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 AI 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的今天,許多技術人卻不得不面對一種無力的現實。最近,OpenAI 的一位核心研究員 Kai Chen,因綠卡申請被拒,不得不離開美國,這一訊息在科技圈引發了廣泛關注。
Kai Chen(暱稱也叫 Cathy)是一位加拿大籍的 AI 研究員,儘管她已經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了 12 年,但據 OpenAI 高階研究科學家 Noam Brown 透露,她於上週五收到美國綠卡申請被拒的通知,很快就要被迫離境。
Brown 在 X 社交平臺上發帖表示:“這是件非常令人擔憂的事。Kai 是我合作過的最優秀的 AI 研究員之一。一個已經在美國生活、做出貢獻 12 年的加拿大人,現在卻被迫離開。美國如果繼續這樣對待人才,AI 領域的領先地位真的要受影響了。”


GPT-4.5 核心貢獻者被迫離開
根據科技薪資資訊網站 Levels.fyi 的資料,OpenAI 的研究科學家年薪大約在 62 萬到 156 萬美元之間。Chen 在部落格上曬出的一張駕照照片顯示,她當時居住在 OpenAI 總部所在的舊金山。

在得知 Chen 的遭遇之後,另一位 OpenAI 員工 Dylan Hunn 轉發 Brown 的這篇帖子,力挺 Kai Chen。
他強調,Kai Chen 不僅是一個優秀的人,而且在 OpenAI 的旗艦 AI 模型——GPT-4.5 的開發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我們的移民系統簡直瘋了,竟然要趕走她,”Hunn 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需要像她這樣的頂尖人才!”

令人無奈的是,聲援歸聲援,政策依然是政策,Kai Chen 在迫於無奈之下還是離開了美國,無限期地留在加拿大。
這一點,Kai Chen 自己也現身 X 上回應道:“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會在溫哥華生活。我在那兒一個朋友也沒有,很期待認識新朋友 🙂 希望今年內能回到美國,但如果不行,我也會努力過好這段時間。”

雖然綠卡被拒對 Chen 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會失去在 OpenAI 的工作。

據 Noam Brown 透露,Chen 目前計劃在加拿大溫哥華租一間 Airbnb,遠端工作,等待問題解決。

翻看 Kai Chen 的履歷可以發現,她的職業生涯幾乎可以用”一路向上”來形容。其大學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早早就參與了校內的 PURM 專案,做過研究員。2016 年,她加入了 Airbnb,做軟體工程師,正式踏進了矽谷科技圈。之後,她也沒停下腳步,陸續參與創辦了幾家初創公司。
到了 2023 年,Kai 加入了 OpenAI,據其個人部落格介紹,她現在是 OpenAI Alignment 團隊的研究主管。

進一步查閱資料,我們發現,OpenAI 在今年 2 月釋出的 GPT-4.5 專案中,Kai Chen 是“Foundational Contributors”關鍵人物之一,這意味著她在專案研發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gpt-4-5/
今年 3 月,OpenAI CEO Sam Altman 更是公開誇讚,稱她“做得非常出色”。

隨著 Chen 個人遭遇在社交媒體上持續發酵,OpenAI 也釋出了一則簡短宣告,回應了外界關切。公司確認,Chen 的綠卡申請確實是在她加入 OpenAI 之前提交的,OpenAI 本身沒有參與申請流程,但目前正在全力協助她解決相關問題。
事實上,早在 2023 年 7 月,OpenAI CEO Sam Altman 就曾在公開場合呼籲,美國需要儘快改革移民政策,降低高技能人才移民的門檻。他強調,如果美國繼續在吸引全球頂尖技術人才方面設定過高障礙,長期來看將直接威脅到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當前,Kai Chen 也特別發文感謝了 OpenAI 在整個過程中給予的支援。她表示,這份綠卡申請是在加入 OpenAI 之前就提交的,等待近 3 年後被拒籤確實讓人沮喪,但她依然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在這樣一個前沿機構工作。


不止一個人的困境
實際上,Chen 遭遇綠卡申請被拒的經歷,並不是個例。最近,美國移民系統也出現了大規模風波:據報道,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的資訊系統(SEVIS)中,已有超過 4700 名國際學生的記錄被“終止”,導致他們失去合法身份,甚至面臨簽證被吊銷、被驅逐的風險。
就在不久前,外媒 TechCrunch 披露,加州一名攻讀 AI 博士的留學生因學生簽證系統(SEVIS)記錄被登出,突然陷入了身份危機——原本在美國合法居留的證明一夜之間作廢,如今面臨著無法繼續學業甚至被迫離境的局面。
這位學生透露,自己是透過學校的國際學生中心得知訊息的,對方通知說他在一次刑事記錄篩查中被標記了。但這位學生表示,自己在美國從本科讀到現在,差不多已經待了十年了,沒有任何犯罪記錄。
他說:“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很多年前跟警察有過一次接觸,那時候我還沒上研究生。”他還補充說,自己一直在做 AI 領域的研究,原本計劃畢業後繼續做科研。
如今這場風波幾乎波及了所有學校,包括常春藤名校、大型公立大學和小型文理學院的學生,都有簽證被暫停的情況。其中即使是交通違章、超速這類小事,也可能成為簽證被吊銷的理由。
加州理工學院機器學習教授 Yisong Yue 對此表示擔憂:“這樣的做法正在破壞美國的人才培養鏈條。對於科研專案來說,一個博士生突然失去身份,可能導致專案延誤數月甚至數年。而且現在不僅是直接被影響的學生和專案受到波及,很多拿簽證的學生現在都感到很焦慮。”
上週五,雖然美國媒體援引美國政府律師釋出的宣告報道,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正恢復數百名國際學生先前被取消的合法身份,但不少人擔心,這只是臨時措施,未來或許還有一套新的、更嚴格的審查系統正在醞釀之中。

H-1B 等科技人才簽證也越來越難批,75% 科學家欲逃離美國
如果美國的簽證政策持續收緊,科技行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恐怕難以避免。
以 OpenAI 為例,這樣的前沿研究機構對全球技術人才的依賴極為明顯。據 Techcrunch 報道,OpenAI 合作伙伴 Shaun Ralston 曾透露,僅在 2023 年,公司就為超過 80 位員工申請了 H-1B 工作簽證,從 2022 年至今,總申請數已經超過 100 份。
所謂 H-1B 簽證,是美國專門為外籍專業人士設立的一種工作許可。對很多國際學生來說,H-1B 是畢業後留在美國、在專業領域繼續深造或工作的主要途徑之一。申請者必須由美國公司出面提交申請,且每年有嚴格的名額限制,遠遠供不應求。計算機科學、工程、金融、生物技術和醫學研究等領域,是 H-1B 簽證的主要集中地。科技行業尤其依賴這一通道,像 OpenAI、Google、Meta、微軟等公司,每年都會遞交大量申請,希望留住或引進關鍵技術人才。
然而,近年來移民局對於簽證申請的稽核越來越嚴格,不僅增加了對申請材料的要求,還額外索取住址記錄和生物識別資訊。許多專家擔心,這種變化將導致更多優秀候選人被擋在門外。
值得注意的是,移民群體在美國 AI 產業的崛起中一直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福布斯》2019 年評選出的美國最具潛力的 50 家 AI 初創公司中,有多達 66% 是由移民創立的。
三分之二的頂尖 AI 初創公司創始人都是移民,其中印度、以色列、英國和中國是主要來源國。

來源:https://ifp.org/strengthening-americas-ai-workforce/
另一份 2023 年的報告也指出,在美國從事 AI 相關領域的全職研究生中,國際學生比例高達 70%。換句話說,美國今天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的領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學者與工程師。

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 Transformer 模型的共同發明人 Ashish Vaswani,以及 OpenAI 聯合創始人 Wojciech Zaremba,都是透過學生簽證來到美國,並最終在 AI 技術上做出巨大貢獻。
如今,在移民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開始認真考慮離開美國。根據《Nature》對 1600 多名科學家的調查,75% 的人表示,他們正在考慮去國外找工作。

不少網友的反應也印證了這種焦慮。
有開發者感嘆:“真讓人難過,這種事居然發生了。感覺很快也會輪到我了,現在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

而就 Chen 的經歷,知名投資人 Sheel Mohnot 在 X 上吐槽道:“美國正在流失最寶貴的人才。Cathy 是 OpenAI 的研究員,這樣下去,長期後果令人擔憂。”
Mohnot 補充說:“移民對美國的未來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當下,AI 正在成為決定未來的關鍵力量。如果你仔細想想,移民為美國帶來的價值是巨大的,很多頂尖公司其實都是由移民領導的。我們現在的做法,簡直是在損害自己的利益。”
要知道,AI 行業本身極度依賴全球人才的自由流動,而如今,移民政策的不確定性正悄悄成為美國在未來科技競爭中難以忽視的隱患。
整理 | 蘇宓出品 | CSDN(ID:CSDNnews)
來源:https://techcrunch.com/2025/04/25/an-openai-researcher-who-worked-on-gpt-4-5-had-their-green-card-denied
https://x.com/apartovi/status/1915779943067533337
https://sfstandard.com/2025/04/25/key-chatgpt-researcher-denied-green-card-enraging-tech-community/
想要學習Linux系統的讀者可以點選"閱讀原文"按鈕來了解書籍《Linux就該這麼學》,同時也非常適合專業的運維人員閱讀,成為輔助您工作的高價值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