正處在“職場進階的黃金時段”。
“對很多女性來說,這個階段是她們重拾事業、選擇為自己而活的時候,她們常說‘現在才是我的人生’,”
她說,“而50多歲,對我而言依然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年紀。”
儘管經歷過被大齡標籤排斥的艱難時期,Bob Epps最終還是找到了職業歸宿,現在他已在凱恩斯擔任一家計程車公司的CEO,用實踐證明了自己依然擁有“續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