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壓力持續加大的2025年,很多澳洲人都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到底要賺多少錢,才算是“有錢”?
這個問題其實不少職場人都曾在心裡盤算過,尤其是在經歷了高通脹、高利率、房租暴漲和工資停滯的這幾年後,越來越多的澳洲人感到“入不敷出”。
針對這個問題,澳媒進行了一項調查:“你覺得2025年賺多少算是‘有錢人’?”

結果顯示,56%的受訪者認為,年收入超過25萬澳元才算“富有”。
除了25萬這個門檻外,還有20%的人認為年薪20萬到25萬也算“有錢”;
14.8%的人認為15萬到20萬澳元就很有錢了;
只有6.1%的人覺得年收入10萬到15萬澳元就算有錢;
還有2.6%的人認為8萬到10萬澳元就算有錢。

從年齡段來看,年紀越大的人越傾向於認為,要達到更高的收入才算真正“有錢”。
這說明“有錢”的標準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
當然,以上只是大家理想中的標準,那麼現實情況是什麼樣呢?
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最新資料,澳洲全職職工的年薪中位數為90,416澳元。
而澳洲稅務局的資料顯示,年收入18萬澳元以上的人就能位列全澳收入前5%;
而年薪超過37.5萬澳元的,則躋身前1%。

說到薪水,調查也問到了大家上一次獲得滿意的加薪是什麼時候。
最多人選擇的是“兩到四年前”,佔了27.7%;
還有近20%的人說是“五到十年前”;
17.7%的人說“已經至少十年沒有過滿意的加薪了”。
相比之下,過去一年內拿到滿意加薪的人只有17.6%。
還有17.1%的人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過滿意的加薪。
尤其是18至29歲的年輕人,有39%的人在過去一年得到過加薪,但也有將近31%的人表示自己從未得到滿意的加薪。

從性別來看,女性和非二元性別者“不滿意率”更高,分別為25.43%和34.77%,而男性的比例為18.4%。
針對這份調查,Finder的個人理財專家Sarah Megginson表示,其實每個人對“有錢”的定義都不一樣。
對大多數人來說,有錢意味著“錢多到用不完”,可以做很多平常人做不到的事。
但“過得舒服”是另一回事,即你可以輕鬆支付日常賬單、有閒錢娛樂,日子過得自在。

她也提醒大家,不要被社交媒體上“有錢人”的生活誤導,坐商務艙、開豪車、吃高階餐廳並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制定預算、合理理財,才是通往財務自由的關鍵。
她說,別小看每天一點點的理財習慣,時間久了就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來源:news.com.au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閒話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