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焦點的當下,美國卻因其嚴苛的移民政策正在流失頂尖人才。
近日OpenAI核心研究員Kai Chen(凱·陳)因綠卡申請被拒,被迫結束在美國長達12年的工作生涯,返回加拿大。
這一事件在矽谷科技圈引發強烈反響,業內人士警告稱,美國正在親手摧毀其在AI領域的領先優勢。
據瞭解,作為GPT-4.5開發團隊的關鍵成員,凱·陳已於上週五(4月12日)啟程前往加拿大溫哥華。
她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將在溫哥華停留不確定的時間,希望能儘快解決問題返回美國。”
OpenAI首席科學家Noam Brown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這令人深感憂慮,美國正在驅逐最優秀的AI人才。"
內部人士透露,凱·陳的年薪高達62萬至156萬美元,是公司重點培養的核心研究人員。今年3月,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曾公開稱讚她在GPT-4.5專案中的"傑出貢獻"。
Kai Chen擁有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計算機科學以及沃頓商學院理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專注於AI研究。
她曾在多個科技公司任職,是Dispatch和Port Technologies的聯合創始人。
2023年加入OpenAI後,她作為技術人員參與GPT-4.5開發,被認為是GPT-4.5的核心開發者之一。
據悉,這並非孤立事件。過去幾個月裡,1700多名國際學生,特別是在AI領域的研究人員,遭遇了簽證身份挑戰。
移民局對簽證申請的審查愈加嚴格,理由五花八門,從“交通違章”到“涉嫌支援巴勒斯坦”均可能成為拒籤理由。
科技人才簽證,尤其是H-1B簽證,也變得越來越難批,移民局甚至要求提供更多的材料和細節,例如住址、指紋等,導致業內普遍擔憂拒籤率將進一步上升。
矽谷知名風投人Sheel Mohnot表示:“我們正在經歷一場自我造成的人才流失危機,“移民對美國AI產業的貢獻不可替代,許多頂尖企業都由移民創立。”
與此同時,綠卡申請也收緊。部分申請人面臨拘押和驅逐的風險,特別是難民和庇護身份的綠卡申請者。
OpenAI的資料顯示,僅在過去一年,該公司就為80多個崗位申請了H-1B簽證,而自2022年以來,OpenAI共計為100多個崗位提供了工作簽證支援。這些崗位對於美國AI產業至關重要。
根據統計資料,美國AI產業的成功離不開移民人才的貢獻。
2019年《福布斯》釋出的“AI 50”榜單中,66%的AI創業公司由移民創始人領導。
2023年,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的資料顯示,70%的美國AI相關研究生來自國際學生。Transformer演算法的發明者Vaswani和OpenAI創始人之一的Zaremba,都是在美國學習和移民的科學家。
然而,當前的移民政策已經對這一局面構成威脅。美國的AI產業依賴全球頂尖人才的匯聚,一旦移民系統出現問題,AI領域的競爭力將受到直接影響。
正如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所言,全球最聰明的人才渴望來到美國,這是天賜的機會。如果錯過,可能再也無法挽回。
目前,美國AI產業面臨的真正挑戰並非算力或資金,而是全球頂尖人才的流失。政策限制可能無法“騰出崗位”,反而會讓美國失去在全球AI競賽中的領導地位。OpenAI等公司的突破,正是依靠多國團隊的協作而取得的。
隨著移民政策的收緊,越來越多的AI人才可能選擇離開美國,轉而尋求其他國家的機會。
Kai Chen的例子只是一個警示,如果美國繼續這樣管理移民問題,未來的AI創新可能會悄然轉向那些更加開放包容的國家。這不僅是OpenAI的問題,也可能影響到Google、Meta等全球科技巨頭的研發力量。
如果美國AI產業無法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可能會面臨全球AI創新版圖發生改變的局面。
最後問問大家: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和我們討論。



據瞭解,作為GPT-4.5開發團隊的關鍵成員,凱·陳已於上週五(4月12日)啟程前往加拿大溫哥華。
她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將在溫哥華停留不確定的時間,希望能儘快解決問題返回美國。”

OpenAI首席科學家Noam Brown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這令人深感憂慮,美國正在驅逐最優秀的AI人才。"

內部人士透露,凱·陳的年薪高達62萬至156萬美元,是公司重點培養的核心研究人員。今年3月,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曾公開稱讚她在GPT-4.5專案中的"傑出貢獻"。
Kai Chen擁有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計算機科學以及沃頓商學院理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專注於AI研究。

她曾在多個科技公司任職,是Dispatch和Port Technologies的聯合創始人。
2023年加入OpenAI後,她作為技術人員參與GPT-4.5開發,被認為是GPT-4.5的核心開發者之一。

據悉,這並非孤立事件。過去幾個月裡,1700多名國際學生,特別是在AI領域的研究人員,遭遇了簽證身份挑戰。
移民局對簽證申請的審查愈加嚴格,理由五花八門,從“交通違章”到“涉嫌支援巴勒斯坦”均可能成為拒籤理由。
科技人才簽證,尤其是H-1B簽證,也變得越來越難批,移民局甚至要求提供更多的材料和細節,例如住址、指紋等,導致業內普遍擔憂拒籤率將進一步上升。

矽谷知名風投人Sheel Mohnot表示:“我們正在經歷一場自我造成的人才流失危機,“移民對美國AI產業的貢獻不可替代,許多頂尖企業都由移民創立。”
與此同時,綠卡申請也收緊。部分申請人面臨拘押和驅逐的風險,特別是難民和庇護身份的綠卡申請者。
OpenAI的資料顯示,僅在過去一年,該公司就為80多個崗位申請了H-1B簽證,而自2022年以來,OpenAI共計為100多個崗位提供了工作簽證支援。這些崗位對於美國AI產業至關重要。

根據統計資料,美國AI產業的成功離不開移民人才的貢獻。
2019年《福布斯》釋出的“AI 50”榜單中,66%的AI創業公司由移民創始人領導。
2023年,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的資料顯示,70%的美國AI相關研究生來自國際學生。Transformer演算法的發明者Vaswani和OpenAI創始人之一的Zaremba,都是在美國學習和移民的科學家。
然而,當前的移民政策已經對這一局面構成威脅。美國的AI產業依賴全球頂尖人才的匯聚,一旦移民系統出現問題,AI領域的競爭力將受到直接影響。
正如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所言,全球最聰明的人才渴望來到美國,這是天賜的機會。如果錯過,可能再也無法挽回。

目前,美國AI產業面臨的真正挑戰並非算力或資金,而是全球頂尖人才的流失。政策限制可能無法“騰出崗位”,反而會讓美國失去在全球AI競賽中的領導地位。OpenAI等公司的突破,正是依靠多國團隊的協作而取得的。
隨著移民政策的收緊,越來越多的AI人才可能選擇離開美國,轉而尋求其他國家的機會。
Kai Chen的例子只是一個警示,如果美國繼續這樣管理移民問題,未來的AI創新可能會悄然轉向那些更加開放包容的國家。這不僅是OpenAI的問題,也可能影響到Google、Meta等全球科技巨頭的研發力量。
如果美國AI產業無法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可能會面臨全球AI創新版圖發生改變的局面。
文|華人生活網(ID:Huarenlife168)
KEEP SAFE & KEEP HEALTHY ❤️
KEEP CALM & CARRY ON ❤️
好文推薦
-
你相信嗎?Omicron變種或將成為加速疫情終結的曙光! -
英國此後再也不封城!新加坡停止統計新增病例!發達國家“棄療”新冠,底氣在哪裡? -
倫敦一切安好,井然有序,不用恐慌,倫敦小夥伴給你們報平安! -
女王95歲低調慶生!永遠悲喜不驚、淡定從容,她是全世界人的至愛 -
如果英國女王去世,哪些事必將發生?英國人已經為此排練60年! -
批了!英國終於官宣出境遊,英航恢復香港直飛!世衛批准中國疫苗緊急使用權! -
全世界都磕過的cp男主:率性雙子男,多面菲利普親王的離奇與傳奇! -
“呵呵,今天是你最後一天見到太陽。”英國封城背後的家暴故事,一個比一個觸目驚心… -
七夕各大牌限定款來了,巴黎世家影樓風醜出新高度:準備好你的荷包了嗎? -
鮑里斯“淡黃而蓬鬆的頭髮”日漸稀疏,是新冠搞得?英國網友真是操碎了心…… -
驚天反轉!那個曾被英國移民局剝奪國籍的ISIS“聖戰新娘”,真要回來了? -
凱特王妃被黑,竟是梅根閨蜜“背後操作”?還趁機叫冤“王室就像打了梅根一耳光”? -
病糊塗了?鮑里斯承認自己新冠後遺症,仍力挺顧問卡明斯 -
一晚賺1.9萬!中國女網紅女主播被英國BBC扒了個底朝天…… -
臨危受命、急速脫歐、死裡逃生、喜得貴子…坎坷鮑里斯用九個月演繹“不科學”! -
2歲路易小王子海量萌照曝光:髮量驚人,長相複製貼上幼年凱特 -
社交隔離要到2021年?牛津教授:群體免疫有誤讀,人類必須面對“與病共舞”! -
見證歷史!伊麗莎白二世將發表68年以來第四次演講,鼓舞民眾共渡“至暗時刻” -
女王暖心演講(附完整影片):美好的日子會回來的,成功將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
國籍不同,中英家庭哭訴因疫情被迫分離的噩夢,英國政府發話:請你們承認雙國籍 -
英國硬核領導班子帶頭“群體免疫”:我們終將戰勝病毒! -
查爾斯確診引爆媒體,牛津研究稱英國一半以上人已經感染是真是假? -
史無前例的英國:今晚餐廳酒店全關,國家給發薪水!今夜的英國將很令人難忘吧… -
疫情所迫,全英停課!“放假”模式一開啟,先被這些“英式幽默”暖哭了…… -
哎,英國,我是有多討厭你 -
怒懟!細數梅姨的N宗罪!可別被她哭鼻子給迷惑了… -
英國女王:別低頭,脖子會斷,王冠會掉 -
尷尬!英國新外交大臣訪華,錯把中國老婆說成日本人…英國網友都看不下去了! -
耗時12年、耗資2億英鎊,英國人只為證明38年前自己錯了… -
為求得一隻熊貓的撫養權,英美荷法等國家連尊嚴都不要了…… -
美帝:“讓我死!別送我去醫院!”腐國:“啊我要死了!到我了嗎!” -
這個英國老頭在長城撿了22年垃圾,不僅閃婚了箇中國媳婦,還上BBC被英女王授予勳章! -
這種古怪的小動物比熊貓還珍貴,你還沒親眼見過,很快就要從地球上消失了…
